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24(二)蘋果日報刊登我第38篇專欄文章「囤房稅是否能有效平抑房價?」(如下連結,由於蘋果目前閲讀全文需註冊登記,為方便大家閲讀,我也將全文轉貼如下,副標為編輯所下)。
————-
張金鶚專欄:囤房稅是否能有效平抑房價?
(張金鶚,政治大學退休教授)
最近總統大選,過去長期十大民怨之首的「高房價」再度引起重視,我進一步提出台灣長期房市「三高」(高房價、高空屋率、高自有率)的不合理、矛盾與問題嚴重。當今執政者及各總統、政黨立委候選人必須嚴肅面對三高困境,特別應將「高房價」列為當前選舉的重要議題(Agenda ),提出解決對策並確保能夠積極落實,以作為選民投票的重要觀察指標!
然而有些政治人物擔心,因為台灣有八成以上的房屋自有率,若房價下跌,大部分民眾的資產縮水,反而會引發民怨。但是八成自有房屋有六成以上只有一間房屋,房價上漲表面資產増值,但實際上房屋越來越老舊,無法賣舊屋換新屋(因為新屋上漲遠高於舊屋),個人最近必須要賣二舊屋加上第三屋抵押貸款才能換新屋,親身感受特別強烈。高房價對一殻蝸牛反而是輸家,只有那些極少數的多殻蝸牛,才是贏家。
另外政治人物配合建築業者說法,認為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高房價是總體經濟繁榮的表象,若是房價下跌,將影響房地產相關行業,總體經濟將面臨衰退。殊不知台灣長期經濟停滯,貧富差距越來越擴大,即是台灣過度投資房地產所致,不但空屋林立,浪費資源,社區品質惡化,更造成其他高科技乃至傳統產業資源都被房地產所排擠,反成為台灣阻礙經濟發展的根源,更別提學術界早有實証研究說明台灣房地產絕非火車頭產業。
影響極少數多殼者
面對高房價政府與政治人物又應該如何真正嚴肅面對?根據個人三十多年長期教學研究並在歐美日等國際長期訪問交流的學術經驗,同時也曾有機會在中央營建署國宅組及台北市副市長的實務經驗,深感台灣房市在「大市場、小政府」的背景條件下,惟有針對高房價的關鍵問題,優先處理,積極面對,才能逐漸化解困境。
個人明確簡要的提出下列「房市三箭」,以為政府、政黨及相關政治人物的參考與回應:
1、健全房屋市場機制,嚴懲欺騙行為,落實實價登錄2.0;
2、抑制房市投機炒作,落實「囤房稅」,並大幅降低非自住的房貸成數;
3、整頓租屋黑市,加強租屋資源及協助,包括租金補貼、包租代管、社會住宅等。
其中有關「囤房稅」特別關鍵,最近更引發一些正反爭議,有些人認為不易執行,有些人認為沒有效果,容我特別矛以釐清。
首先,「囤房稅」並不是「空屋稅」,前者是針對多殻蝸牛非自住房屋課徵累進稅率,並無認定與執行上的困難;這和空屋必須要確認無人居住使用課稅,完全不同。若有人想利用人頭避稅,其成本風險極高,未必划算,何況台北市早已施行且執行成效良好,可為借鏡。
其次,囤房稅只針對極少數多殻非自住房屋課徵累進稅,完全不影響絕大多數自住房屋的居住使用,在政治上,特別在選舉當前數人頭的情況下,絕對具有政治可行性。若能確保中央明確立法,以避免選後地方不願落實應是關鍵。
第三,囤房稅只針對少數非自住房屋課稅,有人認為影響房價不大,不會有效。然而,從過去台北市2014年實施的成效來看,台北實施囤房稅後,房價立即明顯反應下滑,而且是從蛋黃區豪宅開始,非常有效,這和以往房價從新北蛋白區率先下滑完全不同。也因為新北沒有積極落實囤房稅,而台北市後來也放寬建商業者的囤房稅,更別提其他大部分縣市都沒有落實囤房稅,導致房價至今看回不回。反過來說,若是囤房稅無效,為何會遭到少數利益團體的強烈阻礙,而無法落實?
