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
心輔官怎麼考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輔導就業的效能怎麼看?
過去還沒當立委的時候,我就很關心退除役官兵的就業問題,我們退輔會對就業的方案,我特別留意到,從 2017 開始針對退除役官兵的軍中/民間專長轉換和證照取得,原先預計採「一訓多能」,後來則是以「技能專精」的方式來施訓,想請問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退輔會就業處處長回覆,因為隨著就業的需求和產業的發展趨勢,由一訓多能轉變到技能專精。當初的一訓多能,是在受一個訓練的過程中,能取得多張證照,比如我們職訓中心的公共管線班為例,結訓的時候,可以取得7張證照,包含水匠、電匠、以及氣體導管等。隨著職場的用人慢慢朝著專精化,因此我們希望讓結訓學員取得較高級的證照,比如說原來是丙級證照,能提升到乙級證照,乃至於甲級證照。
但我也想提醒,現在企業也不少是需要斜槓的。那提到技能專精,我留意到專長轉換到民間職業的部分,我們是否有追蹤?比如說多少人從這個專長退伍,又有多少人真的進入民間相關職業?
因為一個計畫好不好、成不成功,是否真的有幫助,要看轉換率才知道。比如100個人出來,若只有5個人進入相關行業,那就代表這個計畫有待調整。另外,我也想了解,這些人考了哪些證照,才知道輔導考照單位的輔導成效。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給辦公室相關的數據與資料,讓就業輔導這工作,更能切中市場的需求。
#期望優先補足軍中心輔能量
另外提到心理輔導士,之前質詢時,有說到軍中的心輔官不足,我想建議單位,如果有心輔專長的退除役官兵,是不是能優先接觸邀請?比如邀請考證照、邀請回役,像是政治作戰士、心理作戰士、心理輔導士等等,未來可以做心理師、社會工作師,那既然軍中就是需要這類專長,結果他們退伍的時候才去考這些證照,結果現任的考照率卻很低。既然退輔會有這樣的業務需求,是否能跟國防部合作,先把軍中的缺額補齊。單位允諾會跟國防部協調,我希望這件事能落實下去。
#使用醫療資源的引導
再說到今年的武漢肺炎,因為大家會盡量避免上醫院,所以分級醫療政策實施以來,歷史上數據最漂亮的就是今年。但我們發現榮總的數據,仍有可以更精進的空間,包含急診的件數中,檢傷分類第四級、第五級的案件量佔比還是相對較高一點。而「急診轉住院暫留急診超過 48 小時」的案件比率,北榮、中榮、高榮三所醫院的院所指標值都高於全國指標值,只有高雄榮總在今年院所指標相對低,但低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是跟武漢肺炎有關係,所以我們看第一季、第二季的數據,表現都相對比較好。
我希望能未來盡量引導民眾轉診的就醫習慣,減少醫院輕症住院情形。或許不用在入院的時候直接處理,但至少在出院的時候可以趁機輔導,引導對方基層還有其他醫療資源可選擇,希望未來能達到實際的改善。相關單位也允諾,會持續精進、盡可能引導民眾。我期望未來醫療資源,都能用在刀口上,3Q!
