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當美國人說他是"特立獨行者"(Maverick)時,卻格外顯出對麥肯的愛和敬重
(美國電視台)
特立獨行者 特立獨行者 特立獨行者,我們都知道他是特立獨行者,歡迎特立獨行者
終生為共和黨人,但他不畏懼迎戰與共和黨的衝突,即使那讓他賠上 人前的榮耀。2000年麥肯與小布希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初選。這一役,堪稱最慘烈一役。
(PBS紀錄片)
在關鍵初選戰中,麥肯聲勢比小布希高,他擊敗了布希愛子,這天是超級關鍵日,麥肯勢如破竹,事實上他在每個族群都勝出。
(白麥特\紐約時報記者)
(新罕布夏州)初選那夜,我覺得麥肯很享受,我認為他很享受在新州的經驗。
當"改革派麥肯"贏了,"得天下”就必得新罕布夏州"的初選首戰,小布希開始慌了。
(德斯嘉丁\PBS資深記者)
他們認為,掌控不了麥肯,所以接下來,我們看到龐大的力量,金錢和關注全湧入南卡要反擊麥肯,非常驚人!
(2000年布希競選廣告)
麥肯說要打擊特殊利益者,但「華爾街日報」報導,"麥肯陣營對關說者奉承討好",麥肯家鄉的保守派報紙警告"全美國該知道麥肯的真面目了"。
兩週後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初選,小布希陣營發動一連串惡毒且骯髒的攻擊,抹黑麥肯政見,指控麥肯再婚的妻子辛蒂嗑藥,最惡劣的是誣陷麥肯領養的孟加拉女童"身世可疑",謠言充斥在南卡羅來納州,說麥肯有個"黑孩子" 而且是麥肯婚外情生的。
(PBS記者)
真相是麥肯有位認領的孟加拉裔女兒。
殺紅了眼了小布希陣營挑上的是當時年僅17歲的布莉琪麥肯,布莉琪8歲時,麥肯夫人辛蒂到孟加拉,已故德蕾莎修女打造的孤兒院救助飢餓貧困的孩子們,而且不只是救助,麥肯和夫人決定,他們要認養來自孟加拉的布莉琪,當時布莉琪除了有心臟病,還因唇顎裂,嚴重到無法被餵食。
英國電訊報曾報導這個動人的故事,"幕僚憶起麥肯在機場見到布莉琪的那天","麥肯臉上不是越戰英雄的硬漢姿態","卻是父親才有的憐愛臉龐"。
但9年後 南卡初選之戰,小布希陣營以一通又一通的民調電話,用耳語和謠言對南卡選民說,"她是麥肯婚外情所生的女兒",而且是和"黑人"生的?
(麥肯vs.小布希\時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
請道歉,你該以自己為恥,我告訴你我下架所有文宣了,你沒有撤下這則,昨天我在一個擋風玻璃上拿下來的,我的問題是,如果這是攻擊文宣,這文宣不是我的陣營發的,上面說是麥肯付費,這不是從我陣營而出。
為保護17歲女兒,麥肯選擇毫不回應,下架所有攻擊小布希的廣告,"因為總統大選格調不該如此之低",但小布希沒有撤退。
(歡迎麥肯和他的夫人辛蒂)
(拍手)
最後最讓麥肯心灰意冷的是這一幕:
(記者敘述)
一位婦女告訴麥肯,她的14歲兒子深信麥肯是英雄,接到了一通匿名的民調電話。
(南卡羅納州婦女)
我的兒子非常難過,他走上樓告訴我 "媽媽" "有人告訴我,麥肯是騙人的說謊家""騙子"",他幾乎哭了出來""我好氣 ,昨晚我心痛到無法入眠"。
(麥肯\時為2000年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
我真心希望,做出如此行徑者能親眼聽到,親眼見證妳的話,因為我們不該這樣傷害年輕孩子。
"不該這樣傷害年輕孩子",麥肯的心痛絕望寫在臉上,這一晚他下定決心退出總統大選。
(記者敘述)
(歡呼)
麥肯的心聲如實成真,南卡計票一結束,麥肯立刻現身 承認敗選。
(歡呼)
短短三個月,他的改革抱負狠狠重摔,從天堂般的狂喜重摔,而且難以再起身。
(麥肯時為2000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
我絕不用卑劣的手段,奪得這塊土地的總統大位,(歡呼),我要出任總統靠正路,非靠歪邪之路。
南卡之戰後 麥肯宣布退選,有趣的是那晚麥肯舉止,卻更像是鬆了口氣一般。
(起來 捍衛我們的國家免於敵人之手)
私慾和一個國家的民主尊嚴,麥肯總在最不容易的時刻選擇後者。一如8年後,他再次角逐白宮大位時,不惜保護他的"競爭對手"歐巴馬。
(麥肯\時為2008年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歐巴馬是阿拉伯人,他不是嗎?不 不 、不 、女士,歐巴馬是..是一位正派,愛家的人 一位公民,只是我與他在基本政見上有所歧異,這就是這場選戰的本質,他不是阿拉伯人 謝謝。
(The View主持人vs. 麥肯\時為共和黨參議員)
這些毫無根據的話,你堅持不跟著起舞,為什麼你就是和所有人都不同(笑)?
