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兩個月前,因為尚無法出國旅行,為了搪塞我漫長的暑假,籌備展開「#淡水土地神」系列,沒想到就突然進入三級警戒。這個計畫起源於在某次天的散步中,我發現「#淡水二號橋石頭公」,經過這路口數百次,竟然現在才發現這個近在身邊的「巨石信仰」。果真我們總是可以在限制中開創出可能性。於是,趁著「微解封」,可以去我們...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知識] 台灣民間信仰,為何如此多元與佛道融混- 看板marvel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 八家將】 台灣民間信仰的陣頭之一的簡稱,起源眾說紛紜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民間信仰起源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噶瑪噶居寺▲
這是台灣第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藏傳佛教起源於2500多年前
由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
其中一條傳道路線進入西藏、尼泊爾、不丹
盛行後又融合西藏當地原本的宗教信仰-苯教
而成為獨樹一格的藏傳佛教
來到這裡
就像走進一座佛教藝術博物館
你可以看到
融合藏族特有的民間工藝和
繪製技巧的唐卡
色彩繽紛絢爛
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讓我們靜靜的
享受這令人驚艷的感動!
更多茂林行程請點我:reurl.cc/3azrVX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噶瑪噶居寺
=================
遊台灣25條旅遊行程
請點我: reurl.cc/ObZog9
中秋專區:reurl.cc/xGVDd5
雙十專區:reurl.cc/2rR45m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淡水散步】#微解封小旅行 | 二號橋石頭公 // 李長潔 🙏
.
兩個月前,因為尚無法出國旅行,為了搪塞我漫長的暑假,籌備展開「#淡水土地神」系列,沒想到就突然進入三級警戒。這個計畫起源於在某次天的散步中,我發現「#淡水二號橋石頭公」,經過這路口數百次,竟然現在才發現這個近在身邊的「巨石信仰」。果真我們總是可以在限制中開創出可能性。於是,趁著「微解封」,可以去我們的生活周遭散散步,發現一些新穎細微的風景。
.
▓ #河邊的石頭豬
.
淡水的二號橋石頭公,位在淡水新興里,從淡水頂好往新市鎮方向,中山北路一段285巷裡,旁邊是公司田溪與上頭的二號橋。此處的舊橋又稱「豬哥崎橋」,就指涉此處的奇異巨石「豬哥公」。豬哥石,目前在一棟水泥小廟建築內,外頭寫著「#二號橋石頭公」。從一旁走入,屋內不大,半居地下,裡頭明顯有一顆巨大的石頭,是一頭豬的模樣,石頭設有祭祀。
.
豬哥石不知何時開始被祭祀為「#石頭公」,為一民間信仰,是一種常民的信仰型態,較無嚴謹的制度化與規範化,其他像是「#大樹公」等都是這類自然崇拜(李世偉,2002)。二號橋石頭公,小廟裡頭看起來有些生活感,像是一個可以提供信眾喝茶休憩的地方,廟裡有一位阿姨顧著,她讓我仔細看看豬哥石。
.
▓ #迷惑人類的石豬怪
.
豬哥石當然有地方傳奇。於在過去,此石經常冒煙,路人吸入此煙便會失蹤,傳說是被石豬吃掉,因此無人敢從此經過。後玉皇大帝知悉,便派雷神雷擊石豬。石豬再也不能害人了,人們才能安全經過。後來當地人會來此石祈求尋找失物、健康治癒等。
.
▓ #窺見淡水新市鎮歷史的地方
.
在淡海新市鎮第二期的整地時,本來石頭公也在新市鎮範圍,盧松樹里長為了地方上的平安,極力爭取將其保留在原地,和營建署幾番協調後,才免於被遷移他處的厄運。經歷過現代都市規劃,許多歷史與地景都逐漸消失,二號石頭公,是新市鎮區域少數可探見淡水過去痕跡的地方,非常推薦你們去微散步小旅行。
|
📂 #參考文獻
.
1. 李世偉。(2002)。台灣宗教閱覽。台北:博揚。
2. 八庄大道公文史工作會製作(2021年查詢)。豬哥崎橋。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兩個月前,因為尚無法出國旅行,為了搪塞我漫長的暑假,籌備展開「#淡水土地神」系列,沒想到就突然進入三級警戒。這個計畫起源於在某次天的散步中,我發現「#淡水二號橋石頭公」,經過這路口數百次,竟然現在才發現這個近在身邊的「巨石信仰」。果真我們總是可以在限制中開創出可能性。於是,趁著「微解封」,可以去我們的生活周遭散散步,發現一些新穎細微的風景。
.
▓ #河邊的石頭豬
.
淡水的二號橋石頭公,位在淡水新興里,從淡水頂好往新市鎮方向,中山北路一段285巷裡,旁邊是公司田溪與上頭的二號橋。此處的舊橋又稱「豬哥崎橋」,就指涉此處的奇異巨石「豬哥公」。豬哥石,目前在一棟水泥小廟建築內,外頭寫著「#二號橋石頭公」。從一旁走入,屋內不大,半居地下,裡頭明顯有一顆巨大的石頭,是一頭豬的模樣,石頭設有祭祀。
.
