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還愛我嗎?
#安定教養的力量 #文末贈書抽獎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孩子惹禍讓我爆炸了,尤其是老二,他總會哭著說「媽媽不要生氣我...抱抱」,然後要我抱抱他… 後來跟孩子聊天,他們說最怕媽媽生氣,生氣的媽媽很可怕,覺得媽媽好像不愛自己了,所以更討抱想要獲得安全感…
你們一定會說,媽媽怎麼會不愛孩子?媽媽應該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了啊。但是,生氣的媽媽是無法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感受不到愛的孩子,就會不斷想去證明媽媽是否愛自己,反而更容易經常製造麻煩/發脾氣。
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常會無法控制發怒,常常發完脾氣後又自責懊悔不已,但是當下次孩子又闖禍時,還是不自覺又責罵起孩子….最後將孩子推的更遠...
說真的,孩子闖禍時,真的很難保持平靜,我們是人當然會有情緒,但是這種生氣的情緒,是可以透過練習,盡量讓自己不要做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反應/言語行為。
這幾年正向教養興起,阿德勒正向鼓勵的教養方式讓親子關係更和諧、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教我們如何與家人孩子建立良好溝通。
因為一個安全感富足的孩子,才能在成年後帶著內心穩定的力量、有勇氣走出家裡去探索外面世界,也才能更穩定地去面對和處理他自己的親密關係。
#正向鼓勵的教養繪本
最近跟孩子共讀了 羅寶鴻 老師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其中「媽媽,你還愛我嗎?」一書裡面就提到,大人常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回應方式,才是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的原因。這本繪本也教導父母,在孩子犯錯時,可以如何回應能讓孩子持續感受到愛,讓這份愛的力量會成為他的養份,幫助他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內心有愛的大人。
最棒的是書末親職教育專家羅寶鴻老師還分享十個超級實用「教養心練習」
1. 當孩子求助時,請先放下成見,從傾聽開始。
2. 容許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成長的養分。
3. 面對孩子犯錯的四個應對步驟: 不挑起孩子情緒、關心他、陪他一起解決問題。
4. 孩子不當的行為背後,不外乎希望被關愛與證明自己有價值。
5. 安定需在教養之前(不要在情緒時教養)
6. 以愛和堅持來進行教養
7. 不要怕孩子哭鬧,接納孩子情緒,讓孩子學習健康面對情緒。
8.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但我們可以完整的看見孩子
9. 欣賞孩子過程中的努力,遠比讚美他本有的天份重要
10. 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完美,我也值得被愛。」
另一本「爸爸,我不要踢足球!」則提醒家長,允許孩子有情緒、用同理並接納的態度對待孩子,當父母內心安定了,教養也不再那麼困難。
兩本都非常推薦給家有幼兒的親子家庭一起共讀。現在還有「抽獎贈書活動」來囉~~
-------------------------------------------------------------------------------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抽獎贈書活動:
參加辦法:
1.在『布蘭西與三寶的生活旅遊記趣』粉專按讚追蹤
2.將此文章公開分享,並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上面的十個教養心練習,哪一個是最想提醒自己的~(例如:我想提醒自己「容許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成長的養分」)。
符合以上動作,將隨機抽出三名,獲得《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套書中的一本(單書隨機寄送)。
3. 活動時間至10/1(五)23:59 止。將於10/4(一)公布得獎名單,再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多元感情關係(走出性與愛的框框)(上) ~ [相聚一刻] ep180 播出:2017年10月9日, 8pm 嘉賓:Tommy 仔, [香港彩虹]幹事 主持:Esther Lee 監製:Weller Choi 場地:匯智社 免責聲明:本集內容比較開放、出位,內容涉及大量有關性、婚姻、多元感情關係、性...
如何走出自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例子】
在感恩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湯姆在下班時得知自己被裁員了,他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
湯姆就這樣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
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
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
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
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如俗諺所說:「我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可怕的事,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嚇自己。」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部分定義。
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儘管相關的書,我們在版面上分享了不少,這本書依然展現新意。尤其摘文中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覺察,對我們的生活大大有助益。
祝願您,能練習思考的彈性,那能帶來力量與更多可能性!
如何走出自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算你我都不完美,也值得被好好的愛著】
昨日不知為何渾身無力、全身沒勁
懶洋洋、軟趴趴,不時就倒在床邊與路邊 (?)
