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棒球政策不該只有春季
文/ 三民惟新 陳柏惟
我和許多台灣囝仔同款,從小就打野球長大,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在球場上班。現在,雖然已離開紅土的日子多年,過年還是會手癢,來個......揮棒落空。
但作為公共事務參與者,說到高雄棒球的政策,這幾年很多人會搖頭。先講好的一面,這幾年市府有意比照沖繩等地發展「#春訓經濟」,透過溫暖冬季、下雨日少、以及消費較便宜等優勢吸引日韓球隊來本市春訓。
今年就有7支韓職二軍球隊外加警察廳來台春訓,而樂天巨人一軍則是首次來高雄。由市府出地、國慶運動行銷出資興建的國慶青埔棒球場成為首選場地。
聽起來規模是逐年增加,但我想大家的問號還是在:市府對於在地三級棒球、社會人與職業棒球的扶持鼓勵政策在哪裡?
以下就把我對近年棒球活動的觀察和建議,分成幾個層面來說:
1. #讓棒球成為全民運動
高雄的球場可分成政府直營與民營兩種,直營的有澄清湖、陽明、立德三處,用來舉辦全國賽事,或是職業球隊訓練如韓職隊伍與中職冬、春訓,場地須直接向體育處租借。
而民營的話又分成託管、自營、協會代管三種,如新下球場是市府的地託管勝利國小,中山大學場地是學校自營、鳳山運動公園是新都慢速壘球協會代管、平常民眾可自己湊隊租借,或報名參與賽事。
但是平常三五好友想要丟丟球哪會想這麼多,常看到一種違法的方式,譬如在跑進去龍勝路的農16森林公園綠地開始丟球,但這種,卻也是最多人參與的地方。
我們常說棒球=國球,但卻很不是這麼多人能享受到玩球的趣味。既然大家都喜歡棒球,應拓展深度與廣度,從社區棒球開始參與改變,投入不同產業合作,釋出球場讓協會代管、利用閒置空間增建社區球場,開放民眾免費時間,取代有危險性的公園運動,讓棒球不只是競技,更是存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興趣。
2.#三級棒球扎根做起
全民有打棒球的空間和興趣後,接著就是基層選手的培養,高雄過去是三級棒球強權,早期有河濱、鼓山與明德國小曾取得威廉波特代表權,後來又有中正、復興、壽天、金潭接力挑戰威廉波特,青棒也有曾經孕育曹錦輝、陳偉殷的高苑工商等強隊。
問題是,目前高雄三級棒球的專任教練極少,少棒只有2人、青少棒、青棒也各只有1名,很多基層教練都只是約聘教練,或是佔學校工友缺。相形之下,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三級棒球專任教練都超過10人,台南6人、台中5人、連台東都有7人。高雄不但人數最少,更是很久沒有開缺,對於專業新概念的引入非常不利。
台灣的棒運太專注在如何贏球,但這並不是三級棒球的重點,應該採取越基層越寬廣的模式,在少棒以普及和推廣為第一要務。
我們看看國外的社區參與方式,以少年棒球為例,通常學生不會參加校隊,也沒有集訓,會參加社區少年的球隊或是訓練營,在課外的時間加入棒球的活動 (前提是他們通常很早下課),通常收費都不便宜,連家長去看比賽也收個2-4美元,在這裡除了體育競技之外,講解棒球相關團體的角色扮演、傷害防護、團隊合作與運動心理,在參與專業、全面、安全的活動同時,也不排擠學生上課的時間,除了成為職業選手這條路,更多的成為了棒球迷、體育用品店老闆、棒球科技研發者、社區教練、棒球作者與評論員等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競技」的觀念,更專門、菁英的訓練,應該是到了青棒以後才漸漸導入,我們擴大引進專任教練、增加三級棒球投資同時,也應該要導入健康的觀念。
3. #從成棒到職棒培養城市隊認同
2009年,當時中職再度爆發簽賭案後,受不了的球迷發起了「推動棒球國是會議」訴求,而產生了振興棒球專案小組會議,其中甲組球隊屬地主義的建立、地方政府與企業結合就是大綱中的兩點。
然而至今,六都中只有高雄一直沒有成立城市隊,更別說在職業棒球部分,球迷的痛一直是LaNew熊(現Lamigo桃猿)和義大犀牛(富邦悍將)兩隻球隊流失,而且這兩支球隊出走後分別認養了桃園和新莊球場,場地經營日益蓬勃。
要說高雄沒市場,從數據來看並不完全如此,在LaNew捲入簽賭案前,澄清湖球場觀眾入場數量並不顯著落後於其他球場。而義大經營的第一年也在曼尼效應下,繳出了亮眼的票房成績,但後續的行銷與球場認養,卻傳出與市府諸多摩擦,實在是可惜了。
市府的確不是沒有投資,但縣市合併後,市府已經挹注超過1億8,230萬元整修,包括LED全彩顯示看板、 防水設施、外牆改造等,問題是投資總得不到成效。
而以推動國外職棒球隊春訓來說,近期有項研擬中的建設是「岡山國際棒球村」,評估報告建議整修現有簡易棒球場,以符合外國球隊移地訓練使用,所需經費約為4858萬元。
問題是韓職球隊來看過現有青埔球場等地都說滿意,但希望有結合球場的室內重訓設施。那市府應該花時間重建一個新園區?還是透過輔導業者或週邊增設多用途運動中心等方式,就地改善現有基地呢?