豬哥石不知何時開始被祭祀為「#石頭公」,為一民間信仰,是一種常民的信仰型態,較無嚴謹的制度化與規範化,其他像是「#大樹公」等都是這類自然崇拜(李世偉,2002)。二號橋石頭公,小廟裡頭看起來有些生活感,像是一個可以提供信眾喝茶休憩的地方,廟裡有一位阿姨顧著,她讓我仔細看看豬哥石。
.
▓ #迷惑人類的石豬怪
.
豬哥石當然有地方傳奇。於在過去,此石經常冒煙,路人吸入此煙便會失蹤,傳說是被石豬吃掉,因此無人敢從此經過。後玉皇大帝知悉,便派雷神雷擊石豬。石豬再也不能害人了,人們才能安全經過。後來當地人會來此石祈求尋找失物、健康治癒等。
.
▓ #窺見淡水新市鎮歷史的地方
.
在淡海新市鎮第二期的整地時,本來石頭公也在新市鎮範圍,盧松樹里長為了地方上的平安,極力爭取將其保留在原地,和營建署幾番協調後,才免於被遷移他處的厄運。經歷過現代都市規劃,許多歷史與地景都逐漸消失,二號石頭公,是新市鎮區域少數可探見淡水過去痕跡的地方,非常推薦你們去微散步小旅行。
|
📂 #參考文獻
.
1. 李世偉。(2002)。台灣宗教閱覽。台北:博揚。
2. 八庄大道公文史工作會製作(2021年查詢)。豬哥崎橋。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虎爺傳奇 五虎將 | 將首街舞微電影
台灣首創官將首X 虎爺題材
[起源]
遠古時期人類即對老虎有自然的崇拜,後期逐漸成為民間信仰的ㄧ部份。
俗曰:「土地神轄山中虎」,古人認為虎受土地之神所管,而被山神、土地神、城隍爺等神收伏的老虎具有神力,不但不會傷害人畜,且會保護人類;故人們多尊稱為虎爺,虔誠奉祀。
[創作過程]
#鐵四帝團隊 佳倫老師因受電影「紅衣小女孩 」系列電影作品,深受片中台灣傳統民間信仰「 虎爺 」所啟發,2019開始創作想法,籌備一年,帶領團隊著手策劃,希望除了舞蹈的微電影演出外,能讓文化用戲劇的藝術形態加上舞蹈,更展現不同的張力,期許作品透過戲劇與原創的舞蹈,讓更多人對於廟宇文化,更有正向的生命力與創意,拍攝過程,一路上感謝的夥伴與長輩許多,願大家能與我們感受這不同廟宇文化形式微電影—「虎爺傳奇」。
[特別感謝]
「台灣文化的珍貴」,應讓世界看到,百年的古蹟聖地,也期許大家能重視,團隊成員四處拜訪各地虎爺廟,受到許多老師與廟方的協助,其重要的感謝如下:
特別感謝「石碇伏虎宮 」,在宮主和會長細心介紹之下,不僅更加理解虎爺這尊神祇的文化典故,更有了將傳統東方—五行(金木水火土),融入至微電影舞蹈作品的核心概念。
特別感謝「台中外埔虎爺祖廟」讓我們參訪,廟方所供奉的「人身虎面」神尊,對於服裝詮釋文化上,更有它的獨特性與意涵,感恩您的詳細解說,讓我們更了解文化內涵。
[作品期許]
目前的虎爺傳統文化上,因未有所謂的制式步伐,於是找到了知名新莊地藏庵裡的「新莊地藏庵頭前庄官將首」在獲得廟方師傅的允許,頭前庄的師傅們開始教我們 「官將首 」的傳統文化、陣型以及官將首歷史起源沿革,並結合武術老師傳授的「虎拳 」與自身的「舞蹈藝術 」、「官將首文化舞蹈」進而誕生,團隊在共同努力下,微電影作品逐步誕生,願能將「台灣廟宇文化的美,注入不同的生命與藝術呈現」,「祈福台灣一切安好、疫情消散。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
導 演|余 佳 倫
出 品|鐵四帝文化藝術團隊
舞 監|余佳倫
製 片|谷芯茹
攝 影|比爾牛
演員名單
黃虎將軍 | 余佳倫
黑虎將軍 | 陳浚倫
紅虎將軍 | 林毓茹
綠虎將軍 | 黃冠傑
白虎將軍 | 廖育槿
舞蹈設計
舞蹈總監|余佳倫
音樂設計|余佳倫
舞蹈編排|余佳倫
舞蹈設計|余佳倫
街舞組合設計|余佳倫 陳浚倫 林毓茹 黃冠傑 廖育槿
工作人員名單
導 演|余佳倫
編 劇|余佳倫
副 導|比爾牛
製 片|谷芯茹
演員製片 | 洪櫻芳
生活製片 | 陳亞苹
場 務 | 余佳倫
攝 影|比爾牛
攝 助|球球
燈 光|球球
側 拍|70
花絮側錄 |70
美 術|70
美術助理 |余佳倫
道 具|余佳倫
服 裝|余佳倫
傳統臉譜設計|林自賢 李智文
宣 傳|余佳倫 吳仕邦 郭書瑞 陳浚倫 林毓茹 黃冠傑 廖育槿 谷芯茹 陳亞苹 洪櫻芳
公 關|余佳倫 吳仕邦
文 宣|郭書瑞
海報設計 |70
視覺設計 |70
特效動畫 |林志洋
傳統文化顧問|林自賢
新莊地藏庵頭前庄官將首顧問老師|林家聖 陳志偉 李冠杰
虎爺傳奇-五虎將 主題曲
天虎大將軍
詞:比佛利 曲:吳俊宏
主唱:黃文星
製作人:比佛利
編 曲:荒山亮
