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的嬰兒
在戴上助聽器
第一次聽到母親呼喚的瞬間
停止哭泣、定格、凝視母親五官、模仿母親嘴型
在不同人呼喚中辨識
對名字用歌唱露出微笑
#語言的威力
#腦部的發育啟發
他的人生從此走上跟原來寂靜無聲、不被理解、封閉而截然不同的世界了!
真的很感動
這也是為何
我們會希望與孩子有更多「真實互動」
放下3C、好好跟孩子講話
(當然偶一為之的正確使用3C工具無妨)
這在兒童發展好書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中都有實證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0345?gclid=CjwKCAjwhYOFBhBkEiwASF3KGdI12QgsfIAaJbnfVj8-UVSwr6trIFcZa5Un3t7MeAMufb861XIjMhoCzeAQAvD_BwE
作者本為一名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
她驚訝發現:
「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
「一個人是否能發揮本身的最佳潛能,擁有良好的長期學習表現,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能否以親子對話,為孩子建構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
「兒童三歲前接觸的話語數量與品質,影響腦部的發展與處理速度,而這正是造成學習落差的關鍵。」
這本書真的很棒
我大概看了一萬遍有
疫情居家期間
推薦給大家!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嬰兒 助聽器 推薦 在 我是大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娘家日週記 求推薦的助聽器品牌。
那幾年玩到很晚的時候,到家是溜進房間的。
會在後面的巷子抬頭看著,客廳的燈是不是還亮著?窗戶要是像關掉的電視機,就不用提心吊膽了。不是的話,在電梯裡就找著掐著鑰匙,小心翼翼地開門,墊著腳尖閃進房間。
避著在電視機前面打盹的她,避著在沙發上要問話的她,或者在避的,是讓她看出來我過得不好,「妳就是太愛玩了,誰敢跟妳結婚?」
為什麼受傷了,還要被責備呢?
後來忽然就結婚了,家裡又有小嬰兒了。她沒有做過任性的媽媽,終於可以是縱容的阿嬤。她在應該是阿嬤的年紀還在做媽媽,終於等到、聽到滿屋子的「阿嬤、阿嬤。」真好聽,真過癮。
「阿嬤,可不可以帶我們去全聯?」
「好啊,你們老木神經病,小孩子吃個糖果又不會死。」
「阿嬤,我可不可以玩妳的手機?」
「玩啊,好可憐(?)還是我換手機,舊的給你?」
.......
她沒有嚷嚷著老了,不像她的老伴總在感嘆。或許是嗤之以鼻地以為,跟晚輩說這些做什麼?要他們操心難過嗎?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要忙,爸媽的本分是著想。或許是她還有盼望,一個星期盼著一天,女兒們回來做女兒,女婿們心領了她的好意是拜託。
於是沒有放在心上,孫子們進門叫人,她在廚房沒有回話。我跟她講話像吼她,多像青春期跟她吵架,只是她不再傷心了。
也會不接電話了。
終於在她打開電視,疑惑著怎麼沒有聲音,調到震耳欲聾的音量的時候;無比濫情地想著,她不用再豎著耳朵,聽我平安到家了。
求推薦的助聽器或診斷事宜,不是給藍白拖的,是給香火阿嬤的。
嬰兒 助聽器 推薦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談《無聲絕境》背後的政治隱喻
「試問誰還未發聲 都捨我其誰衛我城」
(含劇透,年度必看佳作!可能係香港第一篇政治解讀)
—
即使很可能給予眾多讀者一些錯覺,以為我「逢紅必反」,以今年的作品為例,反《黑豹》、反《與神同行》,反《悍戰太平洋》,對所謂商業作品恨之入骨,自命清高。但我必須強調,我從來都不厭惡商業電影,反而我是頗喜歡看的。
—
一部電影商業與否,我想這是頗難定義的東西,畢竟大多電影拍出來也是為了賺錢吧?而依我自己的理解,我心中的商業電影則是那種意圖或成功令很多觀眾拍案叫絕,能為大家帶來不同的感官觀驗,包括緊張刺激,眾多賣座元素共融一爐的那種作品。拍商業電影不算很難,找一些大明星,安排一些危險的動作場面,大型爆破,電影應該就賣座了吧?但有些商業電影卻可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不止普羅大眾賞心悅目,連一些自命不凡的影迷也會振臂高呼:「好看!」。我想,《無聲絕境》就是這一類的作品。