心輔官怎麼考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剛寫那算幹話,因為被某些人賭爛到....算了,認識業界人士才知道為何這群人很混蛋,不提了。
政治人物有蠻多類型的,如果我們拿老牌的議會民主英國來參考,百多年來的議員、大臣與首相,都有一些共同跟不同的特質。更重要的是,百年後可以蓋棺論定,總是可以當作台灣判斷檯面上人物的些微範例。
共通點,就是一定要會選舉,沒選上就沒政權,其他都是屁話,除非你要的是影響力而非權力,那麼專心去當智庫學者,天天發表時事見解,只要你的理論跟現實可以匹配,能提供實際有效的意見,或是指引民眾了解國際大勢,也不失一條路走。
所謂只會選舉不會治國,是道道地地的屁話,威權政府來洗你腦的,民主國家權力就是靠選舉,不選怎麼會有民意授權的正當性?那些議員從在地方選上,進入黨職或是擔任公職,成為大臣或首相,最基礎的就是在選區獲勝。
怎樣獲勝?共通點就是,圖利自己選區的人,就是圖利,不用說一堆泛道德的鬼話,你選區的人選你就是為了讓大家日子變好,不圖利自己選區的跑去圖利「大眾」,你他X的腦袋有洞。圖利大眾的前題是,這項方案或議題,可以先圖利到自己選區的人。
在這些基礎上,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議員本身的道德醜聞多不多,看選區民眾怎麼想,不是選區外的人怎麼說。但越往上就越需要在意整個黨的整體意見,成為政黨政治中的一員,如果你不同意這個黨,那就跳槽換一家,反正只要選區的利益有被滿足到,沒有關係。
更重要的共通點是,你可以換黨換來換去,也可以去年支持關稅改革,今年不支持,但對於一些中心思想的價值不能變動,只要變動了就極可能失去同黨支持,連敵對黨派也討厭你,選區民眾更不見得會挺到底。中心價值是什麼?不是台灣現在講的那些勞工跟放假喔,是指更基礎的支持自由貿易理念與否,或是支持政治人物威權與否這種。
那麼,共通點之外,有哪些不同點?其實很多,左派不見得會加入工黨,右派也不一定是自由黨,保守黨更不會只是守舊派的基地。不同點很多,是因為每個議員對於這種價值觀的問題,除了自己本身的信念跟基礎價值外,多半是「議題取向」。
也就是說,並不會出現左派議員,從頭到尾只會反對市場貿易,如果現在支持這個產業開放政策,可以為自己家鄉的勞工選票基層得到利益,那就支持啊。
但要爬到大臣以上,政治權謀就絕對不可少,各種議員的利益都要兼顧,合縱連橫等手腕是必然的。這種權謀的政客,在台灣就是你們看到,天天被罵到翻的那幾個,共同點就是「耐煩」,可以面對枯燥又老練的機車官僚,推他們把政策方向轉到該轉的地方。
你以為對公務員大聲吼幾句,抓來議會罵一罵,就會改了嗎?
這些政治人物,要把特質拿來分類,一般來說可以分成四種。
1.魅力四射且政治能力優秀
2.枯燥無趣但政治能力優秀
3.光芒萬丈但沒有政治能力
4.乏味生厭又沒有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政治人物的技能,不是治國能力,「治理」國家是官僚的事,政治人物是要發揮整合的手腕,以及鞭策或是搥打甚至凌虐官僚,去達成政策目的的人。政治能力就是如何用各種行政、公關、合法甚至是非法的手段,讓「事情可以順利做好」。
簡單說,政治人物是將軍,他不需要開槍百發百中,他的工作是帶領軍隊朝向正確的地方前進跟布局。官僚才是那些在政治人物指揮下,去該去的地方做該做的事,把該做的事做好的那種人。
在台灣,我們會把將軍打靶很準,看成超重要且必備技能,就是沒搞清楚狀況的典型特徵。
那麼,這四種人,對政治的影響呢?
第一種人,會留名青史,連國外的課本都會寫上去,但真的看看他推動政務的歷史,大概一堆鳥事,只不過最後會走到正確的方向,而結果正確就好了。
第二種人,同樣留名青史,只不過本國人比較熟悉,當政時被魅力型政客與支持者罵翻,好像啥鳥事都這人幹的,但就在謾罵跟國家要完蛋之間,大家生活逐漸變好,一年兩年看不出來,幾年後回頭差異就出現。
第三種人,會以另一種意義留在歷史上,通常當不上首相,連個大臣都沒有,因為雖然演說能力超強,場場演講爆滿,常常抓兩個官僚出來痛幹,捅一些醜聞讓民眾大快人心。他其實完全不知道政府在幹嘛,也沒有能力說服別人跟他共事,在他眼裡全世界都是敵人,支持者眼中則是反抗體制的英雄。但,就歷史上來說,這人只是在拖累他人的進度而已。
第四種人,連選都選不上,其他就別提了。但這種人怎麼會是政客?通常是有能力選上,但公關沒做好,全部媒體都在黑他,把他黑到比鐵蛋還黑,反正每個年代都需要一個丑角。
嘛,你說今天台灣?
恩,很初期的狀況,民眾完全沒有意識到,政治的首要是民眾認清到現實跟機會,不是給予一堆空泛的希望,但根本做不到的幻想。
而這要從哪開始?
當然是地方政治的落實與參與,你連你家附近的電線桿跟水溝長怎樣都不在乎,還敢說你很了解政治上的利益價值?不要動不動就說大眾跟全國百姓,一個議員說要為選民服務,指的是他選區的,不是其他選區的,自己家的做好才有空去管別人的。
當你說為了全民,其實只是為了自己,老實承認為何不好?要政府補助補貼幫助哪些人,把政府改成全國納稅人更能貼近現實,為何要用代名詞?
