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馬索」——念珠之功德與作用之四 - 二 》
最早我會使用青金石,也是受一位老和尚影響所及,因為這位老和尚本身就是修持藥師法門。據他所說,他是在年輕的時候在五台山受到一位中國唐密的阿闍黎傳授,因此他就持誦至今,從未停輟過,主要是因為他一生中受到藥師佛的感召極多,因此他深信不疑。他來台灣之後,自己也曾開壇傳授唐密的諸多法門,例如準提觀音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大隨求觀音、穢跡金剛……等,據老和尚所說,過去在中國所常住的那間廟是傳承自唐代惠果阿闍黎的傳承。惠果是真言宗極重要的祖師,惠果極小的時候就受學於不空大師的傳承,而得到阿闍黎的位階。
講到真言宗的傳承,可以源自於印度的善無畏大師以及金剛智大師,在中國之所以會普傳開來,也是由於這幾位印度的高僧,原本是奉中國皇帝指示翻譯經典,進而遭逢到旱災或有流行性的諸疫時,他們一登壇立刻滂沱大雨如注般傾瀉不已。當朝皇帝也因為這幾位高僧所顯現的神蹟,令他們信服而祈求為其灌頂也是時而有之,可見唐密在當時是連皇帝都極為重視的信仰。尤其不空大師更是受人矚目的唐密大師,唐朝的三位君王幾乎都皈命於他座下,尤其唐玄宗對於不空大師更是推崇有加,原因是玄宗當政的時候,幾乎國家在有難時,不空只要一設壇,無不感應道交,尤其幾乎只要不空主壇,皆是求風得風,求雨得雨,為此唐玄宗還特地幫不空訂製了一套紫色袈裟。中國歷代以來,都用紫做為最高規格的敬意,因此在幾次求雨的儀式中,隨修隨下的功力讓唐玄宗不覺愈發尊敬,因此乃御賜紫色袈裟一套,象徵身分的顯貴,從此之後,不空的身分自然也隨即遷喬出谷,赫奕逾常,唐玄宗還特別給予「智藏」的尊稱。由於唐密的高僧幾乎都是由皇室所供養,因此一般平民百姓無法承襲法脈,所以在唐朝的時候唐密是只限於皇親貴冑所能修學的法門。
唐密究竟有多厲害,根據早期傳授我穢跡金剛的老和尚所言,過去的穢跡金剛真言曾經被隱藏十二個字。因為唐代時候有許多修持此咒的神異事蹟,最後連當朝的皇帝也親聞此事,因此心想如果這麼厲害是否會影響到江山王位,所以便召請了一位專修穢跡金剛有成的僧人,沒想這一和尚一持咒,整個宮殿完全化空,只剩下皇帝和這位出家人,這皇帝心中乍驚之下做了決定,命人把原本四十幾個咒字刪去部分再傳世……不管事實如何,早先我受持穢跡金剛咒時,原本已經先持滿準提咒不知凡幾,過往在老和尚派系傳承下,凡授持此咒者起碼準提咒要先持滿五百萬遍做為加行,並且要受過菩薩戒者方可傳授,但手印不可妄傳。我所知道過去認識過一位還俗的阿闍黎,據他所說,清末在鼓山寺廟中的後山各有不同洞穴及關房,關房中所修僧眾皆是雜密行者,有的專修尊勝佛母,有的專修準提法,也有的專持大悲咒,亦有以藥師行門為主之行者,如前面所言,我所認識的專修藥師法門的老和尚便是如此。
老和尚手上的那串專修藥師法門的青金石乍看之下極為吸睛,整串念珠用深藍色的線穿過,每一顆青藍色的念珠上點綴著如星辰般黃金斑點,既神秘又耀眼,這是我初次對青金石的印象。由於受法於這位老和尚的緣故,之後便不斷地尋找有無類似的青金石念珠,但當時那個年代台灣修藥師法門的並不多,即便少數幾位知道藥師法門的修行人也大都只知拜拜藥師懺,唸唸《藥師經》,或者持誦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更遑論顧及所持念珠。
老和尚當時說根據所修本尊不同,所持的念珠也有所講究,藥師佛既屬於東方淨土,東方又屬於金剛部,所修的主尊身體皆屬藍色,因此,若要圓滿能有一條藍色念珠會更殊勝,後來,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林森北路當時有整條街都在賣珊瑚的店中找到了青金石,青金石其實價錢也不貴,當時挑了串一百零八顆九公厘青金石當作念珠,老闆也很幫忙,從箱中打開了一整箱成串的青金石,從上百串原珠中我挑選了最藍色的念珠,這種蔚藍色為底點綴著金光閃閃的石頭,在古代是波斯帝國極為寶貴的寶石,據說蘊藏著一股神秘又無法探測的能量,那種藍就如同透悟報身佛本身的湛藍,開顯明朗中給人一種身、口、意寧靜的感覺,有時握在手中冥想時又恍如置身於浩瀚無垠深藍色的星河中……青金石念珠也曾經伴隨過我一段波瀾不驚、海晏平靜的生活,並且也感受到藥師佛不可思議的加持佛力,印象極為深刻,七〇年代在我主持的一處講堂,由於大樓他戶夜晚受祝融之災,一剎那間整棟大樓皆受波及,但奇妙的是唯獨講堂絲毫不受牽擾,不但毫髮未損更無珠破玉碎之相,當日有值班佛堂數位同修親眼所見,只看樓下火舌直往上一層樓闖進,而佛堂只有火燒過後之煙霧,人員全皆平安,這全皆仰仗佛堂所供藥師佛之威神力庇蔭之故……。(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台灣旱災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的災難
