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到英國當孩子們的中文老師】
到西方國家教中文 一直是自己很想要做的事情
很幸運 我已經達成這個夢想
於是我在網路上寫下一篇文章
是發表一些關於教外國孩子們的想法 有趣的過程 經驗談等
結果有很多人私下留言問我一些相關問題
才發現 原來大家也像我一樣 對於教中文有很大的憧憬
在這邊一併回答大家的共同問題
所以這篇會有點長
主要是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想圓夢的人
也分享給對於孩童學習語言有興趣的朋友
如果沒興趣的 可以看看照片就好囉
首先英國的教育和亞洲蠻不一樣的
在教學之前 每個班導師都會和我討論教學方法
他們都一致認為
孩子們想學習中文已經是很大的挑戰
所以請先讓他們喜歡語言 才能讓他們想要學習
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在英國也完全不受用
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中心 創造出快樂的語言環境
也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讓英國孩子們個個都很主動
即使是發音超級困難的中文 他們也從不會膽怯的說出來
上課的時候 大家也都很踴躍的發言
有不懂 不會的也是馬上舉手發問
這裡的孩子們 喜歡被老師注意和關心著
開心互動的上課情形下 不僅是孩子開心
老師們也更能融入教學的樂趣 陪著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學習
有的時候上課不僅限於教室內 也沒有正統的教科書
而是讓孩子們走出室外學習語言
勞逸結合反而更能創造出學習效果
帶著孩子來到中國超市挑自己喜歡的餅乾糖果
或者去去中國城吃港式飲茶 教導他們如何用筷子代替刀叉
並且認識不同的食物和發音方式
新年到了 則是教他們怎麼怎麼寫春聯
有的時候也會在教室裡上烹飪課 一起研究怎麼煮Chinese Food
如果是在課堂中上課 一定要準備遊戲 小組討論 互動白板
畫畫 唱歌等等
越多的互動和討論 也越能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感
其實要學習新的語言真的不簡單
我也很認同當地老師說的要讓孩子先喜歡語言
如果課堂上只是不斷死板的念課文 背單字 考試
那我相信對於活潑亂跳的英國孩子們 肯定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而讓人動容的事情是他們會主動當起對方的小老師
一起研究如何發音 一起討論 一起對話 也一起玩樂
孩子們的語言能力超乎你想像
不要刻意去限制孩子要讀什麼 要做什麼 要背什麼
有的時候適時的放手 反而能讓他們自由發揮出強大的學習成效
上面是一些簡單的課程分享
下面則是一些大家問的相關問題
1. 首先是簽證: 一開始我還在唸大學和碩士時 是拿學生簽證
一個禮拜用兩天 到當地的英國小學還有中學當義工兩年多
畢業之後 我拿到了PSW(Post Study Work)
這個簽證是允許獲學士以上學位的國際學生畢業後
可以留在英國兩年尋找工作
但在2012年時 英國政府表示 為了減少淨移民增長
留學生讀完書就必須回家 而取消此方案
那時很幸運我剛好是最後一屆可以申請此簽證
我拿著這簽證 到倫敦中文學校教書 此時的工作是有薪水的
以上是我教書時使用的簽證
其他還可以留在英國工作的簽證
就是大家熟知也是現在很紅的Tier 5 YMS
兩年的Working Holiday Visa
英國打工度假只要年齡在18未滿31歲前的青年都可申請
亞洲國家目前僅開放給持有台灣 香港 日本 或韓國護照者
一年有1000個名額(需電腦抽籤 沒抽中者可以再重新申請)
