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雜誌啦😄 不過不是封面那位名人XD 我只是出現在同本媽媽寶寶雜誌中的一個小單元裡面的小小的被採訪部落客而已。 (對林叨可以生育教養這麼多孩子又維持好身材只有敬佩之心~我家只有三個就常常覺得快火山爆發了)
這次會被採訪的原因是編輯看到我的待產包懶人包(👉http://0rz.tw/fx7Y2 ),希望可以分享待產包的準備與使用心路歷程,給準新手媽咪🤰們參考。以下是這次的Q&A問答:
【Q1. 請問若是第一次懷孕的新手爸媽,會建議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待產包呢?】
🖊等孕中期(大約20-30週)穩定後,肚子也不會太大的階段就很適合開始準備,順便調適一下心情,增加期待感。
【Q2. 在整理待產包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或小技巧?】
🖊如果要住月子中心,可以分成 #隨身包、#醫院包、#月子中心包 三個方向來準備,以免放在一大箱住院時難找東西又不好攜帶。用表格來打勾比較清楚,有些能先放進去的就先放好並打勾,最後出門時再檢查一下清單看看還有什麼沒帶到的。
【Q3. 入院及進月子中心時,分別有哪些必備物品?有哪些是醫院可能會提供的?】
🖊每間醫院的備品不太一樣,在孕期就應先問清楚,像是嬰兒尿布、奶粉、嬰兒保養品(如屁屁膏、乳液)、奶瓶奶嘴這些有的醫院會提供,但有的醫院則要自備。必備物品清單可以參考我的待產包懶人包文章。
👜隨身包裡要帶媽媽手冊、健保卡、身分證與影本、錢包、小筆記本與電話連絡表、筆跟手機。如果醫院有發生產住院包,裡面的文件要先簽好並放進去。
🎒住院包主要有兩類: 媽咪護理類: 生產會用到的產墊、產褥墊、免洗內褲、哺乳內衣、口罩、生理沖洗瓶、羊脂膏等。日常用品類: 就跟出外住宿要準備的行李差不多,盥洗與日常清潔用品、餐具等。充電器也是必備。還有媽媽寶寶外出服、保暖衣物。
🧳月子中心包有點像住院包的延伸,只是住院只會住3-5天,月子中心可能住久一點,需要的消耗品例如免洗內褲、產褥墊(或衛生棉)數量都要多一點,另外如果要餵母奶也可以帶擠奶相關用品,只是第一胎還不確定會不會有奶的話,像擠奶器、溢乳墊、哺乳內衣都有可能用不到,因此也可以看情況再買。
【Q4. 待產時就需要帶足寶寶用品嗎?】
🖊呈上題,先問清楚才不會多買。同理月子中心也是一樣,有的會提供尿布,通常奶粉和保養品需自備,總之可以先問他們會提供什麼東西,確定沒提供的再買。
【Q5. 有沒有哪些用品是之前有準備,但後來覺得不是那麼必要的?】
🖊第一胎準備拋棄式溢乳墊但覺得會刺刺的不舒服,就改買水洗式的,雖然用過要洗,但覺得比較舒服又能重複使用較環保。
【Q6. 是否能給即將入院生產的新手爸媽一些提醒或建議?該先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1. 醫院如果能選到單人房必住,休息品質跟多人房比起來差太多了,而且產後4小時被call去親餵會超需要補眠,用品能直接放在單人房廁所也方便許多。
2. 不必堅持產後幾天就要全母奶,因為剛生完可能奶量其實不足,新生兒沒喝飽的話可能導致缺水性黃疸,我家老大就是這樣,所以第二胎之後都直接請醫院親餵完如果寶寶餓就補瓶餵,之後去月子中心再追奶。
3. 去月中如果覺得定時擠奶很累,可以搭配筆電追劇讓擠奶變成快樂時光XD 但一定要注意乳腺炎,每次用擠奶器擠完還要手擠一下確認有沒有硬塊~而且擠完的乳房清潔要注意,建議用拋棄式的乾濕兩用巾,不要用同一條紗布巾重複清洗掛在浴室以免沒洗乾淨造成感染。
4. 在月子中心最後幾天可以抽時間回家先整理環境,布置消毒好需要的物品,安排照顧嬰兒的物品擺放位置與動線。嬰兒衣物則可以之前就先洗好收好。
新手爸媽最需要的心理準備應該是產後很難睡飽~ 新生兒至少四小時要喝一次奶,親餵可能更頻繁,如果瓶餵母奶除了擠奶還要餵奶拍嗝,一次就花很多時間,沒多久又要下一次餵奶循環了,如果擠奶器還要抓空檔清洗消毒就會忙到容易崩潰,所以這些必要的備品如果需要用真的可以多買一兩份,奶瓶也可以買多一點,避免一直在花時間做瑣事而缺乏休息。當然如果有洗碗機與烘衣機能代勞家事最好。
另外寶寶天生氣質不同,養育到天使寶寶吃飽睡睡飽吃當然最令人羨慕,但必須接受有的寶寶就不屬於這型,如果隨時都要人抱,一放下就哭其實也是正常的,忍耐過前三個月長大些通常就會變好了!
