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Introduct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賽局理論#囚徒困境#奈許均衡 人生到處都有賽局,你能在這場賽局中勝出嗎?蕾咪這次想分享賽局理論帶給我們生活的影響,其實不管在經濟、商業、感情、日常生活都有它的蹤影,只是我們沒有去注意到,如果你能善用它帶來的好處,或許就能在這個人生賽局中贏得勝利呦~:)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喔❤️ --- t...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間接比直接更有效 #行為經濟學如何幫助疫苗接種〕
五月疫情爆發之後,台灣人民搶打疫苗,幾乎不會有疫苗過剩的問題,但如果壯士回想到疫情爆發前的四月,台灣疫苗其實是乏人問津的。
當時這種疫苗接種率低的狀況舉世皆然,許多歐美國家或城市的經驗都能借鏡。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各種機制設計隨之而生,包含州政府祭出接種獎金、樂透、贈禮等等...。
而談到透過機制設計,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就一定要提到行為經濟學啦!機制有非常多種,今天八百想跟壯士們聊的就是「輕推」(Nudge)。
▌ 什麼是輕推(Nudge)?
輕推(Nudge)的概念,是由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勒(Richard Thaler)提出。
意思是在不妨礙人們自由選擇的前提下,鼓勵或誘導人們決策,引導人們選擇對本身最有利的選項。
▌ 不太能理解嗎?馬上來看看 Nudge 的成功案例
2010 年,英國成立了「行為研究小組」(BIT, 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試圖解決英國公民不按時繳稅的問題。
雖然英國是全世界「稅收欠款」最低的國家之一,但是前一年未繳納的稅金仍然高達 340 億英鎊,幾乎是英國向歐盟支付經費的 3 倍。
當時,拖欠稅款的英國公民會收到一封信,信中寫了他們欠了多少錢,以及可以如何支付,然而並沒有任何效果。
面對這樣的狀況,BIT 一樣使用信件,只是改變當中的幾句說詞,測試不同信件是否會引發不同的心理反應。
在眾多實驗組之中,當研究人員在信中將不繳稅的行為說成「不繳稅意味著我們將失去重要的公共服務,例如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道路和學校」時,信件的效果最顯著!
繳納的稅款增加了 1.6%,相當於增加了 76 萬英鎊的稅收。
這種說法背後的假設是「損失規避」,意思是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的痛苦程度會遠大於獲得收益的開心程度(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約為收益正效用的 2 至 2.5 倍)。
因此,提及「不繳稅的損失」能夠成功促使一些人們繳稅。
之後,BIT 又做了另一組實驗,這次研究人員在信中加了這句話:「90% 的人都按時繳納了稅款」,想測試「從眾心理」是否會影響人們繳稅行為的表現。
最終的結果令人震驚,與控制組(收到普通信件的人)相比,僅僅增加這句話,就讓支付率提高了 15%,相當於在 23 天內增加了 1,540 萬英鎊的收入!
最後這項實驗成果,實際變成政策在英國實施後,第一年就增加了 2.1 億英鎊的稅收收入。
▌ 回到疫苗這回事
當現在各國都在努力,在最短時間內提高疫苗覆蓋率的同時,「輕推」(Nudge)是不是能夠像上述英國的例子一樣發揮作用,僅是改變訊息中的語句,就讓人們更容易付出行動?
