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工作的地方後,第一個發現是
空氣有種酸酸的味道
辦公室的窗戶是落地窗,窗明几淨
看出去的天空很藍,卻是霧霧的藍
過了一陣子,我也就習慣了
只是晚上噴嚏打個不停,也越來越多痰😑
所以我開始透過出差頻繁的回家
每到了家裡就大口呼吸著
雖然曾經我家也在工業區的範圍內
空氣很差,從小就有敏弱的狀況
但現在我的敏弱狀況更加嚴重!
我也才意識到,為什麼空氣污染那麼有感...
因為敏弱困擾
我晚上翻來覆去的很難有深層睡眠
也因此越來越累,甚至保護力下降
身體也接連出狀況😓
我開始查怎樣可以增加保護力、減少敏弱
我去看了門診,也吃了益生菌
但總是有吃有效,沒吃沒效
我也總是在粉專、私人臉書上該該叫
有天,有個妹子敲我,問我有一款
可以增強保護力,調整體質的產品
有沒有興趣嚐嚐
iHDoc®️速費淨▶ https://ihdoc.cc/G08CG11.html
因為我很怕吃一吃就紅顏薄命
或者是很難吃不知道要怎麼拒絕
再加上現在非常時期,要非常謹慎
於是我問妹子:「阿妳自己有吃嗎」
妹子說:「有,有時候喉嚨卡卡的,
吃了比較不卡。」
我當下黑人問號,想說是吃卡痰的嗎
但秉持著you jump I jump
我也來吃吃看好了
然後,很快就收到兩盒,共30包的粉末
外盒上畫著一個盾牌裡面兩片葉子
很像體內沉默的那兩片
我這才想起來應該要去看官網介紹
官網上寫說,速費淨是耳鼻喉科醫師推薦
富含<世界第一活性多醣體>
效能超越靈芝等多醣體!
還有專利六合一益生菌,能幫助呼吸健康
靈芝我知道
不是會嗶啵嗶啵叫的那個靈芝仙子
(對不起我好老)
多醣體我也聽過,好像是個好東西
但活性多醣體聽起來好像很威!
還加上美國生化防禦唯一指定
我覺得吃進去我肯定變成美國隊長🛡
所以我就直接大口生吞吃了
然後大嗆到(其實含在口中融化即可)
咳出了半包後,我選擇了第二個吃法
就是一定愛配溫開水
配了溫開水後
淡淡的有著甘甜味道的滋味充斥在喉嚨
然後有點涼爽舒服
隔天我又吃了一包,這次是完整的一包
居家上班的幾天
我每天起床一定先來一包
就是覺得喉嚨好像痰有比較少
一週居家上班結束後,分流輪到我去上班
明顯感覺到胸口好像沒有悶悶的感覺了!
痰也變少,我邊騎車邊高歌
也不會像個佝僂老人一樣在那裡清痰👍
很快的一個月過去
我把所有的速費淨都吃完了
因為包裝很輕便
我會塞在中夾裡面帶去公司,以防忘記吃
這甜蜜的一個月❤
讓我忘記本來自己體內的那兩片有多廢
如果跟我一樣,已經清痰到想買清痰器
或是呼吸不舒服、容易有敏弱狀況
還是人生就是要吃爽的人
那我推薦試試看「速費淨」
初期可能每天吃,調整過後
後面我覺得可以兩三天吃一次就可以
吃個保養、調整體質、提升保護力!
或是卡痰再吃也可以
總之我現在有空氣清淨機,也有速費淨
我覺得我整個人的體內乾淨的不得了
你也來試試吧!▶ https://ihdoc.cc/G08CG11.html
#空污 #體內環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摯愛親屬臥病在床,醫師建議放置鼻胃管時,究竟該不該同意?」知名作家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平鑫濤的折磨,但前妻的三個子女卻持相反意見,掀起兩方論戰,「鼻胃管」也成為熱門話題。 鼻胃管是什麼? 顧名思義,鼻胃管是一種導管,因為需從鼻子一路放入胃部,管長超過100公分都有,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說...