說到底,就是不希望你去搞懂狀況,但又要你以為好像懂了。這兩年冒出一大堆神佛聖人的,各位有弄清楚他們到底在幹嘛嗎?
其實,多半都一事無成,真正推動改變的是官僚,實務細節除了政府官員還有廣大的產業界與學界,相互往來合作競爭,慢慢把事情做出來,就這樣。
政治人物要做的,是監督與指引方向,當的是將軍不是少尉,一個少將整天跑伙房關心弟兄飲食,去寢室看有沒太熱太冷,那政戰主任跟心輔官裁撤好了。
講到這,還不懂為何要講這麼多,那就算了吧...
馬英九為何讓我如此厭惡,因為那派人專幹將軍包伙房教財務官來作帳的事情,然後再找媒體來天天報導伙房飲食變好了。
你以為馬英九就這一個?這兩年可多了,與媒體的共生關係超棒的。
就英國的例子來看,大概要十年後,這些人該走都走了,當初的年輕支持者也工作十年了,路遙知馬力,才會發現原來如此。
#至於當初被毀掉的政治人物呢
#沒人在乎了
心輔官怎麼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心輔官怎麼考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輔導就業的效能怎麼看?
過去還沒當立委的時候,我就很關心退除役官兵的就業問題,我們退輔會對就業的方案,我特別留意到,從 2017 開始針對退除役官兵的軍中/民間專長轉換和證照取得,原先預計採「一訓多能」,後來則是以「技能專精」的方式來施訓,想請問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退輔會就業處處長回覆,因為隨著就業的需求和產業的發展趨勢,由一訓多能轉變到技能專精。當初的一訓多能,是在受一個訓練的過程中,能取得多張證照,比如我們職訓中心的公共管線班為例,結訓的時候,可以取得7張證照,包含水匠、電匠、以及氣體導管等。隨著職場的用人慢慢朝著專精化,因此我們希望讓結訓學員取得較高級的證照,比如說原來是丙級證照,能提升到乙級證照,乃至於甲級證照。
但我也想提醒,現在企業也不少是需要斜槓的。那提到技能專精,我留意到專長轉換到民間職業的部分,我們是否有追蹤?比如說多少人從這個專長退伍,又有多少人真的進入民間相關職業?
因為一個計畫好不好、成不成功,是否真的有幫助,要看轉換率才知道。比如100個人出來,若只有5個人進入相關行業,那就代表這個計畫有待調整。另外,我也想了解,這些人考了哪些證照,才知道輔導考照單位的輔導成效。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給辦公室相關的數據與資料,讓就業輔導這工作,更能切中市場的需求。
期望優先補足軍中心輔能量
另外提到心理輔導士,之前質詢時,有說到軍中的心輔官不足,我想建議單位,如果有心輔專長的退除役官兵,是不是能優先接觸邀請?比如邀請考證照、邀請回役,像是政治作戰士、心理作戰士、心理輔導士等等,未來可以做心理師、社會工作師,那既然軍中就是需要這類專長,結果他們退伍的時候才去考這些證照,結果現任的考照率卻很低。既然退輔會有這樣的業務需求,是否能跟國防部合作,先把軍中的缺額補齊。單位允諾會跟國防部協調,我希望這件事能落實下去。
使用醫療資源的引導
再說到今年的武漢肺炎,因為大家會盡量避免上醫院,所以分級醫療政策實施以來,歷史上數據最漂亮的就是今年。但我們發現榮總的數據,仍有可以更精進的空間,包含急診的件數中,檢傷分類第四級、第五級的案件量佔比還是相對較高一點。而「急診轉住院暫留急診超過 48 小時」的案件比率,北榮、中榮、高榮三所醫院的院所指標值都高於全國指標值,只有高雄榮總在今年院所指標相對低,但低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是跟武漢肺炎有關係,所以我們看第一季、第二季的數據,表現都相對比較好。
我希望能未來盡量引導民眾轉診的就醫習慣,減少醫院輕症住院情形。或許不用在入院的時候直接處理,但至少在出院的時候可以趁機輔導,引導對方基層還有其他醫療資源可選擇,希望未來能達到實際的改善。相關單位也允諾,會持續精進、盡可能引導民眾。我期望未來醫療資源,都能用在刀口上,3Q!
2020-12-14,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退輔會 呂嘉凱副主委,退輔會就學就業處 秦文臺處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