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眾神:Stephen Fry 和他的 Twitter 宇宙】#葉郎電影徵信社
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過世的新聞再度引發一波關於「現代英國人是否真的需要一個世襲君主制」的討論。有趣的是泰晤士報隨後刊登了一個民調新聞,向英國人調查「如果世襲君主制立刻取消,你會選哪一個英國人出來擔任國家元首」一題。調查結果扣除掉回答「我」的人之外,最多人選的前五個答案中威廉王子和現任女王分別居一、三名,而第一順位繼承人查爾斯王子則落在前五名之外。
這個民調結果除了顯示英國人仍然很願意讓女王的溫莎家族代表自己的國家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衝進排行榜前五名的兩位影視名人——他們分別是BBC科普節目主持人 David Attenborough 以及另外一名喜劇演員 Stephen Fry。
Attenborough 的權威與睿智還容易理解。我們心中的最大疑問是「為什麼是 Stephen Fry?」,或者對於其實根本不熟悉這個喜劇演員的人來說則是「誰是 Stephen Fry?」
▉ 威利汪卡的金彩券
Stephen Fry 是台灣觀眾多半見過但不一定叫得出名字的英國演員。他在電影《V for Vendetta V怪客》中扮演收容 Natalie Portman 的未出櫃電視台主管,也曾因為1997年的《Wilde 王爾德和他的情人》中同性戀詩人王爾德的角色入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同時他也擔任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有聲書說書人,成為小朋友最熟悉的聲音。
在比電影事業更活躍的電視表演生涯之外,Stephen Fry 真正征服英國人(並讓英國人甘願選他擔任國家元首)的事業是寫作。他的散文、小說還有粉絲數量驚人的 Twitter 寫作是他無遠弗屆的影響力真正源頭。
最好的例子是 2012年 Stephen Fry 只是在 Twitter 上轉貼了一名英國吉他樂手 Jon Gomm 的演出影片,並加上簡短的"WOW"一詞作為評論,就瞬間替該 YouTube 帳號帶來超過200萬人次的流量。樂手因而得到了無數電視節目和表演場館的要約,並隨即開始巡迴各國演出,一躍成為全球知名表演者。
「這真的太瘋狂了」Jon Gomm 後來受訪時回顧這個神奇的經驗。
對 Stephen Fry 來說這樣的影響力也像奇蹟一樣難以置信。他曾在訪談中被 CNN 記者問到如果小時候的自己被提前告知未來會變成這麼有影響力的明星會有什麼感想。小時候曾被多所學校退學甚至一度入獄的他說當時的自己絕對不會相信這種預言:
「這就好像有人告訴一個孩子說他獲得了和巧克力大王 Willy Wonka 威利汪卡見面的機會,他心裡一定會想『這話一定是騙人的吧,其實是我快死掉了(才會這麼跟我說)吧!』」
▉ 被表演擔誤的作家
改變 Stephen Fry 年少荒唐歲月的轉折點是他成功考取劍橋大學,並在劍橋校園裡頭加入了一個名聲顯赫的學生喜劇社團——Cambride Footlights。
雖說名聲顯赫,大家大概不一定聽過這個社團的名字。不過你肯定看過該社團社員們的表演作品:他們包含了奧斯卡得主 Emma Thompson、豆豆先生 Rowan Atkinson、《House, M.D. 怪醫豪斯》的 Hugh Laurie 和《The Crown 王冠》的 Olivia Colman。
Stephen Fry 的表演事業就是和他的大學社團好友 Hugh Laurie 搭配演出的電視節目起家,兩人很快就變成英國家喻戶曉的喜劇人物。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喜劇表演耽誤了他取得劍橋英國文學學位之後可能的文學生涯,但他的影視名氣很快就替他扳回一城,創造了無數寫作出版的機會,讓他的筆終於得以一展身手。
Stephen Fry 的個人魅力來自於他那種繼承老派英國紳士的風度,可是又比老派紳士再往前進一點的信仰。他出身名校,出口成章。淵博的學識既反應在他的演出上,同時也反應在他的寫作之中。他一方面是個支持工黨的酷兒,另一方面卻又是個跟王室關係非常友善的保皇派(深信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仍扮演某些作用)。種種矛盾身份讓他成為現代英國人的一種集體背景噪音,因為每個人身上都貢獻了一點 Stephen Fry 元素在這個巨背景噪音裡頭。
這就是為什麼無論他寫什麼題材,英國人全都買單的理由。
除了自傳和小說創作之外,Stephen Fry 出過關於英詩、古典樂和希臘羅馬神話等等領域的書,而且每一本都廣受歡迎。 他妙語如珠的寫作風格為他搏得了有如「 David Attenborough 之於生態專業」的權威地位,成為讀者在各門知識的當然引路人。
然而他寫作生涯最重要的轉折點,還是2008年10月9日他在網路社群平台 Twitter 上發出的第一則貼文:
"Hello Twitters."