混 音:阿耀
(感謝石碇伏虎宮 提供音樂創作使用)
特別感謝贊助:
鄭翰婷、郭沛沛
特別感謝
比爾牛影像、PARTY變裝、You&Me Dance life、
新莊地藏庵、新莊地藏痷頭前庄官將首、將容文創、石碇伏虎宮、北桃園金虎爺、拾號壹樓咖啡館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由傳統的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各個文化面向,一向是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文化資產。或謂一個人的旅遊地圖中,一生所必要親眼目睹的人類文明史景觀,諸如中國的雲岡造像、敦煌莫高窟、希臘的神殿、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教堂等,無一不是宗教文化的產物。而在世界上著名的古代藝術作品中,不論是中國先秦的銅器與玉器、漢代的帛畫、三星堆的青銅面具,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石雕像、達文西與拉菲爾的聖壇畫、聖母像等,皆是宗教文化的展現。
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的神像、寺廟建築等,雖然無法和這些世界頂尖的宗教作品相提並論,然而由於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的內容豐富,除了起源自遠古時代的自然崇拜與巫術信仰之外,更有儒教與道教、佛教的巨大影響,面貌十分多元化。這些宗教文化的內涵,也隨著各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各自呈現出其特殊的文化形貌,再加上台灣民間的廟會活動興盛,無形的信仰文化資產更讓這些以寺廟建築為主的有形文化顯得活潑而生動,而不再只是脫離當代生活經驗的「遺產」。
台灣的社廟宛如一座挖掘不完的寶庫,不論其規模大小,只要我們用心加以深入觀察,都可以編織、描繪一幅十分生動而精彩的「圖畫」,而且更是年復一年不斷上演的「動畫」。《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所呈現的文字與圖片,是筆者二十多年來在全台踏查之下所累積的成果。以筆者一己之力,雖然無法將全台每一座社廟及其廟會活動都考察一遍,但是從數萬張的圖片中逐一檢視而挑選出較具有代表性者,對於年近花甲的本人來說,也是視力與記憶力上的一大考驗。因此,若是以「圖文書」的標準來說,這本《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無疑是全新的呈現。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粉絲頁: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 八家將】 台灣民間信仰的陣頭之一的簡稱,起源眾說紛紜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民間信仰 的陣頭之一的簡稱,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說法是起源於五福大帝駕前專責捉邪驅鬼的將軍,這幾位將軍不是陰間神祇,之後地藏王菩薩、城隍等職掌陰司神明廟宇也開始 ... ... <看更多>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民間信仰起源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推薦與評價
民間信仰 並沒有其他宗教所具有的特定教主、經典、 ...,台灣民間信仰·緣起·鄉土神簡表·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職業守護神·海神信仰·觀音信仰·王爺信仰·恩主公信仰 ...,2022年3 ... ... <看更多>
台灣民間信仰起源 在 [知識] 台灣民間信仰,為何如此多元與佛道融混- 看板marvel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的民間信仰,佛道儒相互融混,縱觀整體,可以說是一團雜絮,自成鬆散的系統。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