這篇採訪除了在媽媽寶寶9月號雜誌內頁外,他們官網也能看到文章: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0501
以上是簡單的分享(炫耀),最近FB看到好多同學朋友生產的喜訊,看來大家年紀都到了啊😆 去恭喜的時候有時會收到回訊說謝謝我的懶人包,這時候就覺得有幫到忙很開心~不知道還有什麼懶人包是大家需要而我還沒想到的主題呢? 歡迎提出來借我參考呀🥰!
寶寶住院奶瓶消毒 在 小飛媽媽咪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嬌嫩的肌膚,就由韓國RICO baby #金盞花有機天然濕紙巾 來守護
💗團購表單:https://19lwao.1shop.tw/ozop5o
(滿300免運 )
💗文章心得:https://pse.is/3j3tqt
大家挑選溼紙巾的重點是什麼呢?以前我只重視是否採用純水並無香料酒精、柔軟度和厚度是否足夠,單手抽取不連抽,但生了Mia後我才發現,女孩兒嬌嫩的屁屁,有更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尤其在她一歲泌尿道感染住院後,醫師更是交代每次換尿布時都需要用濕紙巾擦拭過,一天6-8次的使用頻率,加上她敏感的肌膚,讓我在挑選上更是重視成分。
RICO baby 金盞花有機天然濕紙巾是我目前使用過的多牌濕紙巾中,我最愛的一款,一開始我還擔心不知道是否適用,只敢趁婦幼展時買特惠組,想說各一包試試看,不合適就算了,沒想到一試成主顧,連這次團購也是我自己想補貨硬是敲來的🙈
🔺RICObaby金盞花有機天然濕紙巾 #必買推薦
✔️天然有機金盞花提取物及8種天然護膚成分,幫助舒緩肌膚
✔️通過Ellead皮膚無刺激檢驗認證,不添加防腐劑、抗菌劑
✔️採用7階段淨化超純水,用起來更安心
✔️厚度足夠、延展性非常好,不用擔心滿手大便的窘境
✔️不連抽也不斷抽 ,單手開蓋操作方便
✔️獨特壓紋設計,輕鬆帶走髒污與油污
✔️可以直接擦臉耳鼻口,一家老小都能使用
#開團品項
🟠Sensitive黃色: 去油中厚款 (55gsm) 80抽 ,有特殊的膠體水狀成分,有助於清潔皮膚上的污垢和油脂,我們家一般日常通常用這款。
🔵Signature 藍色:保水超厚款 (65gsm) 70抽 ,含神經醯胺具有超強的保濕鎖水能力,增加保水度,我通常拿來幫Mia擦屁股。
🟢Primium 綠色:保濕特厚款(75gsm) 70抽,擁有法國保濕面霜的成份 ,加強保養寶寶的稚嫩肌膚,這款我則是拿來擦臉居多。
🗳攜帶包
💕Signature 藍色保水超厚款 65gsm 20抽
💕消毒清潔紙巾 20抽,這個是我疫情爆發以後的愛物,用天然植物抗菌成份取代刺激的化學添加物,外出一定要在包包放上一包的。
💕嬰兒口手濕巾 30抽,這個是最近新推出的產品,專為口手設計,運用蜂蜜、香蕉、玉米澱粉、大麥粉可食用配方製成,能聞到淡淡香蕉香氣。
🔸嬰兒潔牙溼紙巾 30片,獨立小包裝,每天潔牙時拆開一包,超方便。
🔸有機天然抗菌洗衣皂,有金盞花(黃)、白洋槐花(粉色)兩種不同味道。易起泡又好清洗,而且洗完手不會覺得乾澀。
🔸天然奶瓶及餐具清潔劑-泡沫型,配方溫和,是慕斯狀的泡泡,可以用於嬰兒奶瓶、奶嘴、哺乳用具、玩具、蔬果的清洗。
💗團購表單:https://19lwao.1shop.tw/ozop5o
(滿300免運 )
💗文章心得:https://pse.is/3j3tqt
寶寶住院奶瓶消毒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哺餵母奶的真相] 作者:楊濬光醫師
請即將準備生產的孕婦務必閱讀本文,這將會是哺餵母奶成功與否的關鍵!
聽到「餵母奶」三個字,我相信幾乎所有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個臉龐慈光泛發的母親,或躺或半坐臥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懷中摟著小寶寶,恣意的吸吮著乳房,好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面啊!
