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知道正義是什麼,我成長的童年也從未出現過正義。在我意識不到的時候,突然明白了對於所有人,正義即是保全自己,但這也不是全部。」《大裂》
.
讀胡波(筆名胡遷)的短篇小說集《大裂》,內容灰暗,連書頁側面都黑成一片,猶如黑洞,吞噬作者也吞噬讀者,有時分不清這樣的文字是厭世或鑽牛角尖或誠實,或以上皆是;每則故事都帶有幾分怒氣,因為無能為力而湧生的悲鳴,意圖做出些改變,又發現連改變本身都不帶有希望;閱讀小說跟當初觀賞《大象席地而坐》時的心情頗為相似,前段叫人喘不過氣,中段逐漸深陷下去,沉重的文字竟帶來一絲痛快的感覺,那種痛快叫心底話,#不加掩飾地將內心對人對事的最真實感受說出來,極具攻擊性也極具痛感(因為痛反而感受到活著這件事)。
.
「我來見一個導演,叫張莫西,是個化名,他可能覺得這個化名像個藝術家。我和張莫西一樣,也是個導演,我也有一個很藝術家的化名。其實我們非但不是藝術家,還做著跟藝術家相反的事情。我們每年都產出大量影像垃圾出來,總有人願意看這些影像垃圾,所以我過得還不賴,從他的小公司在市區就能證明這一點。每天琢磨怎麼產點垃圾出來,但過得很好。」《張莫西去了沙漠》
.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大裂》裡的一則短篇故事,相較於電影有四組人馬交錯進行,小說只剩一條支線(即電影裡的於城角色),胡波選擇將《大象席地而坐》改編成電影,一來或許是看中短篇小說更適合填補新的血肉(限制不多),二是大象的意象對導演或許格外的有吸引力吧;小說裡的主角最後見著了大象,電影裡的主角們只聽見大象的鳴叫聲在山谷間迴蕩,看電影時無法確定大象鳴叫聲代表的意義,不過《大裂》的同名中篇小說其中一段話,倒讓我想起《大象席地而坐》結局:
.
「然而我們聽到走廊裡傳來丁煒陽撕心裂肺的吼聲,那巨大的聲音在這一大片被城市遺棄的荒涼土地上迴蕩,近乎於一種哀號聲。我們都征住了,那哀號令所有人感同身受。我之後才想明白,#那是動物臨死前的叫聲。與此同時,我們覺得周圍有什麼東西改變了。」《大裂》。
.
《大裂》的同名中篇小說,敘述一群青年學生與學長間的鬥爭,以及主角們憑著一張藏寶圖,渴望挖出黃金好改變生活的嚮往;《大裂》與《大象席地而坐》電影相互呼應,同樣有多組人馬、同樣對生活充滿怨懟、同樣被迫承受/反擊非自願暴力、同樣有希望逐漸陷入泥沼的心灰意冷;而《大裂》裡的黃金,其實就是《大象席地而坐》裡的大象,代表著一種希望,也代表著一種絕望。
.
讀了胡波的一本小說與一部電影,透過瀰漫灰色色彩以及帶上把刀子的犀利影像與文字,我心想著,或許胡波是個太敏感也太驕傲的人,敏感的是把外在世界的運轉方式看得一清二楚,驕傲的是明知道世界是這樣轉動,卻又不願放下身段去迎合與適應,因此他的故事與電影才總是帶著矛盾與拉扯,想要入世又在體制外徘徊與猶疑。
.
我喜歡《大裂》,喜歡《大象席地而坐》,#看完電影時覺得一個好導演走的太急促讀完小說覺得一個好作家離開得太匆忙。
「大象席地而坐結局」的推薦目錄:
大象席地而坐結局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從不知道正義是什麼,我成長的童年也從未出現過正義。在我意識不到的時候,突然明白了對於所有人,正義即是保全自己,但這也不是全部。」《大裂》
.