最簡單來說,別說台灣的民間信仰理不清,從明朝以來,中國大多數的百姓就分不清了。
別說百姓分不清,連許多專業的神職人員,老道長,大和尚,儒官員,也是分不清。
這篇文章很長,如果有興趣想要知道他們為啥分不清,請聽我娓娓道來。
本文主要分三大部份,第一部份說明分不清之三大理由。
第二部份說明台灣民間信仰混到萬紫千紅的歷史背景。
第三部份說明台灣民間信仰五花八門之混亂多元的現況。
(本文相關每一句論點都有歷史文本之憑據,為求行文簡便順暢並不多引用,
如有相關問題,我再補充根據之出處。)
分不清有好多個理由,每一個理由都是非常專業的主題,簡寫如下:
理由(一),因為在歷史上大家早已難以分清你我彼此:
儒道釋三個宗教,長期影響中土思想,思想信仰互相融攝,甚至連神明譜系也彼此收編,
長期混血之下,都已經有所沾染。
比如,道教裡的斗姥天尊,佛教稱為摩立支天菩薩,
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在道教裡認稱為慈航真人。
道藏有收經書說老子化胡,西傳道法化身為釋迦牟尼。
佛教許多法師稱玉帝是忉利天主,作為佛家護法神。
然而在北宋末期,宋徽宗下詔企圖將佛教併入道教之中,官方支持道教收編佛教神祇。
釋迦牟尼,在道教裡亦被歸為大覺金仙,觀世音菩薩被稱作觀音大士(大士為道教稱謂),
羅漢們被稱為尊者(尊者亦原為道教稱謂)。
觀世音菩薩作為佛道二教共同信奉的神祇,在過去台灣許多觀音廟雖然主祀觀音,
其實是大多用接近道教的神廟儀軌(兩教儀軌其實也早已有所混血)奉祀。
另外在台灣尚有傳承的道教支派普庵派,其宗師便是佛教的僧侶普庵禪師。
除了神系相互影響,佛道二教彼此經書抄來抄去,也在所多見。
這部份扯到許多偽經考證,本文不多探討。
至於道家大師註佛經(呂祖注金剛經),佛家大德解道經(道德經憨山註)等等,
三教之間的宗師彼此用自己的教義解識他教的經典,更是歷代常見。
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道廟作佛懺等等,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雖然是"同源",
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
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
理由(二),充滿創意與革新的新興宗教,直接結合三教教義合一:
在明清以來,許多宗教勢力打入民眾,蓬勃發展。
1.有的宗教直接以三教原始經典為學習對象,但是修行方法自己走出一條路,如:
理教:以儒家為基底,奉觀音為主神,習道法道術濟世。
台灣在戰後有位理教大法師,是越戰前南越的國師,道功十分精湛,也是著名中醫。
許多人不知其理教背景,視其為道門人士。
2.有的宗派自創新經典,新背景,新教義融合三教,如:
羅教:只要跟無生老母或真空家園有關的信仰系統,都是源於此教。
羅教在明清傳播甚廣,發展出數百種各式各樣的宗教,此教自創經典、神系與世界觀,
採用許多佛道二教的說法與術語,但是被二教人士認為其偏離二教原始教義。
因此羅教系統的相關經典,自然也不會被二教承認。
在羅教的傳承發展裡,在台灣比較有名氣的宗教有一貫道跟齋教。
齋教在清朝時分別傳入台灣,其實是龍華教、先天教與金幢這三個羅教子孫教派的統稱。
而一貫道則是在民國之後才傳入。
一貫道方面,主要是講五教共和,儒道佛耶回一家親,多為人知。
而齋教是日治時代才有的名詞,被日本政府視為佛教的支派,被稱為白衣佛教。
齋教之稱,也是因為其神職人員吃素但不出家仍主持教儀之故。
3.伏乩寫經書的鸞堂:
明清時代,沿海各省常有乩童被神靈附身寫書,或藉人操器具書寫經文的宗教活動。
此類宗教活動的場所稱為鸞堂,寫手稱鸞生,寫出來的東西稱鸞書或鸞經。
在台灣,鸞堂與齋教信仰有時會相互結合,其主要又與恩主公信仰密不可分。
恩主公信仰五恩主,主要供奉關聖帝君為主神,台灣有許多關帝宮廟,
其背景出自恩主公信仰的鸞堂系統,著名的行天宮即是此一背景。
恩主公的關帝信仰,只是關帝信仰的一個派別,與道教的關帝信仰(武廟系統),
事實上仍有所不同。
恩主公信仰中的許多關帝經典是鸞經,尚未被道藏收錄。
這類鸞經所提出的關帝接玉帝說法,自然也不會被純道教信仰者接受。