上週市府宣佈:最快今年7月,高市體育處將升格「運動發展局」,在市府宣示提升對運動重視程度同時,我們也希望從基層、學校、到城市行銷,全面性的盤整棒球政策,揚棄「硬體發包」的建設思維,不要讓高雄的棒運發展停留在春天!
#高雄 #棒球 #運動政策
專任運動教練 留職停 薪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一讀通過!提升外國專業人才來台誘因】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在台灣具有專門技術的外國專業人才有17,170人,加上學校教授或僑外資主管、專業教練、運動員、語言教師等,也僅有30,183人,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比例過低。因此,我提出「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期許能創造更好的外國專業人才就業環境,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台灣,草案重點如下:
1、外國專業人才如擬在我國從事專業工作者,得申請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證和一之就業金卡
2、受聘僱從事專業工作之外國專業人才,已取得永久居留許可者,為勞工退休金條例之適用對象
3、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專業人才,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具有身心障礙且無法自理的成年子女得申請依親居留
4、外國專業人才受聘僱擔任我公立學校現職編制內專任合格教師,得享有教師退休保障
5、外國專業人才擬在我國從事專業工作,須長期尋職者,得申請尋職停留簽證
值得一提的是,我所提出的版本,與國發會提出的版本,最大的不同在於:
我在草案中特別強調 具有身心障礙且無法自理的成年子女得申請依親居留
這是基於人道以及人倫考量,也希望藉此使外國專業人才能心無掛慮於台灣奉獻專業
我相信,引進白領專業級國際人才,不但不會搶食台灣本地勞工大餅,反而會間接刺激競爭力,提高青年薪資,真正讓台灣躍上亞洲的舞台!
專任運動教練 留職停 薪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以前一腔熱血弄這個,好白弄,又忙到自己,還有忙到大家,好好笑 😄😄😄
好啦,我雖然沒做到這件事,但至少我帶著我的團隊也正在爲台灣體育產業奮鬥,這也是我唯一能掌控到,能做到,慢慢看到成果的事。
謝謝大家相挺我們。
#SUPERACE
#KEVINLIN
。我的工作。
很多人會問,國策顧問做什麼?有沒有薪奉?有沒有特殊權利。<-----我被問了3萬次之多。
針對回答:
國策顧問沒有任何特殊權利,也沒有特別經費可以使用。
國策顧問目前全部改為「無給職」。
國策顧問除了自己有事情要努力之外,每段時間會進入總統府給予專業領域的情報收集、整合、報告。因此,會使用到許多上班、休息時間、行政費用(田野調查) 辦理國策顧問工作。
國策顧問是一個責任的工作。
國策顧問可以聽到很多官方與民間的聲音。
101年林義傑給予的建議報告書公開如下:(只為建議使用,非政策實施之時)
台灣體育運動產業
遍地開花苗子計劃
報告人 林義傑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2 月 13 日
1
前 言
義傑僅是一個經年在各地長跑的運動員,承蒙總統府延聘為本屆
國策顧問,誠惶誠恐!念茲在茲,無以為報,以謝知遇之恩。
義傑來自於體育界之一基層運動員,今試圖以所觀察到運動領域
之基層現象提出見解與報告。
民國101 年9 月28 日在台北市舉辦的「全國中上田徑賽」中,
當日走訪來自各地方的基層教練,傾聽他們的辛酸故事,拜訪多位師
長、前輩,探求我國運動界的癥結之所在,頗有所得!