看書沒看幾頁就開始度咕失焦
寫文沒寫幾秒就想分心滑手機
思緒渙散,沒有動力也不想努力
陪孩子時也是如此,只陪玩能平躺的遊戲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低潮期」吧!
每個月總會有幾天的低潮期
有可能是月經來潮前賀爾蒙作祟
也有可能是連假還得一個人在家顧孩子
看著大家出遊的動態,有種說不出的鬱悶
總之,突然來臨的抑鬱感我並不陌生
過去幾年他曾經陪伴我好些時日
但當我發現他又來拜訪時
沒有像過往那樣,想盡辦法趕他出去
而是像對待老朋友一樣,緩緩地對他說:
「嗨,你又來啦~坐一下吧。」
#低潮期先將一切標準降到最低
我做好準備,迎接這波低潮
不勉強自己去完成每日進度
書隨意看,文章隨意寫,飯隨意煮
小孩也隨意陪玩
👧🏻:「媽媽我想玩跑步遊戲!」
👩🏻:「媽媽今天不舒服,沒什麼力氣頭很痛,可能沒辦法跑步耶!」
👧🏻:「蛤~那可以玩什麼?」
👩🏻:「我可以躺著讓你們玩(?)」
於是,我平躺任由孩子們宰割
玩醫生遊戲、疊疊樂或是翻越障礙物比賽
(用棉被將自己包住能降低職業傷害)
雖然說隨意但不隨便
刻意放慢動作,凡事帶著覺察行動
但,還是有覺察不到的時刻
一直躺著,身體放鬆,睡意自然而來
印象中孩子們有來叫我幾次
我都閉著眼睛囫圇回應
孩子可能看我沒什麼反應
於是拿著新買的小鬧鐘來到我身邊
按下開關,尖銳的鬧鈴聲猛然響起
瞬間從左耳刺穿腦袋直達右耳
我整個是被嚇醒的狀態
理智腦還在睡,情緒腦已先被大腦叫醒
當下的情緒直接從0飆升到100
我幾乎是憑著生存本能在大吼:
「吵死了! 不要拿鬧鐘煩我! 給離我遠一點!」
喬伊也被我的音量和話語嚇到
如同被傘蜥蜴威嚇的小鳥般,哭著飛走了
吼完幾分鐘後,理智腦起床了
開始責難情緒腦的不理智
「你怎麼又失控了」
「你看看孩子哭的多傷心」
「你真的很差勁」
我躺著,除了原有的抑鬱
自責與挫折也同時襲來
我一邊深呼吸,一邊流眼淚
雙手環抱住自己,小聲地對自己說:
「你不是故意的,等等好好的去跟孩子和好吧」
沒多久,唯可跑來了
🧒🏻:「怎麼了? 喬伊為什麼在哭?」
👩🏻:「因為我剛剛兇他」
🧒🏻:「你為什麼要兇他?」
👩🏻:「因為我被鬧鐘的鈴聲嚇一跳,所以就生氣兇了他」
🧒🏻:「喔~你下次可以好好跟他說,請他拿出去呀」
👩🏻:「恩,我這次忘記了,下次會記得」
他摸摸我的頭,就跑去陪喬伊了
沒多久,我感覺自己恢復平靜了
走出房間,看到喬伊自己在看書
我和他道歉,他則笑著原諒了我
就這樣,抑鬱這位老朋友到了晚上才離開
我也主動整理了凌亂房間的部分區域
透過歸位及分類,讓內心慢慢找回可控感
到了晚上睡前,喬伊主動提起白天的事
👧🏻:「媽媽妳今天大吼大叫的時候好像大怪獸喔!」
👩🏻:「是嗎? 看到媽媽變成大怪獸,你有什麼感覺?」
👧🏻:「嚇一跳」
👩🏻:「會覺得難過跟害怕嗎?」
👧🏻:「嗯嗯有一點」
👩🏻:「抱歉,媽媽今天狀態不好也有點失控,嚇到你了」
👧🏻:「妳那時為什麼不去調整?」
👩🏻:「恩...因為我還在睡覺突然聽到鬧鐘鈴聲被嚇一跳,嚇一跳的感覺很不舒服,所以我感覺很生氣,生氣到我忘記要去調整,就...壞了」
👧🏻:「我也被你嚇一跳,不過你後來就變成一隻煩躁的斑馬」
👩🏻:「(噗) 煩躁的斑馬是嗎? 媽媽也是人,也跟你們一樣會有情緒,不過我有努力在學習如何調整情緒,媽媽也還在練習」
