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期間,讀了本和原先期待有些落差的書,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未來城市》。之所以會購買這本書,是因為介紹非常吸引我,我原本以為是建築學者針對眾多科幻作品中的都市設計做討論。沒想到翻開本書後,發現與我認知的有相當差距。本書並不只是針對科幻作品中的都市做討論,更是區別不同種類的科幻作品,並針對不同類型科幻都市的發展沿革、寫作年代背景及背後理論作敘述。
我人生中第一次為科幻都市感到驚奇,應該是1999年時進戲院看《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那卜星和塔土印星都不令我印象深刻,但是當金魁剛帶著孩提安納金回到銀河共和國的首都及經濟中心「科洛桑星」時,我其實不太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這是座以摩天大樓構成的都市,幾乎看不見地面。之後上映的《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又再次以科洛桑的夜生活為背景做舞台。那陣子我才認真查了查資料,科洛桑的歷史悠久,摩天大樓幾乎成為星球的一部分,高樓層族群與地面族群接觸甚少,歷經不知多少歲月,越是接近地面的族群,與高樓層生活的生物早有甚大差異。我從沒想過科幻故事中的都市建設,加上時間維度甚至能影響生物間不同的演化。星際大戰並非是我首次接觸的科幻故事,但這或許這是我對科幻作品興趣的啟蒙。去年底《CYBERPUNK 2077》上市時,齋主曾針對不同類型的科幻作品做簡易的分類介紹。
https://reurl.cc/AkR42Q
我對科幻設定有著無與倫比的喜愛。因此在我第一次看到《銀翼殺手》的未來洛杉磯、《水世界》的聚落、《異塵餘生》的新維加斯、《生化奇兵》的極樂城和新歌倫比亞、《駭客任務》的地下錫安、《地鐵》的莫斯科地鐵城市,還是《我是傳奇》中的廢墟。這些科幻作品除了故事本身吸引人之外,我認為這些都市的設定更讓我嘖嘖稱奇。
《未來城市》是本好書。書中針對水中、水上、空中、摩天大樓、地底、廢墟及重建等主題做分類,將此些類型的都市做討論,若你是個科幻迷,肯定對本書愛不釋手。齋主我雖自認是個科幻迷,不過本書帶來的資訊量還是太過龐大。
《未來城市》幾乎可以做為科幻作品的片單存在。隨意翻開本書任何一頁,作者都引用了至少兩到三部科幻作品,可能是電影、小說、遊戲也可能只是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都被作者列在書中。以空中城市為例,作者便從19是繼倫敦萬國博覽會中的水晶宮、興登堡飛船焚燒事件、柯比意的空中街道,談到近年新加坡竣工,上頭躺了一艘船的金沙酒店。並從1729年《格列佛遊記》的飛行島嶼「普拉達」,談到了《飛行城市四部曲》、宮崎駿的《天空之城》,以及《生化奇兵》的哥倫比亞。本書總共列出的作品何止百部,光是看作者列出不同類型的科幻都市作品,就已經十分過癮,若還有時間將這些作品全部看完,那肯定是人生中了不起的成就。
本來購買這本書,是為了看些科幻都市的討論。我沒想到的是,本書的閱讀門檻竟如此高,經常看到作者用以舉例的科幻作品非但沒接觸過,就連中文譯本都相當欠缺。但萬幸的是,至少能知道這些科幻都市想法的源頭來自何處。