義傑個人的觀察,台灣運動產業會事倍功半、成效不彰,主要問
題出在缺乏熱情激勵,。其一、家庭長輩不鼓勵自己的兒女進入這個
產業,其二、企業培育、贊助,鳳毛麟角,致使產業出現無人才之窘
境,究其原因:應該是我們的養成教育的初衷被扭曲,就這部份,我
列成篇章,分別陳述。
義傑以個人發現之管見,輔以國外之個案,逐一研究、分析,並
提出解決方案,企盼為我國的體育運動產業,注入一股嶄新的活力、
能量,期望在國際的運動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進而,發光發亮。
林義傑 謹識於 國策顧問辦公室
中華民國101 年12 月11 日
2
目 錄
壹、台灣的體育現況
貳、體育產業的活化機制
參、遍地開花!苗子計劃
肆、苗子計劃的實施
一、基層運動訓練經費的補助制度
二、運動科學介入方式
三、評審會的制度
四、體育苗子計劃 近、中、遠程的願景
3
壹、台灣的體育現況
靜觀,我們這幾十年來的體育教育,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
是由「人」製造出來的。
當問題延燒後,社會的撻伐,致行政者,即祭出法治的監督與限
制,也將這個沉重的責任,轉移到基層教練的訓練問題,讓從事最重
要的體育教育養成人員,有苦難言,束手無策,而我們的體育,也因
此,又再次退居世界潮流之後。
蔡尚智老師說:學校給我們一天只有450 元住宿,如果我在雲林
比賽,那沒有問題,但當我們到台北比賽,學生要住哪裡?一天伙食
費100 元時,小孩子是不是比賽三餐都要吃饅頭?
吳政育老師說:學校前兩天給了一個教育部來函公文,要求校隊
不准在考試前夕訓練、比賽。如果我們正訓練重要的升學比賽,到底
練還不練?這是一個衝突的解決點,讓我們這些專任教師,擔任義工
來指導球隊,如何是好?
國小至高中的國英數主要科目如果不是專任老師教,家長馬上就到學校抗議了,
體育課如果不是體育專任老師教,家長們絕對沒有抗議的狀況發生。 現在國小
是由體育老師上體育課的比例不到兩成,大專的體育從早期的四年必修,為了成
本、為了增加專業課程的時數與學分,就犧牲了必修的體育學分,幾乎改成一年
或兩年必修;或是零學分必修課,學校體育教師成了成本的負擔,大多數的大學
不再聘體育教師,或是改成技術講師。這樣的現象有可能學生怎麼會喜歡運動?
體適能怎麼會好?
