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際能源署的「2050年淨零排放情景」,就連多數石油業巨擘如殼牌、雪佛龍以及Eni等至少都要削減一半的產量,更不用說其他頁岩企業了,需要削減超過 80% 的產量!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歐洲洪災 #德國 #比利時 #盧森堡 #死亡人數攀升 歐洲西部近日連日受到暴雨影響,引發嚴重洪患,德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等國災情慘重,水勢來得又快又急,洪水經過的地區無一倖免,房屋、道路跟橋樑嚴重毀壞。人們逃命不及,唯一能做的就是往高處避難。歐洲洪災已造成189人死亡,數千人失蹤,也成為德國半...
平均氣溫上升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週受盧碧颱風引進西南氣流影響,造成中南部水患及農業損失災情嚴重、菜價也跟著飆漲。蔡英文總統曾承諾「保護農民是我們的責任」,然而當極端氣候已成常態性,政府對天然災害頻仍造成嚴重農損,必須做好充足準備,避免「#菜漲傷民,#穀賤傷農」。
-
➤ 極端氣候造成嚴重農損,農民只能欲哭無淚?
根據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研究,台灣110年來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1.6度,若以全球暖化最劣情形評估,本世紀末一年高溫36度以上的天數將增加約48天。極端氣候造成氣候異常,政府應重新審視與精進各項防災措施,「水與糧食」這兩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資,也是未來與異常氣候對抗下,我們首要面對的問題。
近20年來,#台灣平均每年農業天災損失約123億元,去年雖然通過《農業保險法》,但實施僅一年仍看不出成效,農民依舊求助於《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卻遇到規定過於嚴苛、資格難以認定等問題而民無法獲得保障。
-
➤ 面對極端氣候考驗應超前部署,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因應「極端氣候常態化」衝擊農業及民生問題,應該分為三大層:第一層,必須以系統宏觀思維,由上而下從「國土規劃」角度進行「
農業及民生的戰略佈署;第二層,是依照國土規劃進行大數據分析、冷鏈系統建置等區域性科技整備,以應對極端氣候災害的災前調節及防災應對;最後一層,就是處理風險管理及災情善後的農業保險機制的完備。
而《農業保險法》今年正式上路,農民們因為農業保險法受到何種類保障?今年面對災情落實情形如何?這些都必須建立大數據庫,農委會應成立從上而下的專業系統性專業風險評估部門,針對各類災損提供事前預防性計畫,才能協助農民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農民過去面對災情損害須靠政府補貼,但面對天災就一直補貼並非根本之道。在各種區域冷鏈體系及供需調節機制建構的同時,更要提供透明資訊揭露,落實風險管理,才能務實處理農產供需因天災價格劇烈浮動而影響民生的連鎖問題。
-
面對極端氣候所造成的農業災害及農產價格劇烈浮動,我們提出三大訴求:「極端氣候」下應以宏觀科學及大數據調配農產供需系統;以「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強化農業保險機制。
極端氣候考驗著我們現有生活模式,政府必須要防範於未然,做好充足準備預防災損,把氣候異常造成的衝擊降到最小,別讓「風不調雨不順」造成「國不泰民不安」。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
---
民眾黨2歲了,#歡迎一起加入民眾黨,「起造新台灣」💪
https://joinus.tpp.org.tw/
平均氣溫上升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要冬衣業者、羊肉爐業者怎麼辦呢?😱】
中研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今天(11日)指出,台灣過去110年(1910-2020年)的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且有加速的趨勢,同時過去110年台灣的季節長度變化明顯改變,21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到約120至150天,近年來,冬季縮短至約20至40天;若不積極減碳,台灣的冬天將越來越少,最糟情況是2060年恐怕就沒有冬天了。🧥🧣🧤
#氣候變遷
#極端氣候
#消失的冬天
平均氣溫上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歐洲洪災 #德國 #比利時 #盧森堡 #死亡人數攀升
歐洲西部近日連日受到暴雨影響,引發嚴重洪患,德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等國災情慘重,水勢來得又快又急,洪水經過的地區無一倖免,房屋、道路跟橋樑嚴重毀壞。人們逃命不及,唯一能做的就是往高處避難。歐洲洪災已造成189人死亡,數千人失蹤,也成為德國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天災。
.
#災後重建 #梅克爾 #Cologne #災損高達十億歐元
德國災情最嚴重的南部城鎮阿爾韋勒郡(Ahrweiler),已知有98人死亡,部分地區因洪水尚未消退,通訊依然中斷。警方表示,隨著洪水退去,預計將會發現更多罹難者遺體。德國總理梅克爾18日前往災區視察,她表示,「歐洲的洪災非常可怕,德語幾乎無法描述所發生的災難」,德國政府預估災損高達數十億歐元,也承諾將迅速提供財務補助,協助災民清理重建。
.
