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迷都應該點進去讀一下
我專欄的新文章昨天上線了,剛好是Raf Simons 這位才華橫溢比利時設計大師的生日。
Wazaiii 希望我在文章中告訴大家:「我們為何需要更多的Raf Simons?」我覺得這個題目很有意思,在經歷了Jil Sander、Dior、Calvin Klein到現在的Prada,Simons的生涯中我們看到的是「商業」與「創作」之間不斷拉扯的過程,還有設計師對現實的懊惱與堅持。
記得,在去年十二月,這位比利時設計師於IG 帳號上分享了選品網站開張訊息,名字叫做「HISTORY OF MY WORLD」。
光聽名字,就能想像它與一般線上銷售不同,它強調著 Raf Simons 個人的觀點,沒有賣任何一件衣服,僅有毛毯、香氛蠟燭與書籍;本來我想有時間再上去好好瀏覽,沒想到點進去後,只見首頁寫著大大的「Sorry, We’re all sold out!」(抱歉,我們已經銷售一空了!)原來,據說開張不到二十四小時,七萬元的毛毯便秒殺售鑿,
對Raf Simons 鐵粉們而言,無所謂商品是不是「衣服」無關,他們渴望擁有的是Simons 的個人「觀點」。
昨日剛好也收到了來自Prada的一張邀請卡,上面印著雙總監:「Miuccia Prada 與 Raf Simons」即將於本月17日舉辦的男裝大秀,我期待再看見這位比利時設設計師對創作的堅持。
RAF SIMONS OFFICIAL #RafSimons #Wazaiii #Fashion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佳龍委員今(4)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文化部長龍應台。因為六四文化部沒有舉辦任何活動,林佳龍委員表示,「龍部長已經被龍局長打敗了!」2002年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龍應台為文化局長,在6月4日時舉辦「普世人權——六四事件與兩岸民主進程」活動,那時候龍局長也是政務官,為什麼龍局長可以辦紀念六四,現在...
小四邀請卡題目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設計浪人私評論 _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得獎名單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公布獎項,看到今年評審陣容的時候蠻期待得獎作品,記得有上次這種興奮感應該是2015年,新一代設計獎第一次改制成金點新秀設計獎的時候了吧。
.
攤開這次獲得金點新秀設計獎的同學作品,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視覺傳達設計類的 #楊順志 與時尚設計類的 #張博昇 分別各自獨得兩個獎。張博昇的《赫赫—#巴圖魯精神》與《#火神信仰》聚焦中國文化與神話,從中萃取象徵性的圖案作為織品設計概念。楊順志以台藝大畢展《深夜博物館 Midnight Museum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系109級畢業展 》主視覺設計與《#水造佛經-普門品》得獎,後者更是勇奪年度最佳設計獎!這表示評審並未有分豬肉般的給獎標準,作品真的好就給獎,可見金點新秀設計獎主辦單位本身並未干涉評審給獎意志,頗有國際獎項風範。
.
此外,視覺傳達類別中我非常喜歡 #陳昱志、#楊和唐 設計的《#大丈夫》,從男性視角切入長期以來華人文化中具有權威象徵的父權體制,用「偵辦」的方來呈現面向,將新聞中很多潛藏在這種抑制底下的發言與畫面剪輯拼貼,畫面感都要讓人發病密集恐懼症。印刷上也看得出來企圖心,riso、報紙、噴漆,我都很喜歡。其實獎項就是這樣,有運氣問題,說真的要不是今年遇上《水造佛經》這個原創性超標的作品,《大丈夫》毫無疑問會是最佳年度設計。
.
評審團更沒在怕網友說話。包含年度最佳設計獎在內,包裝設計類別中6個獎共有4個獎被嶺東科大視傳包下,我曾收過嶺東科大寄給我的那份得獎的《 #造島世代 》邀請函,的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邀請卡上寫「誕生於碰撞、成長於摩擦」,讓我想起唐鳳說過的,台灣400年來在陸地板塊碰撞中就是一直向上、仰望星空。邀請函裡附的黏土要使用者自行造出一座島嶼放在海線板塊中,把 2D 邀請函的想像一口氣提升到外太空,年度設計獎當之無愧。其他包裝設計獎中,我個人蠻喜歡《小桔企画所》的風格設定,略帶 riso 感的印刷與單色背景線條風格的插畫我很喜歡,這種不以色塊堆疊立體感的插畫方式更依賴繪師的線條掌握能力,Less is More。
.