容易嗆到看什麼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終而打電話請教這位哈佛大學回來的名醫會診。
本來我躺在振興醫院,想自己帶著病歷過個街至榮總看他,請教他的意見:他卻二話不說,脫下白袍,穿著運動服,跑到振興醫院。「病人,不要動!」他說。
一入病房,他會診相關資料,即建議振興醫院要打最後一線抗生素:文茜現在已經是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之後在他的建議及振興院長魏崢的協助下,我才發現全球包括瑞士、法國、美國,只有九大醫院有解決我的疾病的顱部內視鏡手術。
幸好我的美國舅舅找到了其中之一紐約西奈山醫院,之後我從台灣搭機轉診至美國,以內視鏡手術取出石頭:第二次又插管麻醉,把顱內所有腺體的濃,全清乾淨。
前前後後,也折磨了快兩個月。
病痛期間,每個對我伸出手的,幫我度過生命大難關的人,他們都是我永遠的恩人。
如今高副院長又當起更多不幸染疫患者的大恩人。他每天守在北榮COVID 19專責重症病房,還天天寫下日記。
那天他走入專責新冠病毒病房,看到我送的小心意:香蕉,彼此打電話問候。我問他,一切可好?
他回:「不怕死的小弟和護理部主任每天來前線專責病房,為醫護第一線人員打打氣!」
「我,全身充滿抗體!!」
⋯⋯以下是高副院長近日的三天日記。
透過他的記錄,我看到一位卓越醫者的冷靜、慈悲、使命感,以及身處危險中依舊不變的幽默風趣。雖然他帶著N95,穿著防護衣,而且年近退休。
* 6/26 週六
許院長指示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開
全國80 台北24
B107 13/30
週末路過瞧瞧108護理站正交班中,兩兩交班、白班話不停、小夜聚精會神,合起來就很熱鬧非凡。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雖更少了,剩下不容易照顧,得再拖。
B098 13/36 正準備辦出院,通電話恭喜他。聽起來真的是很高興。
B087 15/34 需要每兩小時翻身的病患不在少數,聽副護理長表示:這一批比起原先修繕前輕症的一群,照顧起來有如天壤之別。
Cov+長照:難
Cov+長照+重症:更難
目前的CU就皆如此;醫療資源的投入極大。
B077 15/22 看起來大家又忙著着裝入艙了,由於78併入77,明顯房間內病患多起來。
B078 併入77後、將可作為一採陰後篩檢患者收納區。
綜上,防疫病房佔床率降低了,局部合併來發揮照顧的最大效益屬必然。
目前留置在專責病房的患者,久了沒能出院,許多都是高齡、臥床,相對也不好照料。即便Cov輕症區、還要看病患屬性樣態。
記得前兩天和明主任在思源通道上遠遠就瞧見胸腔部陳育民主任龐大的身形一個人匆忙走過。
在這場戰疫區中,育民就像古寧頭戰役和823炮戰時的金防部司令,直接面對敵軍炮火前線的戰地指揮官,拖著前陣子病一場的身體還這麼拼命、著實令人敬佩。
我們從去年二月起、一成立防疫會和防疫指揮體系,感控團隊傳染病科和急診部也都是整個單位投入戰場,起頭大小事每必問感控行不行可不可,連條路怎麼走都像在下"陷井棋"一樣。
偶像看到復德疲憊走路的神情和會中小閉眼睛即知分明。急診室絕不是好待之處,鴻章前兩年的山海關前險險走一回、依然強悍守住邊關、每每看到急診人員的重裝、分艙、篩檢,至今守住門戶、未見醫護人員出狀況。
當然今年五月起的防疫動員不只醫護、乃至所有指揮體系、醫企行政、後勤協力支援,都比過去規格更高、更深、更廣、也更靈活,單就前後兩年的個案數、床位數即知。
去年少數個案的"遭遇戰"累積了寶貴經驗給今年的"陸海空系統戰"得以快速有效的動員面對。
從今年第一個個案警報響起、迅速建立大量專責、資源爭取、順利照顧大量輕重症、體系應對有分,才能進而得以支援篩檢、支應大量疫苗注射。
以上在未來病歷經驗分享絕對很豐富足夠了。
回想在去年從TO31和中正144接敵作戰至今思源專責病房成立、收治高峯、至今疫情稍緩,北榮團隊有這麼多阿信、真是可貴。
回首天天下水、週週打球、恍如隔世!😶
* 6/28 週一
晨防會院長再度指示:
1、疫苗注射的重要性、政府特案團體注射也宜北榮量能請家醫部妥適規劃。
2、整體專責病房、隨疫情趨緩,病患漸少,進入整併期,空出的思源78暫收納疑似新冠、須入住但已一採陰患者。RCVB負壓隔離CU,目前先收治CM重症病患。
3、專責病房再增負壓隔離病房一案,委侯副和相關部門研議擬案。
4、鑑於北榮已有豐富Cov醫治經驗、委黃副研議教育課程分享國人(醫院&大眾)
5、⋯其他有點忘記了。
今全國60例、台北22例
整體專責Cov病患、持續出多入少。
B107 8/30 由週末13位劇降至8位,但剩餘病患多是高齡又Bed ridden、照顧起來格外辛苦。
王佩琮副護理長親自下海加入群鶯照護行列,協助翻身、餵食…。
難怪大夥像是時空穿梭、全嫁到了欽察汗國。~勤擦汗國~都濕透透才出得來。
一個白班遇到需翻身、餵食⋯麻煩的照護、有時甚且進出不只三次。
CVSB CU 3/6、2位仍用葉克膜、T031要來1位新朋友須用葉克膜 。
丁玉芝副護理長每遇明主任都會很專業慎重的回報血氧濃度、凝血⋯等Data;明主任年輕時在CVS CU、POR,所以在此每回來、都不敢怠慢。我實在在私下忍不住想告訴她們、明主任在別的地方都不問這些東東啊!免啦、明主任來給大家打氣的,不過還是憋住、不吭聲!離開時給大夥按👍!