行為經濟學家 Katy Milkman 與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Walmart、醫療保健服務供應商 Northeast Penn Medicine、Geisinger Health 等公司合作,測試不同類型的短訊息和各種激勵措施,對鼓勵人們接種疫苗的實際成效。
例如,鼓勵人們施打疫苗是為了保護他們所愛之人,而不是出於自身利益;或是嘗試開玩笑,用更輕鬆的角度去溝通這件事。
Milkman 也測試各種「從眾心理」衍伸的字句,例如提及「更富有、受過更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接種疫苗」。
Milkman 表示這種訊息的效果很差,但換做提及「有多少人已經接種疫苗」就會有效,這個結果與 BIT 的實驗不謀而合。
而在眾多短訊息之中,最有效的訊息是:傳達「我們已經為您保留了疫苗,隨時可以施打,快過來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Milkman 表示這就是行為經濟學中的「預設選項」(default option)。
當現狀客觀上優於其它選項,或訊息不完整時,人們會傾向於維持現狀,並認為這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在這種維持現狀的心態下,只要某一選項被設定成預設選項,就很有可能成為最多人選擇採納的選項。就像訊息告訴決策者的:「疫苗已經安排好了,你什麼都不用想。只需要出現在那裡就好。」
▌ 小結
Milkman 在研究時表示,他非常鼓勵大家在各種場合測試不同的說法對人們的影響,因為沒有一種說法是對任何人都有效的。
當政府、企業選擇決定發接種獎金、或提供疫苗接種者贈品做為誘因時,也許這種用訊息輕推一下的方式,能夠以遠低於其他做法的成本,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目前疫苗覆蓋率是各國首推的目標,也衍生出各種機制或誘因來鼓勵人民施打,像是發獎金、彩卷、贈禮,這些方式真的有效嗎?期待之後再跟壯士們介紹更多!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行為經濟學 #疫苗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疫苗接種 #az #BNT #莫德納 #疫苗覆蓋率 #美國 #英國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4月10日
徐家健 經濟3.0
NFT泡沫已爆破?
〈熱潮不再?NFT價格已現泡沫敗象〉、〈陳奐仁成為首位發行NFT數位資產的華語音樂人:實驗「已經成功了!」〉。
這邊廂,報道指NFT價格從高位下跌70%;那邊廂,音樂人陳奐仁拍賣「加密單曲」以逾10萬港元成交。在市場紛紛憂慮NFT泡沫爆破的一刻,陳奐仁宣布:「這個應該是全球華語音樂人的第一個NFT……我的事業開始在CD被淘汰;MP3未能像預期般流行;免費平台把音樂價值貶低的年代。我和同輩的音樂人都生活得好不容易。下一代的音樂人肯定會比我們還要辛苦。NFT可能為下一代華語音樂人帶來曙光,但還沒有得到證實。所以,我決定要當白老鼠,試探NFT是否可行,是否能在華語音樂市場站得住腳……買了這個NFT之後,你將馬上得到IPFS encoded鏈接讓你下載以下內容,包括:原創歌曲Nobody Gets Me的7秒MP4單曲連封面—原創歌曲Nobody Gets Me的24bit/192khz WAV音頻—與陳奐仁zoom對話1小時。」
究竟,是陳奐仁趕上NFT的尾班車?還是NFT泡沫爆破言之尚早?
倉庫理論分析NFT
關於收藏,張五常發明了一個「倉庫理論」。首先,大教授指出所有資產皆可以看為財富累積的倉庫。然而,凡有生產力的資產其資產價值都有上限,而這上限就是預期收入的折現。只有毫無生產力的資產,因為我們無從以其產出的收入折現,作為財富累積的倉庫這類資產反而沒有上限。問題是,沒有產出收入的支持,倉庫的穩固形成並不容易。根據大教授的「倉庫理論」,穩固形成的倉庫要有4個條件的支持:(一)可靠倉庫的形成是市場要有足夠而又可信的鑑證專家存在;(二)收藏品的數量要適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成行成市重要;(四)一個稱得上是健全的倉庫,其藏品通常有該倉庫的風格或個性,或有自己的派別。歷史上,符合以上四大條件的藝術品收藏,包括西方十九世紀的印象派畫作,中國則有乾隆物品(他的收藏品、炮製品、墨寶等)。
NFT能否成為一個可靠的倉庫?區塊鏈技術自動滿足了有關鑑證的第一個條件。至於數量,這視乎個別NFT的承諾及信譽。問津者是否夠多?目前熱潮應該是可以的。最後有否風格或個性?又是視乎個別NFT背後的創作能力。陳奐仁的例子,我同意他的實驗「已經成功了」。
音樂創作產權重新界定
回說陳奐仁是否趕上NFT的尾班車這問題。我沒有水晶球,但我認為NFT有機會重新界定音樂創作的私有產權。
這是年多前我問一位區塊鏈專家的問題:當區塊鏈技術已發展了一段日子,當音樂串流已成為了收聽音樂的主流,為什麼音樂人收取版權及特許權使用費還是那麼落後?老實說,當時我們討論了不少技術上的問題,結論是要解決以前作品的產權問題可謂困難重重。
然而,今天NFT的興起,似乎是未來音樂創作的一線曙光。是的,適當地運用區塊鏈技術,音樂可以成為更具生產力的資產。從此以後,即使NFT音樂作品不是財富累積的倉庫,因為交易費用的減省,NFT對音樂創作市場發展的影響仍可以是革命性的。
作者為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Introduct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賽局理論#囚徒困境#奈許均衡
人生到處都有賽局,你能在這場賽局中勝出嗎?蕾咪這次想分享賽局理論帶給我們生活的影響,其實不管在經濟、商業、感情、日常生活都有它的蹤影,只是我們沒有去注意到,如果你能善用它帶來的好處,或許就能在這個人生賽局中贏得勝利呦~:)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喔❤️
---
time code:
00:00大家好~這次想分想賽局理論跟生活中相關的例子~
00:50賽局理論是什麼?
