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特偕同台灣輻射環境驗測聯盟,完成國內首例太空電子零件驗證!
國家太空科技發展計畫已是台灣重要政策,政府將集結優勢產業,帶動國內太空產業發展。
然而...
📡 太空電子零件檢測條件及細節嚴苛又繁瑣,新手切入障礙頻頻
📡 過去廠商都需遠赴國外進行驗測,長途運輸耗時費力
隨著台灣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成功運作並完成首例驗測服務,可協助廠商直接於國內進行驗測,並加速廠商順利切入太空電子零件供應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火箭阿伯,讓臺灣搭MIT火箭上太空🚀』
一天一天你 是否還相信 活在你心深處 那頑固的自己
#打一句有聲音的句子challenge
#五月天頑固
五月天 Mayday 以他的故事為主題,寫出《頑固》這首歌曲,朗朗上口的歌詞,透露著追求夢想,永不放棄。他是台灣出名的 #火箭阿伯-#吳宗信( 。交通大學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教授)🚀,誓言要讓臺灣搭MIT火箭上太空!聽到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想了解更多有關於MIT火箭上太空的過程。💡
【頑固個性,造就台灣火箭研究】
跟吳宗信教授對談中發現他那份執著,他說臺灣本身人才足夠,自行研發火箭升空,不是不可能。他指著手機中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boUAMaMMs&feature=youtu.be&ab_channel=ARRC),驕傲地和我分享今年所內進行 #火箭預空中懸浮飛試(有效控制火箭上升、下降),他說:「火箭起飛前,要先做懸浮飛試,看是否可控制引擎、航電系統,如果沒有做到這些事情,我其實不敢飛,這一定會出問題。」👏🏻懸浮飛試結果是成功的,團隊最終目標,是做出 #全世界第一支混合式燃料火箭,可控制方向、速度、進入離地100公里以上軌道,進行科學實驗。🌍如今向目標又跨進了一大步。#第二次公開募資💰
聽完之後讓我更佩服吳教授的實驗精神。那明年度試射目標呢?吳教授回答, 現在全力準備真正飛試版火箭,希望能在明年飛上100公里高空中,達成團隊最終目標。🙏
【國家推動,整合火箭跨部門發展】
可能很多人對臺灣火箭產業、太空發展抱持疑問態度,#蔡英文總統 推動太空發展,#行政院長蘇貞昌 去年初核定 #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投入251億元預算,看得出政府扶持太空發展決心,但發展之於,相關法令也要同步進行, #國家太空法 的設立是首要目標。目前,臺灣只有國家太空中心負責衛星研製,而沒有太空管理組職以及明確的太空決策機構。太空領域不僅只有技術的發展,也包含國防國安、經濟發展、外交合作等事務,以上種種事務都不是單一部會可以處理的。因此未來的國家太空法應明訂一個具備跨部會的太空決策組織,整合國內各項太空資源,以發揮最大的戰力支撐國內各項發展。🇹🇼
【MIT火箭飛向宇宙,沒有不可能】
火箭阿伯試射火箭,也關心國家太空法的立法進度。預定明年一月要送立院審議,他渴望此法能在國內建構一個相關產業機制,未來火箭技術的民用商用,都是商機。(ps. #特斯拉 老闆馬斯克Musk另一間專門把衛星送進太空的 #SpaceX 火箭公司,使用很多台灣製的元件。台灣的相關技術能力其實世界認可)
吳宗信教授在火箭外殼上打造「火箭」二字的台語拼音「Hoe-chi」及客語拼音「Fo-chien」。讓台灣製作火箭升空不只是吳宗信教授的夢想,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讓印有臺灣語言的火箭冉冉升空、翱翔宇宙,謝謝 #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 ,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把夢想分給臺灣,讓每個臺灣人有了勇氣,一起仰望天上,距離太空,應該不遠了。🇹🇼👏🏻
🔗相關連結:
一、ARRC 前瞻火箭|全台第一支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 集資計畫
https://crowdfunding2020.arrc.tw/
二、台灣很強!「火箭阿伯」要讓台灣衛星搭MIT火箭上太空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0160
三、五月天《頑固》原型!熱血阿伯募資火箭升空計畫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708/OSDYPV35SZLW53AZTJBLF2OJAM/
#火箭阿伯在新竹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 在 王奕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為一個曾參與太空中心衛星研發計畫的工程師,看到李佳芬昨天再次把韓國瑜的「征服宇宙」拿出來講,反嗆說「不相信的人才是草包」,真的是很無奈。