數位多媒體設計類中,驚喜得發現即便是學生作品也都具有頗高的完成度,品質看起來已經不輸專業設計公司或劇組,不過我也發現前幾週《#人生畫廊》團隊在新一代設計展直播時提到的「多媒體設計分類不足」的問題,動畫類、電影類、甚至是VR類等通通被放到同一個類別裡評比時,就會出現一些遺珠。我自己蠻喜歡《#顛倒鏡界》,影片開頭的故事就很吸引人,畫面美術風格設定我也很喜歡,角色動作流暢,而且是設計師 #張喬 一人獨力完成的作品,非常值得給獎鼓勵。
.
產品設計類別得獎作品中我對《充氣小包 #INAIR 》最敬佩,他們期許畢業即創業,一開始就鎖定要上募資實際量產,這份雄心壯志屌打其他學生設計作品,一年內已完成概念發想、產品設計、量產製造、市場測試、廣告影片、募資行銷。充氣小包藉由氣囊,防摔緩震,取代傳統泡綿或硬殼,能以氣壓調整保護模式,還能洩氣縮小收納。我個人覺得這超適合旅行使用,帶出去時扁扁的不佔空間,要用時拿出來充氣就完成,好看之外也能防撞。當電動車都有充氣版本的時候,或許充氣類產品會是未來開發產品一個有趣的方向。
.
工藝設計類別的《#巡履》雖未拿下年度最佳,但我個人很喜歡。從家將文化出發結合,以視傳與產品設計為載體呈現,鞋子的複合媒材設計與顏色搭配讓我想到 kolor 這個有趣的日本牌子,家將文化圖騰隱晦地成為鞋子裝飾性設計,十分好看,這其實能夠發展成一個系列,做得好也是有大賣的可能。
.
拜線上展覽的方便所賜,這也是我第一次比較有機會詳細看空間設計類得獎作品的內涵,過往在現場光是看產品、工藝、包裝、視傳、多媒體,即便四天都去時間也就被佔滿了。當中我發現一個蠻有趣的狀況,今年得獎作品在我看來都頗為詩意,蠻多作品聚焦在未來世界的想像,當污染或地上環境變得越來越不宜人,或許我們真的要往地層裡發展居住空間。這裡面我蠻喜歡《#夜行與港之間 NMAK》,在基隆港腹地裡選擇五個空間進行改造,讓我聯想到紐約的雀兒喜市場,混合傳統與新潮的文化撞擊總是迷人,設計案中聚焦夜晚行事,能看夜景也有飲食空間,當然不能少掉基隆夜市,若能藉此計畫重新打造出基隆夜生活,或許晚上來去基隆鬧一下也會是雙北市民一個浪漫的小旅行。
.
社會設計類原本是金點新秀設計獎當中跨越傳統設計類別的獎項,現在又拉出一個循環設計特別獎,呼應現在永續設計當道的潮流。社會設計類中我很喜歡《#放假計畫》,不管年紀大小,每個人都在形塑自己的人格當中獲得自我定位,像是一種實境遊戲的沈浸式體驗,要跳出舒適圈時總會感到遲疑害怕,但這個遊戲給自己一個理由,嘗試過一個自己早就想體驗但遲遲未能跨出一步的生活,增加了解自己的機會,也能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而循環設計類我個人超愛《#RHITA 永續循環易裝拆行李箱設計》,行李箱可以說是家中最「鎮地(tìn-tè)」的產品,需要他時嫌不夠大,不需要他時又嫌他太大。這個設計不用時可以收納,想用時再拿出來組裝,未來似乎也能發展出隨意增加行李箱空間的設計,真的很期待可以優化到量產上市!
.
今年得獎作品整體說來可以發現一個趨勢:「#跨界」。設計種類隨題目定義,分別已經越來越模糊,像工藝類得獎作品中有視傳系學生作品,很多工設作品也都是社會設計的一環,《放假計畫》雖然被放到社會設計裡,但我覺得這作品更接近思辨設計的一種,對自我的論證。
而楊順志為台藝大今年畢展《深夜博物館》設計的主視覺帶有法國設計況味,很有意思。這幾年來許多設計師成為媒體寵兒,享有高知名度的狀態下,他們的設計風格成為現下學生追尋的目標,很多學生作品都能看出一些名人設計師影子。也不是說不好,設計風格原本就從模仿中追尋,只是看你模仿標的是誰而已,我發現有一群學生試圖在跳脫國內設計師既有設計風格,只想找到自己作品「#獨特」的姿態,這是很好的趨勢。
.
跨界與獨特,就是未來新一代設計師最令人期待的模樣。
🏅你也想獲得後浪賞嗎?快來報名!
>>> 第七屆後浪賞 7th Designsurfing Awardt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2020新一代設計展
#2020yodex
新一代設計展_yodex
#不只是設計
#EnjoyEveryStep
#畢業製作
小四邀請卡題目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大三升大四的同學們,重新思考一下,究竟你們心中「想要做怎樣的設計」?在新一代設計展中,究竟只是想要花幾萬打個卡求畢業還是想「企圖」得到更多?