▉ 人肉 DOS 阻斷服務攻擊
Stephen Fry 是著名的 Technophile 戀科者,並且長年批判各政府機關因為患有 Technophobe 恐科症,寧願假裝沒有看到這些新科技工具,任其自由發展並衍生各種危害。
這種對於新科技大膽嘗試、想新求證的精神,使他成為網路社群史上第一個網紅。
他2008年才註冊的 Twitter 帳號花不到一年就成為整個平台上最早突破10萬追蹤者的帳號,並一度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成為整個 Twitter 宇宙中最多人追蹤的兩個帳號。前文提到那個英國人票選國家元首人選的名單裡頭,也擠進前五名的現任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目前在網路上的聲量是343萬人追蹤,而英國王室的官方 Twitter 帳號則有452萬人追蹤。然而廣受喜愛的 Stephen Fry 此時此刻竟有遠遠超前王室和首相的 1263 萬粉絲,扮演網路輿論市場上的真正國家元首。
Stephen Fry 借助 Twitter 獲得的網路影響力不僅超出 Twitter 經營者的想像,還衍生了各種專門用在 Fry 身上的新單字,比如:Twitterverse(推特宇宙)、Twillionaire (百萬推戶)和 Twitticide (推特自殺)。
他的發文每秒可以觸及數千人,並動輒引來潮水一般擋都擋不住的轉貼討論熱潮。瞬間流量之高,讓媒體戲稱為「人肉版 DOS 阻斷服務攻擊」。然而在社群網路上有如神明一般的存在也使 Stephen Fry 遭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並成為很可能第一個網路霸凌受害者。
原本就有躁鬱症的 Stephen Fry 兩度在網友圍攻聲浪中怒而刪除自己的帳號(即所謂「Twitticide 推特自殺」),但每次都隔幾個月就會復活。其中一次是他發文嘲弄自己的設計師好友出席頒獎典禮的服裝有如乞丐,被嘲弄者本人不以為意,反而是成千上萬鄉民高舉火把來圍攻 Stephen Fry。弄得他每次打開任何刊載有自己的貼文或寫作內容的網頁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失手滑過頭就會到文章底下的留言評論。
於是這個網路大神其實更可能像是希臘神話中那些帶有世俗情緒來回擺盪的數位眾神。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他這一秒嘲弄庶民的同時,下一秒很可能隨即墮入憂鬱或是憤怒的地獄中。
美妙的是幾年後 Stephen Fry 終於以神明般的慧黠神通,想到了一個對付口不擇言的鄉民的錦囊妙計:開分身。
一個名為 Mrs. Stephen Fry 的 Twitter 帳號在2011年前後現身,並且號稱自己是(公開出櫃多年的)喜劇演員 Stephen Fry 的妻子,同時還是他五、六(有時候是七)個孩子的媽。Stephen Fry 太太稍後還出版了好幾本書,並持續在 Twitter 少提供火力不輸給丈夫的各種知時事評論、冷僻知識和生活偏方。如果有任何人發言膽敢質疑 Stephen Fry 太太是丈夫假扮的(雖然她的帳號大頭貼確實用上了先前因節目需求戴上假髮扮成女性的 Stephen Fry 的照片),驍勇好戰 Fry 太太就會立刻發動自己的粉絲高舉火把包圍,甚至逼得英國電報 Telegraph 為此發出更正啟事並公開道歉。
Stephen Fry 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此:他就像我們或是每個網路鄉民一樣迷戀口舌之快,總有一肚子想說的話,任誰也攔不住。他因此曾說如果自己有一天離開人世,他的遺願就是希望大家替他挖兩個墓穴,一個是普通尺寸,另一個是特大號。然後墓誌銘上必須要記載:
「我,和我的超級大嘴巴」。
————————————————————
【工商服務】
#麻瓜也通的詳細解說×#神也開口的戲劇技巧×#冷到發噱的英式幽默
#一套宇宙誕生以來最吵雜、#最歡樂、#最性感的希臘神話故事!
《#眾神的遊戲:#喜劇大師寫給現代人的希臘神話故事(卷一)》
聯 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84643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84643
誠 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84643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84643
墓誌銘例子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atreon咫尺地球】末代港督彭定康受訪時,以「lamentable quisling figure」形容他的前下屬林鄭月娥,令港人陌生的挪威納粹傀儡奎斯林變得街知巷聞,可見這位行政長官的形象如何深入民心。家母作為香港僅有的9%林粉之一,經常對我說:「其實林鄭好慘㗎,好難做,你咁叻你做呀?」我想,香港人是最considerate的,沒有人會期望林鄭月娥做英雄,只卑微地希望她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香港人。
港區國安法米已成炊,但條文內容含糊,和港人熟悉的普通法迴然不同。只要她在此刻大是大非關頭,做好一個正常人本份、守住common sense,已經不會成為奎斯林。但她沒有,不只是坐視、而且是助長一切往極左方向發展,以為寧左勿右就能自保。即使在國家層面,也是在一步步摧毀香港的獨特價值,用內地術語,乃「愛國賊」。以下十點打擊「一小撮人」的「小事」,是國安法通過十日後的一些例子......
