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
#最近開始在Podcast的IG上嘗試知識型內容
#喜歡的話也去追蹤一下
其實壞特的歌是兩年前突然從朋友的IG上看到,當時還以為是一個外國歌手,聽了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是台灣人,而且當時還很神秘,不但不露臉、社群媒體上也挺低調的。這一兩年越來越常看到壞特的身影後,才對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拿到金曲最佳新人獎的隔天,台大某Power錕教授在臉書上PO文道:「準外科醫生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你放心給她開刀嗎?」。老實說當下看到,只覺得一位台大教授跑去參加市長選舉的人,實在沒什麼資格講出這句話,教授跑去競選市場,難道有學生質疑你的教學實力嗎? 何況這位準外科醫生拿到了音樂界的最佳殊榮,而錕教授當年僅取得0.24%的選票。
這篇PO文一出來,本來對壞特還只有對音樂的欣賞之情,但因為這則文章,我瞭解更多關於她的背景和經歷,也才終於懂了她為什麼要在獲獎發言時這麼說。原來她是個準外科醫生,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毅然決然地拋棄醫學院的光環(即便那不是她想要的),橫空跨出實踐夢想的步伐。
記得曾經看過台大 #葉丙成 教授在台大畢業生演講裡面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並且顛覆想法,他分享完他去美國留學,在外國人派對中無法跟同學搭上任何一句話的他給自己的提醒:「千萬不要當一個只懂專業、其他什麼都不懂的貧乏之人!」這句話很震撼,因為考上台大電機系這件事情,縱然過去雄中生如我都覺得極度困難,何況還出國留學,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前陣子很敏感XD),但葉教授卻體悟到一生若只懂自己的專業,將會是貧乏的、不足的。
「從徬徨20歲到現在過了七年,還真的得到一個金曲獎😭,終於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謝謝你們❤️」字字句句不難看出,即便已經才華洋溢如她,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框架,選擇以「不露臉」的設定,嘗試隔著一層面紗對著世界嶄露頭角。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難道發揮「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窮極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對嗎? 而有人選擇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於是乎,我想自我整理一下,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知所聞,試圖推測一下,究竟這些選擇不只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基於哪些原因而這樣過他的人生,並且用自己很喜歡的人物和他的故事來做比喻:
(一)喜歡的事情還沒辦法養活你
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種通常會更常發生在亞洲,因為我們往往很晚才會發現甚至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發現的時候我們常需要去轉系、轉職,如果來不及的話就得要在下課、下班一邊學習想學的技能,一邊還得要繼續謀生。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有興趣的事情卻不能幫你賺到足夠多的錢,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畫畫,但是藝術這種東西通常需要仰賴天份和運氣的綜合加成,於是乎在遇到伯樂之前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都得要在兼職打工來支持你的興趣發展。
上面提到很多次的 #壞特 應該就是屬於這類型,因為出生家庭很希望自己能夠走醫學這種更符合社會主流的職涯路線,而剛好自己也很擅長讀書能夠考上醫科,相對來說音樂夢的火苗就一直隱藏在大家吹捧醫科的光芒底下,在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下,她找到了這株火苗並且逐漸保護它,讓它有機會成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星星之火,並且在未來有燎原的機會。
(二)喜歡很多東西無法捨棄
#呱吉 是我真的很崇拜的一個人物,他秉持著對藝術創作的熱愛投入劇場,而後又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而進入遊戲產業,在40歲重拾藝術魂很熱血地賣房創業,一股腦地投入網路影視創作,然後現在又搞起政治讓他可以在每部影片的開頭多補充一句aka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每一次的轉換又讓他喜歡上新的東西,然後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團隊,重新打碎、排列組合,累積成新的優勢,就像飛輪效應一般把這個人的才華和表現越滾越大。
即便創業後開始有了「上班不要看」宇宙,他還得要發展「呱吉」宇宙,從廢片、好片,到每周直播,Podcast出現了也要進去搶占一波,甚至沾染政治又讓他的節目題材更豐富多元。喜歡很多東西,他一件也不想放棄,但很懂得利用既有的團隊和資源,產生不用放棄也能做得比很多人更好的本錢。
(三)過去喜歡的東西現在有更喜歡的
