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流浪漢的髮型 與聽到肉就很興奮的小啾咩
我家有兩個屁孩,姊姊叫小啾咪,妹妹叫小啾咩。
咩會有著一頭偽流浪漢髮型的故事是這樣的。
我家本身就是遺傳髮質很粗很硬的,尤其是我妹(啾咩他們媽),那頭髮更是一個粗硬了厲害。
小啾咪的滿月時候,他阿公幫他剃了個大光頭,這習俗大家可以上網查一下。說是剃完光頭之後,髮質會比較好,所以身為我家第一個長孫小啾咩,當然就是個標準實驗品(笑)
嘿,好笑的是,小啾咪剃光頭的那半年都會被當成小男嬰,然後當時還有點喝奶肥,所以拍照都很好笑。
笑著笑著,第二胎小啾咩也生出來了!
這時候要不要剃頭,就成了全家意見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實在是搞不清楚,到底剃光頭對於小孩有什麼作用,加上因為小啾咪第一個被剃光頭還被笑了大半年之後。
第二胎的小啾咩,決定下手輕一點,弄個三分頭就好
(就是沒光頭!)
結果就是大家看到的這樣。
剃過光頭的小啾咪的頭髮,又直又柔,但是髮色比較但因為遺傳她爸,淡了點。但就不像母系遺傳這邊,髮質硬邦邦還帶自然捲。
但是小啾咩的頭髮,就根本瘋狂來著~非常非常卷,沒有受過控制的一天,三歲小孩的頭髮,能亂成那樣真的很少見(很驚人),這片這張都還算是好看的XD
所以我說,能就剃一剃吧,反正也就醜那幾個月,不知道現在剃光頭還能不能救回。
兩個屁孩吃東西的習慣也很不一樣,小隻的小啾咩就很愛吃肉,聽到有肉肉吃就很開心,但是他從來不吃海鮮(這真的很神奇,各種海裡活著都騙他吃過一次,他都吃了吐出來,上輩子是隻魚?)
大的啾咪因為已經幼稚園畢業,學校給啥吃啥(除了水果都會帶回來放到壞,因為我家水果都比較好吃XD),基本上不算挑食。
然後之所有有一張肉肉照片是因為,前兩天說我要買牛肉給他們吃,聽到有牛肉能吃,小啾咩就開啟撒嬌模式,在視訊前面說:大姨姨買肉肉給我吃。(是有多能吃肉!?)
對~所以那一桌的肉都是我的錢 XDD
快去買肉
這家肉很okay,從出貨到收貨,都可以很安心。
肉肉團: http://bit.ly/steak_paine
他們在-18度的冷凍環境內原肉現切、切完後直接包裝完之後,我們會發動一台冷凍車在門口,讓貨品會堆疊在冷凍車內、不會放在常溫的處所。
黑貓的車子過來之後,冷凍車尾門對黑貓車尾門,直接移到黑貓的冷凍車上。接下來黑貓的冷凍車到站所之後,我們的黑貓是使用冷凍的移動冰箱、也是就是說把冰箱推去黑貓車上接貨。
接完貨時,到晚上會有大車,整台冰箱直接上車拖到所在地集中站,再分發到大家的家。而移動式冷凍冰箱充飽電 可以有12小時的電力。
所以大家收到的肉肉都是全程在冷凍狀態下,很okay。不會買到解凍在冷凍再解凍的玩意!這是肉肉老闆特別特別研究過的流程,大家放心喔!