#科學家警告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倫敦政經學院氣候變遷環境所政策部主任鮑勃·沃德(Bob Ward)指出,地球平均氣溫升高,以致強降雨更可能發生,更暖濕的空氣意味最終將帶來更多雨量。「全球均溫上升攝氏1度,大氣層中水含量就會增加7%,提高發生強降雨的機率。」
-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平均氣溫上升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氣候變遷造成的問題有超前部署嗎?
氣候變遷的主要現象包含氣溫上升、降雨型態改變、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等。特別是氣候變遷對海洋的國家台灣而言,應該跟國家安全一樣重要,極端氣候的衝擊,我們應該不僅只是對應災害,更須留意如何對應、盡快復原。應該要有全面而通盤性的計畫,目前我們政府機關有一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我請教了交通部,氣候變遷對交通部的影響如何,單位回覆我影響很大,因為運輸系統這類基礎設施,若因為氣候變遷,像是高溫、洪水,會造成運輸系統的損害,會對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也查閱了交通部2014年時,發布的維生基礎設施領域行動方案,內容有港口、鐵道、道路等基礎交通建設,但再對照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其中2018年至2021年,裡面跟交通部相關的只有八項。
以對社會穩定、民眾安全的出發底來看,我覺得應該超前部署。交通部應該要以自己專業的高度,不只是寫計畫,應要進一步要求實際演練的方案。
比如說,某一個港口因為海平面上升被淹沒,那我們要怎麼做調整?有沒有可能移到其他港口作業?此外,基礎交通如何快速復原,畢竟台灣還是仰賴進口。像這樣的應變計畫,有沒有做模擬或實際演習,而不只是紙上計畫,這是希望交通部可以落實的部分。
交通部回覆我,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方案,有21個方案在裡面,不只是書面作業。我這邊希望,能落實實際演練,特別留意救災的部分。因為過去這些計畫是四年為一期,我們這四年目前只多了8項,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每年重新檢討跟更新,一年一次滾動式檢討。
交通部表示有在動態檢討,那我也希望可以收到最新的進度跟報告。
電動車政策
國際上有不少國家決定,在2035年時要全面性只銷售電動車,像是歐美各國為了氣候變遷的原因要實施這個制策。
我想請教交通部,2035年的電動車方案,台灣現在決定堅持要繼續嗎?交通部回覆現在沒有,主要因為影響的層面太大了,像是賣車、維修,而我們的機車行,很多無法維修電動機車,目前的轉型過渡是讓機車變七期環保,讓污染符合環保的標準,現在的大致走向是這樣。
扶持電動車 無須打壓市場的另外一種選擇
我想建議提升電動車的服務,會比打壓燃油車轉型更能對社會有幫助。比如英國政府投入1200萬英鎊,希望實現平均6分鐘的充電能量,因此電池產業的人才訓練,會開始慢慢移到電動車。這個核心的概念是,補助對的人、對的方向,將電動車扶持起來,沒有必要去打壓市場的另外一種選擇,這才是應該要去努力的方向。
交通部表示,現在方向就是如此,鼓勵補助電動車的發展,像是電動公車交通部就有補助。
電動公車補助誰? 有補助台灣產業嗎?
說到電動公車,我就想到了一則新聞,是不肖業者竟將車身拆成5大部件,包括前圍、後圍、左右側圍、走道平台圍、天花板圍,進口後在台灣組裝,爽領交通部補助。
我想請教次長該如何應對?
次長表示,目前在我們電動公車的補助辦法,準備
要防堵這類狀況。
我期許未來不要再看到這種新聞,我們台灣發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我們的電動車輛也該國車國造!事實上台灣本就能做電動大車,真的沒必要去補助外國買進來的車,沒必要補助外國的產業,希望交通部未來一定要來努力!3Q!
2020-11-25,交通委員會,交通部 王國材次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平均氣溫上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近年流行食素,食素除了更健康,原來也可以救地球,減少食肉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助改善全球暖化問題。
環境問題一直都有增無減,但現在最嚴峻可謂全球暖化。甚麼是全球暖化呢?即是指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整體氣溫平均比以往提高,導致各種氣候上及生態上的問題。全球暖化主因是溫室效應增強,地球的大氣層內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會延緩熱能離開大氣層,就像被子蓋住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但當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吸收的熱能也越多,就會讓地球越來越熱,熱能不易散退。
原因並不是因為吃多了植物,而是吃少了肉製品。在全球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中,食品生產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大部份都來自畜牧業,特別是牛的排泄物,他們釋放出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加劇了氣候變化。光是製造肉品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佔了全球14.5%,超過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總量。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素食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甲烷 #溫室氣體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