《未來城市》算是我一時興起想先讀的書,原本排在這順位的是討論衛星、大樓和地底隧道的《世界是垂直的》一書。《未來城市》帶給我的收穫不少,但我期待未來能重看本書,我希望帶著更豐富的知識和科幻作品經驗,重新閱讀時能得到更多收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嘖嘖 街道 遊戲 在 和平製品 Paixpr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星際愛情故事 Universe Love Story
掌中的宇宙:創造的樂趣
他小時候會被父母放在公共公園玩上一整天,父母與其他同樣帶小孩來玩的成年人打過招呼,跟他說一聲:「安格斯要在這沙丘乖乖的唷!」剛滿八歲的他只是點點頭,從父母厚實巨大的手掌接過一張鈔票,那是他今天的餐費。他第一天到這公園時,一整天都沒吃東西也沒喝水,別的大人看見他一個人縮在沙坑一動也不動,好心走過去問他要不要喝水吃飯,他都只是搖頭,沒說話,繼續用手指頭在沙坑上戳洞。大人無可奈何,但也是盡了小小關切的義務,便也轉身離去,安格斯注視著大人轉身的背影,就跟他父母一模一樣,他回過頭繼續在柔軟的沙丘上戳洞,一直到每天接近傍晚,都會有機器清潔員從入口像警車班在頭頂閃著微弱的紅燈,提示自己正在進行清潔工作,緩慢而確實地從入看慢慢地掃到沙丘,他看著灰白色的機器人軀體伸出扁平的方塊,安格斯一下就知道他要做什麼,於是退開來,原本被戳上千萬個洞的沙丘被壓平了,看上去近乎完美的平面,這時父母來接他了,他們兩人一高一矮穿過冷靜的灰白機器人,朝他走來,但他則是一直盯著那完美沙丘。
其實他應該去上幼稚園、家教或找保母,但是每一間幼稚園都將他列入黑名單,家教也覺得他太過聰穎,保母無法好好地管教他,只有放他一個人獨處做他自己的事情時,一切都安好,沒有接觸就沒有衝突,父母保持著樂天的心情,因為他是個貨真價實通過測驗的天才,但是性格過於強烈孤僻,只要是超過三人以上的場合,他總是一個人做自己的事情或冷眼看著在場的人事物。明明是個會對世界產生好奇感與探險的年紀,他卻像個老氣橫秋的厭世中年,與所有事物保持著遙遠的距離。
但至少他還是會正常地付錢買東西,能夠擁有正常的常識這就讓父母想出了放他在公共公園玩的奇謀,即使母親強烈反對,但是在無親無友可依托的狀態下,他們嘗試的第一天可謂大成功,就是除了安格斯一片麵包一口水都沒吃喝,到了家才被健康機偵測出來,父母被來自遠方的外公外婆訓話了好一陣子。吃了晚餐,他就一個人在客廳玩木偶,一邊看著從書房拿出來的兒童書,那是一本用各種形狀拼湊出房子的書,他對建築特別感興趣,平地而起高樓大廈,往往哭鬧只要拿建築物的照片給他看就能止哭,令父母嘖嘖稱奇。
他就這樣一路在沙坑玩到國民義務教育的小學。這幾年他從在沙坑上戳洞,一直到用手指畫出幾何形狀,再用幾何形狀畫出平面的房子,到有力氣搬沙搬土拿水桶他開始建構立體形狀的建築,從古代到現代,雖然並沒有相當精緻專業,但卻是能辨別大致形狀的程度,不少小孩想跟他一起玩,都被他推開或是以眼神逼退對方,簡直就是他個人的遊樂場,但也沒有人敢來惹他,他就一個人在沙坑上建造出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會在父母來之前把所有的建造抹平,在機器人來把沙坑推平之前,把所有的紀錄抹消。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下意識地去做。
但他非常享受也喜歡做這件事情,從零到有創造,不只是建築也構想環境與自然生態,社會人們的生活,從國小單純的喜歡到高中的深入研究,從被丟到沙丘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隱隱地注定要成為一位建築師,直到高中選擇大學就讀時,他更是做下決定,要去攻讀建築。在選填志願時,他在晚上跟父母說了自己想要攻讀建築的事情,父親一臉不意外,母親則是說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決定。他不知道為什麼情緒激動,眼框泛著淚,人就跑了出去到那公園,外頭沒什麼人,只有幾名在深夜運動慢跑還有偶爾穿過的警衛機器人,他一路跑,跑到沙坑邊,看著完美無瑕的平面,他蹲下來,拾起一把沙,然後慢慢地從手中鬆開一粒一粒落地。他抬起頭,黑夜之中千萬閃耀的星星,這是他有記憶以來自己的情緒激昂卻又冷靜的一刻,他在沙坑上又抓起一把,然後緊緊握住。
