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擔心電冰箱的輻射嗎?
來函照登
=============
蘇醫生您好
我目前因懷孕辭職
又由於疫情的關係整天只能待在套房中
套房小,我坐在電腦桌身後一公尺就是一台小型電冰箱
從懷孕開始一天大概坐八小時
目前懷孕四個月
想問這樣近距離電冰箱的輻射對胎兒是否影響?有哪些影響呢?
=============
好喔
關於電磁波一直很多人問
不管是印表機微波爐電磁爐手機電視扒拉扒拉的都有人問過
今天電冰箱終於也來了
好
WHO來告訴你👇👇👇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electromagnetic-fields#tab=tab_2
只是
可能英文資訊不方便大家閱讀
還好
這裡已經有人整理好了請參考一下👇👇👇
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有多強,WHO告訴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48534
總結:
1. 家庭中背景電磁場主要來自於電力傳輸、分配設備以及家用電器。
2. 不同電器產生的電磁場強度會明顯不同,電場和磁場的強度都會隨著與電器距離的增大而驟減。在各種情況下,家用電器周圍的電磁場強度遠遠小於安全準則的限值。
3. 在電視機和電腦螢幕正常的使用距離,電場和磁場強度只有安全標準值的萬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4. 符合標準的微波爐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5. 只要公眾不近距離接近雷達設施、廣播天線和手機基地台,就不會接收到超過安全標準強度的發射電磁場。
6. 手機的發射電磁場強度比日常居住環境中的其他電器都高出很多,但即使這樣,也沒有達傷害健康的強度。
7. 很多調查顯示,日常居住環境中的電磁場強度非常小。
如果你真的還是擔心
那我也可以理解啦
記得先把手機丟掉
就醬
延伸閱讀👇👇👇
今天的主角是微波爐
https://drsu.blog/2018/05/23/super180523/
產後不可以用手機???
https://drsu.blog/2021/04/21/super210421/
關於懷孕迷思的次分類在這裡👇👇👇
https://drsu.blog/category/孕期與產前/懷孕迷思/
關於坐月子迷思的次分類在這裡👇👇👇
https://drsu.blog/category/產後/媽咪煩惱與坐月子迷思/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微波傳輸距離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iant leap」來了 但有些人沒有準備好
蘋果產品發表會上,最吸引我的是一個詞組,叫做「Giant leap」。這個詞取代了前幾次已經被用爛了的「ever」(前所未有)。至於「Giant leap」這兩個字最廣人知的事,應該就是1969年7月,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所說,「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那一句吧。
過去五年,這個世界很多領域都出現各種「Giant leap」的事件:政治、經濟、生技,當然還有疫苗,以及M1晶片的運算能力與ipad的輕薄度。但是有一個專業圈,到目前為止,不但沒有出現「Giant leap」,甚至一直在慌亂中度過,那就是電視新聞業。
現在市面上很多人很討厭記者,認為記者們做的事情不稱職,於是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若細想你會發現,新聞行業在過去這五年,正是在資訊科技進步下受難的第一排。「新聞台」是在過去五年的內容大戰下,從來都沒有準備好,只好硬著頭皮被科技推著走的一群人。
iPad pro:新聞行動攝製隊的再升級
終於這一天來了。我們看到了這一個鏡頭(第一張圖)。它預告了未來影音記者的工作場景。它代表的是在5G時代,整個新聞產業的功能的即將再重組。
讓我們來想像一個新聞台做戶外連線的場景。那麼,在這張照片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消失了的:SNG車。微波工程。攝影師。在事件現場前端只有一個人。
這「一個人」肩負多重任務:必須確保傳輸訊號穩定、攝影品質與鏡面良好,說話聲音清楚,這樣要表達的訊息才能被觀眾清楚接收。但是,在拍攝現場,他只有一個人,身兼多工數職(還沒算發文字稿、社群媒體那些)。這就是即將發生的5G,預告將會對新聞台產業帶來改變的其中一件事(當然也包括未來配套的行業明辨與行業倫理)。
除了連線、直播,接下來可能會看到更多人拿著iPad拍攝影片、照片,在新聞現場製作更多內容。我的想法是:過去在新聞學院裡面教的那套工作流程早就不管用了。但很多事情,新聞行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卻也沒有寫。直到最近全球性的社群媒體假新聞事件頻傳,影響所及足以干預內政,才開始有人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科技變化的每一步早就影響了新聞行業,但新聞行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
Apple TV+Podcast:內容與雞母
相對於新聞內容行業,影視娛樂類的專業製作內容,應該是影視科技的受益者。Apple過去多年來,砸下大量資源開發各種與影視製作的資源,現在連最後一哩路的「遙控器」的體驗都做得這麼滑順完美,終於是把「規格-器材-內容-平台」的完整影視產業生態系統全部打造完畢,影響層面始於製作端,終於消費端。
過去一段時間,已有許多業內人士分析Apple TV+ 與其他內容平台如Netflix,YouTube等等之間的競爭消長態勢,在這裡不再做贅述。但從各平台的內容品質來看,我的想法是,過去充滿濃濃野生味,品質參差不齊的UGC(使用者內容)也將轉往其他的發展方向,因為其商業價值有限,生命週期太短,更難以發展出長尾效益。而就算是有商業價值的UGC,大多是屬於行銷內容的一部分(如網紅內容、YouTuber的業配),其價值最後也常隨著行銷停止而結束。我會認為,內容價值的主流還是會回到接近PGC端,也就匹配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系列的影視科技,以及其硬體產品。
簡單的說,好的UGC影音,理論上其品質也是會越來越接近PGC的。就算我們使用者手殘,但科技產品會幫我們搞定這一切。所以若平台上累積的免洗型短效內容太多,平台的商業價值也就成問題。這段後話,就留給天天打付費制廣告賣Premium會員的YouTube吧。
關於其他: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場景
以蘋果這樣頂尖的科技公司,透過產品的演示,某種程度上已經預告了在後疫情時代下的生活場景: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是WFH;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是各自窩在家裡埋鍋造飯;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都是與自己相處;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與他人溝通,獲得友誼,卻是透過視訊維持人際關係。所以我們需要更高解像度的鏡頭(蘋果說 best ever camera),更好的麥克風(蘋果說 best ever microphone),好來想辦法把我們給對方的溫暖與情誼,盡量完整的傳送出去。因為社交距離,現在人們很難直接給予擁抱了。同樣,希望科技產品能幫我們搞定這一切。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但如果我們需要科技產品來搞定這一切的話,這已經是一個全新行為時代的開始(雖然我們都不喜歡這樣)。
那麼,我們準備好了嗎?
