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黨民調看出林智堅的司馬昭之心。
看到這兩天網路上不斷有人分享綠黨做的「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民調」,甚至連民進黨秘書長也在中常會上引用這份民調,不禁讓人想問:
1. 新竹縣市合併明明是林智堅市長提出的,怎麼民進黨自己沒有做民調,卻引用綠黨民調?
2. 關於縣市合併升格的題目,用「合理分配補助款」、 「提升竹科戰略地位」、 「共同生活圈有效整合管理」作為必然的結果來提問,如何得到客觀的回應?任何人公開反對是不是就會被說成不為市民、縣民著想?
3. 如果民調問題是「您是否支持新竹縣市合併讓林智堅繼續參選大新竹市長?」、「您是否支持下修直轄市人口門檻至 100 萬人讓新竹縣市可以合併升格?」或是「您是否支持新竹縣市合併,廢除竹縣轄下鄉鎮市?」其支持和反對的比例會不會截然不同?
4. 苗栗縣要不要一起納入合併升格,卻只問新竹縣市民眾,完全不把苗栗人放在眼裡。如果民進黨的台灣意識是排除未都市化的縣市鄉鎮,那是不是合併之後原新竹縣偏鄉一樣會在施政上被排除,因為只有負債的份?
#歡迎懂民調的朋友給予指教
#新竹縣市合併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黃國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行政院推動廢止《印花稅法》列為優先法案,原因無他,即是因今年五月蘇貞昌院長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早餐會」時許下的承諾。縱使全台22個縣市皆「表示反對」,廢除印花稅仍拍板定案。 ➡️對比先前我質詢關於是否贊成由中央訂定囤房稅的立場時,財政部蘇建榮部長不願表態,認為「應尊重地方縣市政府」的表現...
台灣負債縣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新竹合併的後續政治效應
新竹市長林智堅提出「大新竹合併」議題,將新竹縣市合併,議題也受到許多新竹人的關注,根據民調指出,超過半數的人支持這項決定,但衍生的是否要合併苗栗則有七成的人反對,如果大新竹合併後,對於新竹與台灣的整體政治效益將會如何改變?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V8XzBhYN
一、民進黨繼續保有新竹這塊地盤
以目前的地方政治布局來看,無論新竹縣市都是藍大於綠的情況,過去的執政也多是由國民黨執政,但當年林智堅以新人之姿寫下100天奇蹟,又以政績成功說服新竹人,也讓他的支持度居高不下,但連任期滿的他下一步的政治布局仍是未知,如果透過合併縣市讓其又有參選機會,當選機會極大。
但有利自然就有弊。
新竹縣市綠營地方人士長時間在艱辛的環境下打拼,地方媒體又多是以市長林智堅做為報導主軸,後續接棒人士難求曝光,未來能留下多少人願意繼續在新竹深耕打拼,將是一個未知數。
二、將更多選舉資源安放於其他縣市
如果林智堅再度披掛上陣,可以預期在民調與支持度上都會遙遙領先,在選舉資源的安排上,就可以將原本新竹縣市的資源,交由其他縣市來執行,對於緩解其他縣市的緊張也有一定程度效益。
林智堅更可透過自身光芒與桃園的候選人力求曝光,尋求桃竹合作,為整體政策規劃注入一劑活水。
三、行政資源與溝通更為順暢
現在新竹縣由國民黨籍楊文科執政,新竹市由民進黨籍林智堅執政,在不同政黨運作下,議題整併都是一個問題,諸如水源、交通、能源、垃圾處理、等各式問題都無法有效處理,整併在同一個領導團隊,執行上可更為順暢。
但相同也有其他考驗與問題。
以現在的新竹縣市七十席議員 (新竹市34席,新竹縣36席),整併後預估剩下四十四席 (區域議員41席,原住民保障3席),以目前新竹縣民進黨兩席,新竹市六席議員的分配比例來看,可以想見民進黨在地方勢力上會更為薄弱,未來林智堅在與議會上的溝通執行,會是更大的阻力與考驗。
四、分配稅款提升
如果大新竹真的合併升格直轄市,會從三級政府轉化成二級政府,效率自然能夠有效提升,過去新竹藉著科學園區造就稅收排名全國第五,但統籌分配款卻是全國倒數,新竹人普遍不滿為何稅繳的多,得到的資源卻如此稀缺。
對於地方建設,人民福利等都是一大關鍵。
新竹一直以幸福城市自居,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沒有足夠的經費在背後支撐的情況下,政策與議題的延續就會更為艱難,如果中央能夠依照升格後的配置提供,對於新竹縣市的發展也會更進一步。
整體來說,大新竹合併自然是個好議題,對於新竹的發展更是件好事,我個人是相當樂見其後續發展,但苗栗背負如此龐大負債,我個人並不支持加入到大新竹當中,但如果民進黨要推行這項決策,對新竹對林智堅自然都是好事,但對於其他深耕地方已久的人,該如何安置也是一大位置。
地方派系永遠是政治中最複雜的一塊,你剝奪人家的既得利益,那就代表市場破壞到重新組構前,會有一段風雨欲來的混亂。
圖片出處 - GQ
年底衝社團兩萬人,只剩10%就達標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台灣負債縣市 在 Newtalk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網友酸:「果然負債國要來搭便車了」、「你有問過新竹人的感受嗎?」、「苗就是無底洞錢坑,X,我一定搬離」