如果只是想單純做義工或學經驗的人
可以申請 Tier 5 (Temporary Worker - Charity Worker)
這個志工簽證最多只能一年
而且不能從事任何有付薪水的工作
2. 只要和孩童有接觸的工作
都必須申請DBS checked(Disclosure and Barring Service)
需要填表格 提供護照等等
費用為 £26 拿到文件的時間需要兩週
類似像良民證來證明自己沒有犯罪紀錄
如果是有薪水的工作
都必須要申請NI Number(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
沒有這組號碼 就等於是非法打工
只要有工作 就要有國家保險號碼
3.有關一些人提到華語師資課
說很怕花了錢又沒有成效的問題
因為我自己是學關於教育和語言學的相關科系
所以就沒有另外再去上這些培育課程 所以不太清楚
但基本上 只要你的母語是中文 懂得教學的概念
喜歡孩子又能當他們的朋友一樣 有很多的互動
我想這些比再多的證照都還實用
4. 另外關於英文程度方面的問題
雖然是教中文
但大部份的學生都是完全沒有中文概念或剛學習者
所以課堂中主要都是用英文和孩子們對談
基本的英文底子和英文教學方式都須要具備
5. 至於工作要怎麼找
之前我做Volunteer時
是在學校展覽中 遇到一位正在籌備中文課程的英國老師
於是我就有機會到英國的各個小學和中學幫忙
甚至還到不同的學校推廣中文和演講
而畢業後有薪水的工作
是我在網路上申請 寄CV找到的
所以最快的方式還是網上先搜尋和申請
希望以上的回答 有幫助到大家的疑問
最後分享一些上課情形的有趣照片
如果還有更多問題再歡迎大家留言
Have a lovely weekend
or bank holiday : )
回家課文概覽 在 中醫師 陳峙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七幕】:尋找食堂
「回憶像是印表機,平鋪直述的呈現都是時光流憶的味道。」
█關於尋找 STEP1:“找到”自己迷路的缺口/ 現在
你曾經覺得受傷嗎。
「城市像迷宮,我們不經意地被安排好要去找一些自己在那個狀態之中會需要的東西。
起床會尋找經歷生活的動力,上班會尋找突破自我的勇氣,下了班會尋找解脫束縛的壓力,回到家會尋找暫時收納起的自我。那你呢,你會在哪裡尋找什麼。
說真的我喜歡在上班前城市裡步行,用眼睛觸摸凹凸不平的水泥縫隙,指紋領略那些牆面的時候摩擦出的聲音就好像我們的聊天內容,只有我知道。街口的爭執和那些和我無關的紛擾耳語,那些就算是談論起八卦的嘴臉都更顯得這個城市裡的人們是這麼樣的可愛。比起那些小時候在腦中轉個不停的陀螺,爸爸說也奇怪,轉眼之間,全家人的忙碌已經轉移重心了,在我們家,爸媽的忙碌好像一個秘密任務,誰也不告訴誰:長大之後,分派給我們的忙碌也漸漸轉交到我手上。」
「尋找本身,就是一種追逐慰藉的方式了我想。」
△陳醫師看著自己手機裡的照片把這一年發生過的事情趁他跟老米約在食堂前整理一下
就當做是在為了自己的下一本書寫序吧。
聽說這次的主題 跟陳爸爸有關。
△陳醫師把筆蓋蓋上,往後倒在診所辦公室的椅子上。
█關於尋找 STEP2:“承認”我們的確在尋找東西/ 過去
大概在國中一年級,讀到了“負荷”那是他第一次感受來自國文課本翻閱時輕撫臉上的泛愁 ,十三歲能夠分辨扇過想念的情愫嗎,我想是可以的。
「我在開頭會先提到著名台灣文學作家吳晟的負荷,因為裡面有提到父親像陀螺一樣忙碌旋轉,也是這篇文章能夠與這個作品結合的地方,我想要在這面牆上放上一個實體化的思念與陳醫師的故事背景相互做對應,如果非平面的的作品有聚焦的功能之外,也讓這面牆上的作品不只是說故事,更是把所有願意與他互動的人都拉進參與故事的距離,降低故事原創性與人們閱讀時的理解門檻:
台上的男子在陳醫師的眼前,把自己近期所建立起的展覽概念套用至陳醫師這次為了新診所而企劃的專案延伸。
聽說這次的主題 跟陳爸爸有關.