其實這絕對是你不切實際的幻想。「餵母奶」三個字,是如殺戮戰場般的可怕的!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一不留神,一有閃失,就會陣亡!餵母奶本應是最自然的一個過程,只是有太多隱藏在現實生活中,不利於母奶哺餵的情況。
小花(化名)剛生產完,她可是剛經歷了一場長達24小時的奮戰,在眾親人加油吶喊聲中,拚命的用力擠,才終於將重達3500公克的寶寶生了下來。小花側過身子,看著身旁小寶寶安詳的睡著,她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像在天堂一般的滿足感!
於是,訪客紛至沓來,恭喜聲不絕於耳;小花興奮不已,在臉書上貼文貼照片,昭告世人她已經完成這偉大的使命。而Line、Instagram、Facebook回覆的提醒「嗶嗶」聲,也幾乎沒有間斷過。手機拚命的響,小花也拚命的講,從產兆開始的慌亂、待產的痛、用力時的艱辛、到生出來那一剎那的喜悅,像極了錄音機般的播了又播。
「來,寶寶餓了,我們來學習餵母奶吧!」嬰兒室護理人員呼喚著。小花想,生產那麼可怕的事情都被我完成了,餵母奶,小事一樁啦!
只見寶寶不是扁嘴不吸,就是很急躁的拚命亂咬。一個小時過去了,小花心裡知道,寶寶根本一口都沒吸到。這時,她才意會到,原來,要在寶寶張開大嘴的一剎那,把乳頭包含乳暈整個塞進去,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產前衛教竟然只告訴我寶寶會有「尋乳反射」,好個尋乳反射啊!
既然吸不到,那我擠出來好了。小花回想,產前衛教師有教過,要由外往內,輕輕的推著有些許漲漲感覺的乳房。咦,怎麼沒半滴呢?不然再用力一點好了。怎麼還是擠不出來呢?我有喝黑麥汁啊?難道書上描述「噴奶」的樣子,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
隔天,嬰兒室護理人員來了。「小花媽媽,寶寶體重降低了150公克!」
「什麼,一定是都沒喝到奶」外婆首先發難了,「要不要餵寶寶喝牛奶?」
又奮戰了一天,「小花媽媽,你的寶寶出現黃疸,需要去中重度病房照光……」話都還沒聽完,小花的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
長輩們開始碎碎念「都是你說要餵什麼母奶啦,說什麼母奶最好啦,餵到小孩都生病了!」
「看寶寶一直哭,手腳都乾乾的,臉色黃黃不好看,寶寶不能餓的啦!」另一位長輩手上已經提了兩罐奶粉過來了。
住院第三天剛起床,就發現因為昨晚沒有起來餵奶,兩邊的乳房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像大饅頭一樣的腫脹,而且怎麼推都推不散。「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石頭奶』嗎?」小花暗叫不妙。更雪上加霜的是,乳頭經過兩天的摧殘,已經破皮到流血了,連衣服的摩擦,都讓小花痛到骨子裡。
接下來的路程,仍舊崎嶇難行。寶寶體重持續的下降、家人反對的聲浪一波大過一波。加上睡眠不足,無法好好坐月子,身心疲累之下……終於,有一天,左邊的乳房裂了一個大洞,膿水混著血水如火山爆發般,不斷的湧出!乳腺炎膿瘍住院,母乳之路就此結束。
行醫十數年,我覺得懷孕產檢時,媽媽多半只專注在寶寶正不正常、生產順不順利這些問題上。對於哺餵母乳,除了逛街準備吸乳器、奶瓶消毒鍋外,幾乎是毫無準備,無論在生理或心理層面上。從傳播媒體、醫護人員口中,也只是接收到近乎教條式的所謂餵母奶的好處,光這樣實在是不夠的,媽媽對母乳的概念,幾乎僅是一些很虛無飄渺的概念。
曾經有媽媽講述她的母奶經驗,竟然是「這輩子從來沒想到會這麼狼狽過!」好沉重的一句話。我也遇過好幾位產婦,因為對於出院哺餵母奶的徬徨,而一再要求我延長她的住院時間,賴著不敢回家面對現實。在兩個月後的產後檢查時,幾乎所有的媽媽都異口同聲的告訴我「餵母奶比生小孩還要辛苦。」
西方先進國家,婦產科門診旁就會有「母乳諮詢門診」,由專業泌乳顧問或資深註冊護士來看診。看診方式與醫師診療無異,由詳細的問診與家庭資源評估,預測未來哺乳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從細膩的身體檢查,判斷乳頭會不會過短或凹陷,影響寶寶的吸吮;孕婦在生產之前,早就擬定出一個完整的哺乳計畫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嚇大家,讓大家聞母奶色變。俗話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又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兩句話,用在哺育母乳上是最貼切不過了。母乳最好,所以我們要給寶寶最好的。請準媽咪,好好準備,將正確的母乳觀念,讓你的家人都知道;生產完後,好好休息,並認真學習哺餵技巧。最後,預祝大家的母乳之路順順利利!
#禾馨有泌乳門診請懷孕就來諮詢
#生產完應該手機關機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