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關「巴黎協議」一文,網友何小初提了一個很好的重點:「 這樣計算不太公平吧…美國不加入,但是它是排碳大國;我認為恰當的算法是,扣除沒加入巴黎協議國家對地球暖化的影響,並比對未有巴黎協議之前。」
今日恰好聯合國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發表了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自己還沒有時間細讀,但先放兩張圖:
首先,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兩大重要協議分別有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與2015年的巴黎協議(當然各國簽訂時間拖得很長,這部份請讀者自己查詢資料)
單單就兩張圖表的資料可以清楚看出,2000年之後的經濟發展在總量上中國、印度、俄羅斯的溫室氣體或二氧化碳排放均成長,尤其以中國漲幅最大。
但換算到「人均排放量」上看,中國雖有成長仍不到美國的一半。
另一方面,總量上除了歐盟下降之外,其他國家不是成長就是持平。
而我認為非歐美國家的人民收入與消費均增加的前提下,能源使用即便效率遠高於幾十年前經濟成長力度相當的歐美,其總溫室氣提排放還是會增加。再者,許多歐美二十、三十年前的製造活動均移轉到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這部份也等於是把原本自己產生的溫室氣體轉嫁其他國家產出(這一點我認為從中國總量大幅上升但全球總量成長率卻不明顯可以間接佐證)。
其結論還是:1. 沒有拘束力/罰責的協議,本就是政治秀,對於排放管制肯定無實質約束。
2. 更進一步,這種人為政治力介入的排放管制是否會壓制經濟發展,我深感疑慮。
實質經濟成長率算法 在 華冠投顧 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股年線震盪盤、美中貿易是關鍵
鍾騏遠分析師
大盤趨勢》
台股今天持續測試年線支撐,不過,由於尾盤賣壓出籠,使得指數在最後一盤下壓,終場下跌107點。目前市場上的利空消息不斷,除了美中貿易戰之外,香港的反送中事件擴大,將可能擴大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而美中貿易戰此次的範圍擴大到終端消費電子,後續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加上廠商的預期心理,下半年的經濟表現將出現放緩。
先前的反彈線型,在本周開始進入整理,而指數是否能夠維持橫向整理,就須觀察本周是否能夠守住前波低點。如果指數守住前低,則代表多方仍未棄守,10月份開始,年線扣抵值進入低檔區,將會有利年線翻揚;反之,若指數再出現新低點,則大盤將可能回測年初一月的低點,若此則台股仍有整理的可能。
美國的關稅一旦祭出,代表後續將影響美國經濟表現,導致美股出現反轉現象,加上川普聲望下跌,如果單靠打壓中國來支撐自己的聲望,那麼還必須要把經濟成長率,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對於美國民眾而言,關稅將提高產品價格,進一步壓低消費者的實質可支配餘額,後續所誘發的連鎖效應,將影響美國經濟成長。
生日週優惠-最後四天 https://lihi.biz/4WZ94
加入生活圈 即時接收股市資訊
鍾騏遠 LINE@生活圈 ID: @chiyuan911
手機加鍾老師LINE好友 https://lihi.biz/qPbNn
youtube專屬頻道,歡迎訂閱 https://lihi.vip/R23sn
明天操作的股票今天就告訴你▼
了解鎖碼影音: https://lihi.biz/tswiQ
★★鍾騏遠分析師帶你一分鐘看台股★★
馬上註冊馬上看 https://lihi.biz/saOyu
台股投資即時分享團 【操作誠實、績效負責、價格透明】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hoya8
#鍾騏遠 #均線扣抵推算法 #分析師 #台股投資即時分享團 #17hoya8 #直播 #財經 #台股 #影音 #股票 #選股寶 #華冠
實質經濟成長率算法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家傳真>解放醫療大數據 發展智慧健康產業
#人工智慧 #健康醫療 #AI智慧健康產業 #全民健保 #衛福部 #經濟部 #科技部
隨著硬體設備的效能及穩定度提升、雲端運算與儲存技術的強化、巨量資料的分析需求崛起,以及演算法技術的逐步成熟,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年已成為各國政府及國際企業矚目的焦點;GARTNER「2017十大技術趨勢」報告指出,AI是全球十大科技創新趨勢之首,其技術發展的應用領域,將為各種跨域跨業創造更加多元的發展可能,而帶來突破性的成長。
根據CB INSIGHTS公布的數據發現,人工智慧在全球的新創投資件數及金額,已經從2012年的147件及4.96億美元,成長至2016年的597件及41.97億美元,不僅持續創下歷年高點,其中以健康醫療為主的新創事業,更是獲得市場最高的關注程度。
除了新創公司應用人工智慧在健康醫療產業的規模之外,有關人工智慧在健康醫療產業的整體市場規模水準部分,FROST & SULLIVAN認為2015年已經達到8.11億美元的規模,預估2021年將達到66.62億美元的水準;2013-2021年的產業複合成長率高達42.0%。
面對全球的創新科技浪潮,臺灣若能掌握人工智慧的關鍵、發揮資通訊技術能量、聚焦資源在優勢潛力,透過資料開放、環境健全、跨域整合及實驗場域的方式,全力發展AI應用在生醫創新的智慧健康產業,藉以提高相關產業供應鏈與生態系的戰略價值,「AI智慧健康產業」將有機會成為我國海外輸出的關鍵示範。
我國的全民健保制度已在臺灣施行22年之久,擁有全國完整且持續的健保資料,但其資料開放的加值應用,對於產業發展卻仍面臨許多障礙,甚至在商業運用方面仍受到限制。例如:受到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因素影響,對於無法透過產學合作的普通規模企業或新創公司,很難取得健保相關資料進行創新研究。
另一方面,即便個人健檢資料已得到患者個人的授權,但其他醫療院所使用時只能瀏覽而無法加值利用;在X光片資料庫方面,現階段也僅止於各醫療院所的診斷使用,並不允許提供給企業做其他加值之用。這些健康醫療相關數據資料的開放限制,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重複浪費,對AI智慧健康產業的發展來說,更是國內相關產業的一大障礙。
因此,面對台灣未來發展AI智慧健康的商機掌握,我們建議主管健康醫療以及產業發展的行政機關(如:衛福部、經濟部、科技部),應該儘速進行中央層級的跨部會溝通協調,針對以下兩點進行實質規劃:
第一,政府應該儘快針對我國健康醫療既有的大數據資料(如:健保資料、醫療影像資料、生物訊號資料、電子病歷…等),在符合公共利益及增進全民福祉下,進行大破大立的創新布局與開放鬆綁,因應科技多元化應用之發展趨勢,解決智慧生活資訊應用之資料問題,才有機會能培植國內本土企業,掌握這波AI產業應用的健康醫療商機。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舉辦或設立AI技術之健康醫療研發應用獎項,藉以鼓勵民間單位及相關研究人員,持續投入開發大數據資料庫的使用及分析,以創造更多具商業應用的價值服務。
第二,相較於政府編列大筆預算或提供效益不一定能彰顯的租稅優惠來說,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對於臺灣發展AI智慧健康的執行層面是相當必要的。因為藉由中央與地方合作規劃的實驗場域(例如:大學附設醫院),以創新突破的思惟,透過匿名化資料開放所建構的AI模型進行驗證,利用特定範圍資料(如癌症治療)試行與回饋修正的開發測試環境,協助一定範圍的業者進行創新商品或商業模式的嘗試,讓實驗的成功範例作為未來整案輸出的重要依據,以提高民眾對政府施政的有感程度。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18000072-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