大多數人對 #博恩 的印象就是脫口秀演員、專長搞笑的那個帥哥,博恩夜夜秀的形象和成果讓剛剛崛起的鋼鋼(雙押)一舉變成現在STR Network的當家扛霸子。但我對於他在TED上演講的主題更有印象,就如他說的「興趣沒有目的,興趣本就是目的地」精神,他似乎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沒有為什麼我只是想做所以就去做了」的這個概念。
曾經我好像也有這個時刻,我以前很喜歡攝影,廢寢忘食那種,喜歡到把圖書館每一本關於攝影的書籍都讀透一遍,甚至喜歡到帶著相機到處衝,有一年過年為了拍到好看的佛陀紀念館煙火,我在那禮拜去排隊了3次。但因為別的事情加入,我突然就被吸走了,也沒有來由地莫名其妙,於是相機就這樣塵封了好幾年。
如果世界上有轉換領域冠軍,那博恩應該可以名列前茅吧。外文系的他,卻又學了心理系,然後跑到Stand up Comedy的舞台講笑話,去倫敦大學學院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之後又到巴黎第六大學唸整合生物研究所。現在好像又出了幾隻MV和歌曲,哪一天得金曲獎我可能也不意外。
(四)擴大既有的專長優勢
很想特別講一下 #丁特 ,特哥他是前LOL這款世界知名遊戲的職業選手,追蹤了他好幾年在前幾天,他所買下的戰隊竟然拿到PSG區域聯賽的冠軍,實現了他六年前作為職業選手沒辦法達成的夢想「打進世界賽」。講到這裡,我先擦兩滴眼淚,即便重播的影片我都看了兩遍還不過癮,當特哥感動落淚的時候我也深受感動,畢竟自己都喜歡了六年了,看著別人的夢想以不同的形式實現,不感動起來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想講的就是舉他的例子來當作擴大既有專長優勢的解釋,職業選手的本業就是盡可能把自己打電動的技能練到世界頂尖,你很少看到一個職業是沒有KPI的,因為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超越自己、超越全世界其他人,沒有中止或達到目標的一天。不過丁特他因為本身講話也很逗趣、笑聲也特別魔性,於是吸引大批粉絲來看他打電動和聽他講幹話。甚至到後來他以實況為生、偶爾接接業配、打打表演賽,甚至近年買下前AHQ戰隊,成立Beyond Gaming。上面這些衍伸的工作都脫離不了電競這件事情,他把自己本來就擅長的東西作了延伸,幫助他賺更多的錢、看到更遠的地方。
難得打那麼長的文章,整理下自己為什麼有些人會同時做很多事情的原因,有些可能是迫於無奈的、有些可能是擴大既有優勢的、有些甚至可能是無來由的。還有很多我很欣賞的人,都能夠在不只做一件事情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到最好,Self Pick的 #徐嘉凱導演 、做Youtube的醫師 #蒼蘭鴿 、資訊工程師但卻超多人喜歡看他講故事的 #老高 。
今天就整理到這裡,希望你們會喜歡。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職業圖書館 #職涯 #職涯規劃 #工作 #求職 #找工作 #找自己 #轉職 #離職 #迷惘 #成長 #自我成長 #人生方向 #人生規劃 #學習 #職業 #不務正業 #斜槓 #訪談 #個人成長 #創業 #選擇 #科系 #夢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心理醫生科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Re: [請益] 想讀心理要先念醫科??? - 看板CareerPlan 的評價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臨床諮商怎麼選?」 l 中山醫學姊l EP2 我適合念心理系嗎? 的評價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讀高中的學生說他在考慮將來當心理醫生 的評價
- 關於心理醫生科系 在 心理系vs醫學系(精神科) - 閒聊板 的評價
心理醫生科系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星期日聊心裡事 #學音樂的那些事
週日🇹🇼晚上八點半 🇬🇧下午一點半
上週末奶爸分享的新好男人養成和他跟我的家庭觀、價值觀以及對於婚姻生活的概念,獲得許多朋友的共鳴。
這週和好友們在聊天討論主題時,聊到大家好像都有學習音樂的經驗。敏而是從小都不在音樂科班體制內,卻一路唸到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生。郁雯是從小到高中都是專業音樂科班的,卻在選擇大學科系時放棄好似「理所當然」的音樂系選擇一般科系。
除了兩位專業的音樂夫妻,掌薇心理師小時候學了兩年琴卻一輩子再也提不起興趣,Ernie醫師也學了足足八年的鋼琴(我們驚呼完全看不出來!)長大後也幾乎沒有再和音樂接觸。
我則是幼稚園開始學到小三,總共五年,本來很有興趣,但是因為師長給的壓力和教法,讓我「從喜歡音樂變成討厭」,哭著求說不要學了。當然,在功利主義掛帥時代中,我還是妥協了考過大人們規定的檢定才準不學。
上了大學後,我突然發現想重新開始彈琴,特別是能彈流行音樂,自己彈彈唱唱娛樂自己。更在去年封城時,我撿回了彈鋼琴的興趣。從生疏的樂譜到能自己彈喜歡Yiruma和蕭邦,從聽流行歌曲到現在幾乎九成都是古典鋼琴。
我們討論著每個人小時候學音樂的經驗、自己對音樂的喜好、和音樂的關係、師長的教法、家長讓我們學琴的動機等等不同的議題。發現這實在是太有趣了,加上我自己現在成了家長,當了媽媽後,就在想要怎樣把音樂這麼美妙的東西「介紹給娜娜」讓音樂也能豐富她未來的人生而不只是為了考檢定。
相信這邊應該有很多媽咪朋友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吧?這週日,就讓我們和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生敏而、音樂科班出生的郁雯、兒少心理師掌薇、以及精神科醫生Ernie,一起來從自身學習音樂的心路歷程出發,一起跟大家談談 #學音樂的那些事 吧!