- - - - -
🔥更多精彩觀點:http://bit.ly/2M7iwb0
台灣負債縣市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行政院推動廢止《印花稅法》列為優先法案,原因無他,即是因今年五月蘇貞昌院長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早餐會」時許下的承諾。縱使全台22個縣市皆「表示反對」,廢除印花稅仍拍板定案。
➡️對比先前我質詢關於是否贊成由中央訂定囤房稅的立場時,財政部蘇建榮部長不願表態,認為「應尊重地方縣市政府」的表現,大老闆在行政院與財政部心中的份量可見一斑。
2.從工商大老們的反應看來,廢除印花稅後,受益大戶是誰昭然若揭。但財政部官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沒有特別統計印花稅繳稅大戶的類型」。這麼重要的政策,竟然是用如此草率的態度,根本是金權政治凌駕一切。
➡️我旋即出示相關資料,根據統計2018年全年印花稅的實徵數為121.47億,其中台北市實徵49.6億,占全體稅收約近一半。然而,以台北市徵收印花稅的來源來看,期分別來自金融業占30.8%、保險業占19.9%、營建業等占18.8%,「金融地產財金幫」占印花稅收來源將近七成。明明就有統計,財政部卻不願誠實公布,到底是為了誰在遮掩?
3.財政部官員針對新加坡的印花稅制度發表了《新加坡運用印花稅抑制房地產價格》的文章,顯示新加坡運用政策工具積極因應高房價的問題。
➡️兩相對照下,我國的行政部門竟因為大老闆的一句話,便匆匆決定廢止。面對我的質疑,蘇部長開始跳針。問題是,財政部官員耗費國家資源進行研究,也得到應該參考以抑制炒作的結論,但政府卻無積極作為。
沒想到,無法清楚說出針對高房價的問題,財政部究竟有什麼實際作為的蘇部長,竟然大言不慚地表示目前房價漲幅「已相對和緩」,完全無視台北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第二、全台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難以成家的痛苦。面對大老闆的要求使命必達,卻對攸關年輕人與下一代未來的關鍵問題不敢表態,令人失望透頂。
4.慶富獵雷艦弊案造成公股行庫嚴重的虧損,事發後我不斷追蹤各公股行庫追償的情形,然而:
➡️今年五月第一銀行回覆追回「52,000元」,至今沒有再增加。
⛔️慶富集團另一個超貸弊案慶陽海科館案,虧空金額超過4億,追償的情形:
➡️今年一月土地銀行回覆受償「11,136元」,至今同樣沒有再增加。
另外,此案唯一的擔保物「地上權」,當初鑑價7,800萬,土銀卻遲遲不願進行拍賣,也不敢回應當初是否涉及鑑價不實。
放款時讓陳慶男父子拚命從國庫搬錢,事發後卻是如此怠惰的追償態度,公股銀行真的有把納稅人的血汗錢當一回事嗎?
⛔️附註:
【囤房稅】
2019-10-16 【居住正義改革聯盟】成立記者會新聞稿
https://reurl.cc/VaL95R
2019-10-3 財政委員會:高儲蓄與高負債:不同世代的兩個世界
https://reurl.cc/XXEzWg
2019-10-2 財政委員會:改革不動產稅制 抑制炒作房地產
https://reurl.cc/gv20oV
2019-9-21 房市是經濟火車頭嗎?
https://reurl.cc/nVEaQD
2019-9-19 【國昌報告:The KC Report】S2EP.2 邁向居住正義:解開禁錮年輕世代的枷鎖
https://youtu.be/wUr4iN2QXRk
2019-9-15 推動囤房稅、明天正式提案
https://reurl.cc/Gko87y
2019-9-4 「邁向居住正義、台灣需要囤房稅」公聽會直播
https://reurl.cc/Rd1Z0G
2019-7-20 台灣的下一步光點華山場:「臺灣如何拼經濟」
https://reurl.cc/31L2aR
【土銀慶富海科館聯貸案】
2019-10-19 民脂民膏可以這樣亂搞嗎?
https://reurl.cc/72kak9
2019-03-04 財政委員會:菸捐濫用貪污 海科館聯貸弊案
https://reurl.cc/oD7j0V
2019-2-26 沈睡數年的基隆海科館弊案
https://reurl.cc/Oj46A
2019-2-18 淘空5億看不到1根柱子、請馬吳面對海科館爛帳
https://ppt.cc/fDmi9x
2017-12-13 財政委員會:慶富弊案,請金管會究責到底
https://ppt.cc/fvtpkx
2017-12-06 監察院糾正報告,沒有處理的問題
https://ppt.cc/f450Jx
2017-12-04 財政委員會:慶富弊案的董事責任追究
https://ppt.cc/f8M5ux
2017-11-01 財政委員會:土銀縱容陳慶男由海科館聯貸案搬錢
https://ppt.cc/f6FdFx
2017-10-27 「慶富集團2015早出包!銀行為何2016閉眼放款?」記者會
https://ppt.cc/fesijx
【一銀慶富聯貸案】
2019-4-15 財政委員會:第一銀廖燦昌剛上任就違法 金管會要棄守立場嗎?