B097 8/17 尚婉明副護理長每回可就滿分笑臉迎面而來。今天笑得最開心了,CU病患剩不到一半、當然剩下的多半也比較難照料。
開心之餘、秀了一下銓誠基金會,英業達葉國一董事長捐的保低溫背心,看起來很輕、隔離衣太熱時、內襯保涼的背心,挺有用。
B098 14/36
朱紋瑩護理長坐鎮,交接班護理師這樣多,都在衣服上鉛字筆寫上名字、有些用貼的,也難怪、大病房許多護理同仁調來調去,誰也記不得每位名字,大字貼身上、不也可乎!免寶寶裝就全用粗鉛字筆寫名字。
B087 18/30,其中15位依然是士林檢疫所長照病患,7月2號解隔日近了、一次全清空。
B077 12/22、 怡惠副護理長表示週末9個月大的小朋友已母子均安出院回家了,另外本院NP姐早也已帶著9歲兒子回家去了。二人同住母子檔皆出院,就剩下夫妻檔。
B078 9/22 9位一採陰患者入住,病情呈現多樣化,照顧的R和護理師都搖頭同表病情嚴重。
RCUB 6/18 已入了6位,看起來護理長滿緊張會不會真收Cov,大夥習慣RTCU大通艙照顧,突然加了前室、隔音太好反而有點麻煩又緊張。護理長明白表示、擔心裡面出狀況!離開前阿長手指天花板、要請工務室抓漏。
總之、未來病患再降、空了趁機修修是可行;至於增加專責負壓隔離CU病房,方案該如何選擇,靜候佳音!其實暫時都不動、該也是選項之一吧!
小夜、天母運動公園400米10圈,和游1公里差可比擬!
戴N95下水不知感覺如何?一定不容易嗆到吧!
未來北榮Cov課程分享,怎麼樣辦該思考,一、兩天課程效果和內容都不會比現行它院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倘以長期每週六播放預錄的兩小時線上課程,不但內容可涵蓋面廣,和全國分享北榮豐富經驗、該當不錯,怎樣都不該只操到感控、胸腔團隊,最近他們都被操到快不行了。
希團隊醫護保持戰果、疫情緩、病患減;所有程序流程不能簡,永保平安!
[註]全台2000萬老少朗朗上口的英文字
~Delta ~
* 6/27 週日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
三大議題
1、配合中央PCR降價
常規3500
急件4500
2、疫苗注射依照規範安排,留意隨時變動。
3、北榮防疫收治Cov經驗、預作規劃經驗分享。
全國89 台北33
B107 13/30
隨著北市疫情舒緩、數字停留在13。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週六、日CU進出呈現停滯非壞事,重症靜待變輕症、另無新入重症。
B098 13/36 今日也是白班小夜進出各一、恰恰扯平。
B087 15/34 由於收的是前兩天原先陸續入住的長照病患,也並無變動。
B077 13/22 今輕症痊癒出2位、明再出1位。
B078 陸續上5位,但雖一採陰、待二採解隔,二採間隔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隔離防護依舊在、有得小夜班喘忽忽的忙!