--
直播節目精彩內容😎
⭐究竟要從孩子多大的時候讓他/她開始接觸音樂呢?
⭐怎麼知道孩子對音樂有沒有興趣?該怎麼幫忙他/她培養興趣?
⭐該怎麼挑選合適孩子的樂器?要報名團體班還是個別班?
⭐小小孩不喜歡練琴,家長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和陪伴?心理師給你一些建議!
⭐為什麼很多人一開始明明很喜歡音樂,之後卻再也不想碰琴了?對音樂的興趣為什麼消失了呢?
最後,也來跟分享大家,令人好奇的 #職業演奏家生活 究竟是什麼模樣的?
如果你也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歡迎你在下面留言提問 ,或是Tag其他父母朋友一起來聊聊 #學音樂的那些事,期待大家的加入喔
時間:7/18(日)
🇹🇼20:30 🇬🇧13:30
📢共同直播平台
牛津心理人-Vivi 掌薇心理師
郁見英國-直擊牛津博士的生活
🤩留言處有超認真的娜娜練琴影片
圖為從未學過琴的奶爸為了滿足老婆的婚禮幻想,趕鴨子上架請小提琴家教在兩個月內硬學硬拉,和老婆在婚禮上合奏卡農🥰
心理醫生科系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的下一個旅程】
自己親身經歷成為媽媽對我這個本來很怕小孩的人轉變是有多大。這是一個常常很有收穫的旅程。收穫在於,如果能練習比較有意識的去體驗育兒,去從過程中觀察自己,它提供了自我理解與心靈療癒。但是要練習有意識的生活,要一直去了解自己的過程,常常確是幸苦又痛苦。
我們都帶著某種兒時的創傷在過成人的生活。因為在找尋如何能更有勇氣去面對,我開始上課,也尋求了不同心理師與心靈老師的協助。
當時開始 #意在育兒 ,開始 #媽很想聊,就是希望能支持,跟我一樣想要過有更有意識生活,但是在過程裡也感到幸苦的人。
.
.
同時,因為小孩讀的幼兒園,我認識了蒙特梭利這個教育方式。蒙特梭利醫生透過自己的研究、觀察、資料綜合,提供了一套很完整的教育方法。
不過再探究才知道,蒙特梭利醫生說:要執行這套理論,其實最重要的是執行者對自己的觀察,要如何預備好我們自己。就因為我們帶著太多過往的傷、對愛與想被認可的渴望,所以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將我們自己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很矛盾的,我們會帶著很多愛,但又注定成為育兒與教育最大的阻礙。
我喜歡蒙特梭利,因為她其實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於是,明知自己不會去當老師,卻對蒙特梭利理論的全貌好奇到決定去上蒙特梭利的師資培訓課程。只是在上課過程中,我一直質疑。蒙特梭利明明在強調成人自己轉變的過程,我們才能運用這套理論好好的支持孩子長大。可是在如此傳統授課方式的課程中,成人的轉變會(能)發生嗎?🤔
我自己覺得,能夠完成這個極為挑戰培訓的人,通常有兩種:
1)非常擅長寫筆記與背誦的專業學生,但這樣的人透過課程能被轉換的機會並不大
2)自己正開始轉換而發現理論跟自己的心靈追求契合,一般來說,幸苦但是因為有更強的心靈追求,這樣的人比較能咬牙撐過去,收穫也越大
但是有一種正在轉換或已經轉換好的成人,對上課方式會感到無比的痛苦,中途放棄的可能很大。可是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有一群持證但沒有轉換的成人,而又有明明很適合執行的成人卻已經放棄。
.
.