具政治經濟可行性
最後,透過囤房稅的落實,不但可以抑制投機炒作,逐漸減少囤房誘因,釋出非自住房屋,增加供給,減少投資需求,讓高房價逐漸下滑,同時減少空屋所浪費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囤房稅影響的只有極少數的多殻屋主,也可避免房價硬著陸,極具政治與經濟的可行性,值得社會各界重視推動!
————-
後記:
雖然也有許多人針對「高房價」建議其他寶貴意見,包括:「實價課稅」、「提高稅基」、「房地合一課稅」、更嚴格的非自住標準,包括「戶數」及「面積」、及更嚴格的累進稅率等。這些寶貴意見都很好,但我必須強調「理想只是口號,實踐才是王道」,找出關鍵、漸進改革,同時要顧及政治、經濟與社會不要產生過大的衝撃,房市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若是有太多紛雜意見,不易整合,無法形成共識。這樣政治人物便有很好的藉口,會研議、再研議⋯,一但拖過「數人頭」的選舉期間,到選後「數拳(權)頭」階段,那要平抑高房價就更加困難了。
最近黃國昌立委已具體提案的囤房稅(房屋稅條例修正),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有關囤房稅的修法提案內容可參考下列連結:
https://lci.ly.gov.tw/LyLCEW/agenda1/02/pdf/09/08/02/LCEWA01_090802_00008.pdf?fbclid=IwAR2Xc5uGKMuCi6_dXtAg5aWuiwBehLoTihvD0D9jw3xPYLqf-NfnxBCWXk8
相關PPT手板也可參考下列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21xzACiyUymkWL_7QxcWtPxh-0vsLXJ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923/163772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0923夢想街57號 好市多進駐等於房市利多?預售、新成、中古、公寓挑哪個好?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cJm9aNSJDI 【好市多促進中壢房市分析】 答:基本上像這種「大賣場」進駐,一定是趁生活機能還不是那麼樣成熟、完善時就會進駐,因為附近相對點燈率比較低,房價、租...
國宅貸款成數 在 柬埔寨房地產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富豪偏好新加坡 吉隆坡前景吸睛
摘自富比士地產王月刊014期
文/林蘭芬
台灣高房價與政府打房迫使熱錢紛紛出走,承接2013年的海外置產熱潮,亞太地區呼聲最高的城市,除了申奧成功的日本東京,另一個便是快速發展中、位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在房價基期低、預期投報率高等多重誘因吸引下,在台灣掀起一波赴馬購屋的熱潮,就連鄰近的新加坡,也加入這波馬國置產熱。
2014年的海外置產熱火絲毫沒有冷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傾向。2014年恰逢馬來西亞的觀光年,近來大馬政府積極推動觀光旅遊奏效,旅遊業帶來的商機也是馬國GDP逐年提升的一大支撐,加上擁有石油、橡膠、棕櫚油、錫礦等天然資源,皆為馬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在國家帶頭作多下,馬國政府在首都圈推動的「大吉隆坡計劃」,讓這個在東協快速崛起的重點城市,訂下了2020年躋身全球前20大最佳城市的目標,也為當地房產帶來無窮願景。璽朵國際執行董事呂安淇表示,現在的吉隆坡宛如20年前的台灣,正大張旗鼓地興建開發中,並以交通建設為首,奠定經濟發展的根基。
除了吉隆坡市中心原有的輕軌,現在更加強推動縝密的捷運網絡計劃,預估將在2018年完工。當地最受矚目的重大交通建設,當屬泛亞鐵路的興建,將串連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等國,北抵中國雲南,南至新加坡,完工後將成為東南亞、中東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重要交通幹線。
1.7兆建設經費 打造大吉隆坡計劃
除了泛亞鐵路,另有直接串連吉隆坡與新加坡的馬新高鐵,或稱隆新高鐵。