—
我不打算花九成時間講劇情,在最後打一兩句「好看,不要錯過」,然後就寫成了一篇「評論」。電影是古怪的,雖然打著異形怪獸或親情等比較正常的旗號,但卻又以「靜音」作招徠,世界要倒退回默劇時代嗎?手法不會過時,退步永遠只是人因循守舊的觀念,「無聲勝有聲」放於適合的題材,比太多「呯呯呯」的電影刺激得多。
—
只要你一發出聲音,就會被「消失」,這是《無》片中最大的意念,然後講一家五口求存對抗怪獸的故事。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吧?高壓氣氛由開始抑鬱到最後,離場時發現無人不擊節讚賞,但我之所以狂喜於這部電影,反而是因其當中的「政治隱喻」。
—
聲音與消失和死亡的暗喻是什麼?我在看電影的第一秒開始,已嘗試敲定這是一套有關「言論自由」的電影,然後循此套路嘗試解釋電影內的劇情與細節。電影中所謂的發出聲音,是否可以象徵為人們在社會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旦你勇於發聲,就會「被消失」。
—
這推論當然不是一種單純的穿鑿附會,我尤記得一開始電影交代世界觀的時候,分別註明了兩個城市的情況:紐約市現正封鎖,而上海市已有幾十萬的死傷。美國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截然不同的強勢國家,中國血流成河,又是否透露了一些端倪?好吧,再看怪獸的資料,暫時竟只發現了三隻異形!失明的異型形又象徵了什麼呢?我在看到這個數字之後就妄下了一個推論:異形象徵了世界其中三個最吸睛的獨裁政權,中國的習近平、北韓的金正恩和俄羅斯的普京,漠視國民意志的政權。而《無聲絕境》,就是講述獨裁者清洗異見者的故事。
—
循此解讀套路去看這套電影,你會發覺很多細節會顯得出奇地合理,禁止人民發聲雖然令你生活困苦,但又不致於死,甚至你仍然會有生活上的樂趣,例如有食有住,仍可做愛,仍可玩玩具,雖然生活習慣無可避免地要修改一下(如食飯已不可用碗或發出聲響的器具,行路要規行矩步,用手語讀唇,自我審查不接觸任何發聲的東西等等等等),你不搞政治,政治就不會搞你,彼此和平共處。
—
但讓步可以為你爭取多少和平的日子?人要發聲,和要吃要睡都是天性,逆天而行只會令壓抑人性,森林裡的老伯伯就是一例,失去至親,對塵世再無留戀;父子到達瀑布之後開懷大叫,原來他們都嚮往大聲疾呼的機會,只要有聲音大得蓋過自己的聲音,就可自由發聲。
—
聲音的對比在電影中是重要的概念,媽媽要分娩,就用更強大的「火箭」去吸引異形的注意力,寫成了一幕緊張的場口。但在這個時候我就融入了這世界作了一個更大膽的推想:如果在區域附近的人一起發聲,而異形就只有這麼的三隻,為何他們可以肆無忌憚?
—
我給予的答案就是「逐一擊破」,有人選擇沉默,有人放棄自己的生命,但偏偏沒有人願意堅持和團結,踏入異形的雷池,挑戰權威。而恰恰主角一家四口為了保護幼小的生命,卻有犧牲自己的情操,爸爸為了拯救兒子和女兒,向異形大叫,就成為了電影中最感人的場口。
—
而我在觀影途中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何男女主角二人要堅持生育第四個小朋友?」第三個小朋友出生在異形來襲之前(day幾係咁用架!),但他們應該都知道生育一定會大叫,而你也不可能控制嬰兒的哭聲。我的答案就是「新一代乃是希望之源」,救救小孩,救救小孩。對抗專權的路很漫長,在百般艱難中仍然孕育生命,不屈不撓,捨我其誰衛我城。
—
而有人也可能認為對抗是很愚蠢的事,你做什麼也不可能撼動無敵的異型,而電影在最後也完結得很巧妙,幾乎是我今年看過最難忘的結局之一。異形因聲音而襲擊人類,而原因竟然是他們其實也懼怕聲音。助聽器無效,一如聽障人士在社會中地位的卑微,被人覺得「無用」(事實上,電影中女兒也因弟弟和自己耳朵的事而自卑),但這個東西卻在危急時間產生關鍵的作用,由缺陷變成祝福,甚至能夠改變世界。
—
而這個助聽器背後又象徵了什麼?是父親對自己女兒不能宣之於口,卻付諸無限行動的「愛」,不要讓專制阻擋我們愛人的心。
—
(如果你咁有心機睇到嚟呢度,一篇觀後感其實要寫嘅時間真係頗長同相當費心力的,正如呢篇野都過左二千字了。如果你覺得文章係寫得好嘅,我一個人嘅力量真係非常有限的,唔好吝嗇你嘅like同share吖,甚至幫手推薦比朋友知道原來睇戲之後係可以有反思的,一齊傾,一齊分享同感受。網絡的力量可以很少,一篇千文字可以只像一粒沙,但同時亦可以很鉅大的,依靠的就是你,你,和你,感激不盡!)
—
Intercontinental Films Distributors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