基於自己成為媽媽與成為蒙特梭利學生的體驗,讓我一直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方式能啟動與支持成人更有意識的生活,去經歷心靈的轉換?也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做個有意識的父母。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做個有意識的導師。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更有意識的去體驗人生。
宇宙是不是會呼應我們的尋求?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個 Ted Talk 的推薦,是一個有關 matrescence ,這個我從來都沒聽過的字的影片。20分鐘後,我明白,原來這個字代表女生轉換成母親的巨大轉變過程。因為實在太貼近自己的經驗,我完全能呼應影片中提到,這個階段的女性需要更多支持、理解與陪伴的倡議。於是我又繼續上網研究。
結果帶我找到了近年主要做 matrescence 研究與推廣的Aurilie Athan醫師,然後帶我找到了她就職於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的Spirituality Mind Body Institute 。這是常春藤學校中,第一個以科學結合身心靈的中心。
不過常春藤不是重點,而是有越來越多重視身心靈的科系與學校,因為我們的世界真的很需要!
於是不愛唸書,從大學畢業超過 20年的我,在一週後要回研究所去當學生了!如果這個期間比較少 post 小文,希望是因為我正在經歷轉換中。😂
去年一波的疫情讓我延後課程一年。今年突然襲擊的疫情帶來了更多未知與恐懼,但或許要相信這是這個階段的我需要去的地方。
帶著怕怕與期待,準備迎接下一個人生旅程的開始!💪🏻
.
.
.
.
#身心靈補給站
#生活中的修行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心理醫生科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過好人生」系列的最後一集。
接著我們上一集談到的兩種舊思維,它分別是「太需要正確答案」和「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都會沒問題」。
在這之後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第三種要命的「思想遺毒」,那就是「單一視角」。什麼叫「單一視角」呢?
我來講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這就像是有些人一直認為,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公務員」。
所以不管自己在學校裡,讀的是什麼樣的科系,只要工作幾年不順利、賺不到錢,腦子裡就會跳出這個「終極的選項」,那就是去考公務員。
其實我們都知道,公務員早就已經不是爽差了,他們也有業績壓力,而且退休金、福利各方面一直被砍;過去那種「鐵飯碗」,甚至於「金飯碗」的光環早就不在了。
這種一遇到挫折,就想要去考公務員的想法,真的能夠讓自己過一個好人生嗎?
更可怕的是喔,這種「單一選項、單一視角」的習慣,很容易讓我們的眼界,沒有辦法打開,慢慢的變成了「自我侷限」!
就像是讀了法律就要當律師,讀了諮商就要當心理師,否則就叫做「失敗」,真的是滿臉黑人問號啊!
到這裡,你聽出關鍵了沒有?這第三種致命的「思想遺毒」,就是讓你沒有辦法幫自己打開可能性,你會越活越累、越活越茫然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對於生涯、對於工作仍然有「只要怎樣,從此以後就可以怎樣」這種邏輯跟想法;那麼你就是頂著20世紀的腦袋,但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活在21世紀,甚至於根本有沒意識到,21世紀其實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假如我們把過去習以為常的好工作,像是醫生、老師、公務員這些部分喔,比喻成職場上的一種「物種」。那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過去認為的「好物種」,到今天他的優勢還存在嗎?
今天的醫生,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下,薪水大不如前,而且還經常超時加班。今天的老師,在面對恐龍家長的時候,常常搞得沒有下班時間,好像呢是這些家長孩子的貼身保姆一樣,連一份基本的尊嚴都沒有。
所以如果就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要是你把注意力,侷限在「物種」的思維上,那當然就繞不出眼前的死胡同嘛!
無論在未來的世界裡,醫生和老師這種傳統職業,會面對怎麼樣的挑戰;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現在的你,會覺得上個世紀那些馬車伕、接線生他們失業了,他們好可憐啊;所以要去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捍衛他們的生計嗎?
當然不會嘛!因為在時代的變遷下,這些工作失去了市場的需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不管接下來會消失的職業是什麼,我們都肯定一百年後的人,不會因為我們現在即將要被淘汰的產業,感覺到任何的惋惜,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這也像是我們面對「全球暖化」這樣的議題,大家都很擔心北極熊即將瀕臨絕種,這件事情我個人很難過,而且覺得很可惜,也努力的想要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但是如果跳開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氣溫繼續上升,不只是北極熊,很多物種都會跟著消失,這是你我都很難阻止的趨勢。
可是就在此同時,新的物種他產生新的生態,也會一直同步的發生;這就是地球生態運行的規則。就像是恐龍滅亡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仍持續不斷的繁衍出新的物種,不是嗎?