既然宗教信仰如此混合多元,一般民眾如果未仔細了解,
有拜有保庇,信者得佑護,自然不了解其中源流差別,也不會去在意其差別。
理由(三),紅塵俗子多半重視靈驗,少有時間專讀經典教義:
三教的教法不太相同,雖然原始的經典皆有自己的獨立體系與思想,
但是如沒有仔細深究,自然搞不清楚其中的區別。
反過來講,想要分得清其中差別,多半是純粹三家的修行者或奉行者,依照經典的教法,
還有戒律的框架來提供分辨的依據。
這涉及許多複雜的問題,比如經典的真偽考證與認證,一般來說會把放在道藏或佛藏經
的經典視為正典,不在其中經典與相關說法,視作為附會外道。
但是對於求保佑的俗子們來說,是較少會去關注的議題,反正大家信者恆信,
在習俗上也是照樣延用,自然就成為了現在的風貌。
基於前三個理由,可以再從歷史的發展來解釋台灣民間信仰道佛混血的現況。
在台灣歷史上,造成神佛難分之原由主要有五個貢獻者:
1.鄭家王朝 2.移民 3.官員 4.神職人員 5.日本政府
(一)鄭家王朝:
羅教系統的教派,由於在中國基層人民傳播很廣,組織嚴密,受到朝廷的忌憚與壓制。
這些教派往往轉為地下傳播,秘密結社甚至轉為幫會。
鄭成功抗清的背景與天地會有十分密切的關連,與許多秘密幫會只要同以抗清為目標,
多互通聲息與串聯合作。
因此,有別於清廷的嚴加禁止,鄭家王朝對於羅教系統的宗教傳播採取寬鬆的政策,
信眾們隨著鄭氏來台,羅教的神佛融合教義,慢慢地融入並影響台灣人民的生活。
(二)移民:
從中國歷史文化來看,漢人的民俗信仰就是以道教為基底,其中天公城隍與土地公等等,
就是最普遍的民間信仰對象,早已深植人心。
自鄭家經營台灣時期開始,大量漢人移民來自沿海各省,特別是福建。
閩地多山,原住民多行巫術,算是道佛二教傳教的邊陲地帶,歷史上閩地的風俗就有
特別好祀鬼神的習慣,各類的神廟很多。只要"相信"對方能夠有所保佑,
各路的神靈不論出身與背景,都可以供奉。
這裡面從二教的神靈(觀音菩薩,玉皇大帝)、高道高僧(純陽真人,清水祖師,普庵祖師
,慚愧祖師),鄉里的賢達(保生大帝)或是功國的神靈(開漳聖王,開閩聖王)等等,
都可以作為保護移民的信仰對象。
漢人的移民大多來自閩地的漳泉二州,面對堅苦的環境,從渡海到開墾,處處都是危機。
為了集群力開墾合作,建立聚落與大型公共設施(比如水利灌溉系統),
同鄉的移民們帶來了自己家鄉的信仰,作為凝聚力量的重要依據與信心。
為了祈求渡海的平安,移民們信奉媽祖與玄天上帝(北極星化身)。
為了能脫離新墾地的瘴厲之苦,移民們信仰能夠去除瘟疫的王爺們。
當工商業漸漸發達後,關帝的信義精神成為商家或幫會的信仰,
加之鸞堂興盛,恩主公信仰對於關帝信仰的普及更是推波助瀾。
這種有保佑就拜的民俗習慣,將道佛二教的神靈與賢者民俗化,而非作經典教義上的探討
與分辨,許多信眾是"逐靈驗而信",常有兼拜多神的習慣,甚至一廟寺多祀數神,
間接造就了宗教混血的狀況。
(三)官員:
官員如果沒有在經典教義上多所涉獵,自然大多也搞不清楚狀況。
別說明清時代的官員,當今的許多官員可能也不太清楚純佛教與純道教是怎麼回事。
許多官員在主導廟寺的建立時,有權力安排奉祀的神祇與延選主持的僧道。
常常蓋一個城隍廟或天后宮,後殿就安排陪祀個觀音菩薩。
或是建了個佛寺,旁殿也安排個土地公坐坐,反正這些神明都有大慈悲心,
救苦救難,彼此也不會計較門戶之見。
這些廟寺每逢神明們壽誕,亦照樣辦法會不論佛道之分。
另外,清代官員們多半從閩地延請神職人員來台辦理廟寺事務,然而清室尊佛抑道,
佛興道衰,僧人多而道人少。
台灣的官員往往聘任僧侶來當道廟的住持,管理廟務,以天后宮與關帝廟最常見。
這也影響到近代廟眾管理委員會自理廟務的習慣,比如北港朝天宮就以出家師父主持廟務
,甚至請和尚(妙傳法師)撰寫天上聖母經作為唸誦之用。
(四)神職人員:
在清朝的時候,台灣的神職人員往往來自福建這個二教的邊陲地帶,
許多佛教僧侶不一定受嚴格的戒律要求,也不見得非常仔細的深研經典,
他們把宗教當作是糊口的工具更甚於自身的修行,本身對於純粹的二教教義不見得有
非常清楚的分別與分辨,但是這些並不影響他們為信眾完成宗教法事,科儀經懺等等。
因此自然不會特別要求信眾去分辨其中的差異。
以道教來說,福建一地的道教信仰以支派閭山派為大宗,此派有很濃厚的地方巫教色彩,
結合了道教南系的正一派,佛教的禪宗思想,甚至部份密教的修法與咒語,
本身就是一個混血濃厚的道教支派。
閭山派主要分二派,紅頭道士奉三奶夫人為主神,多作生者法事。
黑頭道士奉法主公為主神,多作亡者法事。
另外齋教與鸞堂等等三教合一的信仰在清朝時,亦漸漸在台灣生根興起,