Paine Tsen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幼稚園 畢業 流程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暑假打工職場兩三事》
自從來美國之後
賺錢一直都是Grace 的嗜好
去年因為疫情關係暑假無法打工
再加上小孩的夏令營也開開停停
最後甚至還因為有學員染疫
全夏令營的人居家檢疫
(見去年七月底的貼文)
所以沒辦法發揮Grace善於求職的技巧
因為一般正職工作
不會錄取只能工作兩個月的人
再加上Grace 的經歷
去找教育相關的職缺比較有優勢
於是今年自從州長解除口罩禁令後
Grace 就開始密切注意夏令營資訊
在google 上善用關鍵字搜尋
(地名)+(summer camp)+(employment)
再一個一個過濾
按照往常經驗
大約在三月底四月初左右
各大夏令營就會陸續釋出暑期職缺
這種職缺分兩種
一種是有專業門檻的
像是營隊老師、救生員、運動教練
通常會要求相應的經歷或證照
相對的時薪也就比較高
大概會是該州基本薪資的1.5至2倍左右
如果你會極特殊的專長
甚至有可能到3倍以上
另一種是一般大學生會去找的工作
也就是助理老師 庶務等性質的職缺
這樣的工作內容通常就是跑腿
處理雜務、聽命行事、看管小孩
時薪也會是基本薪資+1至3元
因為Grace 的學經歷
當然也就傾向往前者去求職
於是很快找到車程15分鐘的兒童博物館
在找暑期夏令活動的講師
雖然是夏季工作
館方也要求用非常接近正職的規格去面試
首先在網路上填寫申請表格
內容會是基本學經歷
職場專業或證照能力
以及最重要的至少兩位以上的推薦人
接著Grace 很快收到HR的回信
約定電話面試的時間
於是Grace 在約定的時間
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接電話
對方大概問了Grace 的背景
就直接問Grace
認為自己工作上的優勢或弱勢是什麼
為什麼想在該博物館求職
對於教育有什麼理念
大約聊了15分鐘對方很滿意
就說會另約面試時間
於是過了一週後Grace 到博物館面試
並帶著對方指定的資料影本
對方又要Grace 填寫一張非常詳細的問券
裡面除了基本背景問題
又問了一些狀況題
比方說如果有小孩做出危險舉動
又屢勸不聽 該怎麼做
填完後面試官又來談話
針對Grace 的回應再詳問
並補充教育Grace館方的一些資訊
之後對方說會把我的回應呈上去
視情況看需不需要再安排第二次面試
但過幾天Grace 就收到被錄取通知
並且也核下時薪提出offer
Grace 把offer 印出簽名並掃描回傳
在回信中跟他們敲定到館填表時間
就這樣
當天Grace 又填了大約十幾張
包含薪轉單 權利義務聲明等等表單後
終於正式被錄取
程序跟台灣的正職工作有得比
暑假開始當天
Grace 先接受兩天有薪受訓
接著就必須自己完成指定任務
這個夏令營有室內場館空間
室外則有六個不同主題的科學攤位
館場內恆定 室外則會每週換展
有位讓Grace 印象深刻的員工
是一位研究所畢業
即將要去上博士班的物理系學生
他雖然只是暑假兼職
但是工作態度非常的積極
只要他在場
他不但會把自己的任務完成
還會到處到別人的攤位打招呼
問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
並且把別人的問題整合後轉達給上級
也很有熱誠的幫助訓練其他剛到職的新人
至於Grace 到職後被分到
室外最沒有吸引力的「講解疫苗科學」攤位
要宣講的活動以及內容已經固定
一是宣傳COVID-19 疫苗的必要性
二是讓小孩做猜字遊戲和有點複雜的手工藝
前兩天Grace 在攤位上坐如針氈
因為宣傳內容比較高深
活動的適合年紀大約是中高年級
可是偏偏來賓都是幼幼班至一年級的小孩
於是許多家長和小孩過門而不入
或是聽Grace 講解兩句就離開
一個人枯坐在攤位非常不好受
到了第三天
攤位因下雨而移到室內
單位主管集合開會時
一句話點醒了Grace
他說「各位是來和小孩互動的
如果你的攤位不吸引人 那就想辦法吸引人
不應該呆坐 聊天 領乾薪
如果成效不好的講師會被撤攤」
一般人聽到可能會抱怨或退縮
認為明明是主辦的活動設計的不好
沒有小孩想來怎麼能怪到我身上
甚至就把這份季節性工作辭了
可是Grace偏偏被激到身為老師的自尊心
認為你的東西安排的不適齡
我本來不好意思提
既然你自己說東西不吸引人
攤主應該要想辦法吸引人
那我自己創新活動總可以了吧
於是Grace 自己跟正職的同事
要了各色美術紙 蠟筆 藝術剪刀
自己剪了一些「病毒寶寶」當樣品
用他們吸引小孩做手工藝
用布偶說白血球對抗病毒的故事
帶到白血球需要經由學習來對抗新病毒
然後再漸漸引導到宣講疫苗的部份
(圖二改善前 與圖3-5改善後)
改變策略的當天
Grace 就收到許多家長的讚美
還有人在Grace 帶活動時拍照(圖一)
也有同事過來請Grace 分享怎麼帶活動
主管也說她感激我對工作內容的改善
甚至有一位家長是幼稚園老師
她說她覺得我的內容跟安排極好
第三天雨停
攤位移到室外
於是Grace 得到更大的空間
在攤位棚邊拉上毛線
把孩子們完成的作品貼上展示
並且前一天在網上找到資源
是一張讓孩子能填上
「我如何讓自己保持健康」的卷子
以期讓孩子拉長在攤位停留的時間
也把學到的資訊內化成知識
這舉動又讓Grace 得到主管和同事的稱讚
主管甚至送志工來Grace 的攤位幫忙
