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級警戒延長至7/26!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三級警戒將延長兩週至7/26,但7/13後針對以下地點做 #有條件鬆綁:
1.#餐飲場所:開放餐廳、傳統市場與夜市、百貨賣場美食街、美食區等,#符合指引得內用。
2.#運動場館:開放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3.#戶外:#開放學校操場、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駕訓班。
4.#室內:#表演場館(無觀眾)、#電影院、博物館、美術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
5.九人以下國內旅行團、劇組拍攝。
以上鬆綁須遵照通案性原則與主管機關指引:
1.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
2.維持社交距離,除飲食外全程戴口罩。
3.員工人員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仍須關閉之場所:
1.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MTV、KTV、理容院、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備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教育學習場域: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3.觀展觀賽場所: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延長警戒措施:
1.外出全程戴口罩。
2.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非同住者家庭與社交聚會。
3.嚴查不得營業之休閒娛樂場所。
4.各級學校、幼兒園、兒童課照中心及補習班維持現行機制。
5.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
6.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7.暫停宗教集會活動、宗教場所暫不開放。
8.會展、大型會議、團體餐會暫不開放。
9.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10.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
11.強化落實市場及各行業防疫管理應變措施。
✦7/13起宗教場所有條件開放,持續暫停公祭:
1.編列內部人員名冊。
2.建立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及異常處理機制。
3.管控內部衛生與定期傾銷宗教場所環境。
4.規劃民眾入內防疫措施,計算社交距離容納人數。
5.訂定發現可能確診者足跡所到的應變措施。
若無充足人力制定防疫計畫、落實控管防疫措施,建議宗教團體維持暫不開放。
✦7/13起國家公園管制調整山屋持續關閉:
1.山屋、生態保護區及墾丁所有沙灘持續關閉。
2.戶外遊憩據點,加強監測人流,配合地方政府或原鄉部落管制。
3.室內場所以每人2.25平方公尺面積進行總量管制。
4.用餐採梅花座並設隔板。
5.住宿小木屋每間4人為限。
6.停車場調降停車數為原數量40%。
✦全國人民團體、合作社放寬會議措施:
1.全國人民團體及合作社暫停辦理交接典禮等群聚活動。
2.得以視訊方式召開理事會、監事會議。
3.得以視訊方式召開會員大會(含代表大會),會員視訊出席視為親自出席,但視訊會議不可辦理選舉、補選、罷免等事項。
✦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提供民眾運動使用,但 #不開放運動設施設備:
1.符合所在地地方政府防疫措施,適度開放學校戶外操場。
2.禁止飲食,不開放對外營運(不含地下停車場)、租用、臨時車輛停放、團體活動、競賽、聚會等用途。
3.暫停開放:飲水機、校園行政區域、教學區域、室內場館及戶外運動設施(如遊具設施、單槓等健身器材、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羽球場、游泳池等)
4.規劃出入動線,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
5.鄰近操場廁所1間提供使用,加強清消。
✦#公共圖書館:開放單一窗口讀者借閱相關服務。
1.讀者不入館為原則,開放單一窗口讀者借閱服務。
2.暫停開放全區公共區域。
✦#社會教育機構:開放部分區域參觀、開放戶外空間。
1. 採預約制,原則以2小時為一時段,入館採實聯制。單一出入口館舍同時段最高不得超過100人。
2.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安全距離。
3.餐飲服務須依據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禁止邊走邊吃。
4.戶外空間開放須依據有關部會規範相關之戶外空間防疫管理措施。
5.暫停開放:閱覽室、劇場、定時導覽及室內外教育推廣活動。觀眾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展示設施。
✦#室內外運動場館:場域內容留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限。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具、避免肢體碰觸、禁止團體競賽。
1.器材、設施應間隔開放,每次使用後清消。
2.暫停開放:游泳池、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烤箱、交誼廳等。
3.開放廁所與更衣室,並加強環境清消。
#團體課程:
1.教練授課前須進行抗原快篩,每七天快篩一次。
2.教室應依2公尺距離劃設安全距離標線,學員依標線位置上課。
3.應適度縮減堂數及人數,每堂課程間隔最少一小時,空堂期間充分清潔消毒。
#一對一教學課程:
1.教練授課前須進行抗原快篩,每七天快篩一次。
2.教練上課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及護目鏡或面罩。