本屆2012 倫敦奧運,英國拿下有史以來的65 面獎牌(29 面金牌),排名第三,
英國奧委會主席莫西漢(Colin Moynihan)認為這都歸功於學校體育的發展。英國
的公立學校早期缺乏專業的體育老師,很難有高品質的體育課程,因此,改革現
有的體育教師培訓機制,讓學生得到充足的體育教育。而且,對英國政府提出的
“學校奧運”計劃提出批評。他認為,除了奧運項目外,學校還應該加強對舞蹈
等運動的重視。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僅僅盯住奧運項目。另外,
英國政府和國家彩券基金十五年的投入,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近四年來,英國政
府預算及彩券盈餘投入約三億英鎊(約合一四一億新台幣),主要用在社區運動
俱樂部以及學校運動課程。
4
美國芝加哥內帕維中央高中(Naperviller Central High School)高中全校六
成學生參與的「零時體育計畫」:以運動搭配讀寫加強課程,提升學習力。這個
計畫實施一學期後,參與計畫的學生其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17%,研究還發現,
早上運動提升學習力的效果,大於中午或其他時段。計畫指導顧問甚至建議,全
校學生都應該在上完體育課後,接著上最頭痛的學科,以充分發揮運動帶來的成
效。
在日本本州中部的福井縣推動「教出愛運動的孩子」計畫:規定學童除了體育課
之外,每週一次放學後留校訓練體能;每天在第二和第三節長達二十分鐘的「大
休息時間」,鼓勵學童使用單槓、跳箱、翻滾地墊等運動器材。這個計畫讓原本
二○○三年時學力排行全日本倒數的福井縣,從二○○七年起連續三年締造「全
日本體力第一、學力第二」的「福井奇蹟」。 「動得多,學得好」,已經不僅
是大腦理論,而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實踐的新教育主軸。
師大附中校長卓俊辰,三年前開始追蹤八所高一新生,記錄三年來每個學生學期
成績及PR 值。研究發現,因為「體適能加分」入學的學生,並沒有因為花比較
多時間運動(較少時間念書)而落後。身心健康的學生,能應付比較大的壓力,
學習的後勁也比較強。學生體能代表的意義不僅是運動能力,更是生活型態。洪
蘭教授也發現小學生只要每週慢跑兩次、每次三○分鐘,十二週後,他們的認知
能力就比以前進步很多。所以從大腦來看,要學生功課好,應該增加的是體育課,
而不是補習。
台灣小孩是亞洲最胖的。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報告,我國六~十八歲的兒童
青少年,肥胖盛行率二六八%,居亞洲之冠。有運動習慣的大專生不到20%。
這就是台灣的學校體育,由這個數據來觀察,我們如何討論奧運奪牌?國小一周
三節體育,一個小時還要上健康教育,一個星期只有80 分鐘上體育,如果又不
是專科的體育教師上,這樣的效果實在有待檢討?
5
貳、體育產業的活化機制
台灣的體育產業,其實像是一死水,沒有具備實務運動技能的體
育人參與這個產業,等於是這個產業總是不停原地打轉,青黃不接,
這個產業其實已經落入老人峽谷斷層,因此,要讓這攤水活起來,就
必須要有計劃培養精英人才,並讓精英人才回流體育產業。以下為精
英培養計劃及回流機制:
建議的流程:
A方案:國中課程完成後,就讀海外高中培養8 年計劃:以田徑為例
以美國就讀基礎:
1. 國小體育班:以培養出有興趣參加體育競技訓練學生。
2. 國中體育班:教練提出國家訓練中心運科選才計劃名單。
3. 運動科學中心:
接受報名後,經由評審委員監督,並篩選,參加運科研究挑選出人才。
補進機制
4. 國中體育班:教練收到運科正選書後,教育學生出國正確觀念。
5. 國中畢業後:前往國際高中專業訓練學校就讀,每年訂定標準,
並且每年檢討,栽培奧運奪牌選手。
6. 在美就讀高中,準備申請國際大學再度深造學校。
7. 在美就讀大學田徑學校:
http://www.ncaa.com/history/trackfield-outdoor-men/d1
分析選手的性向後科系,並參與校隊的專業訓練。
學生有三個目標:
a. 奧運奪牌
b. 研習專業教育:建築、會計、行銷管理、廣告傳播等…
c. 國際觀
6
8. 學成歸國:選手大學畢業後,可自行申請再深造,但學成後必須
以自己專業教育能力回餽國家體育產業(年)補入。
9. 行政機關由國家派任,如果選手學習為建築系,則可以分發到營
建署,負責全國場館的營建,以致不造成台北市體育場游泳池的
無知建設,並以公務人員機制任聘。如果是會計系,可分發到財
政單位,負責建制台灣體育稅法與運動產業財政制度的工作…
etc.,
B 方案:高中後就讀海外高中培養4 年計劃:以田徑為例 以美國就
讀基礎:
1. 國中體育班:教練提出國家訓練中心運科選才計劃名單。
2. 運科中心:
接受報名後,經由評審委員監督,並篩選,參加運科研究挑選出人才。
補進機制
3. 高中體育班:教練收到運科正選書後,教育學生出國正確觀念。