該交通建設已於2011動工、預計2020年完工通車,在馬國境內分別在麻六甲及葇佛(新山)設置有停靠站,因此近期也受到海外投資人的關注,並逐漸接觸、接受吉隆坡市中心以外的房產。
馬國政府還撥出1.7兆新台幣的資金積極建設吉隆坡,目的在以國際大城市的姿態,吸引全球前100大的外商進駐,並釋出170萬個工作機會,以最原始、最單純的居住需求,帶動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
然而,馬國政府為保護本國人的權益,設有外國人購買當地房產的最低總價門檻,外人在檳城置產,總價門檻為100萬令吉,約合新台幣1000萬元,其他州則為50萬令吉(約新台幣500萬元)。
此外,跨境投資人還須支付不少稅費,除了購屋須繳納印花稅、門牌稅、地價稅、分層地契印花稅,將房屋出租與出售時,則須再分別支付租賃所得稅與售屋利得稅。
呂安淇表示,跨境置產前應該先考量幾個層面:若是以移民、工作、退休生活、為子女未來留學居住為前提,做為自住使用的投資人,建議優先考量物件的環境、購物與交通機能,也可考慮利用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的第二家園計劃辦理移民,10年可享有等同於馬國人民的福利,可享受購屋優惠與貸款利率折扣。
若是以投資置產為出發點,呂安淇則建議選擇位在市中心,或緊鄰市中心的物件,且無論是精裝修的套房產品、SOHO族類型的辦公室,最好都要選擇附有物業管理的物件,從承租到管理、收益都有透明、簡便的流程,才能輕輕鬆鬆當個國際包租公、包租婆。
新加坡政經情勢穩定 強吸外資
相較於近2年才迅速竄紅的吉隆坡,與馬來西亞僅「一橋之隔」的新加坡,則早在亞太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區域房市指標,先進的城市規劃、生活環境與居民素質,加上對境外投資人基本上沒有特殊限制,多年來對於高端的境外置產者,擁有強大磁吸力。
新加坡氣候溫暖,地理位置與交通位居樞紐,是亞洲重要的經濟重鎮,境內人口密度高,有許多外來的讀書、就業人口,住宅的剛性需求穩定。
根據統計,新加坡2013人口總數已達540萬人,年成長率1.6%。新加坡貿易部門公布的2013年第4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率則高達6.1%,經濟與人口的長期穩定增長,替新加坡帶來可觀的房地產物業增值回報。
21世紀不動產亞太區總部董事長王福漲表示,東協經濟發展快速、人民消費力道強勁,加上新加坡政府對外國人置產沒有特殊的限制,無論在購買房屋價格、稅收、貸款利息,皆與本國人相當,因此,具領頭羊地位的新加坡房產,已成富豪們海外置產的亮點。
此外,完善規範的市場,以及透明的法律、稅制、無貨幣管制等條件,也是新加坡房產能吸引跨境置產族群的重要誘因;新加坡貸款額度高達70%,利率卻僅1.2%,同時,在新加坡置產免遺產稅、免課徵海外所得,且匯率穩定,對於投資人而言,是相當良好、健全的環境。
不過,新加坡與香港同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級城市,房價也遠非吉隆坡或台灣所能比擬。
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新加坡房價便已超過每坪200萬元新台幣,金融海嘯過後又快速翻漲,因此,大多數前往新加坡買房的台灣人,多是因做生意時常往來,或考慮讓小孩在地就學的高端置產族群,而新加坡政府鼓勵海外資金投資,只要在新加坡擁有不動產、存款4700萬元,就可申請入籍。
外人置產無身分限制 惟不得買組屋
然而,為了保障新加坡人的權益,新加坡政府規定,外國人不可購買「組屋」,且除了聖淘沙以外,外國人在其它27個區皆不能持有土地;新加坡的組屋就如同台灣的國宅,且這樣類型的住宅約佔新加坡房市8成左右,此外的一般住宅或房產則可供境外人士自由買賣。
王福漲指出,目前新加坡的推案型態也有預售、新成屋之分,但房市交易仍以中古屋為主。預售屋的交屋日有2種,先有完工交屋日,約1~3年後為法訂交屋日,期間等同房屋保固期,開發商須負責所有修繕問題。
值得住意的是,因新加坡無代書制度,買賣房屋流程須委由律師處理,律師費約新加坡幣3000~8000元(約新台幣7~18萬元),多數人會透過房屋經紀買賣房屋,服務費為房屋總價的1~2%,普遍由賣方吸收,除非買方有特別指定的房屋經紀才須負擔服務費。
另在房屋貸款的部份,外國人可在當地任何銀行申貸,一般貸款成數可達6~7成,房貸利率1.2~1.7%,但自今年6月底起,新加坡政府將推出「總償債率」,即限制貸款,買房買車的貸款金額不可超過薪資6成。