讀胡波(筆名胡遷)的短篇小說集《大裂》,內容灰暗,連書頁側面都黑成一片,猶如黑洞,吞噬作者也吞噬讀者,有時分不清這樣的文字是厭世或鑽牛角尖或誠實,或以上皆是;每則故事都帶有幾分怒氣,因為無能為力而湧生的悲鳴,意圖做出些改變,又發現連改變本身都不帶有希望;閱讀小說跟當初觀賞《大象席地而坐》時的心情頗為相似,前段叫人喘不過氣,中段逐漸深陷下去,沉重的文字竟帶來一絲痛快的感覺,那種痛快叫心底話,#不加掩飾地將內心對人對事的最真實感受說出來,極具攻擊性也極具痛感(因為痛反而感受到活著這件事)。
.
「我來見一個導演,叫張莫西,是個化名,他可能覺得這個化名像個藝術家。我和張莫西一樣,也是個導演,我也有一個很藝術家的化名。其實我們非但不是藝術家,還做著跟藝術家相反的事情。我們每年都產出大量影像垃圾出來,總有人願意看這些影像垃圾,所以我過得還不賴,從他的小公司在市區就能證明這一點。每天琢磨怎麼產點垃圾出來,但過得很好。」《張莫西去了沙漠》
.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大裂》裡的一則短篇故事,相較於電影有四組人馬交錯進行,小說只剩一條支線(即電影裡的於城角色),胡波選擇將《大象席地而坐》改編成電影,一來或許是看中短篇小說更適合填補新的血肉(限制不多),二是大象的意象對導演或許格外的有吸引力吧;小說裡的主角最後見著了大象,電影裡的主角們只聽見大象的鳴叫聲在山谷間迴蕩,看電影時無法確定大象鳴叫聲代表的意義,不過《大裂》的同名中篇小說其中一段話,倒讓我想起《大象席地而坐》結局:
.
「然而我們聽到走廊裡傳來丁煒陽撕心裂肺的吼聲,那巨大的聲音在這一大片被城市遺棄的荒涼土地上迴蕩,近乎於一種哀號聲。我們都征住了,那哀號令所有人感同身受。我之後才想明白,#那是動物臨死前的叫聲。與此同時,我們覺得周圍有什麼東西改變了。」《大裂》。
.
《大裂》的同名中篇小說,敘述一群青年學生與學長間的鬥爭,以及主角們憑著一張藏寶圖,渴望挖出黃金好改變生活的嚮往;《大裂》與《大象席地而坐》電影相互呼應,同樣有多組人馬、同樣對生活充滿怨懟、同樣被迫承受/反擊非自願暴力、同樣有希望逐漸陷入泥沼的心灰意冷;而《大裂》裡的黃金,其實就是《大象席地而坐》裡的大象,代表著一種希望,也代表著一種絕望。
.
讀了胡波的一本小說與一部電影,透過瀰漫灰色色彩以及帶上把刀子的犀利影像與文字,我心想著,或許胡波是個太敏感也太驕傲的人,敏感的是把外在世界的運轉方式看得一清二楚,驕傲的是明知道世界是這樣轉動,卻又不願放下身段去迎合與適應,因此他的故事與電影才總是帶著矛盾與拉扯,想要入世又在體制外徘徊與猶疑。
.