3.教練應以示範指導取代觸碰。
4.不得從事運動按摩或接觸性輔助伸展等近距離課程。
✦有條件放寬國道服務區、省道休息站用餐管制:
控管3.5平方公尺1人,停留時間1小時內,僅供套餐。
✦有條件開放駕訓班授課:
控管50平方公尺1人,術科教學採1對1(車上最多2人)、學科教學採視訊。受訓學員不得用餐。
✦有條件開放台鐵、高鐵非付費區內用:
車廂內與付費區不開放飲食。站體賣場總量管制,停留時間1小時內。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用餐採梅花座、設隔板,且僅提供套餐。
✦有條件開放國家風景區:
開放單一出入口,容留量為承載人數之40%,每日下午4點截止入園,不開放水域活動、室內展覽館、視聽室、教育場域。餐廳內用僅供套餐,但無獨立用餐空間僅開放外帶,禁止內用。
✦有條件開放觀光遊樂業:
開放單一出入口,容留量為承載人數之40%,每日下午4點截止入園。設施採預約制,保持社交距離,禁止邊走邊吃與抽菸,不開放水域活動。
✦有條件開放小型國旅團及觀光旅館與旅館內餐廳用餐:
每團人數9人以下(含隨團服務人員、不含司機),交通工具與用餐採梅花座與套餐,安排2人1室、1人1床或單人房,上車前消毒與量測體溫。
✦#電影院:
1.電影院從業人員:
a.每場次進場前、散場後皆需清潔消毒。
b.執行清潔消毒工作人員應穿戴防護裝備。
2.觀眾現場管理:
a.以預售票方式為優先。
b.全面佩戴口罩。
c.電影院室內、戶外及等候區域全面禁止飲食。
d.避免提供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之裝置。
e.落實實聯制,觀眾購票、進出場接須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f.座位應採梅花座或間隔座,或其他保持適當距離之安排。
✦#展覽館:包含博物館、美術館。
1.人流管制:適當規劃預約參觀,以每時段2小時為單位。維持觀眾至少1.5公尺社交距離計算,館內容留人數不得超過100人。規劃單一出入口,與控制人流落實實聯制之措施。
2.環境管理:暫停兒童展廳、教育推廣活動、定時導覽,以及語音導覽機、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之展示設施停止使用。館內除餐廳外,其他區域禁止飲食。
3.參觀動線:參觀採事前預約準時到館,配合單一出入口與參觀動線,避免任意往返。
✦#表演場館:閉門排練、攝錄影、直播。
場館現場管理:
1.指派防疫負責人執行防疫措施與風險管理。
2.入館前72時提供相關演職人員名單列冊紀錄。
3.演職人員在非演出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4.因作業需要而未能戴口罩的工作人員,應於入館首日提供快篩陰性或PCR檢測報告。
5.避免共用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等器具,並落實清潔消毒。
✦#餐飲業內用:有隔板、梅花座或可維持用餐之1.5公尺社交距離,可提供內用服務,並定時環境清消。提供酒精類飲料之餐廳,進行營業時間管制。
✦#百貨公司美食街:
1.服務人員佩戴口罩面罩,每日健康檢測2次。
2.共同用餐區容留人數以總座位數1/2為上限。
3.用餐座位採梅花座,同時設置隔板,確保1.5公尺。
4.餐點以個人套餐或盒餐方式提供,不共食,不提供酒精飲料。
✦#傳統市場及夜市:
1.落實實聯制,出入口管制,設定容留人數,限制消費時間。
2.攤位前以立牌、貼膠條等方式限制排隊人數與維持距離。
3.人車分流,必要時禁止馬路中間擺攤或其他營業降載方式。
4.禁止試吃、邊走邊吃,鼓勵預約外帶或外送。
5.飲食、熟食攤須加裝遮罩或隔板。
6.顧客不得自主取餐,需由工作人員服務。
7.餐飲內用,須加裝隔板、梅花座,不同桌保持1.5公尺,攤台區(吧台區)禁食,餐點個人式不共食。
適度鬆綁兩不一要,#不要報復性旅遊、#不要挑疫苗排到就去打,#要持續戴口罩,維持防疫措施阻絕病毒,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統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月18日的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這也是我在家遠距工作的第二天。
2020年年初開始,全球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群聚開始產生風險,社交距離成為禮貌距離,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許多博物館也被迫關閉。
但真正讓我有實感的時刻,是去年看到外電照片裡的羅浮宮。
也不過是去年二月初,我才剛造訪羅浮宮。當時COVID-19疫情才剛發生,亞洲人相對敏感怕病,還在法國南部時,我與同行友人便開始找口罩,但國情確實不同,在當時的法國,口罩很少見,我們造訪了兩三間藥局,整間店最多只有一盒,只願意賣我們幾個。
旅程後來到了巴黎,羅浮宮和奧賽美術館是原訂要去的博物館。經歷過SARS的台灣人是很害怕的,我們戴著口罩入場,被歐陸遊客視為異類,甚至投以鄙視的眼光。可是我們自己明白,這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回程時,世界已開始受到影響,我們甚至退了原本要從香港轉機的機票,改從疫情還不嚴重的東京轉機回台。
直到幾個月後,羅浮宮因疫情閉館,玻璃金字塔前空無一人,那場景非常魔幻。當時我們便明白了,疫情衝擊的範圍太大太廣,世界上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正在面臨挑戰。
過去,國際博物館協會曾討論過,在3C時代來臨之後,走進博物館的觀眾愈來愈少。疫情持續超過一年,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的議題更加聚焦,國際博物館協會將今年主題設定為「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在原文裡,他們用的是「The Future of Museums:Recover and Reimagine」,Recover有著復原、甦醒的意味,Reimagine則有「重新想像」的意思。
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在未來的後疫情時代,博物館會是什麼樣貌的?該如何吸人們再度走進博物館?又或者,透過更多元的方式,讓博物館的館藏走到更遠的地方?