小時候,嘉嘉在上完這課就常常盯著家裡的陀螺 幻想爸爸在店裡的忙碌,那是那時候的國文課本裡唯一沒有塗鴉的課文。
那個年代,嘉嘉的家裡是個大家庭,爸爸媽媽以前是在樂器行工作的知識青年,但後來生了嘉嘉就變得更忙碌,在家的時間也更少,國中一年級的台灣剛好呈現經濟正成長,台灣民間接觸西洋音樂以及藝術的呈現方式比之前更多元化,爸爸也逐漸淡出了他許多陪伴的時間:倒是爸爸一有空就會童趣的周旋在嘉嘉身邊,當時綠木盎然的民生社區就是他們最大的遊樂場。
打陀螺也是陳爸爸當時最拿手的 ,玩鬧的過程中參雜陳爸爸最擅長的鼓勵,不用去學校就跟他在圓環附近冒險,看誰比較快找到地板顏色不一樣的瓷磚或長得最好笑的樹。
國一那年暑假,抓了個空擋帶嘉嘉去吃了生日大餐 並且送他一個自己的陀螺。
陳爸爸歪了眉毛 說這是你的生日禮物
接下來長約莫三分鐘的談話
嘉嘉都看著那顆陀螺 ,用已經超越了大人洞悉孩童的理性用眼神回應著對方,就像談公事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嘉嘉心底很喜歡,但是他不會打這個陀螺,他也不打算告訴他爸爸他其實好喜歡爸爸送的禮物 ,他只知道他不會打這顆陀螺,他會收好。
好幾次嘉嘉都只讀負荷那一課, 像在用布包裹著身體的時間軸上,有些縫隙是需要被填補的。
就像某些大樓的外觀,上面總寫著一些歷史痕跡。
那些哭著 笑著,並非都是陳腔濫調。
直到高中一年級,連續三年都默認了這個送禮模式的父子兩人,那天他說:「阿爸,哩賣勾吼哇陀螺啊啦 哇已經屋三粒阿捏」
嘉嘉也不是不要這個禮物 ,只是阿爸這麼任性立場習慣成自然,不送陀螺啊要送你什麼,別的東西會影響唸書你這樣怎麼考的上醫學院!
其實嘉嘉一直都想學樂器,爸爸每天都能接觸音樂都看了好多表演好多跳舞,他卻只能一直念書唸書。
「那次碎嘴之後,阿爸還是不知道他送我的陀螺我一顆都沒打,一方面是因為她一直要我讀醫科我根本沒時間,再加上那個時候我根本捨不得把“禮物”這個東西拿起來玩。」
「倒是有一顆我真的有拿起來打,我總共打了那顆陀螺四次,每一次,都是我真的很想念阿爸的時候,才會拿起來打。」
我會在諾大的榻榻米房間 看著他轉,看他在我身邊滑行。
那時候我心想,真的和吳盛形容得非常相像,原來,看著陀螺打轉就是這種感覺。
打陀螺的童年,他只記得,原來 爸爸就在這裡,忙碌原來不是件遙遠的事,就像回家作業一樣,隨時都可以碰觸的到。
「然後啊,它基於一個大人的堅持他一定要送我一個東西,他可能覺得要彌補我些什麼無法實質喜愛音樂的缺憾,他又不知道我到底多愛音樂這件事又或者他不知道如何開口判別我把音樂這件事情列為人生必定實現的夢想等級幾顆星。於是他後來自以為聰明的送了我音樂盒」
△講到這一段的時候,陳醫師坐在他的椅子上,手指擋在薄唇間,眼睛沒有看我,倒是偷偷看了窗外的景色,眼睛有一點閃爍。
回憶像是國文課本,陳醫師回到過去閱讀當時的筆跡。
再一次的,煽動了一些情愫在自己身上,試圖吹乾眼淚。
- - - - - - - - - - - - - - - - - - -
後記:
其實當天在訪問陳醫師的時候,他告訴小編,他一開始預計是,每當他想爸爸一次,他就要打一次陀螺,幻想他們一起看陀螺轉,一起跟他躺下,再一起轉,然後阿爸就會真的知道我喜歡音樂,然後在夏天的午後,其他的車載我去挑選樂器。
要是寂寞填滿了,就再打一次。
但我也沒想到,連續三年的陀螺之後是音樂盒。
當然,我也收得好好的,而且不瞞你說,因為我不想讓我爸知道我很喜歡音樂盒,我一直都沒有把它轉開來聽,我告訴你,我根本不知道這裡面是什麼歌。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尋找 STEP3:“誠實”屬於自己的面對/ 現在
「喔,陳醫師你的童年還真特別誒 像我們小時候都玩彈珠汽水或是那個什麼標的 」
「現在想想真的是很純真,小時候我們什麼都自己來的夢想現在一片螢幕就實現了所有事」
△食堂老闆撐著頭,手裡把玩自己收藏的石頭
食堂的老闆了解了嘉嘉之後
開始滔滔不絕的分享他從前的故事
老闆以前是郵差 現在大概六十上下
在一些小地方會展現郵差的職業病
當初想要用各地特色組合菜變成一間餐廳誰知道後來這麼有味道。
總之他對臺北很熟 是個性的溫和大叔
● /那天/
那天剛過完聖誕節,食堂的庭院正在為了跨年的人潮做動線位移