👧🏻:「恩,你變成大怪獸時我就先躲起來,等你變回斑馬再出來」
👩🏻:「這也是個辦法,不過媽媽也不喜歡變成大怪獸,失控讓我很沮喪,或許你可以幫助我,提醒我要去調整,因為我變成大怪獸時會沒有意識到自己變成怪獸了,大概吼三聲才會發現,媽媽只要能發現就可以去調整恢復平靜,你願意幫助我嗎?」
👧🏻:「願意!」
我停了一下,繼續說
👩🏻:「同時媽媽在睡覺的時候比較沒有意識,如果受到刺激很容易變身(?) 或許你下次可以試著溫柔的叫醒我」
喬伊點點頭,靠過來抱著我說
👧🏻:「就算你變成大怪獸,我還是一樣很愛你」
鼻頭一陣酸,我輕輕地,也緊緊的抱著他
👩🏻:「謝謝你我的寶貝,我也愛你」
我不是完美的媽媽,我也有情緒,也會爆炸和失控
但我願意與孩子一同學習並練習,調整情緒的課題
孩子需要的,從來不是不會生氣的完美父母
而是在經歷了暴風雨之後,願意去修復關係
也一同努力找到彼此能共好的模式
培養出親子之間那獨有的默契
如同跳雙人舞那般
總是要踩過幾次對方的腳
才知道如何與對方搭配的好
✏️本日金句:
「就算你我都不完美,也值得被好好的愛著❤️」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如何走出自責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多元感情關係(走出性與愛的框框)(上) ~ [相聚一刻] ep180
播出:2017年10月9日, 8pm
嘉賓:Tommy 仔, [香港彩虹]幹事
主持:Esther Lee
監製:Weller Choi
場地:匯智社
免責聲明:本集內容比較開放、出位,內容涉及大量有關性、婚姻、多元感情關係、性侵之話題,可能甚具爭議性。如閣下之宗教意識非常強烈,或從未看過[相聚一刻]的話,請勿收看。敬請留意!多謝收看!
[相聚當香港夫妻的離婚率已去到50.1%時,我不禁問,為什麼?是城市生活模式的缺憾?到底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是否適合每一個人,每一對夫妻呢?我很懷疑。Tommy, [香港彩虹]幹事,今集和我,會用不同角度去看關係這回事。我覺得,一夫一妻制有很多好處,某程度上,它提供很多方便。所有資源都去了家庭、家人和子女,不會浪費。
為什麼我們的愛那麼具約束性?是真愛?是操控?抑或是恐懼?是缺乏安全感?為什麼我們婚後一生只能愛一個人?因為一紙婚書?法律上的方便,能克制我們的心嗎?行得通的話,離婚率就不會那麼高吧。當我們無法滿足伴侶的性需要,感情需要,或伴侶無法滿足我們的性需要、愛需要,怎辦?
在我們保守的華人社會,我們不會對對方說出真正感受?如何一生一世,細水長流?當伴侶出軌了,怎麼辦?分居和離婚不應該是選擇之一,先原諒、瞭解、今集,我們會細看一夫一妻制的利弊,如果閣下的婚姻很美滿,我們為你高興。只是,很多人並不一樣。
Part 4, 我們會細談女性被”性侵”的後遺症、痛苦,如何解讀它?解脫?如何從內疚、傷痛、羞愧中釋放自己出來?甚至成為一個更有力量的人?如何處理被性侵時引起身體上的性快感,而帶來的自責?我會分享我一生中多次被性侵的經驗,如何原諒自己?如何原諒”性侵犯者”?當中有甚麼學習?如何化悲憤為力量?如何消化整件事,然而將它完結?
如果你亦有這類經驗而未化解,請你收看,或傳給其他女性!