我認為至為重要的是,美國的對話本質失去了對不同意見的尊重,當有人隨意指控"他是穆斯林","他不在美國出生",你不能就這樣含糊帶過,你就是必須弄清出真相是什麼,對話該以真理為根基,而非立足在指控 (或是謊言),或是人身攻擊,這節目真的需要一個好的保守派,來回應你這位自由派主持人。
在全美收視率最高的"娛樂節目",麥肯能自在且慎重地談起嚴肅政治議題,談起當年落敗之因,談起一位父親為保護女兒免受政治傷害的努力。
知交多年的民主黨前副總統候選人李柏曼說麥肯,"他的政治判斷不一定對","他強硬的保守路線也備受爭議","但他歷經暴風雨淬礪出的良知 ,無可置疑"。
梅根麥肯\電視主持人vs.麥肯女兒)
現場來賓是拜登
這也是為什麼當2017年麥肯宣布罹患腦瘤後,民主黨前副總統拜登在麥肯女兒梅根所主持的脫口秀節目上,真情流露對非屬同黨的老友,心疼又敬重的動容之言。
(拜登vs.梅根麥肯)
你已過世的兒子波伊,和我的父親一樣被診斷出同樣的病症,就在半年前,很抱歉..(人生還有很多盼望),我幾乎每一天都想到波伊,我們被告知..抱歉,但是我還是很難承受,你一定走過很艱困的路程處理這個 安置那個,我知道你和你的家人走過我難以想像的悲劇,你會怎麼告訴..,不只是對我,更是對所有同遭難處的人。
我了解我了解..,這的確是每個人恐怕都得經歷的,但是聽著,給波伊勇氣的其中一個人,是麥肯,是你的父親,你可能不記得,當時你還小,你的父親極為照顧我的波伊,你的父親當年和我一起工作時,和波伊成為摯交,而波伊深深被你父親的勇氣激勵,不是你父親的腿疾 是"勇氣"。
我後來發現,我發現的是波伊堅持的,你父親也會堅持的,亦即你必須堅持"懷抱盼望",波伊(罹腦癌後)說,來做個約定,我們絕口不再提死亡率有多高,不管專家是怎麼診斷的,他還說要競選州長,他說, 回家吧我要選州長,回家吧我要選州長,所以我們必須勇往直前,不管前頭是何等未知之事。
(我反對)
於是 ,麥肯在腦瘤開顱手術11天後,重返國會山莊阻止川普廢除歐記健保。
(麥肯\時為共和黨參議員)
我們一事無成 ,我的朋友們!