我喜歡《大裂》,喜歡《大象席地而坐》,#看完電影時覺得一個好導演走的太急促讀完小說覺得一個好作家離開得太匆忙。
大象席地而坐結局 在 《大象席地而坐》影評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羅比】55th ... 的推薦與評價
《 大象席地而坐 》影評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羅比】55th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大象 ... ... <看更多>
大象席地而坐結局 在 台灣寶島喜新聞- 大象為何只能席地而坐從一個政治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然而中共能讓你留下像這樣悲情的結局已經不錯了,更多的情況是人間蒸發或者泯然眾人,雖然電影沒說,但小說描寫了大象席地而坐的原因,因為它的後腿斷了。 ... <看更多>
大象席地而坐結局 在 [有雷] 《大象席地而坐》夠漫長了,人生-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把請於連結: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9826502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想要逃卻注定落腳,絕望卻得充滿期盼
英文片名: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生活是一灘爛泥,無情無義是活著的寫照,不管是地廣人雜的中國或是腹地小卻人擠人的
台灣,不用拉扯到政治上,從生活的每一天開始就是一種拖磨。只能透過微小不實的期望
支撐碎得四分五裂的每一天,兩本書,一部長的藝術電影,人走了,而電影中《大象席地
而坐》於柏林電影,電影撥了個故事,說著河北有個小城鎮,高中生一早就被家人責罵,
年邁高的老爺要被兒女趕去養老院,流氓跟好朋友的女人上床,女孩與母親發生口角。四
人都不快樂,他們的生活是個沼澤,混濁不見底,而他們也都聽過個傳聞,在滿州里,那
裡有頭大象,而那大象會席地而坐,就一直坐在那,誰都不理。
三小時多的長片《大象席地而坐》是以故年輕中國導演胡波,以胡遷這個筆名創作的小說
《大裂》裡的中短篇作品。除了是作者對於世界和自我心境的寫照,也是敘述這世界帶給
人何等的傷害,文字皆是如此,搬上大螢幕來撥出更是要害。電影中用四人的故事來說,
在這個時代與世界,我們還要活多久?忍受一步步被啃食傷害多久的時間,才能再騙自己
堅持一下看縫隙中有光。疲憊的來互相傷害,因為如果不做點什麼,好似我們得不到意義
和安寧。
電影中步調緩慢、甚至把許多一般電影短時間就可以講述的畫面塞入更多細節,和故事角
色之間對應的空白,讓整部電影有著導演本人小說敘事獨特的調子。還有更加寫時的邊緣
與不顯眼小人物的心聲。《大象席地而坐》中有著老人、男孩、女性跟惡人四種在社會中
不同角落的人,他們因為大小事情牽連一起,也懷抱著去滿州里看大象那「莫名的執著」
。電影從開頭就讓人摸不著頭緒,過了一小時還是看不到主軸,直到最後三小時過才能看
出端疑。
《大象席地而坐》在小說中是「台灣」,電影裡成了「中國」。但不管是在哪裡,故事中
是當代在社會中那些無法獲取關注,在不起角落中人物的寫照,而不像寓言故事和通俗小
說中總有美好的泡泡,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又臭又長,就像電影傳達出來的寫照,活著
是種折磨,但卻又因為那明明知道是謊言的小幸運給苟延殘喘,再來一次被傷害到無法自
拔,卻也已經不想去管為了什麼而活,電影是如此,現實中導演的遭遇也是如此這般。
那不正常被當作正常的日常,那不合理卻又硬說合理的人生經驗。《大象席地而坐》是一
部挺著要對自我指點人生哲理,滿是指導生活應該怎麼活才值得的人閉上那口爛嘴。影片
中說出導演對於這個社會和人們相互生活最真實的寫照,好似除了搞死和爭鬥,將人推入
絕境沒別的事情好做?當發生事情我們只需要努力撇清關係將髒水往外潑個人負責,一次
又一次,沒有結局,只在期待哪一天不要輪到自己被淋上一頭濕。
在電影中的《大象席地而坐》給了跟小說中不同的結局,一個到最後不切實際,卻又讓觀
眾認為本該如此的結局。逃走可恥卻有用,身體逃了心卻饒不過自己。而當真見到「大象
」到底有何意義呢?看大象是個暫時的逃離?一個自我欺騙?還是真如老爺說過的:「其
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你站在這裡,看著遠方,感覺那裡一定比這裡好,而不要過去。」
重新開始的妄想總是美好,但當實際走進時才發現身陷於另一個漩渦中。
冗長無聊的弱者電影,脆弱無力任現實凌遲的不起眼的人兒,平淡無奇不值得一談的小事
。你不了解我的明白,我的心情你又怎麼會懂,《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其實很自我,但就
是因為那心中的小事釀成才是你我生活的社會最真實,每天上演的寫照,太過溫柔的動物
活在不親切的城市叢林,揮起肉球奮力抵抗,能拍出點什麼火花。大象席地而坐,我們去
遠處看大象,搭著車,然後不要停車閉上眼別向外看,因為想著想著,就繼續讓心中期待
最美的那一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0.175.2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42087158.A.334.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220.130.175.211), 11/13/2018 13:33: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