4. 高中畢業後:前往國際大學專業訓練學校就讀,每年訂定標準,
並且每年檢討,栽培奧運奪牌選手。
5. 在美就讀大學田徑學校:
http://www.ncaa.com/history/trackfield-outdoor-men/d1
研習選手的性向後科系,並參與校隊的專業訓練。
學生有三個目標:
d. 奧運奪牌
e. 研習專業教育:建築、會計、行銷管理、廣告傳播等…
f. 國際觀
10. 學成歸國:選手大學畢業後,可自行申請再深造,但學成後必須
以自己專業教育能力回餽國家體育產業(年)補入。
11. 行政機關由國家派任,如果選手學習為建築系,則可以分發到營
建署,負責全國場館的營建,以致不造成台北市體育場游泳池的
7
無知建設,並以公務人員機制任聘。如果是會計系,可分發到財
政單位,負責建制台灣體育稅法與運動產業財政制度的工作…
etc.。
8
參、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
什麼是 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以本人為例;
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即是台灣最重要的體育基層教練與訓練的問
題,這個問題的中心目地即是「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亦即如何將施
肥灌溉到土壤上,而不是花朵上。
我是一個台灣台北市土生土長的運動員,接受過高中重點學校田
徑專業訓練後,就讀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田徑專長的運動員,曾代表台
北市、學校、國家前往各地比賽,雖說沒有機會進入亞奧運資格,但
是,在運動生涯的經歷,不少於亞奧運國手生涯。
台灣體育重點學校為體育班二分法,這個分法發生許多問題,雖
然說體育班方便教練與學生訓練管理,但是,這個問題卻讓學生無法
與正常學生有機會齊頭並行,再加上中央的政策與當地教育局或體育
處行政無法統一時,體育班的成長扭曲更為嚴重,麻煩的是,如果教
練不要求學生個人生涯及課業時,學生的重點都是「我是體育班,未
來我是運動員,所以要念體育系」。這條路將可能會造成社會問題,
怎麼說?讓我們來檢視體育系的四年課程:
以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陸上運動學系為例
1 0 1 學年度課程標準
一、教育目標:
(一)培養優秀運動員及體育教育師資人才。
(二)培養中小學、大專院校的運動教練人才。
(三)培養專業的體能訓練及運動處方從業人才
(四)培養職工、社區、民間體育運動的指導人才。
(五)培養健身中心、休閒中心、俱樂部的指導人才。
以上的體院教育目標,可以讓我們理解,體育學院教育是以師範
學院的邏輯來安排,這點沒有問題,因為體育系本來就是體育教育,
問題是,台灣2,300 萬人,人口老齡化,現在的學校減班、縮班情形
程度非常嚴重,每年有超過400 名體育系學生畢業,他們沒有任何技
9
能到社會工作,只一頭想鑽進教師窄門,即便有專任教練的缺額,亦
無法滿足這些用青春為國奉獻的體育系運動員,因此,當家長知道小
孩投入運動後,只有能讀體育班、體育系這扇門時,是不是這灘水已
經不再流動?
千頭萬緒的體育問題,無法一時一刻解決,要瞭解體育的重點不
在於今天奧運要幾金幾銀,而是徹底的體制失敗,無人投入。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義傑曾經跑遍世界60 餘國,結交許多國
際界專業的體育人士或者專業經理人愛好運動朋友,也自掏腰包熱心
參與及贊助中華小將出國比賽,為了觀摩專業運動,自己也前往日本,
學習已經連辦一世紀的東京箱根接力賽活動,發現,外國專業的運動
員其實運動是一種高尚成就,但不代表他是運動員或他是念體育系的
學生,背景的他們,可能是東洋大學產經學院學生,可能是日本中央
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或者,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財經系學生,
他們最高的成就是運動,但是他們所學習的社會能力是「各行各業」,
因此,當他們完成體育成就後,會因為體育成就,獲得各大企業的青
睞,進入社會工作。
10
肆、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的實施
一、基層運動訓練經費的補助制度
基層(國小、國中)階段的運動參與與比賽,是未來體育發展的
基礎。目前,很多在基層擔任運動教練與體育教師的優秀教師與教練,
不太容易獲得完整的訓練與比賽資源。過去,由上至下的基層運動訓
練站、運動訓練基地的設置,真正讓運動教練與體育教師可以運用的
經費相當有限。因此,建議比照國科會大專教師申請專題研究計畫的
方式,由教育部提供給基層的體育班與運動教練申請,並且由基層優
秀運動教練所組成的評審會進行訓練計畫審查,以主持人過去三年內