安格斯也很少跟父母談及自己的事情或者遇到的麻煩困擾,很多時候他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在與父母說過自己未來的志向之後,三人說的話突然慢慢多了起來,父親會問他相關職業與未來所需準備的金錢、證照、公司,母親則問他身體健康、介紹建築相關的親朋好友,突然因建築而產生了共同的話題,父母像是鬆了口氣一樣,還以為這輩子都無法再跟兒子有所交流溝通。他的大學選擇了離家數百公里之外的有名設計大學,這所大學在全球的排名榜上有名,除了建築專科還有其他工業設計、服裝、傳達、服務多種專科設計,出發前的一天晚上他再次到沙坑前站在那,什麼都沒說,就只是靜默地看著平坦的沙坑,他在想,他離開之後應該也很少會有小孩子再來玩了,一直到他大學的第一年期中,他從父母那知道整個公園被政府收回去,改建成了幼年與老人的共同托育所。隔天在車站,父母來送安格斯坐子彈列車前往該大學的城市,或許是恰逢開學前夕,車站滿都是年輕的莘莘學子與送別的父母,有些人哭得擁抱再一起,有些人握緊了手說話,只有安格斯面無表情地提著行李箱,站在父母前方,三個人頓時無語就像先前三個從未有交集的模樣,另安格斯驚訝的是,過往他都需要抬起頭仰望父母,現在的他甚至高出母親一顆頭的高度,父母兩人臉上的皺紋也比小時候他印象中來得多與深,安格斯的內心閃過一絲複雜,但隨即就壓抑下來了。
母親要他照顧身體,父親要他好好努力,安格斯點頭後輕聲道別,轉身要走,卻還是回過頭來雙手一開擁住父母,父母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但馬上也伸出手抱住。父母一直揮手,直到安格斯跟著一群準備遠離家鄉的學子消失在通道的那一方。安格斯明白自已的道路與渴望的東西,抵達大學的宿舍之後,跟同間的室友打過招呼之後,還是刻意地拉開距離,與任何人都保持著距離,沒有過度親密熟識的同學與朋友,對任何人禮貌卻冷淡,點到為止人就閃身,最常待的地方是圖書館、研究室、紀錄間、模擬室,有些時候會在餐廳的沙發上睡著被打掃機器人搖醒,他才把沒吃完的飯給機器人收走,然後一個人抱著書搖搖晃晃地走回宿舍的床。他特別認真,但他的認真奠基在他知道未來的目標,目標就是能夠成為建築師,他在城市規劃、生態平衡與設計還有設施新創、空間重整特別有興趣,他唯一玩過的一款遊戲就是模擬城市,雖說是遊戲,但就是一款設計給建築系學生來訓練的軟體,但是被安格斯玩成像是遊戲一樣,他可以不吃不喝甚至花上調查、草圖、計算來創造一座新的城市⋯⋯有一門選修課就是以這軟體為主軸來上課,他每一學期都到這堂課報到,甚至畢業前夕透過了3D列印將整座城市在期末發表時登台介紹,獲得所有人的熱烈鼓掌,傳奇人物的稱號大概就是那時候被師長學弟妹給冠上了,但他自己倒也對這還好,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罷了。
他是書卷獎的常客,每一年都有補助金、獎學金、競賽優勝金⋯⋯但他存到自己的帳戶,唯一的花費只有書、旅遊票還有送給父母每年固定禮物的花費,每年的期末假期他都會到各個城市去做調查,從鄉村到城鎮,從公共設施到私人豪宅,從深山到海邊,他無處不去,那些獎金就像是他的燃料,但是這些旅途的所見所聞卻又轉成他腦袋中的知識,就學的筆記本累積起來幾乎要一名成年男性高。每到一個陌生地方,他都透過紙本地圖辨位,唯一買的使用機器是語言翻譯機,但是慢慢地旅途多了,用零碎時間所學習起來的他國語言也慢慢地能夠使用,甚至在破碎的單字詞之中還能與人交流,學得一口流利的髒話。