01:27囚徒困境是什麼?
02:51賽局理論應用在生活?
09:40蕾咪想知道~你是哪種呢?:)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理財教學】賺超過薪水?邁向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差在哪?
❤ https://youtu.be/JeblgTqh_J0
【投資教學】買進就下跌、股票被套牢怎麼面對?基礎3種投資策略解密!
❤ https://youtu.be/XHQ52YkGcOo
【理財教學】保險原來這樣買?我適合哪種保險?基本保險觀念剖析!
❤ https://youtu.be/dDb2ROuaLB8
【理財教學】擺脫月光族!SOHO族、自由工作者必看3招理財術!穩定收入又能加薪!
❤ https://youtu.be/BOWf0hpBh7U
【投資教學】美股投資選股策略快速教學,4本經典好書入門推薦!
❤ https://youtu.be/JGT-jUj4cL4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證明拜登Joe Biden 深層政府陰謀論
拜登Joe Biden深層政府的兩邊
新美國總統拜登是邪惡的? | 深層政府陰謀論
新美國總統拜登深層政府陰謀論
‘Q’ 字開頭的陰謀論瘋傳美國政權背後邪惡的 ‘深層政府’ 由一群販賣兒童, 信fung撒旦教, 需要喝人血的變態政客, 名人, 富豪等全權控制. 而金髮Donald Trump就是來拯救所有人的英雄.
現在大局已成. 1942年11月20號出生的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 aka. ‘Joe Biden’ 會在2021年1月20號正式被fung為美國第46任總統.
開始這條影片前我需要聲稱: 我不相信深層政府陰謀論. 看完整條片後不知道你又會不會相信呢?
(Play election results)
第一層 ‘表面’ 賽果最終令人太難接受, 令
2020美國大選後jo恥笑的 ‘Trump supporter’ 為落敗英雄挖出一個一個意圖削弱對家的陰謀故事.
1, 揭發118歲已死 ‘假選民’ William Bradley
2, 破解拜登 ‘大重置計劃’ 與病毒的關連.
3, 爆出拜登兒子Hunter在烏克蘭的秘密貪污生意.
[1]第二層, 拜登的反擊.
跟據出版The Guardian, 118歲William Bradley 早於1984年已死, 選票由他兒子提交 “theories often reveal Trump supporters fundamental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ion system”
諷刺是: 朝9晚5的普通百姓對權力的understanding有多少? 而你, 我, 對世界操作的misunderstanding又有多深呢?
為了understand. 我手上拿著這個代表深層政府的洋蔥, 有8層:
第三層Collusion 揭發 ‘大重置計劃’ 陰謀
第六層cronyism探to拜登兒子被全世界黑.
揭開collusion和cronyism後就能證實恐怖深層政府是否真的存在.
“拜登深層政府 deep state 陰謀論” (title)到底像這個又甜又辣的成分, 是一直暗地影響我們口味/或是我們根本想太多呢?
“All facts and theories in this video are just theories and is used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only and not be taken as actual proof or evidence.”
大家好! 又是我暗網仔. “Defund the police” 口號是近日拜登拿出來批評Trump任期時對police brutality過分懲治的頭條. “And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the deep state, Trump said.”
[‘深層政府 (洋蔥)’ 定義是什麼?] 政治決定中 ‘深層’ 是未經人民認同的權力網絡, 也會暗地做一個國家的真正決策者, 專為來拿取私人的利益. (Donald Trump attacks george bush 911) 最邪惡的例子: 是否真的所謂的販賣人口?
