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鳳也出席的核災論壇 日學者解釋災情真相
文:宋瑞文 /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2021年是福島核災10週年,為了不讓世界遺忘這場世紀災難,「零核電 推廣自然能源聯盟」籌辦了線上論壇「Nuke 0 RE100/零核電 100%再生能源世界會議—福島核災10年後」。活動獲得5位日本前首相的聲明支持,並匯集了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台灣政務委員唐鳳等上百位社會賢達,為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精彩的演說。
其中一位重量級的講者,前京都大學核反應爐實驗所助教小出裕章,無論是當面和擁核學者激辯,或是站在街頭抗議,在反核前線數十年如一日,他也曾於2012年受邀來台演講,為當時一大盛事。
關東多個地方應為無人地帶
搭配日本文部省製作的輻射污染地圖,小出裕章解釋:「以福島縣東半部為中心,栃木縣與群馬縣的北半部,茨城縣與宮城縣的南部與北部,千葉縣北部,岩手縣、新潟縣、埼玉縣與東京都的一部分地區。
以上這些面積大約1萬4000平方公尺的地方,受到超過每平方公尺4萬貝克的污染,非得定為『放射線管理區域』不可。」
按照日本法律,放射線管理區域,是一般人不能進入的地方,從事放射線相關工作的人進出,也要受到徹底的防護與清洗,「在裡面連水都不能喝」。
2011年3月11日當天,日本政府發佈「原子力緊急事態宣言」,讓每平方公尺60萬貝克以上的地區的居民強制避難。然而,除此之外,污染程度達到「放射線管理區域」的居民,卻被捨棄了。
小出裕章強調,一般國民如果犯法,要受到國家的處罰,守法只是國家最低限度的義務。而日本法律規定,一般人一年不可以遭到一毫西弗以上的輻射被曝(編按:人工放射線,醫療與相關職業不在此限)。
法律還規定,在每平方公尺4萬貝克以上的放射線管理區域,被放射能污染的物質,不能帶出去。可是國家以緊急事態為理由,破除了這些法律規定,以至於到了福島核災後的十年,仍然有被捨棄的災民。
無法解除的原子力緊急事態宣言
污染關東這片大地的放射能,主要是放射性銫137,它的半衰期為30年。要經過100年,污染才能降低到1/10。因此。原子力緊急事態宣言,在日本還得持續100年以上。
在東北地方、關東地方,有廣大的土地遭到「放射線管理區域」程度的污染。但現在為了所謂的福島復興,把福島產的食品給學生做為營養午餐。2015年秋天後,又動員未成年學生去清掃高污染的國道6號線。
「相反的,現在如果說污染,就會被責難妨礙復興。輻射被曝,即便微量也會傷害健康,是實際存在的傷害。」
儘管如此,國家卻勉強避難在外的人回到污染地。2017年3月底,包括自主避難在內的避難災民,在外的居住補貼被取消了。部分地方政府延長的補貼,也在2019年3月取消了,逼迫避難災民離開住處。
很多避難災民因為長期的苦難覺得累了,只好回到故鄉生活。人不能24小時都在恐懼中生活,因此想要忘掉污染,國家也積極地讓他們忘卻。「不知道幸還是不幸,放射能無色無味的,也容易被忘記。」
日本政府在福島核電廠附近的雙葉町,建造了紀念核災的「原子力災害傳承館」。小出裕章說:「在那裡,沒有『被害』、『被害者』這樣的字眼。當然,也沒有『加害』、『加害者』的字眼。」
♡
岩手縣 地圖 在 旅人選物.雜貨.盤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年 日本 京都 三室戶寺
林下滿滿的繡球花,
花團錦簇的綻放在日式庭院裡,
Google了下日本前幾大賞繡球花的地點,
岩手縣的陸奧繡球花園很吸引妞,
不能即刻出發,
那麼就把google地圖星號加好加滿,
總是在計畫旅程時有種熱血澎湃的感覺。
台北連兩日的大雨,
陽明山的繡球花不知道好嗎?
但
還是讓我們繼續好好待在家的防疫。
繡球花杯 350元
荷花杯 350元
繡球八寸花盤 250元
#早餐 #自煮 #防疫 #自己煮 #晚餐 #大稻埕 #迪化街 #日本 #三室戸寺 #繡球花 #hydrangea #flowers #tablesetting #tableware #mark #cup #platter
岩手縣 地圖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總整理 最近在臉書上連載的311東日本大震災十週年「宮城縣.岩手縣」文章,已全部整理到了這一篇總整理當中。除了原有文章以外,還有其他連載時未刊登的部分,以及更完整的照片集。同時製作了景點地圖,從地圖上直接點選這次探訪的地點,應該會更清楚地理位置。如果喜歡,請多多分享。
/
「如果你曾經到訪過廣島或長崎的原爆資料館,那麼應該有印象在館內的展覽區域中,有一部分特別強調當事者的口傳記憶。無論是透過錄音、錄影或者文字等形式,透過當年的受難者或他們的家族,將戰爭與災難的第一手資料保留下來,目的是希望一人傳一人,一代傳一代,藉由他們的犧牲而換取給予大家的教訓,從此不再重蹈覆徹。
面對震災與海嘯,日本人也是保持著這樣的態度。雖然不斷爬梳著災害帶來的傷痛,或許會令相關的當事者感到難過,但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唯有在不斷的口述回溯中,親人摯友才會繼續以另一種形式活著。同時,口述記憶的目的更是不希望「今日公祭明日忘記」,期待眾人從中獲得天災人禍的教訓,傳承防災訓練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受難者才不會因此白白犧牲掉生命。」
★完整文章 https://www.bubu-jp.com/archives/2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