漫畫,或許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這半年間, 蓋亞文化 出版一系列的博物館漫畫,包括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中美術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淡水古蹟館等隸屬國家的單位都推出漫畫,打破傳統博物館的思維,將視角拓展到漫畫領域。
於是,選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之前,節目邀請了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漫畫家漢寶包與漫畫家簡嘉誠,來聊聊他們所創作的博物館系列漫畫。
只是在錄製EP12時,台灣尚未進入社區感染的階段,短短幾天,台北市與新北市已進入三級防疫階段。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就讓我們好好窩在家吧,遠距上班之後,安靜地讀幾本跟博物館有關的漫畫,重新感受與自己相處、與閱讀相處,以及與圖像相處的樂趣。
我們一起努力,勇敢對抗艱困的疫情。台灣加油。
*本集節目再度感謝「 啤酒頭 Taiwan Head Brewers Brewing Company」贊助啤酒 http://headbrewers.com.tw/
*警語: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
◆ EP12 書單-博物館的漫畫們: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
https://reurl.cc/WEW4D7
作者: 漢寶包 Hambuck
夥伴: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玦:孿生》★☆
https://pse.is/3fyxzw
作者: 曾耀慶 Yao-Ching Tseng
夥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上)》★☆
https://pse.is/3eyb57
作者:HOM 大城小事-Big City,Little Things
夥伴: 國立臺灣美術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畫電影的人:手繪電影的美好時光》★☆
https://reurl.cc/2bllDn
★☆《消逝的後街光影》★☆
https://reurl.cc/1gkk2D
作者: 簡嘉誠
夥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滬尾畫帖:淡水古蹟擬人誌》★☆
https://pse.is/3faz2y
作者: 蚩尤-畫家
夥伴: 淡水古蹟博物館
★☆《採集人的野帳1》★☆
https://eslite.me/3f978q
作者: 英張 X CCC 創作集
夥伴: 台北植物園 Taipei Botanical Garden
★☆ 支持漫畫的好朋友: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文化部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 贊助我們 ★☆
請我們喝杯咖啡,讓我們能繼續說漫畫給你聽 💖
https://pay.firstory.me/user/kidultcomic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統編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這齣戲劇表演做過贈票,寫過專文,也許欲於網路上推廣劇場作品無疑困難重重,不太意外,當然成效稱不上好,甚至沒辦法讓更多人想像或得知這是一場什麼樣又多麼值回票價的精彩演出,經過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首演,而後來到理應是主場的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NTT-TIFA 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周六終於有機會一睹現場演出的風采,該怎麼形容電腦螢幕與現場觀賞那有著天壤之別的震撼呢?