如何走出自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介紹
訪問作者:洪培芸
內容簡介:
私訊氾濫、社交軟體當道,出軌的引信隨時點燃。
寫給遭遇伴侶出軌的現代人,
一本成熟、自愛的情感修復之書
自責、徬徨、憤怒、焦慮、報復──
感情觀開放的時代,伴侶出軌的傷痛歷程不曾改變,
但你可以不再委屈求全,為自己勇敢一回。
‧明明關係融洽,另一半卻出軌
‧他心裡有別人,卻矢口否認
‧他把外遇怪罪於你:因為你沒有生兒子/在床上如同死魚,我才會外遇
‧他惱羞成怒,大吼:我都願意回來了,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他多次背叛,你依然放不開手……
▍解放伴侶出軌的自卑與自責
▍擁抱害怕被拋棄、不被愛的自己
得知伴侶出軌的那一刻,像被宣告罹患絕症般不敢置信,心裡有千萬個為什麼:你們相識相愛多年,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他怎麼可能出軌?不久前他才跪著向你哭求原諒,為什麼如今又再犯?是他得寸進尺,還是原諒了他的你太傻?
你震驚錯愕,你悲憤,感到備受羞辱。你開始替他找理由,或想著大概是哪裡搞錯了;你開始責備自己,是不是我不夠會打扮?是不是我賺太少、不夠幽默體貼?你甚至想著如何報復,想方設法把檯面下的關係公諸於世,讓破壞你們婚姻的人也得不到幸福……
伴侶出軌是許多人難以走出的傷痛,不停自問哪裡做錯了,卻忘了自卑、自責,也是一種自傷。洪培芸心理師以豐富的諮商經驗,詳盡解析出軌者的心理,提供成熟的思考模式,陪伴讀者修復傷痛,重建自信,活出嶄新的人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POP Radio、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版權,並入選2020年亞洲專刊(Books From Taiwan)。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這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走出自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寒淵」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施又熙
內容簡介:
他,從未想過會以這種方式失去心愛的妻子。
她,從未想過會這般與獨立撫養長大的獨生女生死告別。
他,從未想過一直堅持社會正義,卻成為殺害好友的兇手的辯護律師。
他,從未品嚐過愛的滋味,家庭對他是一團迷霧,卻在最後一刻才恍然這個世界可能與他想像的不一樣。
人世間的錯綜複雜從來都是這樣糾結地存在著,只是我們往往視而不見。
作者施又熙以相隔一年的連續殺人案展開故事,被害人丈夫面對重大創傷後的PTSD,強自壓抑安撫單親悲痛的岳母,對於失去妻子與獨生女兒的悲痛,讓兩人之間產生了難以跨越的自責鴻溝,彼此內心的傷痛難以訴說,往事歷歷,不忍猝睹,如何帶著傷痕繼續前進是他們人生的課題。
死刑存廢的議題在台灣一直是重大爭議,作者以故事來引領讀者進入兇手的成長歷程,不直接進入存廢的議題,而是讓大家有機會去體會這個社會的許多角落裡存在著我們需要關心的議題與事件,每個人不是都可以幸運生長在一個平凡的家庭裡,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愛與信任是何物,如果我們有機會早一點伸出援手,或許許多人的人生都將會有所不同。社會正義對每個人的解釋都不同,一命償一命的復仇是否就可以讓受傷的心癒合?
這是一個以死刑、家暴、失落與PTSD串連起來的長篇小說,巧妙的故事鋪陳帶著讀者層層進入加害人與受害人的心靈,一起體會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也如同作者長期以來的風格,再多的風雨,最終還是帶著溫暖與愛,因為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傷痛,唯有理解和愛可以走過風暴。
作者簡介:施又熙
臺北大學社會所碩士班,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士。原名施珮君,2012年改名。1969年生於高雄市白色恐怖家庭,一生與知名父母有著難以擺脫的糾結,矛盾的情緒每每在作品中不斷呈現。從小展露寫作天分,高中時兩度獲校內大獎,卻因背景與自我認同的矛盾衝突,18歲即成文字逃兵,直至36歲才為自我的療癒而重新提筆,目前定居於新北汐止。
專擅刻畫人性,無盡黑暗處仍可得見溫暖陽光。走出憂鬱風暴後,近年加入社福團體宣導精神健康與心理衛生,文字更添理性與療癒之風。
2013年首度嘗試舞台劇劇本,啼音初試即獲獎,作品並於2014年台北嘉義兩地公演。
目前除專職寫作,亦教授書寫療癒課程、精神障礙者家屬教育團體,並以文學與心理衛生等相關議題受邀於各地演講。
著有長篇小說《向著光飛去》、《五芒星的誘惑》、《月蝕》;散文集《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勇敢》、《風與南十字星的對話》;傳記文學《台灣查某人的純情曲—陳麗珠回憶錄》;劇本《多桑的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