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上學怎麼辦?
孩子怕上學 當心變拒學自由下週開學,精神科醫師觀察,門診害怕上學的個案近年來增加1至2成,國高中生居多。醫師分析,個案普遍於小學就害怕上學,焦慮、緊張,但當時並未及早介入,累積至國高中爆發,甚至演變為抗拒上學。 精神科醫師陳政雄提醒,若家中孩子出現害怕上學的徵兆,開學後一至兩週為關鍵時期,家長應適時界入,若超過兩週仍難調適,最好及早尋求協助。
門診懼學病患以國中生最多,佔5至6成,其次為小學、高中;幼稚園害怕上學多因分離焦慮,小學生怕上學多與老師有關,例如老師太兇,國中生面臨變化最多,包括青春期生理變化,功課及同儕壓力,師長也期待國中生「像個大人」。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變動形成壓力來源,內心難免焦慮、擔心,多數人適應沒問題,但有些學生較難調適,例如天生氣質較內向退縮,本身較沒有自信、害怕接受挑戰或本身感覺統合功能不佳。
部分國高中懼學個案於幼時就有適應障礙,雖然怕上學,但父母可能太忙或沒注意,硬去上學,累積到放學,為了紓壓,容易鬧情緒,異常「盧人」,脾氣不佳,喜歡欺負小動物、弟妹或晚上不敢單獨入睡。
幼年害怕上學需由父母早期介入,若國高中階段才明顯怕上學,青春期和父母缺乏溝通習慣,適合由學校老師協助,藉由聊天、活動,慢慢溝通。
幼童焦慮可能出現無來由腹痛、腹瀉或頭痛、吸吮手指頭、摳手、咬指甲、易鬧情緒、不可理喻,黏人、欺負小動物、弟妹或喜歡搞破壞,飲食、睡眠失去規律、怕黑、怕妖魔鬼怪,不敢一個人睡覺及尿床等狀況;開學的前一兩週,出現上述情形之一,即為害怕上學的警訊。陪孩子紓壓 代替批評斥責自由
孩子害怕上學怎麼辦?精神科醫師建議,不要對孩子說「沒什麼可怕」,只會讓孩子更焦慮。家長多陪同孩子做紓壓的活動,例如寫書法、玩骨牌、樂高,心無旁鶩專注於簡單的訊息,時常練習讓心更定,提高抗壓性,不易被外在影響;讓孩子做家事也是不錯的練習,但家長千萬不要批評,以免孩子更緊張。
陳政雄表示,家長期待孩子以意志力克服害怕上學的情緒,但孩子還不具備此種能力,只會增加焦慮。孩子面臨焦慮,可能出現規律性混亂及行為情緒的輕微退化,家長要以耐心包容,最忌諱心急或求取速效。
陳政雄舉例,焦慮的孩童希望父母親更多陪伴與縱容,原本單獨睡的孩子,會希望家長陪同睡覺,家長不妨照做一段時間,不用擔心孩子退化。
有些孩子會佯稱生病,陳政雄建議,盡可能轉移焦點或忽略,不要直接拒絕或斥責,避免增加焦慮,也不要因為孩子吵鬧讓步,反讓孩子心理更脆弱,禁不起考驗。家長可安排增加抗壓性的活動,特質為簡單、單調、緩慢、重複,例如園藝栽種、陶土、木工工藝、寫書法、樂器吹奏、打毛線、女紅、三角摺紙、樂高骨牌、瑜伽、太極拳,若孩子合併專注力的問題,可學習攀岩、射箭、日本劍道。他強調,上述活動最好不涉及競爭、要求,才能慢慢培養抗壓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