信 ‘洋蔥’ 的陰謀論家會聲言拜登chang警因為公務員部門例如: 警察/情部局/好多時是背後影子政府用來對抗當選人政策的工具.
但拜登當選總統後不是自自然然變成 ‘洋蔥’ 他們希望反的人物嗎? 為何要跟Trump對着幹來維護他們?
[2] 大重置計劃: Collusion
根據洋蔥 (深層政府) 兩大重點之一Collusion概念. 所有政治舞台上的競爭也只是一個局.
經濟學比喻: 一個小鎮裡只有兩大超級市場. 表面看似打對台的兩方私下合作, leun手減價可以令其他細一點的商店歇業
touy高雙方貨品價錢, 也能jan多一點大眾市民的錢.
2020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為能從Covid病毒恢復經濟, 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選擇進行: ‘大重置計劃’ The great reset. 更是拜登上任後第一個陰謀. 做法會是: 多邊主義 (國家與國家聯盟)及來加強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控制.
根據陰謀: 這是作為創造極權主義 ‘新世界秩序’ 第一步.
‘洋蔥’ mong想成為一個總體系的世界政府.
有關 “做戲” 部門有故意sit luw病毒的實驗室, 之後及執行廢除私人財產的軍事部門. 用病毒的借口壓制我們所有人. 也是他們計劃中, 為了令人民放棄他們最寶貴的東西: 自由.
如果真心這樣, 佐治亞州向美國高等法院上訴選舉結果, 是劇情一部分還是Georgia的律師們同樣對 ‘洋蔥’ 不知情, 還真心相信他們的一票一票是能影響到大局的.
-深層政府的來源: 最早來源來自90年代 ‘土耳其’ 一群想保留土耳其第一任總統Mustafa Kemal Ataturk思想的軍事人員發起的. 當時軍方聯同有suy力的bong會一起打gik叛亂分子.
正所謂的: 幫自己友!
[3] Hunter Biden烏克蘭生意
招聘過程中擁有人脈關係的人比較吃香. 政府或相關機構中發生的 “靠關係” 名cronyism, 是深層政府讓一些非正式當選的單位有影響力來得yik.
曾有傳拜登當副總統時, 讓自己兒子Hunter Biden在鳥克蘭一間名Burisma的能源公司當高層. 因為作為律師的Hunter Biden在那行業沒有任何經驗, 這動作引發的陰謀論是Burisma集團只是想得到拜登之後所批准的10億美國政府援助金.
當然最後也沒有證據支持該説法, 所以拜登主控的 ‘深層政府’ 説到洋蔥底, 我們還是不知道是真或是假.
BUT!
“Absolutely there is a deep state because the deep state is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that do not have oversight” (senator rand Paul)
為保障國家安全1981年12月4號成立的 ‘美國情報體糸’ (IC) 包括出名的CIA, FBI情報評估部門,
是極為有權力但沒有政府監督的部門. 我覺得collusion和cronyism未別存在, 但可能書面定義‘美國情報體糸’ 會是跟深層政府最初 ‘土耳其’ 那個組織最為mun合的一個.
The end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它其實是錯的!
「比較」這件事情哦,其實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如果以購物的情境來看的話,我們是在一個人為設計的環境裡面,去做抉擇;所以商品之間的微小差異,會被過分的放大。
在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奚愷元跟張嬌,他們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提出了精辟的例子,他的例子是這樣哦!
有一個求職者,他獲得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的內容比較無聊,但是年薪有7萬美元,而另外一個工作還蠻有趣的,但是年薪只有6萬美元,你猜他會選哪一個職務呢?
而第2個例子,就是某個人跟他的家人,住在一個略大於美國平均居住面積的房子,大概是280平方公尺。
但是呢,他步行就可以到他的公司,如果以同樣的租金,可以租到1間370平方公尺,但是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房子,那他會搬家嗎?