事實上,可笑的並不是「征服宇宙」,而是韓國瑜每天空喊「征服宇宙」,但整個國民黨,卻連一個字的太空產業都提不出來。
台灣有沒有能力發展太空產業?當然有。
過去六年間,我參與太空中心「獵風者號衛星」的研發計畫,見證過無數基層工程師、中小企業、研究者每天日以繼夜地努力,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
台灣不要再仰賴外國,應該發展核心的關鍵技術,來帶動台灣的產業轉型。
但韓國瑜對這些第一線人員的努力似乎視而不見,也無意瞭解,而是持續唱衰台灣經濟,哄騙台灣人說要靠中國才能「發大財」。
台灣現行的太空產業政策,有沒有值得檢討的地方?當然也有。
從參選以來,我們就一再指出:
不可諱言,蔡英文政府在發展太空產業上,的確付出許多努力,包括年初定案的「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就設定未來要每年發射一顆衛星,來帶動產業投入。這是很大的突破。
但長期而言,太空中心存在預算不足(僅是韓國九分之一)、人員不足、位階太低、發展方向不穩定的問題,都亟需解決。
民進黨立委及科技部也早在多年前就推動「太空法」草案,但草案至今仍然卡關,應該儘速處理。
(我的完整論述請看這裡:https://bit.ly/2rbipkN)
但這些問題對韓國瑜陣營而言可能太難,從年初到現在,連一題都不曾提過。
太空產業是不是一個關乎「庶民」生活的議題?當然是。
台灣民間其實存在一群中小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從天線、晶片、螺絲、精密機械到系統控制,這條完整產業線上的「隱形冠軍」,不只為台灣太空產業貢獻良多,也早已在做歐美各國的太空生意。
太空中心也證實,美國SpaceX與台灣簽署MOU,早已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產業其實不缺優勢,而是缺乏更多機會。
台灣產業的政策需要更多扎實的討論,而不是只顧著反批「草包」的口水。
請韓國瑜陣營停止消費太空產業。
這麼多基層工作者的長年來的心血結晶,真的不容各位當作一句口號拿來踐踏。
—
相關貼文:
1、高鈺婷投書:台灣火箭為何還不能「征服宇宙」?前工程師告白:研發人才被綁住(2019/7/11)
https://reurl.cc/5gdxY6
2、高鈺婷貼文:促進台灣經濟轉型,太空產業大步向前!(2019/8/16)
https://reurl.cc/aldYQD
3、商業週刊專題:台灣搶賺太空財(2019/7/17)
https://bit.ly/2Cb1bpP
—
高鈺婷募款餐會資訊:
時間:11/9(六)18:00-21:00
地點:新竹市華麗風采宴會館(新竹市北區中正路245號6樓)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6gZVDV
餐券面額:2000元
*若購買超過一張餐券,請於留言處附註購買張數(ex:捐款金額填寫4000元,留言處附註,購買餐卷x2)
*若只想購買一張餐券,但希望捐款2000以上金額,也相當歡迎(ex:捐款金額填寫5000元,留言處附註:購買餐券x1)
*若無須購買餐券,也歡迎純捐款。
—
高鈺婷資歷: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碩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大安高工
【經歷】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
島國前進幹部
2016年邱顯智立委選戰工程師後援會成員
加Line分享訊息:http://nav.cx/fspuJHt
追蹤instagram
當我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kaofornpp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守護台灣人民,能接地氣,也要能上太空。
我上任後簽的第一份公文,是核定第三期的「太空科技發展計畫」。為期十年,預計投入251億元,希望達到「尖端技術養成」、「太空人才培育」以及「太空產業擴散效益」三大目標。從太空守護台灣,保衛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接地氣
#也能上太空
#政策白話文:投入發展尖端太空科技,用來自主預測氣象、維護國土安全、嚴格環境監控、提升救災勘災能力,以後才能更有效地面對各種天災,也可以幫助我們把水土保持、監測環境污染做得更好。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 在 經部研發植物肉口感升級技術年底前設衍生新創公司 的推薦與評價
為解決抗藥性問題,技術處透過科技專案開發「前列腺癌蛋白質降解新 ...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攻低軌通訊衛星擬拓戰線至2031年 台灣獲APEC補助計畫居冠無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