陳醫師一樣在下班後和老米一起來這裡體驗新菜色
也是唯一能找尋自我的場合
這次老闆從庭院跨走進室內的榻榻米
:「陳醫師,你是不是說你小時候有一個家在這附近」
「嗯,是啊 不過已經改建了 」
「誒誒陳醫師,你等我一下嘿」
我這邊有東西要給你。
- - - - - - - - - - - - - - - - - -
「人在走 路也許不是直的,但都會是值得。找一條 值得的路。」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尋找 STEP4:“箱信”音樂 / 過去
某一次,陳爸爸那天說是要在嘉嘉生日的當天帶嘉嘉跟嘉嘉的媽媽出來逛逛,不過,他偷偷填寫了報名表 想參加水晶音樂的民歌校園大賽,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放到信箱裡
但誰知道陳媽媽竟然在包包裡看到這個要寄到忠孝東路四段的包裹, 「工作不好好工作也不在家好好分攤家務竟敢去報名這個校園民歌音樂大賽你都老大不小了還跟年輕人做這夢啊」陳爸爸一想到這裡魂都散了,當然是趁她問起趕緊把它找個地方藏起來 。
那封要寄到水晶音樂唱片公司的報名表,躺著躺著,便沈沈睡去。
「在時空旅人的無意之間,把陳醫師汗父親的聯結緊密地縫紉在一起。」
█關於尋找 STEP5:“穿越”世代的郵差/ 現在
「我想這封信,是要寄給你的!」
至少是寄給現在的你。
△食堂大叔叼著菸,要它打開
「這... 這不是我的吧」
△陳醫師看著水晶唱片這四個字,怎麼樣也想不到跟自己的關係。
「你看就對了 」
“校園民歌音樂大賞,團體組”
-
-
-
-
-
-
-
-
陳醫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想起那個從小就在身邊為了他公轉著的父親。
一邊閱讀著他父親當年的夢想,一邊念起他父親當年毛遂自薦的歌曲和照片。
還有當年準備要取的幾個藝名,烈日男兒什麼的
還有他有多想在台上唱歌,為了他一個小孩跟他的老婆
他寫了好多首歌。
後面幾張紙都黏在一起。
想著想著,笑了,淚了。
心裡面,湯匙貼著一雙捧著熱熱的手。
充滿愛的食堂。幾個人在這個場合裡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不愧是有著郵差職業病的都會大叔。
陳醫師的新診所,
相對著 一間,充滿愛的食堂。
時代與世代,
手寫信還是無法被取代的啊。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尋找 STEPF(Final):歡迎光臨 雅丰唯心 / 未來
要見到陳峙嘉之前,會先被時間與人群的嘈雜凝視著,燈光是透著紅潤氣氳的金黃,而中藥的氣味都收藏在牆上一格一格的透明倒影裡:在穿越了這些形容詞空間後,這裡是個溫馨又和善的心療癒場合。
故事點燃在夜一般的黑裡,烈火燒盡標點符號
「第七幕了,是不是準備要最後一幕完結篇」
「是啊 下個禮拜就準備爲這個系列的夢想收尾了」那窗邊男子溫溫的說。
「是啊,我們的第八幕」
「嗯,我們的Dear 八幕」
「現在你如果還能收到手寫的信,一定要好好收著啊」
圖/ VJ 文/ VJ
藝術總監/RYOU
導演/RYOU
執行製作/WEI WEI
音效/WEI WEI
剪輯/RYOU
音樂出處:
江蕙-阿公的眠床腳
台北捷運C321忠孝敦化至市政府+離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faQfb4HDE
影像平面出處:
電視 無訊號 雜訊 雪花畫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FxDIaP3jmQ
- - - - - - ☞ [ CONTACT US ] ☜ - - - -
- - - - - - ☞ [ 聯 繫 我 們 ] ☜ - - - - - -
● No.6 LABORATORY 六號實驗室
● ☎: 0930 - 588 - 832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6LABOR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