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係台北Cafe度Hea緊,難得有時間,就繼續扮下文青,寫下字先。
一向對西方「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這題目感興趣,點解?因為其實,係搞笑嘅。翻過資料,風潮於70年代由美國左派知識份子帶起,痛斥日常用語其實充斥岐視;最後,許多我們的慣用詞彙,或品牌名稱,都因追求「政治正確」而更改。
既源自美國,岐視自然大部分牽涉膚色,其次是性別,事事都要追求所謂「正確」:"History"的"His"帶男性霸權味道,建議更改;"Chairman"情況相若,要用"Chairperson";"Mailman"不能用,"Mail Carrier"才夠中立。
這些例子,要說起來可真的沒完沒了。況且要完全追求這種形式的「正確」,其實真箇會要把我們一直以來的詞彙系統重塑:"Short"、"Midget"算貶義,要改作「垂直受挑戰」(Vertically Challenged);"Fat",貶義,"People of Size"才對;"Old"、"Elderly"、"Blind"統統不中立,該用"Senior Citizens"和"Visually Challenged"。
Cup媒體這篇文章提到,連食物或街道名稱牽涉地方或國家都被視為「不中立」 - 咁意大利粉、福建炒飯、海南雞佢哋點算好?佐敦道又是否在傷害Michael Jordan球迷的感情呢?惡意攻擊的岐視無人接受,但「中立」如此,似乎就有點矯枉過正,既累人,亦間接摧毀部份文化;讀過彭浩翔導演的專欄,當中一個頗為有趣的講法,印象甚深:這種制度下,「嶺南黑鬼油」需易名「嶺南非裔人士油」;「盲公餅」,就要改作「視力障礙男士餅」了。
Search
嶺南黑鬼油 在 香港代購場- 直寄台灣- 香港製造嶺南黑鬼油 香港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製造嶺南黑鬼油 香港直送台灣 開蝦皮周一寄出嶺南藥廠1919年創於新加坡,於50年代遷至香港,專門研發外擦劑藥品,品項多樣,包含止痛膏、 紅花油、黑鬼油等功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