隨著北市的疫情漸緩,新案連續多日不到50位,這也反映了我們病人收治的實際狀況。
希望幾個重要的大型批發市場早日恢復正常,中央的PCR降價和精準篩檢政策配合的天衣無縫,北農圈篩似已箭在弦上,由於流動來往人口多,情況和封閉的單位來比較、更要複雜一些。
我們北榮病檢能量一流,大量收案池化PCR檢測、又能再一次為北榮爭光獲殊榮。那怕費用少了些,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力責無旁貸;一向淡定的病檢周主任聽到這麼多掌聲喝采之餘,不免要再回頭問問大家:各位到底仔細讀了我去年10月發表的精彩paper沒有?
5/10000這個摩術數字、疫情消失多年後將會在教課書中見到。周主任將留名青史、不是報紙喔!😆
——圖片來自北榮近期從京元電子到北農群聚感染,帶北榮團隊為國奉獻,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的陳威明副院長。
容易嗆到看什麼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文分享- 作者 林思偕教授
好友急診科主任。某天接到一位從區域醫院轉來的妹妹, 雖然精神還好 ,但發燒併意識改變, 他覺得「不對勁」,簽她住院。 媽媽還有點不願意。
不料,孩子病急轉直下,不到12小時,就轉加護病房。媽媽一直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
還好他送的早…… 在醫病關係緊張的今天。
這是主任在兒科最前線20多年練就的直覺, 第一眼的印象就能判定,孩子會不會「變壞」,準的很。
我自嘆弗如 。這孩子換了是我看,說不定就在急診CPR了。
這沒什麼好丟臉的 。 行醫難免碰到撲朔迷離的狀況, 要做一些模稜兩可的決定。 甚至犯一些錯誤。
有一次,帶孩子來看我的爸爸, 自己燒了七天, 伴隨背部疼痛。 他告訴我,急診開的止痛藥一點也沒用。我簡單為他做理學檢查,發現他頸部有點僵硬 。
「你的脊柱可能有點問題。 」我憂心的說。
他半信半疑。他還要工作,他不想請假 。我又不是他的醫生。我解釋,這可能是中樞神經感染什麼的, 掛急診檢查一下比較好。
「 醫生,你百分之百確定這個有生命危險嗎?」
我搖搖頭。不想說謊。 醫學上很多事我從來都沒確定過。
「至少回急診打一針什麼的,疼痛比較能控制,你也比較能上班啊。」 我想我言盡於此。
過幾天 。神經外科醫師打電話給我。
「你上回轉診的一位病人。 證實是硬腦膜外膿瘍。」
「兩個禮拜前我們曾看過他,照過相。那時候沒事 。還好你有建議他到急診。 及時開刀,否則現在可能下肢癱瘓了。」……
從醫學院我們就被要求完美, 要做就做最好的醫生 。活到現在,有點洩氣 , 有一點險象環生 。 越來越多無言以對的時分……
我現在知道 ,我做不到。 或許我們該追求做一個「夠好」的醫生就行了。
我們博聞強記, 考過證照。以為這樣就足以應付一切, 病人的問題到我們手上都會迎刃而解。其實不然。
年輕時遇到很多挫折, 感覺似曾相識, 曾經這樣跌過一跤, 使自己往後走的路更謙卑小心謹慎。
最怕聽到同儕對我說 :「你還記不記得看過一個病人……他現在又回來了。」內心開始鬼影幢幢。
病人像座山, 山在虛無飄渺間 ;像瞬間移動的光影, 隨時換位。 病人眼神飄忽,讓人難以捉摸。
有時候醫生太忙,太累 ,太不放過自己, 也容易犯錯,引發無限的自責與懊惱。
其實這只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統計學。
醫學這一行, 唯一確定的事實, 就是「什麼也不確定」。不能只打穩赢的牌,有時必須勇敢做稍為樂觀的判斷, 寬鬆的解釋 ,把病人放回去。 然後祈禱……
家醫科朋友也有類似遭遇。他照顧一在安養院的90歲老太太。
她是這裡最健康和最健談的住民。大多數病人已無法自理,無法對話。唯獨她,猶渾身是勁,耳清目明,碰到醫生話說個不停。
丈夫已經過世多年, 獨子在海外不曾回來看她。 她的孤獨可以想見。
朋友習慣拉張椅子,陪正聽着廣播慢慢享用早餐的她話家常。 她總會拿出先生和孩子的照片, 說故事給朋友聽。
朋友注意到她吃東西很慢,有點怪 。最近一個月,她開始吞嚥困難。
她拒絕侵入性檢查 。後來因為體重下降太多 ,虚弱到有點脫水,才同意醫生建議,做了內視鏡。
結果老太太得的是喉癌。 它幾乎已經完全纏繞著食道。只剩下一點小小的出口。
跟腸胃科討論過,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個支架,至少可以喝一點流質的東西。
朋友不敢對她說 ,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常常嗆到,吸入性肺炎,發燒,敗血症,種種併發症等在前面……