畢業典禮上他被選為代表致詞,但他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因為他也沒參與太多的學生活動,自己也不認識太多人,甚至共同住過四年的宿舍室友有時候還叫不上名字,連對方從哪來興趣是什麼也不知道,這種孤僻至極的人被選為致詞代表著實奇怪。老師跟他解釋,這是多數系的學生會會長討論之後出來的結論,其實還有別的候選人,但是當詢問那些候選人之後,卻說想聽安格斯的畢業致詞,安格斯只能一笑並接受,把許多事情,包含履歷撰寫、作品集製作、日誌資料整理⋯⋯許多原本安排好的事情先暫擱,第一要事默默地排上了代表致詞。
「各位好,我是建築設計學系的畢業生,里昂・默德・安格斯,今天被選為畢業生致詞代表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小時候,我印象深刻,小學前我的父母因為忙碌於事業無法照顧我,把我丟在家裡附近的公園,那座公園有一座給小孩玩沙的沙坑,那個沙坑陪伴了我許久的時間,我從用手指劃出圓圈一直到用工具製作出沙雕城市,我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從無到有創造出一整個城市的興奮感與滿足感,我對很多事情沒有興趣,我想大家平常看我那樣就能明白這件事情,我所熱衷的只有在建造這件事情之上。」
「在高中上大學選擇志願的前一天,我是第一次跟我父母談及了我未來的志向,當我說出我想攻讀建築設計這門專業的時候,他們二話不說便點頭答應,其實我自己很明白即使他們不答應我也會用上所有我能用的資源來達成這個目標,但是,那時我父母寬慰與替我感到驕傲的表情我仍歷歷在目,那一晚說完這件事情後我便離開家中,獨自跑到公園的沙坑邊,那一晚的星空簡直是我一生中所見最美的夜晚,每一顆星隱隱地閃著,有的光芒耀眼,有的黯淡,有時一道白光劃破黑色的畫布,我很訝異,在這麼多年下來我抬頭仰望、觀察星空的次數如此之少,好像在我知覺之前我根本不是在這美麗世界生存一樣。」
「我從書上看到一張過去建築師必須一筆一畫去繪製設計圖,在設計圖繪製前更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並與多個專業的人一同合作,測量、實驗、計算、運送、購買、評定⋯⋯建築這一件事是如此深既廣,沒辦法以一人之力來達成。如今的科技如此發達,一把萬能器具就能做到大部分的前置準備與測量, 一台電腦能夠繪製平面、立體、上材質與測量穩定度⋯⋯太多功能,於是以下省略,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不需要與其他系別合作,只需要一個人悶在模擬室好幾個晚上就能夠誕生出一個符合我・們・當・下所能創造出的城市,那個城市只是在學校的屏障下而存在,能否在真正的世界駐足停留我們一概不知,但是學校的教學卻僅是如此。簡單地說,學校能給我們的只是試驗、測試還有能夠不停犯錯的安全網,這一點我希望所有的同學朋友能夠明白,我們還並未夠格的設計師、創造者,我們永遠不如自然大地創造了這個美妙的社會,我們的能力永遠是不足的。你可以熱血、莽撞、堅持,但是驕傲、自滿、狂妄,這種心態是錯誤的。只有追求自我無極限的人,才擁有開闢新路的可能性。」