隨著這些神職人員的不太認真(分辨彼此)與認真傳教(三教合一思想的新教),
這都促成了台灣歷史宗教文化上的佛道不分情況。
台灣民俗信仰的佛道不分,在清朝時已經完全融入人民的血肉之中。
進入日治時代後,雖然政府大力嘗試改變此狀況,最後反而加深了混血。
(五)日本政府
日本政府對於台灣的宗教信仰政策,主分為三個時期,以兩個重大事件作為分界點,
分別是西來庵事件與蘆溝橋事變。
在西來庵事件之前,日本政府與台灣人民之間彼此還在磨合與了解,政府對台灣的民俗
信仰採取寬鬆的態度,不太多作干涉,也尊重宗教各自發展。
西來庵事件(1915)是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抗日活動,也是一個很悲慘滑稽的起事,礙於篇
幅,儘量簡寫。起事者余清芳信仰齋教,號稱得到台南西來庵五福王爺降乩的密旨,
說日本人在台灣只有20年的氣數,現在時機已到,大家要合力趕出日本人。
宗教信仰是團結人心最強的利器,余清芳這個大神棍,開始販賣號稱配帶後可以刀槍不入
的靈符,告訴信徒轉賣靈符不只可以保佑全家,還能自己抽成賺錢。
余清芳允諾大家事成後大分日本田,信徒們都可作富翁,
並喝騙信徒說自己得到呂祖的密法,藏了一把寶劍在深山,
他只要唸咒,這寶劍就自動飛出擊殺日本人與叛徒,
最後逼大家在神明前發毒識,如果事洩便全家不得好死。
於是,余發了財又聲勢浩大,然而風聲不幸走漏,被迫提前起事。
不怕死的信徒們配著靈符,擺出宋江陣衝鋒,拿著柴刀與鋤頭一一被日本兵用槍炮擊殺。
最後余被處死,倒楣的王爺廟被拆,神像全數燒毀。
在此事件之後,日本政府開始積極清查台灣宗教,
並在蘆溝橋事變(1937)後展開皇民化運動,企圖改造台灣人民成為日本人,
著手積極介入轉變台灣民俗信仰。
日本政府的策略,是打算用日本的神道教取代並消滅台灣的道教信仰,
並用日本式的佛教取代台灣的佛教信仰。
這迫使許多齋教信徒選擇改信日本佛教,或轉入地下秘密傳教。
道士們被迫在職業登記上強制成為僧侶,傳教活動受到限制,
所有的道廟都必須漸進式地改為佛寺,否則很有可能遭受拆毀(各地查緝力道不一)。
日本人想將台灣的民俗信仰連根拔起,首先祭出優惠政策,只要把家裡拜祖先的神主牌
交出,就可以換到可觀的白米三斗,然而幾乎沒有人真的拿去換。
鄉民們的智慧是靈活的,當時神主牌好刻而白米難得,所以有許多鄉民假刻神位,
去換了白米享用,把真正的牌位藏在家裡。
接著由警察強制取締道教神廟,廟方須將所有道教神像交出,集中管理。
日本進一步主導了所謂的"神升天運動",當時的口號是:
支那神由支那人拜,台灣是日本的一部份,已經脫離支那了,因此支那神請統統回家吧。
於是,日本天皇派了大臣到台灣擔任主祭,在祭文中感謝這些中國神為台灣人民的護佑,
並責備台灣人民竟敢將天界神靈請到人世,這實在大不敬。因此,這次由日本政府作主,
祭拜後恭送祂們回去天庭。
祭拜完後,一把火把這些神像全燒了。當時被毀的神像近兩萬尊之多。
有許多信眾事先聽到風聲,把神像偷偷藏起來,信眾們發現只要是佛寺就能倖免於難,
紛紛在廟裡改放佛教神像,指廟為寺,試圖躲避警察的追緝。
很多神廟為了避免被毀,寧可空空的什麼都不拜,有廟無神。
或者甚至被迫成立新廟宇,合祀兼拜日本神靈。
到了日本戰敗之後,信徒們紛紛把藏起的道教神像拿出來,繼續拜原來的神明。
有些添了新佛像,假稱為寺的廟宇,總不能不再拜佛祖,只好一起奉祀,
於是間接造成了廟祀裡佛道混血的情況。
至於那些被迫拜日本神的廟寺,原本的神像紛紛復位,
日本神道教的神靈便被忍耐已久的鄉民燒毀或扔掉。
然而在日治時期,也有積極想要融合日本與台灣本土信仰的例子。
比如台北天母地名的由來,取自當時的天母神社。
日本人有見於台灣人民對媽祖信仰的熱衷,創立了一個"天母教",
合祀天照大神與天上聖母媽祖,想要調和神道教與道教的信仰,
但這個新教派在日本戰敗後便一起衰亡了。
台灣民間信仰五花八門之混亂多元的現況:
台灣的民俗信仰,可以說是以道教信仰為基底,風俗習慣為介質,
結合不同有能有力的對像崇拜的產物。
鄉人們除了奉祀神靈賢達祈求平安,也常為了避免陰靈作祟而蓋廟供奉。
人民信仰的基礎多半是追求務實生活上的幫助,只要能夠有助於務實面上的福祿壽,
或是避開災禍,都可以成為立廟的理由。
因此對崇拜的對像來者不拒,非常多元離奇,跨越宗教,物種,國界與職業。
從建廟立像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看到:
從怨死的母豬到顯靈的天皇,