朋友臉色凝重 ,為何自己沒有提早發現? 是不是漏了什麼? 一切處置都是適當的嗎? 為此,他數夜不能成眠。
朋友的憂心寫在臉上 。以後每次的訪視,都成為他的夢靨。王老太太看在眼裡 , 冷靜對朋友說:
「 醫生。你真是杞人憂天呢! 我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 。何況我已經90歲了。我的人生過得夠好,夠久了。」
她微笑望著朋友。那麼泰然自若。還不知道如何對她做「哀傷諮詢」, 這時老太太反過頭來引導朋友:
「時候到了 ,就讓我好好走,沒關係, 別太傷心。」
我也不能確定, 因為我的「疏失」,悲劇一定會發生 。有時我担心的病人 ,竟悠然好轉; 狀況惡化的病人,回來也沒有怪罪我的意思 …
這時我只能激動的感謝上蒼。
容易嗆到看什麼科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摯愛親屬臥病在床,醫師建議放置鼻胃管時,究竟該不該同意?」知名作家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平鑫濤的折磨,但前妻的三個子女卻持相反意見,掀起兩方論戰,「鼻胃管」也成為熱門話題。
鼻胃管是什麼?
顧名思義,鼻胃管是一種導管,因為需從鼻子一路放入胃部,管長超過100公分都有,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說明,主要是患者出現「吞嚥困難」的情形時會使用。
怎麼樣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他表示,老化、失智、中風等,都會造成吞嚥困難,患者就容易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更嚴重還可能會需要插管,進加護病房。「此時我們就會建議患者使用鼻胃管,透過鼻胃管餵食,就不用自己吃東西。」
鼻胃管的缺點
1、造成患者不適
蘇一峰醫師透露,鼻胃管是會造成患者相當不舒服的醫療處置,經過口咽會有嘔吐、咳嗽反射,因此患者插鼻胃管時,通常都會出現咳嗽、嘔吐、乾嘔等症狀。
2、裝設過程困難
「不是醫師推鼻胃管就好,還需要病人配合吞口水,」蘇一峰醫師解釋,要順利裝置鼻胃管,需要患者配合醫師吞嚥鼻胃管,就像平常吃飯一般,將導管吞進食道中。
但問題在於,有些患者已經失智或中風,無法自行吞嚥,甚至會抵抗放置,就會以咳嗽、嘔吐等方式排拒鼻胃管,導致過程非常困難。加上鼻胃管一個月必須更換一次,因此患者每個月都必須重複痛苦的過程;而有些患者因為鼻胃管造成不舒服,會自行將導管拔除,同樣又得經歷一次痛苦的重放鼻胃管的過程。
3、易造成鼻腔受傷
蘇一峰醫師說明,鼻胃管放久了容易造成鼻腔受傷,包括鼻腔壓瘡、潰瘍、出血等;放置過程也可能桶到鼻腔黏膜造成流鼻血,「其實是相當不舒服。」
胃造口是什麼?
胃造口,是透過手術或內視鏡在腹壁上打洞穿孔至胃內,擺置一條胃造廔管,作為長期灌食之用。蘇一峰醫師表示,胃造口的好處在於施行時患者幾乎沒有感覺,「有時候病人一邊看電視,我們一邊就完成了。」
比起鼻胃管,胃造口手術較舒適
雖然相較鼻胃管,胃造口聽起來對患者負擔較小,台灣目前使用率卻不高,蘇一峰醫師提及,原因在於錯誤迷思。許多人聽到「胃要打一個洞」,心裡就難以接受,因此傳統鼻胃管仍然是多數人的選擇。
蘇一峰醫師說,如果患者的鼻胃管並非暫時性的,要放置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通常會建議以較舒適的胃造口、胃造廔手術替代,「而且對病人而言也是比較有生活品質的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不抽菸卻得末期肺癌!醫師警告:空汙正嚴重威脅你我生命!|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Ej3_8PNlee4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醫師,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我不想看他餓死...」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16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蘇一峰 #鼻胃管 #胃造口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