如果把這個道理,轉換到工作跟人生來看,你現在堅守的單一職業,無論是銀行的人員,或者是老師;隨著科技或少子化的發展,這些「物種」你覺得會不會滅亡?他其實是會滅亡的。
但其他的新工作也會同時跑出來,形成新的產業,只要你能夠長出「生態圈」這樣的思維,你就能夠確保自己的生涯,是欣欣向榮的。
事實上呢,我們現在所處的21世紀,它已經是個「生態圈」的世界了!
而能夠讓你在21世紀活下來的新思維,就是抓緊自己的「核心能力」,你才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態圈,擺脫「物種」他可能會瀕臨滅亡的命運。
說到這裡喔,你一定會很好奇,什麼叫做「緊抓自己的『核心能力』?」簡單來說呢,假設你讀了醫學院,那麼你的核心能力就是「醫學專業」。
除了醫生這個「物種」之外,你可以成為一個醫學作家、醫學企業家、醫學攝影師,甚至於還能當市長、當總統;而不是擁有醫學專業,就只能當醫生這種「單一視角」的選擇啊!
我再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專業是「編劇」,那麼你的核心能力是「說故事」。所以你輸出的形式,就可以有小說、散文、腳本…等等等,而不是認為當了編劇,就只能寫劇本,被這種單一的發展型式困住。
你過去所有的經驗都是你的資源,而不是你的負擔。很多人的生命會過得不好,就是一直死守著這種「過去如何,現在就只能那樣」,這其實就是一種「物種」的思維!
而抓住自己的核心能力,其實是一種看透本質的能力。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夠掌握自己的核心,多打開眼界、在不同的領域之間勇敢的去嘗試,就會有機會發展出,一個更適合你過好人生的生態圈。
在這裡跟你分享一個冷知識,不曉得你知不知道,在20世紀以前的人,一輩子只做一個工作,這叫做正常。
但在不久的未來,到了21世紀中期啊,一個工作者在38歲的時候,換第14份工作,那才是正常!
這些年來呢,在我的專業工作裡,陪伴很多人走過他們的生涯議題,經常讓我感到很心疼的一點,那就是喔,他們不自覺的帶著20世紀的腦袋,但是卻想過21世紀的生活。
更露骨一點,那就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卻用工人智慧的腦袋面對人生」。
這就像是很多計程車業者,看不懂Uber、滴滴打車,這些軟體帶來的產業規則改變,所以被瓜分了市場,現在才會撞得滿頭包,還帶傷追趕得很辛苦。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人生是選擇的結果」。只要你活在世界上的一天,人生裡的選擇問題,就會不斷的發生。
我們沒辦法控制未來的模樣,但我們可以掌握的是,讓自己先具備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維,如此啊,就能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沒有辦法代替你過好你的人生,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對於未來的洞察。就像是現在每個人經常使用的「Google map」一樣。
在你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時候,陪伴你建立「過好人生」的關鍵能力,活出你想要的滿足,過個好人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喔,「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我的【過好人生學】線上課程裡,我會幫你打破「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的迷思;就像今天提到的各種例子,打破這些僵固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讓你一步步的學會跟不確定共處。
此外呢,你還能夠學會「創造結果的能力、建立生態圈的能力、做決定的能力,以及創造意義的能力」。
這些都是過好人生的前提,所以呢,請你幫自己一個忙,加入【過好人生學】,因為你值得過個更好的人生,歡迎你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過好人生,有時候考驗我們的,並不是在於有沒有機會掉到頭上;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好相關的思維,我們有沒有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所以【過好人生學】這是一門為你準備的課程,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曾經不止一次的問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麼歡迎你加入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能給你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找到答案的思維方式。因為你值得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心理醫生科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一年的中間,許多學生畢業的季節,來跟大家來聊一聊「生涯」跟「職場」,似乎是很應景的話題。
但你放心喔,我要跟你聊的不是如何找工作、面試,這一類比較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動盪、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我們要怎麼樣「安身立命」?
所以呢,我們企劃了三集「過好人生」的專題,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駕馭那未知的未來?我想不管你是剛畢業的菜鳥,或是已經在江湖上走跳的老手,都會覺得很有幫助。
而在「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一集,我要開門見山的,來幫你破解一個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喔:「不管你現在幾歲,有工作還是沒有工作、薪水高還是薪水低?你對未來都會有一種淡淡的焦慮,不確定是否繼續往下走,是對的選擇嗎?」
你是不是也感受到,那些過去覺得顛撲不破的保證,全部都一點一滴的在瓦解中呢?