王福漲提醒投資人,須注意新加坡政府雖然並未限制境外人士的置產資格,但近年推出的賣家印花稅,即類似台灣的奢侈稅;該政策當地人與外國人皆適用,課稅持有年限為4年,持有1~12個月內售出,課稅16%,持有12~25個月售出,課稅12%,持有25~36個月售出,課稅8%,持有37~48個月售出,稅率為4%,以避免房市的投機炒作。
國宅貸款成數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60923夢想街57號 好市多進駐等於房市利多?預售、新成、中古、公寓挑哪個好?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cJm9aNSJDI
【好市多促進中壢房市分析】
答:基本上像這種「大賣場」進駐,一定是趁生活機能還不是那麼樣成熟、完善時就會進駐,因為附近相對點燈率比較低,房價、租金、土地取得成本也都相對會比較便宜。如果是在人潮密集之處,再進駐,那就來不及了,東西也無法薄利多銷。例如:內湖五期的好市多也是如此。反觀中壢也是如此,那附近的空屋率也是相較整個中壢來講是偏高的。
【現在的時間點,買什麼划算?】
答:......↓
第一-價格取向
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挑新成屋,特別是預售屋,因為建商在這樣現在這樣的景氣下推案,都會有比較大的「賣不掉、銷售期拉長」的心理壓力,以前賣一間就少一間,現在是擔心價格在可口也未必能賣掉,所以現在建商推的案子多半會以「最短時間之內完銷」為第一目標,其次才是「價格」。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新成屋、預售屋價格極有可能出現比周邊中古屋還來的便宜的情況發生!在比價效應下,未來周邊的中古屋也就不得不跟著降價了。所以如果從置產、投資角度切入,房子越新越好。
第二-一定要是接近滿分的好房子
如果擔心資產縮水的話,在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只有屋齡新舊的不同,當然是選新的。可是如果是在蛋黃區、大安、信義、大直,一些土地取得成本已經很貴的地方,就算是新房子,可能也會因為地點、房型格局、基地過小等等,導致有明顯的抗性,反而中古屋社區評價優,住戶們共識極高,選中古屋就是不錯的選擇。
舉例1:內湖區有一個新建案,豪宅規格、大樓外觀也很氣派,而且建商也很願意讓價,可是基地位置在山坡地可能有土石流的疑慮,然後景觀看出去雖然樹景一片、鳥語花香,但也看得到福地景觀,像這樣子情況,如果附近有中古屋,格局、採光等等其他條件也都不錯,而且還沒有福地景觀,那當然就選中古屋了。
舉例2:在房市盤整期,房子再便宜,也都還是會被市場質疑,像是基河國宅,房市最高檔與現在的實價登錄相比,差距將近快三成。所以記得,無論新舊,一定要買「缺點最少的好房子」,其次才是價格。
【砍價絕招】
A.實價登錄再砍價法
答:基本上現在多數人都是這樣來砍價的,實價登錄往下出價已經是相當普遍的談價法,多半只要有誠意出售的屋主,心態大約都會是「最高紀錄的八折、最新紀錄的95折」為成交區間。
B.銀行估價砍價法
答1:實務上的觀察是,現在銀行都會估得比較高喔!?因為銀行都是參考已經成交的時價登錄,而現在買家出價,都是低於實價登錄,成交價也是低於實價登錄,所以只要是自住型的買家,現在進場其實都是相對比較可以安心的。
答2:銀行估價砍價法,比較適合用「豪宅」。
2-1.因為總價越高,下修壓力/幅度比較明顯,銀行會評估得更保守、謹慎。
2-2.現在「豪宅限貸令」仍然是沒有解除的,對「財力證明雄厚」的「首購族」而言,6999萬的房子最高可以貸到八五成,也就是5949萬,但只要多1萬變成7000萬,最多只能貸六成,也就是4200萬,一來一回就要想辦法多準備1749元的自備款。
2-3.所以如果你是豪宅買家,「自備款多」,可能其實沒那麼在意銀行可以貸多少,可是你想買的房子總價超過7000萬,那你就很適合用「銀行估價砍價法」,假裝自己籌錢很辛苦,跟賣方多議一點價。
C.東扣西扣砍價法(扣車位、扣管理費...)+房屋謄本算屋主買價算出屋主利潤
答:
【車位砍價法】
不管任何一個地方,車位都有一個「固定的“行情”」,請注意,重點在“行情”這兩個字,很多仲介都會跟你說:「車位是『死豬仔價』,通常沒有人會砍車位價錢,車位價格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能針對房屋價格去砍價。」但是,
1.一樣是坡道平面,因為坡度的不同,有的社區無法停低底盤的跑車,消費者知道嗎?