微波傳輸距離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智通聯網科技 打造全球最遠距離的微波無線通訊!
#工業局50週年 #深耕工業基礎專文
「憑藉著在矽谷創業的技術與經驗,李怡德博士歸國後從五人團隊開始,一步一步打造臺灣自有的無線通訊系統,終於在 2009 年領先 Ericsson、華為等世界大廠,開發出全球最遠距跨海無線通訊設備,直至今日仍無人超越」。
🔹關鍵技術 各國廠商難以望其項背🔹
#智通聯網 是臺灣新世代通訊產業中📲
最重要的研發基地之一
掌握著臺灣未來在 #大型無線微波通訊
以及 #各項光纖應用場景 的關鍵技術
尤其是在2009年打造的金門連結臺灣的大型微波通訊設備
能夠在可用度99.96%的情況下
傳輸距離穿越臺灣海峽、達 267 公里
並保持頻寬高達每秒 620 Mbps
這樣的表現已 #創下世界紀錄🏆
這項獨步全球的技術
讓智通聯網在 2017 年成功擊敗國際大廠🥊
順利拿到新加坡的跨海大型微波傳輸設備標案
如此重要的關鍵通訊基礎設施,要得標並非易事
但對於智通聯網來說,卻只是個開始。
🔹偏鄉失聯危機 加深無線通訊重要性🔹
1999 年臺灣發生史上最嚴重的天災──921大地震
地震震壞了臺灣偏遠地區所鋪設的銅線與光纜
不但使這些偏遠地區失聯
事後的修理成本更是昂貴💸
這也讓中華電信意識到:
「對於通訊量比較小的偏遠及離島地區
應該換用 #無線通訊系統 做為備援
甚至直接成為替代方案更為適當」
因此智通聯網鎖定中華電信的需求
在2003 年開發出一系列大容量 #寬頻數位微波設備
並開始在臺灣各山區、外島架設大型微波通訊系統
🔹世界第一的背後 是無數次的精密實驗🔹
其實大型微波通訊的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較少
相較之下小型微波通訊較為簡單,需求量也高達 97%
因此很少人專注研發大型微波通訊系統
而智通聯網卻以此為利基
在大型微波通訊設備的研發、設計,甚至安裝上都不斷精進
以領先全球、遠至 267 公里的金門-本島跨海微波鏈路為例
不但技術難度高
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臺灣海峽多變的天氣⛈
電磁波的傳輸會受到大氣因素影響
包括高度、溫度、濕度、風速、氣壓都會造成折射彎曲
為了要克服彎曲多變的電磁波路徑
團隊花了九個月時間
經過無數次實驗、分析與最佳化才終於成功💪
🔹有技術 就永遠有下一個市場🔹
正所謂「伏久者,飛必高」
不斷累積與精進自有技術
是智通聯網從 1999 年創立以來不變的核心價值
無論是做為重要基礎建設的大型微波通訊設備
或是新一代光纖技術的應用
智通聯網透過研發不斷累積高價值技術
以穩健的腳步朝向5G、工業4.0時代邁進
並在各種跨領域的場景中尋找下一個潛力市場💖
👩🏫長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簡介
#定義:運用無線微波通訊技術,傳輸資料至遠距離,目前網路多半以光纖技術傳輸,但在光纜架設或維修不易的地區,仍需要無線微波通訊作為備援。另外,無線通訊也是軍事上必要的通訊方式
#特色:傳輸距離可達 267 公里,頻寬高達每秒 620 Mbps
#影響:應用於多樣化場景,協助偏遠地區擁有即時穩定的通訊
#市場成就:2009年領先世界大廠,開發全球最遠距跨海無線通訊設備。2017年成功擊敗國際大廠,取得新加坡大型微波傳輸設備標案
#研發困境:需克服環境因素,例如高度、溫度、濕度、風速、氣壓,都會影響電磁波的傳輸
📖更多深耕工業基礎專文:https://50idb.gvm.com.tw/
#堅持到底的競爭力 #深耕工業基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