(台南鎮山大將軍廟,長濱天龍宮祭日本天皇)
遇難的公主到溺斃的姑娘,
(墾丁八寶宮祀荷蘭公主瑪格莉特,萬丹水流仙姑寺)
荷蘭的硬漢到菲律賓的小哥,
(水林綠佑將軍廟祀荷蘭將軍Leo,太平菲賓大哥廟祀不知名姓的菲國男性水流屍)
叛亂的份子到平亂的功將,
(內門興安宮祀朱一貴,鳥松大將廟祀征朱一貴殉職的陳元)
民國的歌手到日本的警察,
(二林廣懿宮祀鄧麗君,東石鄉富安宮祀義愛公 森川清次郎)
二二八的元兇到殉難的烈士,
(蔣公王爺廟祀蔣介石,虎尾三姓公廟祀二二八烈士顧、李、王三人)
有求必硬的陽具到鐵嘴的大砲,都可以成為立廟塑像崇拜的對象。
(萬里百花宮祀陽神爺,東石福靈宮祀鐵嘴將軍)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民俗信徒逐靈驗而奉,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
從大家樂與六合彩報明牌,誘導出人性的貪婪面,
到文化教育與社福推廣,發揚信徒們的善心與虔誠,
廟方的主持風格,足已主導風氣的正邪與良劣。
列舉數例:
1.竹山紫南宮土地公廟雖小,每年出借發財金後回收,其中差價多達數以億計。
委員會決定挪出經費作為社會公益,提供周圍住戶托兒所到國中全額費用,
健保費補貼,鄉里敬老與育兒津貼等等,促使里民安居樂業。
2.台南海尾寮朝皇宮主祀保生大帝,二戰之後海尾寮多為民眾聚賭場所,治安敗壞。
廟方數年來提倡興學,勸化當地民眾,開設各類免費才藝班,並推廣品德教育,
確實改善了當地的治安與風氣。
3.新竹關帝廟將善款用作興學與改建設施,輔導風化區信徒轉業,
並將廟址附近的風化區一一買下,興建忠義圖書館與巡守隊隊部,移風易俗。
因此,民間信仰的多元與組織鬆散作風,倒底是讓人民墮落,還是讓信徒成長,
仍是必須視民間廟寺的具體經營成果而定,勢在人為。
結論:
宗教混合的狀況已經非常深入地影響了台灣的民俗信仰,
各家的傳教士拼命傳教,自成山頭,自立為王,比賽誰的信徒多,發言權自然多一點。
宗教這種東西,往往信徒是白紙一張先接觸誰,建立了系統價值觀後,就比較難撼動。
在台灣傳播的宗教系統非常多元,甚至可以說是混亂,要一一釐清源流與教義,
對一般人來說,要分清是不太容易的。
大多會想要討論"分清"純道教與佛道教與民俗信仰的差異,這是國民政府遷台後,
帶來江浙佛教僧侶與龍虎山張天師一系、全真道與正一道等等修士之後的事情,
在那之前,混合式的民間信仰早已是台灣人民的主要信仰方式。
國民政府遷台後,在佛教方面,涉及江浙佛教與閩粵佛教(本土佛教與宗教)的爭端,
現代許多佛教山頭與著名高僧,可以說都是屬於江浙佛教的系統。
如聖嚴,淨空,日常,證嚴,星雲等等諸位法師,師承與背景多屬江浙佛教。
江浙佛教在戒嚴時得到政府支持,大力釐清法統,取得台灣佛教的傳法與受戒權力,
無形中壓迫到本土閩粵佛教(閩粵佛教在台尚有四大山頭,九寺系統)、齋教與民俗化佛教
的生存空間。這些故事很長,此處略去。
至於道教方面,大家一律尊張天師為首,然而道教支派繁多,除了台灣獨有的靈山信仰,
在那之前,本土的花蓮慈惠堂靈乩系統,受到六十三代張天師收編為瑤池派後,
大力地傳播。近年六十五代張天師傳承鬧出多位男女繼承人,亂作一氣。
這其中的風風雨雨,是另一些故事。
至於齋教信仰,一貫道信仰,鸞堂信仰等等,於二教間的紛亂戰局,
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故事。
人人都想爭正統,搶信徒,宗教都不宗教了,實在是台灣宗教與民俗信仰的一大憾事。
至於其他那些故事,由於本文篇幅實在太長,如果日後還有機會,
這邊也適合發表的話,擇期會再一一撰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36.1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472100741.A.F5C.html
。然後亂上加亂。
飛行員、警察跟阿兵哥等等。至於如果是神道教的神,這可能是後面神道教傳來的??我還
沒親身見過說。
教的神的佛化形象,這樣台灣倒是拜蠻多的www
第一部份:
文化上佛道不分的原因有三個:
1.道佛儒三教在歷史上融合得很厲害,傳到明清時,彼此早已混血很多。
2.明清時,直接用三教的教義所創造的新宗教,因為信仰便利所以迅速廣泛打入民間。
比如羅教,鸞堂系統的宗教。
3.人民信仰多半只看靈驗,不讀原始原典,所以不會去主動想分辨區別。
第二部份:
