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先想好壞的。
生日那天寫的文章,講到在生死抉擇裡,要往壞處想,有朋友說不明白。我想舉個小例子,是家母的經歷,我可能有描述過,但決定再說一次。
家母當年敗血症,是源自於一個很小的事件。她長了結石,去國泰給泌尿科權威看時說要開刀,她怕手術也不想影響工作,很猶豫,猶豫的原因也很二百五。
因為家母發現結石是健康檢查,這結石在她身上根本不痛,再者家母就是一個對看醫生很愛拖的人,想當年她去拿子宮肌瘤(我國中時),也是一個大到隨便摸就可以摸到,在醫生強制規定時才去了中山醫院。
總之,她怕醫生、她不敢開刀,所以去尋求多方意見,因此,去了宏恩說不行還是要開刀,去了朋友推薦說泌尿科超有名的XX,給一個院長還是副院長的傢伙去看,對方說:「噢,這很簡單啊,用震的就好了,小事啦!」
然後就馬上約到去他們有配合的一個聯合診所,就去了,還說當天就可以離開,休息一下隔天就可以上班,家母好開心只請了一天假。
結果、然後⋯⋯
家母對麻藥過敏,當天震完就說心悸,對方還說正常,多喝點水就可以回家休息;家母手術第三天就回到XX醫院,收了很貴的自費金額,對方還說你如果住院一個晚上要付一萬塊,你沒事啦,太少喝水,結果⋯⋯家母回家後一天還兩天,又回到XX醫院,要走進去時我剛好堵在門口,我不顧母親反對,直接攔截去國泰醫院急診室。
結果⋯⋯急救期間休克了兩次,醫生說我晚點來就會失去母親。檢查半天發現是敗血症,然後發現有一顆石頭堵在尿道,已經細菌感染到連輸血都有問題,無法當場手術拿出石頭,要等了一陣子才沒事。
而那天我還要被她之前國泰的醫生罵到臭頭,問說是去哪裡看這鬼東西⋯⋯算了,我覺得還好我媽命好,我媽有先去國泰看過,醫生早上巡診時,發現是他原先的病患,出手相救,如今才有我這健康活潑的媽媽,現在可以堅持待在醫院陪伴我前幾天生病的外婆。
是說,外婆無恙已經回到普通病房,應該下週就可以出院了⋯⋯講到這我發現他們楊家女子都有奇異的復原力,我阿姨之前也是發現乳癌,後來康復⋯⋯
好了,跳回來。
我要說的是,這世界上,所有診療都有危險,你不知道何時會遇到。家母的碎石險喪命就是一個案例。
你可以說我媽白痴幹嘛不聽最大的國泰,要去相信什麼有名的泌尿診所,但事實上世上很多人都會選擇最輕鬆的路走。
所以後來,我都會請朋友們,先做好最壞的打算。
就像打疫苗就是會有副作用,沒有是幸運,有可能是正常(拜託這邊不要戰哪個疫苗有哪個沒有,都有,這種事就跟彩券、統一發票都有在開獎,只是會不會中一樣);打了疫苗是有可能生病,只是頂多減少殺傷力(這邊可參考小紅前幾天寫小孩打流感疫苗的事情,上一題副作用他那篇也有寫,長輩打流感疫苗發生的事情)。
總之,也因為這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壞打算。
就像我外婆住院時,我跟我媽說,請想好如果每個人都有可能到醫院因此感染新冠肺炎,要怎麼安排才安全。就像我有朋友推薦可以去關島打疫苗時,我會問他如果你不小心有副作用,你的保險給付嗎?你口袋夠深嗎?會不會在飛機上就染疫了?