捍衛以上common sense,不過任何正常社會的最基本底線,連這些也不作為,恐怕連歷史上的真奎斯林也不如。有網友嘗試以華人熟悉的「汪精衛」借代奎斯林,這實在是誤會:說起來,汪精衛的孫女月前曾接觸本人,說她祖父的經歷是時候讓港人參考,並安排了一場對談講座,可惜因為疫情而取消。和奎斯林相比,汪精衛起碼達成了歸還租界,也有當時人民的一定尊重,連日方也相對禮遇,不像只以熟悉政府程序著稱的奎斯林,淪為傀儡後無所不用其極,支持度固然極低,連希特拉也看不過眼心生鄙視。假如林鄭月娥還有一縷港魂,又或真心相信「一國兩制」對國家還有貢獻,撥亂反正吧,否則作為lamentable quisling figure,這一生評價必在墓誌銘長伴永恆。
⏺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238677
墓誌銘例子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堂
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盛治仁
美國參議員馬侃腦癌辭世,精采人生謝幕。法新社
最近兩位美國總統級政治人物的近況,有鮮明對比。一位是總統川普,另一位是曾經參選過總統、甫過世的參議員馬侃。川普總統在國際舞台上大打貿易戰,但在國內卻面對非常多的危機。他的前任競選總幹事在八項罪名上被判有罪,下個月還要面對調查局偽證罪,和為外國政府洗錢及非法遊說等指控的審判。川普的個人律師也在同一天選擇認罪協商。除了已經證實川普在成人影片女星之事說謊之外,通俄門的調查還在持續進行。
川普也正式和情治單位決裂,他取消了經常批評他的前中情局長安全許可證,引發不同黨派政府時期的十五位高階情報首長發表聯合聲明譴責,接著二百多位國安、外交和國防單位的前任官員繼續加入。最新民調顯示,投票給川普的支持者中,有五分之一現在已經改變心意。
反觀剛去世的共和黨參議員馬侃。曾經有五年半的時間在越南當戰俘,被凌虐到跛腳,還無法自己舉手梳頭。當越共發現其顯赫家世之後,提議先放他走,但被他拒絕。馬侃雖然身為共和黨籍,但經常跨越黨派推動法案,與黨內立場相左。在過世之後,他得到來自世界各國領袖以及美國各界跨黨派的追悼,懷念他作為一個自由鬥士、價值守護者、愛國者、勇氣的典範、英雄和政治家等,因為他堅持自己的價值,又有正直人格。
其中一個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二○○八年總統選舉的過程中,有支持者說他很害怕歐巴馬當選,馬侃在噓聲中回答說歐巴馬是一個正直的人,如果他當選,你也不用害怕。另一位支持者說她不信任歐巴馬,因為他不是美國人而是阿拉伯人,馬侃阻止她繼續說下去,拿回麥克風說,「女士,妳錯了。他是個愛家的人,也是好公民。我只是在政治上的看法和他不同。他不是阿拉伯人。」這種在政治上不為自己利益而落井下石,反而為對手辯護的高貴情操,正是他一生受到跨黨派推崇的重要原因。
他在觀察現在美國高度對立的政治環境,在回憶錄和去世後的公開信都提到,希望美國人可以重新發現他們的相同點多於差異點,呼籲大家團結,更在生前就親自邀請跨黨派的小布希和歐巴馬這兩位在選戰中打敗他的前任總統在他的追思會上致詞。他去世之後,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來送他最後一程,美國國會和北約組織都有倡議要以馬侃命名大樓來紀念他的貢獻。
他在某個角度和川普有點像,都有很強烈主張,不怕外界批評,堅持自己的路線,但是目前受到的評價差異甚大。當然除了死者為大的因素之外,我認為馬侃和川普在人們心目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為他們的出發點究竟是出於公益或私利。馬侃不是聖人,他在政治判斷和作為上都犯過錯,也承認這些錯誤,但是當他蓋棺論定時,人們回顧他的一生,認為他謹守核心價值,做人做事的出發點,公益的考量遠大於私利。
這值得所有人,尤其握有權力的人深思。眾議院議長萊恩說得最好:「雖然他沒有選上最高職位,他卻得到了更持久的:那就是來自同胞的永久情感,以及作為未來世代的典範。」在追求履歷表和墓誌銘的人生選擇上,馬侃為自己寫下了最好的墓誌銘。(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墓誌銘例子 在 巴黎墓誌銘La fille et ses voisins mor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巴黎墓誌銘La fille et ses voisins morts. 832 likes · 7 talking about this. ... 好的幾個例子,還有哪些我覺得不錯的線上資源。 #幾經坡折的證件歸還 ... <看更多>
墓誌銘例子 在 史上最有梗又幽默的『墓誌銘』大集合之墓碑並不可怕! 的推薦與評價
誰說墓碑一定很恐怖,集結古今最有梗又幽默的 墓誌銘 ,讓你一次聽個夠~ 歡迎 ... 透過剛剛分享這麼多的 例子 ,我倒覺的我們不妨think outside the box.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