2.還有一樣是車位,B1、B2、B3的價格,應該是一樣的嗎?
3.同樣樓層的車位,你是靠邊邊牆壁、夾在中間車門很難開,跟你單獨在空曠角落、動線好停、車門好開,價格應該一樣嗎?
4.有的機械車位是上中下三層輪動式的,有些機械車位位置在中間/平面層,簡直跟平面車位沒啥兩樣,有的車位在下層有限高不能停休旅車,一樣是機械車位,價格應該一樣嗎?
所以,請記得,車位價格不是死豬仔價,不是固定價,而是固定行情,可以參考行情,依照車位好不好停,再做一些加加減減。說不定又殺了50萬。
【扣管理費】
豪宅社區的管理費一坪動輒200元以上,中午屋目前平均落在100元上下,有些一層一戶、獨棟、有游泳池的,管理費特別貴,長久下來養房的成本就差很大!像這次的故事主角,就是利用「他們認為合理、他們可以負擔的」管理費是多少,與想要購買的標的物去做10年、20年的累積計算,然後將這些多出來的養房成本,放進斡旋談判議價裡面。
【房屋謄本算屋主買價、算出屋主利潤】
答1:其實這一招比較無效,因為屋主當初買得便宜,難道就要便宜賣給你嗎?那屋主當初買貴了,你是否願意用比較貴的價錢承接呢?不過基本上還是秉持一個原則,民國101年之後取得的,因為成本較高,而且是屋主賺多少的問題,應該賠多少的問題,所以會比較難殺價。
答2:從謄本算出屋主成本,前提是
2-1屋主是在101年6月以前購買的房子,實價登錄查不到,再用此招。
2-2必須要有貸款。
2-3屋主設定抵押的類別是「最高限額抵押」。如果只是「一般的抵押權」,就代表當初屋主自備款比較多,並沒有把房子的價值完全給貸出來。
2-4通常銀行都是「成交價的八成」去做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換言之,如果你在謄本看見設定1200萬,加個兩成上去,就代表屋主當初大約是用1440萬去購買這間房子。而設定1200萬打八折等於960萬,大約是屋主「實貸」的金額。
【斡旋絕招不藏步】
1.交易安全:有太多案例層出不窮了,有些房仲一心只想成交,有些買家對於自己的財力證明過於自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貸款貸不到買家要的成數,籌不出自備款,只能解約,而被賣家沒收訂金。」的慘劇,所以在斡旋的一開始,我們會建議消費者,在出價談之前,請算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自備款,然後記得在斡旋書上註明「如果貸款未達?成,買家可主張無條件解約」等字樣來自保。
2.不要斤斤計較服務費,買賣房子是三方面的事情,絕對不是只是買賣雙方的事情而已,試想三國時代:劉、孫、曹,其中的兩方只要真心團結合作,第三方必死無疑!
所以,買家可以用力跟屋主砍價,賣家如果不甘心當然也可以堅持不讓價,請記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服務費,多給,也只是多給1~2%,少給,也只是少給1~2%」,我們會建議消費者訂出一個目標、級距,如果價格滿意,服務費給滿%,把「服務費」放進談判技巧裡面。只要利用服務費,讓房仲替你賣命!或許你多給了1~2%服務費,我絕對相信,房仲幫你砍的價錢絕對不止1~2%。
(以上部分內容,出自陳泰原的新書《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71393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