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四處撒大錢做交通建設,美其名是「前瞻」,卻 #不重視交通安全一事,我已在3月5日總質詢時提出,希望院長可以重視。臺鐵局15年內就有9名道班工死亡的事件發生,而先前普悠瑪號車禍,也與司機員過勞有關,要求交通部一定要痛定思痛,臺鐵局近五年行車事故每年均在600次上下,對於臺鐵局長期的顢頇與安全問題,卻有人主張不能怪交通部、鐵路局,但平心而論,#真的跟交通部和鐵路局無關嗎?
-
昨天的這場造成兩百多位同胞傷亡慘重的重大車禍,出事的車輛屬於工程名稱就叫做「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K51+170~500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總經費達一億兩千四百八十萬,諷刺的是,這個工程還沒有為這段330公尺長的北迴線帶來安全,卻因為臺鐵沒有在施工過程中善盡督導之責,造成如此嚴重的安全危害,因為採購法第70條明文規定「#機關辦理工程採購,#應明訂廠商執行品質管理、#環境保護、#施工安全衛生之責任,#並對重點項目訂定檢查程序及檢驗標準。」這樣,還跟我說交通部、鐵路局都沒有責任?!
-
本次包商工程施作,期間安全規定有諸多未落實之處,但顯然肇事者李義祥,身為主管卻對於安全規定視若無睹,導致了本次災難,但該包商並非今日才有相關劣跡,從相關報導整理來看,可清楚發現李義祥所屬的義祥工業社已是各種違法違規慣犯,從104年曾以「小畫家」造假工程照片詐領工程款遭判外,工程車輛亦有多次遭罰紀錄,包括超速、車輛未定期檢驗等,而李義祥背後更有另一家義程營造公司,近年來就有20筆違規遭開罰紀錄。但這樣的公司卻可以在五年內取得內政部、行政院、國防部等政府機關標案超過2億元,這樣的公司本身就是不定時炸彈。此外本次設計監造的廠商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與去年12月猴硐段坍方案,更是同一個廠商,因此本案在發包從上至下都明顯出現了問題,而東新營造也是在安全上疏於管理,但臺鐵局在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包商管理上卻依然故我,未能有所行動。
-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問題發生更應該從系統及制度面去解決,而非全部推卸給意外或是個案問題,透過這次案件,我強力要求在行政體系和法律面要雙軌齊下,要求全面檢視鐵路局十年內之公共工程及承包廠商,這些厰商熟知公共工程開標,發包,及驗收,甚至出包時如何避責避罰,才會讓問題可以一再發生,但卻都可以不斷得標。應該要求追查臺鐵局所有得標廠商是否能有效落實安全及相關規定,加以嚴懲,並且對於劣跡滿滿的廠商應提出相關規定與罰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更應該避免在人命關天的安全工程,以如此輕率的態度來面對。
-
此外亦不可把究責處罰工作全仰賴檢調法律途徑處理,因為不只曠日費時,法律更是無罪推定,查究責任的最低標準,而且個案判斷處理,對於長期的系統性問題解決效果不足,應從行政面與制度面進行改革。行政院要組調查委員會,#嚴格清查這些包商與臺鐵長期往來紀錄,並 #檢核過去各案例之交叉比對,並在 #行政體系上嚴懲不肖厰商,公諸媒體,以重建國人信心。甚至對於臺鐵系統性制度性的問題要破釜沉舟、打掉重練的決心。
-
「車安全到大眾運輸安全,可以說是全面崩壞,今天行政院務必拿出霹靂手段,嚴厲整飭沉痾已久,積習難改的臺鐵局及運輸安全體系,此外政府更必須拿出決心調查本件事情的真相,並將相關錯誤者予以重懲,積極改正錯誤制度,給予本次罹難者與受害家屬慰藉,更重要是重建國人信心,保障民眾安全,不然制度不改善,就算部長下臺,問題也不能解決,雖說官員去留非我所關心,#人民交通安全才是我最關心的議題,但是政府若沒有以破釜沉舟的態度,檢討我國腐敗的公共工程體系,行政院蘇院長在施政報告時高談的「臺灣是世界最安全的國家」,在太魯閣罹難家屬們淒涼的哭聲迴盪下,聽來格外諷刺!
交通部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TRA
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遊覽車事故頻傳,兩大結構問題如何改善?」
日前蘇花改的遊覽車事故又造成六死的悲劇,回顧近年來的大型客車事故案件層出不窮,從2007年開始,幾乎維持 #一年一起重大事故 的頻率發生,遊覽車業的兩大結構性問題浮出檯面:第一是司機靠行的問題,第二是主管機關的抽查評鑑制度流於形式。
1️⃣ 司機靠行形成管理死角?遊覽車駕駛高工時、耗體力,缺工問題嚴重?
虹安日前質詢時,提到有業者指出遊覽車業約七成都是靠行司機,詢問交通部陳彥伯次長是否為真?陳次長坦承「司機靠行仍為多數。」靠行的機制讓遊覽車公司認為雙方是合作關係(類似uber的問題),而非僱傭關係,因此有關遊覽車駕駛的勞健保甚至車輛的管理抽查就會形成一個安全管理上的死角。而「過勞加班、超時工作」成為遊覽車司機的日常樣態,很大因素是因為 #低價旅行興盛,在削價競爭壓縮成本的思維下,剝削遊覽車司機就是最好降低成本 (cost down) 的來源。
虹安建議,司機過勞的問題必須對其勞動時間要有周延的定義,而非僅僅只是限定在駕駛車輛上。國外做法是採取「雙司機輪流開車」,以避免司機長途開車造成的過勞,但台灣目前結構面上的問題是「大型客車駕駛呈現 #缺工 問題」,除了遊覽車司機依現行的法規制度,需要高度時間才能養成的原因外,根據公視報導,台灣遊覽車司機大約缺了一千五百人左右,主要的結構問題還是在於這個行業高工時、極度消耗體力。陳彥伯次長也於答詢時承諾,將於一個月內盤點遊覽車司機缺工及工時現況,儘速改善。
2️⃣ 測不準的稽查評鑑制度?更全面、機動的稽查方式?