就像,我外婆心臟停止超過六分鐘被救回來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只有會不會有腦損傷(好險沒事,謝謝老天)。
想好壞的地方不是唱衰,想好壞的地方往往是心理準備。就像保險保好保滿也是(但不要亂保,要先搞清楚)。
有時候謝謝老天,家母現在很會先想好壞的,今天在跟她討論,下一批應該就是她要去打疫苗了(她今年六十七歲),兩個人在看台北市有哪些診所、醫院有,媽媽說了,「我去之前會去看感冒的OOO家醫科好了,人應該會比較少吧!」
媽媽好棒,每一次遇到考驗,都會長智慧。
我們也要學會媽媽從鬼門關換來的智慧,沒有萬事是萬靈丹,做好準備,小心至上,確保出現壞狀況時,我們能力搞得定,那最好。
後記:
剛有網友私訊我說,媽媽會麻藥過敏要記錄下來,有,我都有,那次之後我就去調我媽各種麻藥紀錄,哪些可以。哪些不行。在國泰終於可以手術時,也跟麻醉科醫生討論很久。
相對回到施打疫苗也是,像我外婆這次就沒有打疫苗。因為母親的經驗讓我習慣要討論很清楚,我也會建議媽媽要問好醫生。就連我自己之前做內視鏡的子宮肌瘤手術,我也是跟醫生鉅細彌遺地對過,討論各種失敗跟成功的可能。
沒有任何百分之百會成功的事情,算好失敗率,才是妥當。
國泰家醫科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衛福部長陳時中主導的暗箱操作下,目前專家審查委員會已專業盡失,徹頭徹尾淪為罔顧民眾福祉,只想貫徹蔡英文總統意志的投票部隊,高端疫苗的EUA審核不過是一場將按照劇本演出的歹棚爛戲。>
食藥署今年5月6日召開專家會議,就去年10月所訂的EUA審查標準的療效評估,討論以國產疫苗與AZ疫苗的中和抗體不劣性比較作為療效審查依據;之後再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於5月26日進行新冠疫苗對免疫橋接臨床療效的討論會議後,在5月28日再召開專家會議,確認所擬定療效評估方法合適性,之後即拍板療效評估標準,並於6月10日公告。
但知情人士表示,食藥署疫苗療效專家會議從去年成立至今年5月6日會議為止,原本專家審查團隊都相對固定,但5月28日決定國產疫苗EUA標準的關鍵會議,原16位學者專家有8人被替換,另補進4位衛福部人馬,即有12人參與5月28日的會議。
知情人士說,8位遭替換的審查委員,皆是為人熟知、且有深厚專業背景的知名醫師或專家,其中一人甚至是擔任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查核委員,本應對高端疫苗EUA審核有重要話語權的國泰醫院家醫科主任林敏雄。
巧合的是,5月28日會議後,中研院院士陳培哲也以「食藥署擋不住總統壓力」為由,請辭專家會議委員,不願幫後續審核高端疫苗EUA背書。
對照5月6日的審查會議紀錄,5月28日的8位留任委員中,扣除陳培哲,只有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原則」反對以免疫橋接提案跳過三期臨床試驗,其餘6名留任者,皆在會議中表態同意或傾向同意免疫橋接提案。新加入的4名審查委員,僅醫師黃立民來自台大醫院,其他3人都來自已公開為免疫橋接背書的前副總統陳建仁相關的國衛院系統。
獨/護航高端EUA過關?挺免疫橋接派專家進駐專家會議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53912
護航?高端疫苗EUA審查前 審委被換一半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53861
獨/還原5月6日紀錄 留任專家會議委員多挺免疫橋接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53914
國泰家醫科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下飛機就趕往醫院,姑姑還有意識:「姊姊,妳來陪我了。」
趁著她睡覺的時候,我在醫院掛了家醫科跟內分泌科,因為我12月回台的健康檢查Anti TPO指數過高,還有B肝抗體non-reactive (啊我明明留學前才打過疫苗)
先去看了家醫科,護理師先詳細問我有沒有去過武漢肺炎疫區,幫我量體溫。醫生看著我的身體健康檢查報告,跟我詳細解釋並且讓我自行判斷要不要再打一次B肝疫苗。再跟我說從數字看來,我的甲狀腺沒有問題,而且斬釘截鐵地說:「瘦不下來不是甲狀腺的錯!」(我錯怪它了)最後還讓我諮詢了我的脂漏性皮膚炎。
接著到了內分泌科,醫生一樣說我的甲狀腺沒有問題,定期追蹤即可。我不死心:「醫生,那你看我下巴,一直長很多很多痘痘,而且我一直瘦不下來,我明明很久沒吃精緻澱粉了,是不是內分泌失調?」於是醫生大手一揮,叫我去批價抽血💉
抽了血、拿了皮膚藥,看了兩科醫生,問了各種問題,批價的時候價格不到700元,$20多塊錢美金,在美國要看到這樣程度的醫生,價錢至少要五倍(還是在付了高額保險的狀況下)
我想說的是,台灣的醫療系統跟資源真的非常完整與珍貴,在國泰民安的時候,大家就不應該浪費任何一點醫療資源,更何況是在武漢肺炎盛行的現在,我們更應該守護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防疫如同作戰,希望台灣人團結,不要讓疫情跟政治打倒了這座美麗的島嶼🇹🇼
#圖為清晨六點在整理街道的清潔人員
#想叫住他跟他說聲謝謝
國泰家醫科 在 [徵才] 國泰醫院家醫科誠徵109年度R1 - medstudent - PTT生活 ...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我是目前家醫科的CR,上來PO個招生文。希望有志加入家醫科的學弟妹來報名簡單介紹一下科內的訓練狀況#訓練內容# 我們科是4年course (第4年fellow ... ... <看更多>
國泰家醫科 在 [徵才] 國泰醫院家醫科誠徵110年度住院醫師-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小弟是國泰綜合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科總醫師,來版上宣傳並誠徵110 ... 懶人包:國泰家醫,讚△薪資待遇與福利:R1整年大概90-100(含值班費、 ... ... <看更多>
國泰家醫科 在 國泰聯合診所 的推薦與評價
家醫科 、內科、外科、肝膽腸胃科、皮膚科、復健科、牙科、戒菸門診、預防保健、營養諮詢 各項檢驗服務項目: 血液、尿液檢查、汽機車駕駛人體檢、胃鏡、腹部超音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