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326/5644631
雲林縣醫療資源雖然有限,不過卻能整合消防及醫療等資源,創下六都以外縣市第一支「行動急診室」隊伍,今年4月完成全國首例「院前超音波」執行,由指導醫師判斷後,將傷患送往創傷中心診治,成功救回患者性命,同時強化到院前緊急救護品質。
雲林縣統計,近5年人口數呈現負成長,每年減少近3千人口數,且高齡人口占全縣總人口比例達19.28%,遠高於國內高齡者占總人口數比例16.29%,甚至是國內排名第三,但相對的醫療可及性卻是全國倒數。
消防局副局長蕭哲明表示,雲林縣地廣人稀,如何讓緊急救護品質提升是極大難題,首要克服的就是除消防局願意做,也得醫師願意幫忙,資訊要24小時上傳,急救責任醫院更要隨時觀看、掌握訊息,給予適切協助,才能達成患者送到醫院前就要做應對的目標。
因此,消防局導入雲端生命徵象監測系統,除能即時上傳生命徵象數據,包含血壓、血氧、吐氣末潮氣二氧化碳、12導程心電圖等,可讓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及醫療指導醫師線上評估患者狀況,判斷啟動創傷小組時機,另搭配院前電動骨針應用、雙軌救護等急救方案,即時拯救嚴重創傷患者。
台大雲林分院急診部主任江文莒說,醫師端及責任醫院透過「三T」Triage現場檢傷、treatment外傷治療、time黃金時間,在患者創傷時,以腹部超音波方式,照射出內部臟器受傷情形,判斷並指導第一線救護員如何緊急診治,後利用雲端生命徵象監測系統,傳輸數據予醫師端確定情況,及早創傷診治,「給危急的人最好的處理」。
消防局表示,目前導入設備包括2套超音波及1部雲端生命徵象監測系統,分別布建在專責救護隊斗六六合分隊、麥寮北五分隊,兩支隊部共有5輛救護車,透過專責隊伍應援其他隊部量能,未來車程15至20分鐘範圍的鄉鎮市,都能成為外傷作用圈的涵蓋區域。
蕭哲明表示,雲林縣領先六都以外縣市,編織緊急救護醫療網,突破過去以無線電通訊的緊急救療救護限制,因應通訊技術強化,並由中華電信協助建構5G系統,讓縣內緊急救護再升級。
吐氣二氧化碳比例 在 白雪姬 喫趣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散步阿里山時,也許是走的太急或是空氣太冷,過度換氣症的老犯病竟然在此時發起,暈眩、胸痛、心跳加速,越緊張,呼吸則越加速。伸手脫下了頭上的小黃帽蓋摀著鼻子和嘴巴,將自己呼出去的二氧化碳再一次的吸回來,達到平衡血液中氧氣及二氧化碳的比例。神ちゃん則在一旁重覆說著:吸氣~吐氣,讓我慢慢放鬆,差不多5~10分鐘才緩和下來。
所以今天就讓我休息一天。不寫文了
❤️ 追蹤我IG與即時動態:snowhy.tw
白雪姬 (Chia Yu Hsiao)
※過度換氣症候群,是由過快或過深的呼吸所造成,導致身體排出過多的二氧化碳,血氧濃度升高,引起次發性的呼吸鹼中毒。
吐氣二氧化碳比例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拿塑膠袋套住頭是在做什麼啊??記者一開始報導還稱讚警察先生好棒棒,看來過度換氣拿塑膠袋套頭會跟癲癇要往嘴巴塞東西一樣,變成台灣人版本的急救SOP了!這兩個做法都是錯誤的,好嗎??
http://www.jtf.org.tw/health/Show.asp?This=1123
對於病情發作時的處置,台北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黃集仁表示,「改善過度換氣最重要是調整呼吸頻率,理想作法是進行腹式呼吸。」
做腹式呼吸時,壓住病患胸部上方,吸氣時將腹部挺起來,避免胸部往上挺;吐氣時則將腹部縮回。吸氣與吐氣的比例為1:2,吐氣要久一點,約做5、6次就可逐漸調回正常呼吸。而旁人除了提供協助,也盡量安撫患者的情緒。通常患者發現自己吸不到空氣,會更顯緊張,症狀也愈嚴重,因此安定情緒很重要。
網路上相傳,用塑膠袋套住患者口鼻,讓他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可改善症狀。黃集仁澄清,「絕不能用塑膠袋套住患者口鼻,會有窒息危險。」雖然很多人會改用較不密閉的紙袋套住患者口鼻,讓他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但此法仍有缺氧風險,特別是病患因氣喘、氣胸、肺栓塞、心絞痛、心肌梗塞所引起,更要避免使用。
改善過度換氣的根本作法是「調整呼吸、安定情緒,並非只讓患者增加心臟二氧化碳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