並且用盡全身最後力氣,呼籲國會同僚高舉制度"國會不隸屬總統。最後 ,在蓋棺追思的這一刻,美國人開始明白,他們失去了什麼。
而麥肯用政治生命所捍衛,他的27歲孟加拉裔女兒布莉琪,在最後追思會上,對她的父親亦是對世人,只輕輕說出一句,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之言:
(布莉琪麥肯\麥肯認養孟加拉裔女兒)
聖經傳道書三章,第一節第二節有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 死有時","栽種有時 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德蕾莎修女爭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C's English Corn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新聞] 德蕾莎修女封聖在即世人對其褒貶不一- 看板IA 的評價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轉角國際udn Global - 【#重磅廣播: 德蕾莎修女是壞人嗎? 】 的評價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No saint": Why do the majority of Hindus hate Mother Teresa? 的評價
- 關於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Re: [問卦] 印度釋昭慧 德蕾莎修女的八卦? Nakata0911 PTT批 ... 的評價
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8 月 20 日 國際新聞重要訊息 】
[#日本]從火山到海嘯,日本的防災對策學
號稱今年路徑最詭異的怪颱諾盧(五號颱風),自7月19日生成之後,便在太平洋打轉,路徑一度朝向台灣而來,但最後還是沿著九州、四國前進,8月7日從關西地區登陸後,從北陸地方離開日本本州,為九州、四國、關西以及北陸地區,帶來相當驚人的暴風及雨量。事實上,這已非日本在今年的第一次豪雨了,不過才一個月前,梅雨前線滯留九州,讓九州北部受到連續豪雨的侵襲,鐵道與公路柔腸寸斷,還造成了三十多人的死亡。自古以來,日本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度,舉凡地震、火山、颱風等,都讓日本人一直在學習與災難共處;日本則由於地震頻繁,防災的重心也多擺在地震及火山方面。但近年來,日本卻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超級豪雨,屢屢造成重大災情,光是這幾年,就有北海道、九州北部、廣島、茨城、秋田等地,因暴雨造成土石流或是大淹水。探究其原因,因地球暖化,海水溫度升高,原本應該在赤道附近生成的颱風卻北移,路徑也跟著往北推進,過去經常襲擊菲律賓或是台灣的颱風,變成了老往日本跑。再加上近年來,梅雨季期間因受到負北極振盪的影響,造成梅雨鋒面移動緩慢形成滯留鋒面,降雨時間拉長,讓日本原本的基礎排水設施與水利系統無法承受。(聯合新聞網:https://goo.gl/HM1PN6)
[#韓國]關於「軍艦島」:染血的世界遺產
上個月26日,韓國電影《軍艦島》上映當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例行記者會中接連受到詢問,記者要求他對軍艦島電影、短片,甚至軍艦島申遺與慰安婦問題表達意見。軍艦島,又稱端島,是距離長崎17公里外的小島,因具有豐富的煤礦資源,十九世紀被三菱重工業買下,為了大量開採,招募來許多人力,甚至填海造路將這島擴充三倍,方長成軍艦的模樣。然而對許多中國人和朝鮮人來說,這座島的名字是「監獄島」,也是「地獄島」,只要搭船踏上這裡,幾乎就是有去無回的命運。本篇報導回顧軍艦島歷史事實以及日韓爭議,有詳盡的解說。(聯合新聞網:https://goo.gl/GmkshJ)
[#美國]美301調查啟動 陸嗆以牙還牙
在總統川普指示下,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前天正式發起「301調查」,調查中國業者長期侵犯智慧財產權,中方脅迫美企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交出技術專利等爭議行為,調查恐費時1年,勢必衝擊中美關係。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昨威脅,若美發起經濟戰,須有「一將功成萬骨枯」準備,中方會以牙還牙。我經濟部國貿局稱,若該調查認為中國侵害美國利益而採取報復措施,或招致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對全球包括台灣產業勢必造成影響。中國是台灣最大進出口市場,亦包含輸出至中國加工後再出口至美國;資訊科技、鋼鐵及石化等出口強項,將受影響。(蘋果日報:https://goo.gl/MygTpL)
[#香港]港聲援政治犯遊行 黃耀明和何韻詩力挺
曾參與雨傘運動的香港演員王宗堯,今天出席聲援在囚抗爭者遊行,他說自己和被判囚的學運領袖黃之鋒和羅冠聰是「好朋友」,看到兩人入獄,感到很痛心。他說不希望見到香港重現1989年六四事件,但讀到近日的新聞,他覺得香港已不是他認識的香港。他說對當下感到無奈,有考慮過移民。香港《蘋果》報導,歌手黃耀明和何韻詩也有現身遊行隊伍,黃耀明說:「今日不出來,就沒機會再出來。」他說,除了已入獄的10幾個年輕人,「名單還有好長」,他本人或任何一個參與社運的人都可能是下一個,「我們要拒絕讓這件事發生」。(蘋果日報:https://goo.gl/hdf1oz)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德蕾莎 德修女病逝舉國哀悼
在巴基斯坦奉獻畢生心力打擊痲瘋病的德國修女普福(Ruth Pfau)昨天入土長眠,全國人民齊心哀悼。這是人口大多數為穆斯林的巴基斯坦,首次為外籍基督教徒舉行國葬。法新社報導,普福於10日辭世,享壽87歲,獲當地人稱為巴基斯坦的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她1960年來到南部港市喀拉蚩(Karachi),自此投入半世紀照顧全國一些病情最嚴重、生活最貧困的人民。普福為喀拉蚩瑪麗阿德萊德痲瘋中心(Marie Adelaide Leprosy Centre)創辦人,她罹患疾病不久後病逝,當時她就在此中心接受醫治。巴基斯坦總統胡笙(Mamnoon Hussain)昨天前往喀拉蚩聖派屈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出席國葬,現場齊聚數以百計民眾致敬。(中央社:https://goo.gl/bT3CZh)
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德蕾莎修女的善行舉世皆知,但她其實也引發不少批評,甚至曾被稱為「地獄天使」!