在台灣造成佛道不分的共獻者有五個:
1.明鄭政權跟天地會有關,抗清的秘密幫會許多是羅教系統,在中國被禁,在台灣可傳。
2.政府官員有廟寺的建立與請住持的權立,因為官員自己佛道不分,所以很多在蓋廟時
選的祀神就道佛混合,請住持時也常請和尚去當道廟住持。
3.福建的漢人移民本身就是佛道不分,有靈就拜,所以把這樣的信仰方式帶到台灣來。
4.神職人員自己也道佛不分,佛教僧侶戒律不嚴所以不很計較區別。道教道士多是福建
閭山派系統,此派本身佛道混血色彩就嚴重。
而齋教與鸞堂系統也在台灣努力傳教,所以人民就愈來愈搞不清楚,因為這些神職人員
也不清楚。
5.日本政府想禁道教毀道廟,逼得信徒道廟裝佛寺,藏神像改祀佛像,日本戰敗後神像
再拿出來跟著改祀的佛像一起拜,間接造成二教混合不分。
第三部份:
舉例千奇百怪的民間祀神,提出例子說明民間信仰的廟寺經營,直接影響風氣的好壞。
結論:
民間信仰已根深台灣,很難分清彼此。會想去分的大多是國民黨政府帶來的和尚與道士
們,尤其是江浙佛教的大和尚們。然而現在宗教愈來愈亂,道佛二教自己一堆支派,加
上一貫到齋教與鸞堂的恩主公信仰,大家亂成一團,更難分了。
何況知識類別的東西,板上本身有許多民間信仰的故事分享,應該不算偏離版規吧。
如果版主判決偏離板規,我會配合砍文。
節常常集體聚賭,治安也不算好,所以這是誤傳嗎?是的話我要改一下文章。
聽說近二十年改變很多,是不是這樣我不確定說。
宮組織陣頭來防禦,但這是爺爺奶奶那代的事了,是不是這樣後來影響到治安我不清楚@@
抵禦外敵。至於外敵是不是那些北方鄉民我就不清楚了。
※ 編輯: ga037588 (106.104.36.171), 08/25/2016 15:09:23
因為這兩教也是彼此收編神祇收到不亦樂乎。我甚至懷疑信奉婆羅門教也有可能能成就覺
悟而成為覺者。婆羅門教是一個更為複雜多元的教派,其多元化與差異度非中土文化能輕
易想像。
不只婆羅門教,佛教在日本與神道教之間,或是佛教在越南所產生的高台教,也有類似的
狀況。
的神祇自創新教,而印度教脫胎自改革後的古婆羅門教,由商羯羅集其大成,再反收編那
些被佛教化的婆羅門教諸神,重新定位祂們的神格價值,並提出佛陀是毗濕奴第九化身,
否定佛教的信仰價值,全盤吃下。
導致佛教僅能存於東印度孟加拉一代,最後於本土幾近滅絕。嚴格說起來也不算"收編佛教
諸神",因為佛教諸神本來就是來自印度教的各式地方信仰神祇,只是還復其本來面目而已
不過我認為在目前歷史學與民俗學研究結論的立場上,這些資料有誤的機會不高。
二教相互試圖收編而已。本文也未宣稱斗姥與摩力支天誰抄誰,只是列出共同信仰的神靈
異名而已。誰抄誰的例子在學界上有很多討論,目前確實是傾向認為斗姥天尊是道教收編
自佛教的摩力支天菩薩。
原住民信仰又是另一大主題了。
若是還有機會發這類文,我可以嘗試再寫寫看。
不曉得台灣現在有沒有拜日本神道教的神廟。
至於那些抄來抄去的,後來大多被大藏經推到疑似部,比如說佛說七千佛神符益算經抄道
教太上老君說益算妙經,佛說三廚經抄老子說五廚經等等。
理精神,然而,地藏經在"學界""目前"的認定是漢造機會很高。不過我認為這不影響其精
神價值。
寺派山頭,這被歸屬在本土閩粵佛教系統內。明鄭時後許多大臣是虔誠的佛教居士,在台
灣史上稱為名士佛教,說沒有佛教是太嚴苛了。
1.歷史考據學術上"目前"對佛經來源的研究結論。
2.對佛教與佛經信仰的信心與理解。
3.經典誦唸的效果。
以上這三點完全是各自獨立的三件事。把這三件事混在一起談,那是你的信仰方式,
不是我的。如果混在一起而無從分辨其中精神,著於名相,反而會較有迷信的風險。
學術界目前大多公認的結論就是地藏本願經應是漢造,不管信仰者情感上再怎麼不喜歡,
客觀的結論就是如此,未來是否會有新證據推翻此說法則不清楚。
同樣是地藏系統的地藏十輪經,就較無此爭議。
但是就算是漢造那又如何?對我來說,這不影響這部經典的價值與精神,第一個,或許未
來學術上的證據會推翻。第二個,或許漢人某僧搞個神通自己接上阿難訊息把經給造出來
。這在道教造經也蠻常見的,許多經典到底是道士自己編的還是真有神來傳,這只有天知
道。天知道歸天知道,人間法"所可考的事實面"是另一回事。
我對地藏經有信心,精神亦感佩,親自驗證超渡的效果也很切實有用。就算是漢造,我還
是肯定這樣的價值,這才是真正談得上對其精神與信仰的信心吧。
都無法直接確認。如果證據力夠,頂多說是宋人造經說,但一樣源流、譯者不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