讓前幾天本來單打獨鬥的Grace 有幫手
甚至連被請來外拍的攝影師
工作完也特別來找Grace
說她下午全場拍了一圈
就我的攤位教育做得最好
我開玩笑地請她去在我主管前美言幾句
她也爽快地答應
反觀另一位跟我一起被聘用的老師
因為她沒有把攤位經營起來
也沒有把自己的任務(教育)做好
只顧著和同事 家長閒聊
在當天就被撤下攤位
在豔陽下被主管招呼
幫大家發水 送防曬霜等雜物
上班時間還被縮減
她本人卻不明白為什麼會如此
在台灣
一位只能聽命並服從的員工
也許會有穩定但無升遷的生存空間
但在美國的職場生態裡
如果你想要一直待在食物鏈底層
那就繼續當一個接受命令的應聲蟲
因為你自己不能創新
被取代性就很高 不會被尊重
主管也看不出挽留你的價值
相對的
如果你能自我修正、進化
把自己崗位上的工作發揮到極致
那你的主管會給你最大的發揮空間
也會贏得同事的尊敬
或是你能為上級簡化工作
排解基層的工作問題
良化工作流程及效率
那麼你就會是很好的經理人才
在美國工作 淘汰是殘酷的
但機會是平等的
看能力不看種族 年齡 性向
只要你勇於發揮自我價值
必能得到收穫
*夏令營也是美國留學生在暑假很好的賺外快機會,留學生只需要讓學校為你簽署校外工作許可,即可合法在暑假打工。
幼稚園 畢業 流程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透過教育創新培育人才 重視博雅教育提升學子視野
訊息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429747
——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問:
請問您覺得現今臺灣高等教育有哪些問題?
答:除了大家都在談的少子化。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師徒傳授,所謂的「專業」正受到挑戰。這現象在網路興起後更加明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面向越來越廣,過去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重新顛覆、重新調整。
大學根據專業分成工學院、理學院、文學院、醫學院等不同系所,希望用專業紮根。以現在的時代來看,高教發展光靠專業還不夠,還需要跨領域。如果真的跨域,那原來的專業其實反而會變成阻礙。所以高教發展現在要換另外一個方式去解決原來領域造成跨領域的阻礙。
這牽涉高等教育到底想要培養什麼樣人才的問題?我認為這是面對現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我們對於臺灣下一代人才必需注重的面向。
教育4.0是創新驅動(Innovation-Driven)的教育,需要能夠以創意、創造、創新為教育目的,所謂的人才必須是碰到問題,可以想到解決方式的人。這時除了需要本身的專業,還要一些創意、創造、創新的概念。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必須要思考如何把這個概念融入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因此,我認為臺灣高等教育在未來,如果真正想要超前部署時,其實應該是從這個面向出發。
透過博雅教育提高年輕學子的視野
問:
那您認為現在臺灣對於人才培育有看到這個方向嗎?往這個方向在走了嗎?
答:臺灣的人才培育過程,顯然被社會上的一些想法,甚至報章雜誌對於就業趨勢、薪資等因素所限制。所以理工學院的學生不是思考他要做什麼,而是要進台積電。如果我們的人才看到的是就業市場和就業薪資,是從這個角度看他個人的職涯發展,那我認為國家的前景可慮。
當我們在談護國神山的同時,要稍微思考一下,所謂的護國神山到底是什麼?真正的護國神山應該是擁有一群創新的人才,而不是去注重一個單一產業的股價、市佔率。如果下一世代的人才菁英普遍都這麼想,這是令人憂慮的發展。
臺灣在人才培育上,蠻大的課題就是所謂的博雅教育,是一個廣度很廣,然後能夠面對整個社會脈動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在大學教育中,讓年輕學子在博雅認知和訓練方面有一個更高的視野,我相信我們周邊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既有的窠臼。
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一定會想到線性的學習模式,從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到研究所。線性要變成一個循環。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這些養成都是在進入大學的這幾年,尤其剛開始這段時間,要能有這樣的體認。陽明交大現在正在盤點跟規劃博雅教育的課程,希望把對於高等教育未來這樣的概念,能夠不只灌輸,也能夠在未來學生的學習歷程當中,能夠有所體認、有所實踐。
體察文化差異 抓對統整時機
問:
請問您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併的看法?為什麼要合併?合併要考慮哪些問題?