我能明白現今時空背景與過去有所不同,也不是鼓勵大家要做超大量體作品。引用日本平面設計事務所DRAFT設計總監宮田識在「不要做設計」一書當中的文字:「只是一直在整理枝葉並不是設計。因為生活上需要一直砍樹也不是設計。去培育一座森林才叫設計。『不要做設計』這句話並不是在否定設計本身。而是藉由否定只在小細節處龜毛地做設計的行為讓設計師看見設計裡更寬廣的可能性。」
如果你希望在這1年急速成長到一個位置,你能做的事情,真的不是只有「設計」二字而已。
「新一代」的老懷想
這幾年來面對新一代展,不斷有很多角度的批評。今年是我由成大工業設計系畢業30週年,也就是我是整整30年前參加過新一代展的「老學生」(我們那時候好像還不叫這個名字?),當時全國工業設計系只有四所,還是世貿展場剛落成時產出學生設計的第一次,想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三十年前!很多人都還沒出生,有必要跟大家說一下那時候的狀況。我們學生選擇畢業製作的題目,必須經過系主任的同意。原則有二:一是量體要「大」(在那個大家還不知道工業設計是什麼,身邊又是工學院眾多老科系環伺的成大,或許是引起大家注意,同時不輕忽工業設計能力的一個對策);二是必須要有配合廠商。後面這點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產品大,製作時所需的財力根本不是學生可以負擔得起的。如果你想畢業,畢製題目這兩項條件缺一不可!
所以在大三下學期時,同學就開始紛紛三四個人搭組找尋可以合作的廠商以及題目,整個三升四的暑假,就是在一次次找尋廠商、寫企劃書、洽談合作條件下渡過。找廠商有的借助人脈,但更多的是透過黃頁中的企業名單,一層層過濾探詢。和我們合作的條件,除了要將我們的設計作品1:1可以動作的樣品製作出來,還要贊助我們每人約2.5萬元的參展經費(那年系上期待我們以100萬估算,40人正好一人2.5萬),用在海報、邀請卡、專刊、制服、展場...等等上面。當然情況每組不同,未必如此理想,但加上我們公關組也為專刊努力在拉廣告,大家最後都如期過關。我記得結果我們花了80萬左右,最後還有些錢可以退給同學。
當然為了能符合條件,有些找到的題目未必盡如人意,有些可能覺得無聊,或者能讓設計發揮的地方著實有限,但這一年箇中滋味大家點滴在心頭,重點是大家都過關了!我們的題目到底有多大?舉例:有子母式垃圾車(比現在的垃圾車還大一些,有吊桿可以吊起兩個垃圾子桶);射出成型機;鐵路拖拉車頭...。就算是小的也要是系列健身器材;三合一電動掃地機(掃、洗、乾,體積類似2~3台Gogoro);整組高爾夫球具...而且全部都要Working。我們這屆還算客氣,高我們兩屆的學長還設計了一台遊覽車(經過風洞測試的流線外觀加上全新內裝與座椅),北上佈展時是帶著部分同學一起開進展場的!
我們跟現在所有的設計學生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一年。可是這一年我們有很多收穫!首先明白了要做自己覺得酷的事,是要付出代價的!要寫企劃,找合作夥伴,找錢...。雖然不是我們自願的,但是心裡也沒太多掙扎,反正事情就是這樣,就做吧!而且學長範例在前,說我們做不到,似乎也沒多大說服力。在一年結束後,對自己的自信絕對翻了好幾倍。聽友校同學說我們誇張,我們倒是感到自豪!面對展覽期間觀眾的欣賞眼光(光是量體就嚇壞他們了),那時真的覺得我們自己酷斃了!
也因為花的是廠商的錢,最後也有賴他們將作品做出來,所以我們更注意與廠商的溝通,更加注意傾聽他們的回饋,做的過程不會太過任性或偏離現實,明白設計有賴團隊合作方能實現,這都為我們日後的設計生涯,打下必要的基礎
所以聽到近幾年許多學生說做畢業設計一個人要花兩三萬,是多大多大的負擔時,我其實是很難理解的。如果你熱愛設計,你一定會找到方法,如果你不喜歡設計,那你花一塊錢都會嫌多。
又說「新一代」是大拜拜,我更難理解。如果你用心做畢製,怎會自己污衊自己是拜拜。就算是拜拜,你心誠自有收穫,那是鐵打的經驗,何須理會旁人說三道四?