⠀⠀⠀⠀⠀
能於此次為數不多的稀有場次中,親眼見證這一場演出的,絕對都是相當幸運的一群人,整個團隊不畏疫情,攜家帶眷辛苦來台隔離、表演,甚至還推著襁褓中的嬰兒,但他們臉上都掛著開心的笑容說道:台灣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讓他們演出的地方。微觀亦宏觀,打破第四道牆,既是即興演出又經過縝密設計,透過富有生命力的手指、肢體與道具,結合絕佳創意、美學、詩意、配樂、舞蹈,以及電影拍攝手法,讓觀眾同步看見鏡頭前後的魔幻世界,一氣呵成出輕盈不失重量、戲謔不失嚴肅,在生死議題之上建構出一個發人深省故事,像是夢境,像是靈魂深處的撼動,像是未曾經歷過的視聽饗宴,也是自始至終令觀眾屏氣凝神的七場美麗死亡 —— 比利時鬼才導演 Jaco Van Dormael 的《#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
當時,為了撰寫專文,先於電腦上觀賞了兩次以上預錄好的影片,但當真正坐在中劇院觀眾席上時,卻彷彿上演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表演,精彩到必須再度紀錄些什麼。會覺得似乎有某些部分不太一樣,也會覺得原來幕前幕後同時在眼前上演的過程是如此奇妙,行雲流水,巧奪天工,無懈可擊,原來舞動的剪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原來戰火紛飛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原來火箭升空是這樣創造出來的,銀幕上的效果極其逼真,但其實只需要透過一些不起眼的道具、一些空前的創意與巧思,便能讓人恣意穿梭在虛構與真實的世界,展開一趟縮小燈照射下譜出的奇幻旅程。
⠀⠀⠀⠀⠀
「我們希望能夠挑戰自我,在餐桌上拍攝出一部以跳舞之手為主角的劇情長片,但是不會像多數一般電影,而是當逐一與所有成員實驗過即興創作,並參考每個人的專業建議後,劇本才得以成形的,等到劇本就定位,我們再合力將各個視覺效果一併呈現出來。是的,這屬於電影藝術,卻又凌駕電影藝術之上;這也屬於舞蹈表演,卻又超乎舞蹈表演之上;這就像一部 Pop-Up 電影,攝影機放大了眼睛難以察覺的細節,觀眾也能親眼看見攝影機捕捉不到的精緻。」
⠀⠀⠀⠀⠀
旁白,是《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的主體之一,英語版沉穩靜謐且帶有磁性,中文版是台灣觀眾再熟悉不過的 #莫子儀 配音,緩緩在耳畔響起,緩緩引導觀眾的情緒,抑揚頓挫,優雅流動,連團隊們都讚不絕口,表示自己雖然聽不懂中文,但他獨特的嗓音,卻讓這些聽過各國配音版本的外國貴客聽得如癡如醉。
⠀⠀⠀⠀⠀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像是一趟在心中默數一、二、三後便啟程的夢境之旅,就如導演以死亡做為收尾的標誌性手法:等在前方的是七場毫無預警的死亡,但故事中的死亡並非悲劇,而是無數對生命的禮讚以及回望。光影在生命舞動的殘影裡停駐時間,留下輕如鴻毛的印記,一雙雙手漫舞於黑暗之中,漫舞於森林霧氣之中,漫舞於火光燭天之中,漫舞於水波蕩漾之中,漫舞於宇宙虛空之中,漫舞於生命布幕落下之前。《倒帶人生》、《死期大公開》的導演賈柯凡多梅爾邀請觀眾一起遁入這場虛無縹緲的夢,因傳統表演型式的有限而生,也因生命盡頭姿態的有涯而生,透過打破既往視覺藝術的呈現手法,跳脫現實帶來一場前所未有,且充滿影像魔力的感官饗宴,讓我們在悠悠轉醒之際,捫心自問:「死去前,你真正活過嗎?」
⠀⠀⠀⠀⠀
雖然,到昨天為止,這次吻與淚創作群的演出完全落幕了,但 NTT-TIFA 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還在盛大進行當中,策畫了非常多值得特地遠道前去觀賞的優質演出,包括吳明益小說《複眼人》的改編舞台劇云云,其實錯過就是損失,票價也相當親民,希望大家能把握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
⠀⠀⠀⠀⠀
⠀⠀⠀⠀⠀
▍專文介紹:
⠀⠀⠀⠀⠀
生如夏花,賈柯凡多梅爾《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死去前,你真正活過嗎?
https://bit.ly/3rFkZtO
⠀⠀⠀⠀⠀
精彩片段:
https://youtu.be/UMRLe5aNuPs
⠀⠀⠀⠀⠀⠀
▍更多藝術節資訊:https://bit.ly/3a1X1Cb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統編 在 TFAI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是我國唯一典藏影視聽資產專責行政法人機構,以強化影視聽資產典藏研究修復推廣、實現資產公共化任務為宗旨。為「國際電影資料館 ... ... <看更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統編 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的推薦與評價
那就一定不能錯過這部紀錄片! 後續三週還有另外三部強檔電影數位修復版接續公開,小編這邊先賣個關子,但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