儘管如此,梵蒂岡教宗4日仍冊封德蕾莎修女為聖人,成為聖人有哪些條件呢?
【相關報導】
德蕾莎修女封聖10萬人見證 副總統陳建仁率特使團觀禮
http://www.storm.mg/article/162237
加爾各答天使?黑暗聖人?備受爭議的天主教聖人:德蕾莎修女
http://www.storm.mg/article/162094
#德蕾莎修女 #封聖 #梵蒂岡 #教宗
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轉角國際udn Global - 【#重磅廣播: 德蕾莎修女是壞人嗎? 】 的推薦與評價
助執照、阻斷海外資金援助。 突如其來的措施令外界錯愕,爭議的背後更直接掀起了 印度愈發緊張對立的宗教信仰與 ... ... <看更多>
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No saint": Why do the majority of Hindus hate Mother Teresa? 的推薦與評價
Transcript · 神的僕人- 德蕾莎修女 (歷史上的今天201820180905 第168期) · Making Taiwan's cities "less ugly": Can landscape preservation and ... ... <看更多>
德蕾莎修女爭議 在 [新聞] 德蕾莎修女封聖在即世人對其褒貶不一- 看板IA 的推薦與評價
德蕾莎修女封聖在即 《衛報》:世人對其奉獻褒貶不一
https://goo.gl/HMDds1
「急於封聖會是一大錯誤,隨著時間流逝,一位(封聖)候選人的弱點會從世人的記憶中
漸漸淡去。」威勒利(Paul Vallely)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8月31日刊載了《教宗方濟各:打開未解之結—天主教靈魂
的掙扎》(Pope Francis: Untying the Knots –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Catho
licism,暫譯)作者威勒利(Paul Vallely)寫下就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獲封聖
一事的評論:「聖人是一位神聖而非完美的人。」
深受世人愛戴的德蕾莎修女在辭世近20年後,明天(9月4日)將正式由現任天主教教宗方
濟各(Pope Francis)在梵諦岡為其舉行封聖儀式。不過,對於德蕾莎修女是否值得被封
聖,仍存在著爭議。
德蕾莎修女本名為阿格尼斯.崗莎.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是出生在鄂圖曼
帝國科索沃省史高比耶(Skopje)(現馬其頓共和國首都)的阿爾巴尼亞人。她在1928年
選擇奉獻生活、追隨天主聖召,加入了愛爾蘭羅雷托修女會(Sisters of Loreto)。1946
年,德雷莎修女在尼泊爾大吉嶺(Darjeeling)看見當地人民的苦難後,決定成立仁愛傳
教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1950年,仁愛傳教會在印度的加爾各答成立。
「神會施予」
《衛報》描述,德蕾莎修女有一次為了一群無家可歸的人們,而前去一間位在英國倫敦的
連鎖超市購物。她當時將手推車塞得滿滿的,來到收銀台前時被告知消費金額為500歐元(
約新台幣1萬4000元),德蕾莎修女不解地答道:「這些是要給窮人的啊」;店主回說:「
非常高尚」,便再復述一遍金額。「不,你不懂,這是要給窮人的」,德蕾莎修女再說。
店主告訴德蕾莎修女是她才搞不清楚狀況—她依舊得付錢。這尷尬的僵持局面,就在德蕾
莎修女與店主互不退讓的情況下,硬生生地於開車載她前來購物的英國志工眼前展開。最
後,德蕾莎修女身後、看不下去的顧客跳出替兩人解圍,「沒關係,她的帳我來付」。這
時德蕾莎修女別過頭向志工說:「我說過,神會供應(I told you God would provide)
。」
無私奉獻有目共睹
對德蕾莎修女的仰慕者而言,4日的封聖儀式正是她多年來無私奉獻的甜美果實—她一生致
力為印度加爾各答(Kolkata)貧民服務,並在世界113個國家開設垂死之家、供無家可歸
之人居住的收容所、愛滋病療養院、痲瘋診所、孤兒院及學校。這些機構由仁愛傳教會下
4500位修女合力經營,照顧德蕾莎修女口中「最窮的窮人」(the poorest of the poor)
。