「於是乎我專注在所有我感興趣的領域上。有人問我,沒有跟同學交流會不會孤單,與父母許久沒有聯絡,會不會擔心,但我覺得這都不是問題的重點,我寧可有人問我,最近有沒有新的發現?或者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推薦的書?或許我顯得苛刻,但是私底下的交流必須當兩人都有所期望或渴望時才會成立,我想這段會有很多人質疑,但是當你發現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渴望時,你便會懂得我想說什麼。而我生命中的最重要的渴望,就・是・創・造。就像我雙手捧起沙時,那數不輕的沙子是這片宇宙之中存在的生命,我的手頓時成了宇宙。宇宙之於我是如此廣闊無垠壯大,我是如此渺小如沙,但現在的我有能力去捧起它,甚至創造它。」
「我想要有一張好的椅子與桌子、舒適的空間、綠色的友善環境、乾淨的街道、完善的交通設施、整齊的商品架、不會塞滿的垃圾桶、永續使用的器具、低污染的公共空間⋯⋯我們人確實有太多的慾望被加諸在彼此的身上,我們人無法選擇什麼是最重要什麼是次要,我們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與自己的渴求,我們人無法創造出一個真正的屬於自己的世界,這些,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所有人一同參與、一同思考、一同討論,只有達成共識,或是勉強達成,我們人才能更近一步地往下一步踏出,人類的歷史便是如此,我們已經無法再次負荷第五次的世界大戰,無法再次經歷人類大遷移,無法再次經歷人類基因篩選事件,無法再次失去一顆地球。」
「我們一生之中有許多選擇,而這些選擇會一而再地連接每一個選擇,而這串起來的選擇線便會導引我們人類走向最終的一個結局,我們唯有督促自己與彼此,學習過往的歷史與錯誤,即便有句名言,說了人類永遠無法學習過往的錯誤,但是對我們新人類而言,這絕對會是能夠攻破、改變的一項概念。凡事都得有個起頭,也希望我,我們,也就是這194梯次的所有畢業生,能夠明白身為大學生的社會地位與知識專業,成為新的力量,一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安格斯說完,走下了演講臺階,流利地鞠躬,全場原本一片靜默,接著眨眼爆發出響徹雲霄的掌聲與呼喊聲,甚至有人丟起自己的學士帽彼此起落,安格斯再次鞠躬,緊緊地捏著自己的講稿。他在心理默想,或許這次的演講,也是一種改變世界的契機吧。
嘖嘖 街道 遊戲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嘖嘖_一起上街玩吧!#兒童重返街道遊戲
還記得小時候在天母的家前面,雖然是條大路,但我們總能夠在地上畫格子、安心走路。我已經遺忘這樣的感覺很久了,直到第一次到我家德國人的老家。
那條路也是「馬路」,但孩子仍舊是「主人之一」,看到鄰居孩子們隨時能用馬路蠟筆畫畫、騎車、跳繩,我才突然又想起了這樣的回憶。
曾幾何時,街道變成了很危險的地方?
如果能讓孩子(當然包括成人)覺得「行走」是件美好的事,土地是可親的,那麼我們會不會有著不同的心情與生活方式?
這次朋友與我分享,他們在「嘖嘖」上有趣的募資活動:四場「封街遊戲」,覺得一定要來支持一下!
凱若馬上就用「四個小朋友」支持了他們的活動,也歡迎大家共襄盛舉。如果你們也支持了,請在下方留言,每多十位朋友,凱若就會再多贊助五百塊!希望他們的募資活動順利成功。
照片是我們到瓦倫西亞旅行的照片,沒錯,孩子一直離我們這麼遠。而這地方是瓦倫西亞的市中心唷!還有一個非常巨大且歡迎所有年紀朋友遊玩的「格列佛公園」。
上回回到台灣,孩子都得要緊緊與我們牽著手,回到德國,在家前面他突然像脫韁野馬般奔跑。
我想,馬路不該只屬於車,還該屬於腳踏車、滑步車、輪椅族、兒童推車,當然,還有大人小孩每一位行人。
【群募贊助連結】在第一個留言處。請大家熱烈參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