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舞派3》-淺談地下與主流文化
電影相隔八年終於推出續集,而並不是《狂舞派2》,而是跳成《狂舞派3》。原因是因為試當真已經推出了第二集(笑),還有《狂2》已經成了《狂3》裡的情節,這操作無疑為電影增加了一點小噱頭。不過觀眾對於這引頸以待的續集並不是太過滿意,在上映後的抨擊不斷,究竟這續集跳錯了甚麼舞步,又點錯了甚麼題?
故事運用舊有角色,不過人設大洗底,Hana成了明星,她變成與Dave是一對,阿良則一解書生風格變成滑頭廣告人,但這些都不是觀眾最嗤之以鼻的地方,而是題材與故事過於陰沉,與第一集來個180度的大反轉。不過對我來說,我認為取材比起繼續賣弄青春熱血來得要好得多,畢竟由2013年看《狂》的觀眾們,相隔八年後個個都投身社會,都已經年輕不再,反倒拋出一個議題讓觀眾們思考來得更對口味。只不過故事線過於散亂(Rap多於跳舞部份),讓人拿捏不到主線,還有交不出一個讓觀眾滿意的答案,才是電影最大的詬病。而老實說,由《狂》到之後《哪一天》,我對於黃修平的編劇能力都不是抱有高度信心,所以進場前本著支持本土電影一看,反倒又沒有進場前想得那麼失望。
電影拋出了兩個主要問題:地下應否成為主流及大財團對地下創作的打壓,而我會就著這兩個問題淺談一下本地的地下文化發展。
・
1.地下應否成為主流
「從前呢有隻老虎,佢為咗證明自己係一隻老虎而走咗入動物園,你話喇,佢仲係咪一隻老虎吖嗱?」
主角一行人因為戲裡的《狂2》,個個都變得小有名氣,當中以最有名氣的Hana及慢慢浮上主流的Heyo作為這問題的磨心,一方面想保持真實,一方面為著金錢而打拼著。電影以老虎的比喻及紐約的文化作諷刺,認為Underground就應該保在Underground,當hiphop變成主流就會變得隨波逐流。不過我認為以上兩個例子都不太適當,先是老虎的比喻真的有點不明所以,而紐約的hiphop文化發展以久,以及兩地文化的差異不同(槍殺、歧視、黑社會),現今都走到20年代,這些對比是否太過嘩眾取寵?地下的hiphop文化是應該被更加多的人認識,只不過以何種途徑成名才是最大的問題。就如主角們因接下大財團的「狂舞街」計劃,與地下文化對沖,令推廣與生存之間出現矛盾,才產出如此多的麻煩。
當然,香港還是離不開市場太小,觀眾視野過於狹窄,怎樣才是一個「正確」的推廣,這問題還是交回一眾正在地下努力創作的人們。
2.大財團對地下創作的打壓
其實早在一年前,我都租過一個工廈單位,在裡頭瞌了一年左右,裡頭住著形形式式的人,有創作者、有捱不起外頭昂貴租金的人,工廈無疑為香港解決部份的房屋問題。以暫時來說,我認為工廈還是一定的生存空間,因為政府還是明白工廈灰色地帶的重要性。不過隨著領匯不斷的大型發展,工廈被「活化」,被加租亦是正在發生的事情,電影裡的擔心亦並無道理。只能說在香港裡生存過於困難,樓價高物價高,在這百物騰貴的香港裡生活,讓很多滿有色彩的創意被抹殺,只能展望香港的文創能夠更快起步,讓一眾地下創作者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
《狂舞派3》或者未必能為這些問題交出完美的答卷,不過無疑讓更多人了解更多hiphop的文化發展,以及地下創作者正在面對的問題,比起近年拍來拍去差不多的愛情題材,還是欣賞電影帶來另類的題材。同時希望各位觀眾在看畢電影後,更多去留意地上的音樂、電影、文學創作等,一起讓更多的地下文化更接近水面。
陳銳
工廈活化例子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久別重逢-歡迎來到西環「高登先」。
自昨天部分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室內外體育場所、美容院、戲院等均可以重開。而昨日在堅尼地城吉席街開幕的「高先電影院」,對於長久缺乏區內戲院的西環街坊而言,也許更是雙重喜訊。
疫情下全港戲院封院至今,一直支持著本地製作的Golden Scene,在影視寒冬中逆流而上,打頭陣亦是套100%本土的香港製作。繼早前掀起本土電影熱潮的「高先三寶」-《幻愛》、《金都》、《叔·叔》,由黃修平導演、入圍第57屆金馬獎的《狂舞派3》(為《狂舞派》續集),亦終於昨天上畫,成為了戲院的開幕電影。電影講述龍城區一班棲身工廈的年輕人,當中既有嘻哈獨立唱作人、廣告人、排舞師等,在地產主導的市區優化計劃下面對各自抉擇的拉扯;與此同時,工廈大幅加租,區內出現各種頻繁和嚴厲的巡查,工廈區看似注入了藝文活力的同時,舊舖卻被迫遷、區內人原有生活型態被改變,地方的活化工程亦為社區的本質帶來變天,讓人不禁聯想到香港不少舊區的鮮活例子-以藝文為名卻脫離原有社區肌理和需要的市區更新工程。電影將一班年青人的自身命運與城市發展緊密扣連,繼《狂舞派》「為夢想可以去到幾盡」一種對青春的提問以外,今集其實更如一個對城市過度發展的拷問,也同時提醒我們一切藝術文化的底蘊,其實來自人們與土地相連的切實生活。