的訓練表現佔評分50%,並且以訓練計畫的內容優劣給予另外50%的
評量。
只要是三年內運動訓練成果表現好的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都可
以透過這種個人訓練需求的計畫申請,獲得一年或多年期的訓練經費。
搭配國小與國中的會計系統協助,或者專案由縣市政府教育局列管計
畫經費的執行,方便這些基層優秀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在訓練上的需
求。
同時也可以比照產學合作計畫的方式,只要基層的優秀體育教師
能夠獲得產業的經費贊助時,體委會與教育部也能夠配合部分的經費,
鼓勵產業界贊助基層運動競賽的經費。
二、運動科學介入方式
建議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中成立國家運動科學研究所,不僅
進行優秀國家級運動選手的運動科學協助,也可以協助基層運動原理
規則的知識教育、以及運動選才的運動科學評量。
具備基層運動訓練經費補助的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同時也有針
對具備運動潛能的學生,推薦進行運動科學評量的需要。在國家級運
動科學研究機構的協助下,監控具備運動潛能的基層運動選手,進而
進一步往更高的運動競賽層級發展。
當然國家運動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不是僅在於基層運動選手的運
動科學評量與選才、以及優秀運動選手的運動科學協助,成立一個國
11
際奧會評鑑通過的運動禁藥檢驗中心、推動一般社會大眾的運動科學
協助等,都是國家目前運動科學的重要方向。2017 年即將在台北舉
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可惜台灣連一個國際奧會認可的運動禁藥檢驗中
心尚未成立。
三、評審會的制度
邀請曾經獲得體委會與教育部優秀運動教練獎的基層體育教師
與運動教練,成立一個體育苗子計畫的評審會,讓運動訓練的專業人
士來評量體育苗子計劃的人選及經費、行政、國際校務、資源整合等
執行、考核等作業。這個評審會的主要功能在於,透過運動科學介入
後,將具備運動訓練成果的體育苗子進行計劃培訓及協助,進而讓真
正需要栽培的體育苗子選手,能無後顧之憂參與國際級訓練和專業學
科的養成教育,進而讓體育苗子計劃能夠付諸實現台灣體育人才培有
計劃。
四、體育 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 近、中、遠程的願景
體育苗子計劃近程:4 年打造第一批亞運奪牌選手
體育苗子計劃中程:8 年打造第一批奧運奪牌選手
體育苗子計劃遠程:12 年打造運動產業精英投入社會工作計劃
總統府公報1010905 中記載,體育委員會主管及運動發展基金中,
預算為16 億台幣,餘絀為13.8 億台幣,如果預算數字為認同經費,
我們將有機會來用專案方式來投資潛力運動員,讓運動員(如網球好
手盧彥勳)到世界舞台遍地開花,為國爭光,奪得國際媒體價值之外,
更能栽培運動員一技之長,未來替國效力。如此,遍地開花 苗子計
劃將會有助台灣體育產業注入新活水之外,也能保根固本,壯實台灣
形象與經濟能力。
體育苗子計劃近程:4 年打造第一批亞運奪牌選手
12
體育苗子計劃中程:8 年打造第一批奧運奪牌選手
體育苗子計劃遠程:12 年打造運動產業精英投入社會工作計劃
以上報告
林義傑 謹識於 國策顧問辦公室
中華民國101 年10 月31 日
專任運動教練 留職停 薪 在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 的相關結果
三、請假、留職停薪。 四、停聘期間。 各級學校依前項規定聘任之職務代理人,其遴選、敘薪事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代理三個月以上者,應依第五條第一項規定辦理遴選,並 ... ... <看更多>
專任運動教練 留職停 薪 在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及聘任管理辦法草案總說明 的相關結果
十八、明定運動教練請假、留職停薪及休假準用教師相關規定。(草. 案第三十二條). 十九、明定學校得聘任代理運動教練之事由及代理運動教練之待遇. 等,準用專任運動 ... ... <看更多>
專任運動教練 留職停 薪 在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30-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 留職停薪 ,而任職累計已達六個月者,另予成績考核。但專任運動教練於考核年度內全無工作事實者,或專任運動教練於考核年度內有第十三條第一項各款、第十四條第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