https://reurl.cc/W85rD
2019-4-8 財政委員會:慶富聯貸上百億損失未解 背棄專業、趨炎附勢的董事長回來了
https://reurl.cc/jr21p
2019-4-8 為何讓廖燦昌接任第一金董事長?
https://reurl.cc/K88qp
2018-3-14 財政委員會:政商勾結、人民買單
https://reurl.cc/1Q19Gp
2017-12-04 財政委員會:慶富弊案的董事責任追究
https://ppt.cc/f8M5ux
2017-10-19 財政及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
https://ppt.cc/f1kFEx
2017-10-18 財政委員會質詢
https://ppt.cc/fCNKdx

台灣負債縣市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行腳(902) 舊市公所和代表會的所在。也是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後,舊市府和舊市議會,和舊夜市 的所在(½西榮里part 1完成收工,明天繼續)
感謝今天提供茶水,熱情接待,陪我話家常,談市政,聊城市發展的朋友。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在新開里。
過去是縣轄市時期,舊市公所和代表會的所在。
也是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未遷入中山路新大樓之前,舊市府和舊市議會,和嘉義三大市場,東市,西市以外,舊夜市的所在,有歷史保存價值的古蹟建築。
目前,正由財税處主辦,文化局協辦,從保存古蹟建築,和閑置空間再利用,兩個方向提出規劃和設計中,一旦編列,或爭取到足夠的中央補助款,就能夠向議會,提出預算案,付諸執行。
這也反映了嘉義市,從民國71年,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卻因為缺乏科學園區和規劃,導致相關的商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發展,服務業為主的商業和觀光,市庫空虛,自籌款僅佔27%,每年仰賴高額的中央補助73%。
幸虧,黃市長,在之前的任期當中,加強財政紀律,和議會強力的監督之下,做到收支平衡,沒有負債,成為全國績優的財政管理單位。
整個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的城市規劃,導致台灣西部縣市發展,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尤其是嘉義縣市,人口老化,和青年外移的問題,就更加嚴重。
15年前,11年前,兩次競選立委時,就大聲疾呼,嘉義的國王新衣,是沒有產業,沒有就業。
感謝黃市長,在今年五月,嘉義市議會,大會期間,承諾縣市合作,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
也感謝議會莊議長、和議員同仁的協助下,成立都市發展專案小組,每個月定期召開會議,從自治條例的修正討論案中,逐步釐清,嘉義市爭取科學園區的都市計劃,和財政預算的限制所在。
行政院科技部,主導科學園區規劃,應該給嘉義人一個公道。
由中央負責,完成土地徵收,道路規劃,縣市各自規劃350公頃的農地,由中央變更土地區分,為科學園區專案用途。
同時,建立污水下水道,和污水處理廠,一併做好牛稠溪整治,不只可以,在牛稠溪南岸,提供兩條防汛道路,作為科學園區的聯外道路,連接國道1號和國道3號,也可以一併解決,科學園區所最需要的冷卻水來源,和污水排放出口。
做了,不一定能解決,但不做,一定沒有機會,逆轉嘉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困境。
讓青年返鄉就業,有一條回家的路,讓三代同堂,不再是嘉義人的夢想,讓離鄉背井,不再是嘉義人唯一的選項。
📣『凌子楚最清楚』YouTube
https://youtu.be/Ce3vg-ctpQM

台灣負債縣市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政治其實很簡單,只有三件事: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這樣就行了。
就像為什麼我特別注重財政紀律,因為第一、欠債是要還錢的,如果欠債可以不用還錢,大家都來借錢就好了。第二、欠債是要繳利息的。我上任時,台北市政府一年要繳29億元利息,還債520億之後,現在一年的利息下降至7億多,一年就可以省下21億多。
所以各縣市政府在負債不斷攀高的情況下,還增加重陽敬老金的發放,甚至還有春節敬老金,這些因此增加的債務,將來要誰去還?
答案是我們的下一代,「這是債留子孫的行為」。
台灣再4年,大於65歲的人口會超過20%,面對一個快速高齡化的社會,台灣需要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老人照護系統,而不是發齊頭式的重陽敬老金,「政府不可以如此懶惰」。
不遵守財政紀律,甚至在負債升高的情況下,不斷加碼齊頭式的一次性禮金,台灣人應該要有勇氣,對這種事情說「這是不對的」。
堅持做對的事,就是進步價值,而鞏固這個價值,使其成為台灣政治的一部分,這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
#改變成真持續發生
#teamKP
-
teamKP 粉絲專頁:https://facebook.com/teamKP.taipei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