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Golden Scene,由高先電影院股東及董事曾麗芬Winnie 成立。七十年代,機緣巧合下Winnie投身了香港獨立電影製作的先驅-由邵氏前總裁鄒文懷和何冠昌成立的嘉禾電影公司,從外國買片分銷到東南亞,到處理本地製作的外銷及院線上映事務,Winnie早在在發行崗位練好一身本領,對香港的市場口味瞭如指掌;而每逢遇上香港導演的作品,她都會不惜成本買下來,這份對本土製作的熱情一直延續而今。在高先三寶崛起前,《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一念無明》、《狂舞派》等有口碑的本土電影,高先皆有參與其中,孜孜為本地製作撐腰。在上映空間越發收窄的大環境下,香港電影除了有賴一眾對創作甚具熱情的導演、編劇、演員及幕後製作人員外,具市場眼光又願意支持本地製作的發行,也是造就更多優質製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今由發行商晉身院商,也意味著高先對於電影和香港的commitment。
對於長久缺乏區內戲院的西環街坊而言,自鐘聲戲棚、福星戲院、太平戲院、金陵戲院,以及眞光戲院在六十至九十年代先後結業,西環一直缺乏戲院,街坊往往要到數碼港、中環、銅鑼灣等地方可看電影。高登先的出現,也為這個正值新舊交替的社區,補充更多藝文和娛樂的養分。
#高登先 #Golden Scene #西環#戲院 #狂舞派3 #本土電影 #黃修平
工廈活化例子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經濟日報 - 香港首個樓底最高、規模最大的自動化智能物流公倉
//本港初創公司Comboxx旗下物流園項目SuperHub One,預計明年第四季落成,將為全港首個大型自動化物流倉庫。執行董事兼聯合創辦人陳建中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業界存在土地、人力成本高的問題,希望打造自動化倉庫例子,未來亦考慮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開設網購平台。
地處元朗的SuperHub One佔地約30萬平方呎,樓底高度達18米,全港最高。與其他物流倉庫不同的是,Comboxx與嘉里物流(00636)子公司合作將其打造為自動化倉庫,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及區塊鏈等技術配套。
高樓底+無人運作 減成本
陳建中解釋,傳統物流公司主要將貨品儲存在工廈,但工廈實用率低,加上近年工廈活化增多,導致供應減少,已不能滿足行業需求。而SuperHub One高樓底、自動化兩大特點,可解決土地成本及人力成本高昂兩大問題。
陳建中稱,自動化倉庫內基本可實現無人運作,一方面能節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因毋須預留走廊、鏟車出入空間,加上18米高樓底,整個倉庫可提供4萬個板位,相較普通倉庫多出4至5倍,令平均土地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他預期,未來租金價格可與市價看齊甚至更低。
陳建中推算整個項目投資額達約10億元,料落成後每年可帶來9位數字的現金流。他又透露,嘉里物流將為最大潛在租客,但不希望將倉庫租給單一公司,倉庫以板位計出租,更具靈活性,除第三方物流公司外,亦希望吸引個人租客。
由於整個倉庫由統一管理系統控制,陳建中預期未來在營運過程中可累積貨物品種、價格、出入倉時間等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Comboxx亦計劃推出網購平台,為中小企及創業者提供倉儲及平台服務。//
#Comboxx #SuperHubOne
#香港最大自動化物流公倉
#Automation #AI #FinTech #Block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