我覺得之所以現在很多人覺得「新一代」怪怪的,是因為參加的學校、學生多了,難免良莠不齊,加上部分參與的人並沒有將之當成設計生涯的成年禮,夾雜太多個人好惡,卻沒有在當中見到畢業設計的意義。所以「新一代」怪怪的,是部分參與的人心態變了,是部分學校心態變了,是我們對學生的引導還需加強,但是絕不該否定「新一代」的良善立意與價值。缺點要改,但不該整盆水倒掉,否定了我們台灣最寶貴的設計資產之一。
各位願不願意參觀「新一代」,是各位的自由。要由裡面找出差強人意的作品加以嘲諷一番,也不是件難事。但是我想起自己三十年前,多希望自己一年努力的成果,能遇上有心人的一番點評,那是給我最寶貴的人生資產。今天這樣抱著渴望的孩子更多了,如果你能在有限時間中,由眾多紛陳的作品中發現一件打動人心的作品,請你不忘稱讚他一聲:「年輕人!幹得好!」我也要向每年組織新一代的許多朋友致謝,謝謝你們維持了一件值得的事。我們明年見!
小四邀請卡題目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林佳龍委員今(4)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文化部長龍應台。因為六四文化部沒有舉辦任何活動,林佳龍委員表示,「龍部長已經被龍局長打敗了!」2002年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龍應台為文化局長,在6月4日時舉辦「普世人權——六四事件與兩岸民主進程」活動,那時候龍局長也是政務官,為什麼龍局長可以辦紀念六四,現在龍部長就不辦了?林佳龍委員並在委員會中提案,要求央廣所製播推動中國人權、民主報導的節目必須佔節目比率一半以上,以符合其設立目的,並提案要求文化部必須將人權、自由與民主列為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及兩岸文化交流的重點項目。
林佳龍委員表示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 23周年,不知作為文化部的首長所主張召開的兩岸文化前瞻論壇,討論主題有沒有包含人權、自由、民主等議題?龍部長答覆聘請的顧問群還在商討該有哪些子題,人權、自由、民主會滲透在所有題目中,但不見得會以那樣的題目出現,即不會單獨成為一個討論子題。林佳龍委員並在委員會提案,必須在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將人權、自由、民主列為討論主題。
「六四今天文化部有舉辦任何活動?」龍部長搖頭說沒有,因為她現在是政務官身分,所以無法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林佳龍委員表示,「龍部長已經被龍局長打敗了!」2002年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龍應台為文化局長,在6月4日時舉辦「普世人權——六四事件與兩岸民主進程」活動,那時候龍局長也是政務官,為什麼龍局長可以辦紀念六四,現在龍部長就不辦了?林佳龍委員指出,當時的龍局長還提到,一位前東德政治領袖跳出來建議「六四發生時,妳站在哪一邊?」作為道德的試金石,龍局長當時還說:「我現在辦這個特展,政治非常不正確。」但是龍局長也說:「要有宏觀的膽識。」林佳龍委員反問龍部長「怎麼龍局長變成龍部長時就否定了自己?到底是今是昨非,還是今非昨是?」「部長,我告訴你,人權的高度跨越身分,不管你是學者還是從政,人權的高度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林佳龍委員拿起龍應台所著「請用文明說服我」,書中就有一篇強調人權文章「誰不是天安門母親?」說,「龍部長,你要超越自己,如果妳有妳的價值觀,就要勇敢地講出來,怎麼做?政府有政府的角色,民間有民間的角色,採取迴避,只會打敗自己!」林佳龍委員告訴龍部長,「你當作家時,你可以有權利為文針貶時事,現在你是政務官,所以沒有那個權利,我認為你這種說法,完全是詭辯!」。
林佳龍委員指出,在今年5月17日綠島人權紀念日文化部竟然異於往常沒有辦任何活動,文化部應該也要為今天六四也沒有辦任何活動做一個檢討。「不過還來得及彌補」,林佳龍委員當場送給正式邀請龍部長六四晚會邀請卡,並請龍部長代轉一份邀請卡給馬總統。林佳龍委員表示,龍部長應該穿著布鞋參加今晚自由廣場,參與很多年輕人、文化界不分黨派跨越族群、統獨所舉辦的「勿忘六四 守護人權」音樂會。林佳龍委員表示,鄧小平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行動也是檢驗言論的唯一標準,「我用你的話檢驗你自己」,時間也是最好的檢驗,讓歷史沉澱,期待龍部長以行動出席這場晚會。林佳龍委員在質詢台上向龍部長喊話,在很多人成長過程中所認識的龍應台女士「千萬不要因為當了官,就改變妳了的價值觀」,也不要用政務官的角色企圖告訴人民,因為官員有權力的節制,所以因人廢言。
更多內容請至官網: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37-edcu/414-2012-06-04-06-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