主管機關的稽查評鑑制度流於形式,甚至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甚至沒有不良業者退場機制的情況。評鑑制度沒有獎懲,對於業者投入高成本獲得優等、或低標通過領牌營業沒有太大差別,甚至消費者在選擇時也沒有太多權利,多由代辦業者以「最低價」為優先,在一昧低價競爭下成為惡性循環。例行性式的抽查可以讓業者充分準備應付政府的稽查,但這種流於形式的稽查效果根本不明顯,造成做足表面功夫,但對預防事故並沒有實質成效,這也是所謂的「測不準」。
為能以更加全面、機動式的方式進行稽查與評鑑,虹安日前也於交通委員會提案,請交通部研議針對大型載客運輸車輛之機動式稽查模式,建立完善的稽核SOP跟標準,讓稽核效率得以提高,並整合高科技化及物聯網的管理方式,以防患於未然。很高興虹安的提案獲得交通委員會支持,陳彥伯次長亦承諾會朝此方向研議及辦理。
誰都不希望再看到遊覽車事故悲劇發生,而事故呈現的是目前機制不足之處,也給予檢討改善的空間,期待交通部能儘速盤點以上問題,研議更好的做法,讓搭乘遊覽車出遊的民眾安心、家人放心!
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月1日】美股繼續震盪,道指跌620點或2.03%,標指跌1.93%,納指跌2%。標指收於3714,將下試3710關鍵支持,一旦失守便要小心今次是轉勢而不是單單調整這麼簡單。從交投量上看,資金湧入垃圾股,反觀大價股有業績而股價跌,劣幣正驅逐良幣。
疫情擴散疫苗不足,歐美各國互相爭奪,市場很久沒有理會實體經濟現況,美股升至頂點無力再上埋下伏筆,早前先有銀行股,近日有蘋果、微輕及facebook業績超標股價卻要捱沽,開始有資金想套現,這些在過去兩星期不斷出現,只是市場埋首於炒垃圾的狂熱中未有理會而已。
散戶力挾WSB淡倉,引發出市場的不穩定性,要知這些對沖基金以組合式進行投機,一旦要拆倉,除了會平手上淡倉外,同時也要平掉手上好倉,這些好倉一般是優質股,如此急速平倉帶來市場承接問題,再加上其他對沖基金加入減倉,形成連鎖反應。股價波動還好說,一旦影響市場流動性就更麻煩,也可以說是今次WSB挾空倉是股市回調的導火線。何時調整完畢?要看拆倉潮何時結束,市場何時能穩定下來,而WBS最新動向是想挾白銀淡倉,市場波動性增加,看來開始出現Risk Off情緒。
拜登客氣地跟共和黨商議救市方案,怎料共和黨擺大款,共和黨既無國會優勢,又何自信「扮大佬」?民主黨最快今星期提交議案強行過關,若能快速強行通過,美股或會借消息回穩或反彈。
上週二上證升破3600時,有官員開腔指貨幣政策可能要適度轉向,避免泡沬。再看看上週一至週四,人行操作了5685億元淨回籠,即使上週五放水980億元,全週計仍收回4700億元。過年前人行一般會為市場提供更高流動性作年結之用,如此突然的反向操作便應高度小心。
說白一些便是叫一眾基金經理應該學懂「識大體」,阿爺既已開腔警示,若一眾基金大哥仍不「自律」,就莫怪阿爺更強硬。大方向仍是大媽錢繼續瘋狂流入,但基金經埋如何短期操作又是另一回事,有錢入不代表一定要高位勇進,也可以高位減持,最重要是要讓阿爺覺得是「聽教聽話」。有時散戶想在投資市場中生存,也要學懂這些微妙變化。
回說港股,上週筆者大致分析過,恒指見過30191後,由每日級級上轉變為級級落,調整mode已啟動。上週估算最佳回調至28800便有支持,較差是28300,結果是後者。
從幅度上,恒指由10月初的23124起步,升至30191,升了7千點,以回落38.2%計也要見27500。去年11月當恒指升穿27600時,筆者便指出由於升破一條由2018年3月力壓至今的下降阻力線,是熊轉牛的一大佐證,最後恒指升穿27600便呈急升狀況。現時該線正好回降至27500,跟今次回調38.2%非常接近,因此筆者估計該位應有很大支持,若牛市真的未死,料該位是不錯的入市良機。
從個股來看,仍是今次升市重點,今年仍是炒股優於炒市,北水的持續流入為個股增添動力,上月淨買入量為3203億元,都是真金白銀買入,北水開始慢慢取得港股話語權,會為港股重定合理估值,也是市場所說的「估值復修」。
筆者上週已減持絕大部倉位,本想把握回調時再重新收集,但部份舊有持股仍然相當強勢,其中心動(2400)及中國重汔(3808)上週五竟可再創近期高位,真的出乎筆者估計,這也好說明個股走向未必一定會跟大市同步。
希望大家多一點👍及多share支持一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圖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