你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分享「如何面對這些焦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客觀的數據。
首先喔,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出爐的一個報告裡,它載明喔,在不遠的未來,大概就是民國150年,我們台灣的人口會比今天少了679萬,只剩下1660萬,回到民國65年的狀態。
這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剛好站在一個分界點,接下來每往前走一步,我們的人口數據就會往後退一格;但是不同的是,這次的1660萬的人口結構,會跟以前很不一樣。
首先呢,65歲以上的人口,會從當年的60萬膨脹到730萬,是當年的12倍;但是出生的人口,卻從42.5萬降低到5.6萬,比當年的七分之一還要弱。
聽到這些數字可能沒有感覺,我直接講白話文;現在全台灣有2600多所小學,如果都沒有關門,每間學校就平均只會有25個學生。
你想想看,這樣的狀況底下,有多少教育人員要被淘汰?而周邊有多少的產業會跟著萎縮?
好!就算你不從事教職,也不想生小孩,那個時候每年能繳稅的人,只剩下810萬人,是現在1730萬納稅人口的一半。
但是卻要支應730萬人的退休年金、長照費用和醫療支出;從現在5到6個人,養一個退休人口,到1比1的cover,我們只有40年的時間。
如果講到這裡,你還是沒有感覺,我就直接告訴你,只要你現在小於58歲,你有很大的可能會領不到勞保,甚至於呢,你要繼續工作到75到80歲都是正常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喔,晚點退休沒什麼不好,反正壽命那麼長,繼續工作當練身體。那我再告訴你一些產業的實況,你可以想一想。
所謂的「工作」,你那種覺得想要做一輩子的,它會不會存在?就算你想做,還有公司會要你嗎?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喔,大家都知道台灣過去一直以來是機車王國,隨便走在馬路上,你都能夠看到不管是綠牌、白牌、黃牌、紅牌…這種各式的機車,滿街趴趴走。
而這樣子高密度的機車使用,就造就了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台灣機車行隨便開,隨便賺錢。不過同樣的情況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開始了有重大的轉變。
由於電動機車的技術愈來愈成熟,無論是更時尚的外型,更便利的充電站、加上環保政策的助攻、實際價格的補貼跟補助;它都相較於傳統機車有更好的吸引力對於消費者,它帶動了近年來電動機車的換車潮。
而電動機車就像3C產品一樣,在維修的時候,不管是哪裡出問題,只要把整台電動車接上電腦,就能夠很快的診斷出故障的位置,直接換掉零件。
不再需要那種傳統機車行,老師傅的維修經驗,而且維修價格更透明、更低。在這樣的風潮底下喔,傳統機車行如果不轉型,你想想看生意還能維持幾年?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如果你覺得機車行是「黑手」,是屬於「藍領」的產業,跟身為「白領」的你無關,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我接下來要說的例子。
「大數據」的運用,在這幾年來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可曾想過所有使用習慣、生活方式、健康數據,都會透過電子化的大數據被記錄之後,所有的產業都能夠針這些數據,去鎖定他要的族群,去設計出更受歡迎的產品。
你想想看,假設你這輩子會得到什麼病,都可以透過「大數據」推算出來;汽、機車全部自動駕駛,大幅降低車禍的機率,你還需要現在包山包海的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嗎?
還是保險公司其實只要針對你所需要、買得起又適合的保單,直接推播到你的手機裡,方便你完成購買這樣就好啦。那麼這個時候,眼下全台灣21萬的保險從業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都知道打敗計程車的,不是另外一家更大的計程車行,而是叫車軟體Uber、滴滴打車;而打敗出版業的,不是哪一個強大的作者或者是書商,而是沒出過任何一本實體書的「臉書」啊。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讓口香糖的銷售量急劇下滑的,不是另一外款零食,而是「社交軟體」。因為當人不用直接互動的時候,口氣清新的需求,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未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敵人會在哪裡?也不知道你的公司還能活多久?就算它現在看起來很大。更何況喔,在台灣的大企業是相對少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而中小企業只有七年的平均壽命,它關店的比率非常非常的高;以每個人平均45年的工作時期,你至少要換7到8次的工作,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談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心中那種隱隱約約的不安,其實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焦慮,我還比較擔心你勒!
那麼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思考?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喔,如果你的想法還停留在,找到一個工作安分守己的做下去,只要穩定就好;那恭喜你,你註定被淘汰。
為什麼呢?其實我們有很多人的生涯概念,是來自於20世紀,但卻要應付急劇成長的21世紀。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在上個世紀,我們對生涯規畫的理解都很單純,而且單純得很絕對!
就像是讀了醫學院就當醫生,讀了師範學院就當老師,要是你不想讀書就當工人,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
但你有沒有發現喔,在我們渡過了千禧年,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精確分工、結果確定的事情,其實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三到五年之間,就會有不同的熱門新工作誕生。
特別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工作像是YOUTUBER、網路小編、電競選手、居家整理師…這些等等的,都已經不是各大專院校裡,找得到相關的科系的新工作、新職業啊!