她對普世窮人的貢獻,更在1979年替她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英國記者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1969年以她為題材拍攝的紀錄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獻給上帝的美好事物),呈現出印度街頭不堪的貧窮現象及收容
所內人民生活,讓德蕾莎修女一舉成了家喻戶曉的世界名人。
收容所醫療環境惹議
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認同德蕾莎修女的貢獻及其對待窮人的方式。
英國記者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曾在1994的電影《Hell’s Angel》(地獄天使
)中,批評德蕾莎修女只處理貧窮引發的「後遺症」,卻忽視其成因的態度;接受惡名昭
彰政客的捐款,卻未公開明細;反對墮胎及節育措施的保守天主教立場;「加爾各答垂死
之家」內糟糕的醫療環境等。
希鈞斯對德蕾莎修女的指控有其爭議,但曾受他訪問、於「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的印
度醫生Aroup Chatterjee卻提出證言—針頭未經消毒便重複使用,止痛劑、點滴不足等,
引發外界關注收容所的環境。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994造訪該機
構後,同樣指出其存在的疏漏—未去區分垂死及仍可被醫治的病人。
看待苦難方式異於常人
德蕾莎修女的評論家指出,這些對她的批評主要來自她那古老(archaic)看待苦難(suff
ering)的宗教立場—德蕾莎修女認為受苦是「美麗的」(beautiful),因其讓窮人得以
「感受耶穌的苦難」( share in the passion of Christ),但並非每一位垂死之人都認
同她的觀點。德蕾莎修女曾經對著一位病人說道:「你正和十字架上的耶穌一般受著苦,
所以耶穌一定會親吻你」,他答道「那麼請你告訴他,停止親吻我吧!」
面對外界懷疑收容所的醫療環境及對待病人方式,德蕾莎修女反擊表示,她開設的垂死之
家本非醫院,「我們不是護士、我們不是醫生、我們不是老師、我們也不是社工」、「我
們是修女(We are religious)」。
加爾各答人民的守護天使
儘管外界對德蕾莎修女看待、照護窮人的評價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確在無數窮人
、病人最無助的時刻,伸出援手,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畢生難忘的「守護天使」,尤
其是她貢獻近50年心力的加爾各答人民。
39歲的小兒麻痺患者路易士(Gautam Lewis)透露,雖然德蕾莎修女4日才會被正式封聖,
但一直以來他都堅信著她的聖人地位。路易士自小被父母拋棄,所幸7歲那年被德蕾莎修女
創立的仁愛傳教會一間孤兒院收留,目前在英國定居。他說:「她將我們視為己出,她是
我們的守護天使。」
路易士現在於英國經營一間專替殘疾人士開設的飛行學校。他表示,修女是影響他生命最
大的人,「德蕾莎修女賜予我一個展開新生的命運。」他認為4日的封聖儀式「僅是個形式
,大多數在加爾各答的人們早視修女為聖人了。」
德蕾莎修女個人的信念、無私的奉獻的態度、熟稔的公關技巧、造訪各地的經驗,更讓聯
合國前秘書長裴瑞茲(Javier Pérez de Cuellar)稱其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
。
而德蕾莎修女「並非每個人都能成就大事,但至少我們能用偉大的愛來做小事。」(Not
all of us can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的
理念,更將長留人心。
https://goo.gl/HMDds1
-------
【延伸閱讀】
德蕾莎修女封聖 數十萬人湧入梵蒂岡朝聖
https://goo.gl/F7aOek
「照顧窮人之窮」德雷莎修女生平事蹟完整圖表
https://goo.gl/AKuuv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87.2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73043465.A.72E.html
※ 編輯: Acalanatha30 (223.136.187.231), 09/05/2016 10:45:59
※ 編輯: Acalanatha30 (223.136.187.231), 09/05/2016 13:30: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