答:陽明交大合校起源大概要往前推到過去20年,今年合校成功,一定是過去大家無數努力。陽明交大是2月1日掛牌,其實對師生來說今年9月才會面對新的學年。目前急需面臨的是兩校有各自的文化。就像陽明大學過去創校的宗旨就是講醫療平權、對於偏鄉的醫療服務、人本關懷等;交通大學就是有非常勇敢的創業精神、能面對失敗。相對的陽明大學大部分都是證照系所,學生畢業後比較有就業保障(job security)。所以兩個學校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認知,一個冒險進取,較有創造性;另外一個就是胸懷博愛、人格高超,但相對保守。可以想像中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包含衍生出來學校的各種體制、辦法規定等。
老實講合併新設比真的新設還難,因為是合併新設,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要尊重兩邊舊有的東西、要體察兩邊原有的文化差異,中間經過很多的討論折衷,最後產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過程的確是相當困難的。
兩校合校談了20年最後能夠水到渠成,第一是時間可以解決一切;第二是能夠找到折衷的點;第三個,我覺得最重要,有時候要抓對時機。我個人認為時機其實是整個大勢,也包括那時的主事者是誰,這些都要全部到位,才能水到渠成。
合校後很多真實的挑戰要一一面對,各種問題都要找到解決的辦法。像現在兩校區已經有交通車兩邊對開,2小時一班,公文傳遞、師生往返大概4小時就能解決。其實事情都有一些轉圜的方式,大家不應該去爭論一些很小的事情。像校徽短時間無法決定,就先沿用舊的,也有一個暫行校徽。又像校慶就是2月1日為揭牌日,但兩校區一樣保留原來的校慶日分別叫做陽明日與交大日。人的生日有國曆、農曆,我們學校過三個生日有何不可?另外也因此趁合校的機會,進行組織再造,讓行政單位、學院、系所與研究中心,未來能夠更有效率運作。
打造淬鍊成為一所「偉大大學」
問:
您對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規劃和期許為何?
答:「偉大大學」的期許是白紙黑字寫在合校計畫書中的。我對「偉大大學」的定義是:締造創新,樹立價值;激發潛能,培育領袖;勇於調適,面對挑戰;引領轉變,發明未來。我當時遴選校長的一個小口號是「Inventing the future」,我們要去創造改變,而不只是改變來了我們能夠生存。
另外的期許就是,創造、培養出各個領域的領袖人才。我特別強調各個領域,不是原來在醫學或在高科技領域的人才,那已經有了,是要全方位,有足夠的寬度,可以看到各個廣泛的面向。在多變的環境內有很好的應變能力。甚至要去引領改變,而不是在後面追著說有改變了,我能夠生存、能夠解決它給我的問題。
目前正在進行規劃幾件重要事情,除了剛提的博雅教育;第二個,我希望能產出新的產學共創路徑;第三個,成立國際學院,其他學院一定會有一些合作整合。未來校內應該有產學創新學院,以因應現在還在立法院等待三讀通過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簡稱創新條例)。當國家或教育部鬆綁時,學校要提出一套能夠接續的規則。所以我認為把創新條例解構後要有人去重新把它建起來,應該要從執行者的觀點開始做再造的工作,這當然是很大的一個任務之一。
至於在組織文化上找出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感。首要做的是不強迫認同。所以為什麼我留下舊的校徽、留下舊的校歌、留下舊的校旗;甚至還發起了交大博愛校區風華再造,就是希望留存過去的記憶跟緬懷。甚至可以把交大的竹銘館改造成會館或招待所,展示臺灣整個半導體的發跡,讓老校友能夠帶著他的家人,可以在那住幾天。懷念過去,不是留念,而是要在過去的歷史中開創新未來。因此,在還沒有共識前,不要強迫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要展現新學校對過去的記憶,而不是抹滅,持續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我相信看到過去,就可以看到現在、未來站的位置跟未來的投射。至於未來有什麼大的方向,應該讓各種聲音能夠出來,要大家有共識才能做。
法規鬆綁 行政流程減量
問:
請問校長覺得現在國立大學合併的法規或一些支持系統足不足夠?有沒有要給政府一些建議?
答:首先要感謝教育部尊重兩校的決定,例如首任校長應是官派還是遴選,最後也尊重採用遴選的方式。此外,還有經費上的支持。
現在中央政府在法規上已經大幅鬆綁,我覺得在行政流程上可以簡化報部存查。其次就是資源分配常常又會回到政治因素,這是比較大的問題。或是有些政策在試辦初期可以集中在一兩間學校而非全部學校,給予足夠資源,再考慮未來到底適不適合全面推廣。如果試辦等同於全面推廣,那試辦有什麼意義?
以終為始 莫忘初衷
問:
除了這些之外,您對想要合併的學校還有哪些建議?
答:我覺得要「以終為始」。先看看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終點或目的,而不是為合併而合併。所以簡單講就是以終為始,已經在做的,就要「莫忘初衷」。提出這兩句建議給想要合併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