而這樣子的「實際產業」,跟「學術」之間的斷層,也老早讓生涯的議題,脫離了「精確分工、確定結果」這樣的途徑。
而更弔詭的是,有一個關於「知識更新速度」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的大學生,進學校第一年所學的知識,在他升大二的同時,去年所學的就已經過時,形同作廢啊!
這更說明了,要現在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帶著所學的專業,去找到一個長期穩定、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那幾乎已經是「神話」了!
再加上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和科技發展最快速,而且達到高峰的階段。現代的人一天的資訊量,已經是18世紀的平凡人一輩子的資訊量。
也就是說喔,雖然我們懂得比二百年前的人,還要多很多;但尷尬的是,我們大部份的思考方式,卻沒有進步多少,還停留在工業時代那種「找個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這樣的思考框架裡。
在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要是你的思想沒有適時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一起前進,你又偏偏生活在變動這麼快速,對於「未來」是前不著村、又後不著店的狀況裡,那麼怎麼樣會讓人不焦慮呢?
如果你不想要繼續焦慮下去,那麼關於未來生涯的因應策略,就是你最急迫、最需要學習的部份。
但是在開始學習之前,我來說個故事,讓你對於這樣的學習,先有個正確的理解。IBM大型電腦之父「佛瑞德・布魯克斯」。
他在1986年的都柏林IFIP的研討會上,曾經發表過一個關於軟體工程的經典論文。論文名稱叫做《沒有銀彈》,之所以把論文的名稱取得這麼特別,是因為佛瑞德使用了一個隱喻。
在歐美的傳統故事裡,傳說喔可以用銀製的子彈,就可以殺死吸血鬼、狼人或者是任何怪獸;所以呢「銀製的子彈」就會被引申成「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而佛瑞德把論文取名成「沒有銀彈」,就是在強調軟體複雜的本質,並沒有任何一個技術或方法,可以像是殺死狼人的「必殺技」,並沒有那種一招斃命,一用就靈的這種途徑。
而事實上,像軟體工程這樣的挑戰,就跟現代人的生涯規劃是同樣的複雜。過去所有行業的權威,和牢不可破的真理,都在此刻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的「保證」可言。
因此呢,我們未來將面對的問題、還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跟方法,都會是「史無前例」的,都必須由我們自己親手去開創。
而真正「解決問題」的高手,就像佛瑞德這樣的人,他們老早就參透了「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實根本不存在。
可以追求的是鍛練自己的「思考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為能夠「靈活應變」,去適應各種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持續升級的系統。
如果你還是聽不懂,非得要一個答案,那我只能說,現代生涯唯一的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啊!唯一的解答就是「沒有絕對」!
而你的腦袋裡那些一成不變、不動如山,企圖想要找一個工作、一個專業,就做一輩子的「舊思維」;如果再不移除,那就會像是當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你還堅持使用「call機」,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喔!
更可怕的是,這些過時的思想如果不即時更新,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之後,它會變成一種毒素,變成一種「思想的遺毒」。
不知不覺會腐化你的心靈,讓你對生命感覺到絕望,成為自我發展的最大阻礙,這會是你要的嗎?你可以想一下。
所以在下一集的節目裡,我會一一說明,這些「思想遺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及它是在什麼時候,植入你的腦袋裡?
面對「思想」這種無形的對手,你必須先認出它、標定它;才能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要是你希望自己能夠與時俱進,不讓未知的新科技,消滅你熟悉的工作跟生活方式,那你就一定要鎖定我們的頻道。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想要更精確的,認出在自己的人生裡,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自我發展的迷思或現象。
並且透過學習掌握具體的方法、找到明確的自我定位,有效的去適應這多變的未來,那麼千萬不要錯過,我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如果你曾經在生命的任何時刻當中,問過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這門課就是為你所準備的!【過好人生學】會陪伴你過出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邁向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心理醫生科系 在 臨床諮商怎麼選?」 l 中山醫學姊l EP2 我適合念心理系嗎? 的推薦與評價
【 心理 系】「臺灣只有 心理 師,並無 心理 醫師,臨床諮商怎麼選?」 l 中山醫學姊l EP2 我適合念 心理 系嗎? · Comments1. ... <看更多>
心理醫生科系 在 讀高中的學生說他在考慮將來當心理醫生 的推薦與評價
◎ 想當心理醫生,要讀心理系嗎? 是哪一類組? 首先要澄清一點,並不是「大學讀 ... 在台灣,「精神科醫師」和其他心理師不同的一點是,他可以開藥給你-- 不具醫師執照 ... ... <看更多>
心理醫生科系 在 Re: [請益] 想讀心理要先念醫科??? - 看板CareerPl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ezk (蒲葵貓)》之銘言:
: 看到你的文章,真的很想指正你一下。
: ※ 引述《alfonso128 (滷肉飯)》之銘言:
: : 看到你的文章,讓我不禁想要寫一下感覺,僅是感覺,
: : 如有不對的地方,也請大家指正。
: : 我把你的重點放在:
: : 心理系 VS 醫學系。
^^^
: : 看到這....