簡單來說,這兩個房子都還算蠻大的,而第1個離他公司比較近,對他來說比較方便;而第2個呢,雖然離他公司比較遠,但是更寬敞更大,那麼回到你身上,剛剛這兩個例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啊,這兩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人們面對這些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傾向選擇那種更高薪的工作,還有更大的房子,似乎好像我們比較看重數字的呈現,比較看重那些明顯可見的差異。
而忽略那些比較難具體化的條件,像是呢,這個工作有不有趣啊,或者所謂的交通方不方便、是不是省時,這樣的主觀感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發現這樣子思考傾向的研究者認為哦,其實原因就出在所謂的「差異認知偏差」,也就是比較的扭曲效應。
他們證實哦,比較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在的誤導;我們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之後,收入這個要素,其實就會退居次要。
而我們開始會對每天的工作感覺到困擾,也就是在第1個例子裡面,年薪比較高,但是明顯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其實長期來看,你會比較不滿意這樣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不愉快的工作負荷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而優渥的薪水帶來的良好感受卻會日益消弱啊,一旦習慣了領到某個數字的薪資,漸漸的你就會對這個數字越來越無感。
可是呢,幾乎沒有人會去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選擇高薪,但是枯燥的工作,那些人哦,有可能做出了極為錯誤的選擇。
「比較」這個行為本身,它就會強調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這些差異性之所以會不重要,是因為我們日後,我會每天做這樣的比較啊!
你不會每天計較自己的薪資,可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你每天都會注意到的事情。
所以你到底要選擇一個薪水比較高,但是無聊透頂、爛透了的工作;還是要選一個薪水、稍微差一點,但是很愉快的呢?
然而這個部分也有其他的解釋,像是在這兩個例子當中的當事人,可能會傾向於高估既成的事實;也就是高估選項當中比較容易測量,而且比較可以合理評估的特徵,像是薪資啊、像是房子的大小啊!
但是在此同時,只能透過感性判斷的這些軟性特徵,就會慢慢的被淡化,科學家把這樣的現象稱為「世俗理性主義」。
世俗理性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就是,比起一個多樣化有趣的工作,可以帶來的快樂感,那麼1萬塊美元聽起來似乎感覺起來會更實在,這就是「世俗理性主義」。
而第3種解釋就是,我們的決定比較偏好那些具體有形,而且直接的好處,並且會忽略日後才會出現的缺點。說穿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先拿到錢再說,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媒介最大化」。
其實這三種行為決策常常發生交互作用,選擇高薪,但是無聊工作的人,顯然高估了薪資比較的結果。
但是由於薪資的差距是鐵錚錚的事實,再加上人們總是會把金錢擺在第1位,所以才會賦予它比較高的重要性。
結果呢,就造成這個決定,會讓當事人一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然而談到這裡,不管是差異認知偏差,還是世俗理性主義,還是媒介最大化,它都是一種我們簡化知識獲取跟決策的方法。
但這些方法,也就是這些比較的方法,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我們會後悔而且不快樂的決定;因為長期來看,你可能很快的會對於自己的薪資跟房子大小覺得無感,可是你的主觀的幸福感,你是不是省下時間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是你的工作,是不是讓你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它卻是你的everyday life,所以聽到這裡你還要繼續比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要繼續比的話,那我只能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其實呢這一門課,回到它的最核心的精神源頭,它也蠻符合我們今天所提的。
我們常常在面對表達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想象,也就是把現在的自己,跟那個完美的形象去做比較,然而這樣的比較,往往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那完美的形象,其實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正因為你有一個完美的想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做好表達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樣從你的內在,去解放這樣的迷思,讓你在表達裡面如魚得水、自然自在的話,那麼【自信表達力】就是為你設計的。
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實驗經濟學(Experimental Economics: Behavioral Game Theory) 的相關結果
它與其他經濟學的分支有甚麼關係?然後,我們特別專注探討有別於傳統賽局論的「行為賽局論」。在此,我們將會用三個例子,「最後通牒談判實驗」、「產業發展分水嶺 ... ... <看更多>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第一章導論 - 個人網頁空間 的相關結果
下面用三個實際例子來說明行為賽局論的發展。首先,「最後通牒談判. (Ultimatum Game) 」的實驗結果激發經濟學家提出「不公趨避(inequality aversion) ... ... <看更多>
實驗經濟學例子 在 實驗經濟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類似的觀點,如天文學和物理學之間,近年來有一個新興的領域結合了經濟學及實驗心理學共同關心的話題。」 實驗主題[編輯]. 實驗經濟學可以大致分為下例幾個主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