: : 最大差別在於:
: : 1.讀醫科走心理,以後大家會叫你心理醫生。
: 台灣沒有心理醫生這個term,
: 只有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
: 前者畢業於醫學系,後者畢業於心理所,
^^^
: 二者都有執照。
: : 可以在醫院裡工作,輕鬆愉快,閒暇之餘,也就是你不想賺那麼多錢,
: : 你還可以去走走心理的興趣,
: : 寫寫文章,看看風景,幫助其它需要幫助的人。
: : 2.讀心理走心理,你也不能開診所,也不是心理醫生,也不能執業,
: 心理師是可以獨立執業的,
: 只是目前在台灣不普遍,通常是依附在精神科。
: 不過心理師不能開藥。
: : 你要出來創業,說不定還打不過電視上那一堆,算命老師。
: : 而且,念心理,以後也沒辦法轉醫生,為啥會這樣,
: : 因為是法律規定的,醫生是受到衛生署的管制,有量的限制,
: : 僅有醫學系畢業的學生,才能參加醫生執照的考試,
: : 心理系不行,即使你是心理學博士也不行。
: : 你心理系念的多厲害,多強,強到拿到諾貝爾都沒有用,
: : 你還是不能當心理醫生。
: : 最多出來開個作性向測驗、作作潛能開發。
: 臨床心理師當然不能轉成精神科醫師,
: 但臨床心理師能做的事情還很多
: : 3.題外話:
: : 你是個醫生,不管是同學眼裡,還是親戚眼中,
: : 至少讓你有一個立於不敗的地方。
: : 完全不用解釋,他們就懂你在幹嘛。
: : 而不是開頭就被問,那個心理系出來要幹嘛?
^^^
: : 你可能要花一兩個小時解釋一下,出路有哪些哪些,
: : 未來路有多寬廣等等等。
: : 再怎樣,省下解釋時間。
: 也只有省下解釋時間而已。
: 心理師法已經通過好多年了,
: 不知道心理師在做什麼的請去查心理師法。
: : 總之自己衡量。
: : 未來可能作的事情是一樣的,我猜心理系跟心理醫生,
^^^
: : 最後作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 呃…你完全不了解才會說是一樣的…= =
: : 但是
: : 一個真的月入好幾十萬,
: : 一個真的不一定能月入好幾十萬。
: : 而且,
: : 但是你有沒想過,心理系可能不是你剛上大學想的那個樣子,
: : 系上教授迂腐、又不創新,給你看的講義都是他們當初畢業時的講義。
: 醫學系教授迂腐不創新的可能性並不會比較小…
: 你是憑什麼這樣想像心理系啊?
: : 萬一這時候,你又是不顧家人決定的選擇,你到時候真的是情何以堪了。
: : 大學選擇很重要,但是重要的是幾個國家有保護執照的科系,
: : 就是醫學系,畢業沒人可以跟你搶國考,甚至只能台灣的
: : 大學醫學系畢業才能考的(有夠封閉的)。
: : 對了,我不是醫學系的,不要戰我,
: 好吧,你不是醫學系的…難怪不了解…
: 你也不知道其實心理系也有執照可以考,
^^^
: 分為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
我猜多半是筆誤吧? 應該還是心理"所"才能考?
而非心理系? 還是現在已經有改成學士就行了?
那家長應該希望原po醫學系畢業 再考心理所就好了?
如果真的是想當心理師而非精神科醫師的話
反正 影響考試資格的是 心理所 而非心理系
如果心理所僅限心理系畢業的考 那就要有讀個六年的打算了
: : 當初我也是很想念,
: : 可是考不上,也沒選擇重考。
: : 後來轉了一個方向,我拿到另外一張執照,
: : 還好之後,月入蠻高,不然真是嘔死。
: : 不過中間的不確定性跟要付出的心力,實在不相當。
: : 加油,有問題再問吧!
: 加油,有問題要問到正確的答案才行!
感覺系&所 不太能劃上等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18.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