今年六月(2021年)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公布的「2021年乾旱全球評估特別報告」就指出:「乾旱即將成為下一個大流行,而且沒有疫苗可以對抗。」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聯合國就已警示,2025年時,全世界會有十多億人處於嚴重缺水中,而缺水也會帶來環境衛生與疾病的問題。
這篇報告指出,到本世紀末,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的國家能倖免乾旱的危害,乾旱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也是主要農作物減收的原因,而且除了疾病與糧食問題,旱災也會影響到工業,發電產業,交通運輸業及旅遊業……等等。
水是民生必需資源,人不能一天沒有水,對於有些特別乾旱地區,民眾的正常生活顯然會受到嚴重影響。聯合國的報告中,也指出未來相關國家爆發搶奪水資源而引起戰爭的可能性。
的確,世界上有不少區域,其中有許多國家是共用一條主要河川當作水源,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頻率愈來愈高,位在河流上游的國家競相修築水壩,將水擋下供自己使用,而河流下游的國家就沒有足夠的水可以用,近年已有些國家因此而產生紛爭與摩擦,假如未來乾旱情況嚴重到下游的民眾無法生存時,為了搶水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就像在幾百年前,先人開墾台灣時,為了搶奪灌溉水源,不同移民家族產生械鬥的爭端時有所聞…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0e1af70fd89780001c42d51
台灣旱災原因 在 Magic寶媽魔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空氣取水💧#我們做到了❤️
還記得 去年ARKVO 的開始
台灣並沒有缺水的問題~
誰都想不到不到一年後
ARKVO 即將出貨的前夕....
整個台灣陷入旱災的局面
缺水供5停2 讓生活變的超不方便...😭
當初支持贊助的原因
就是很贊同環保♻️
也很希望台灣除了疫情被看見以外
還能做出自己的品牌👍🏻
🇩🇪還獲得德國IF國際設計大獎🏆
現在 #ARKVO 即將要出貨了!
很感動自己在這個品牌誕生到上國際話題我都參與在內🥰
已經空出一個放ARKVO的空間😆
期待這台時尚的家電
讓很多人的家 都變得高級🧚♀️
只要你家有 #除濕機 #空氣清淨機 #飲水機 #濾水器 的需求~
那這台就幫你取代以上所有💧
只要有空氣跟電~你家就不怕沒水可以喝!
有沒有很厲害!
快點讓ARKVO拯救你❤️
#ARKVO乾淨水
#微生態循環系統♻️
台灣旱災原因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台灣旱災原因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真的掠奪台灣米糧到大陸。
為什麼跟你學習的、跟網路上聽到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教科書真的寫錯了!
我希望要反駁的,拿出證據,不要只會人身攻擊或轉移焦點,說國民黨其他地方很爛或日本其他地方很好,我們在談的只有一件事:陳儀有沒有將台灣的米糧送至大陸。
※
(史料內容繁多,大家可以只看影片。)
一、缺乏米糧之歷史背景
關於1945年臺灣稻作生產情形,日本殖民當局分析,由於寒害、乾旱、暴雨等天災因素,及美軍空襲轟炸等原因,第一、二期稻作大幅減收,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出現大問題。亦即,日本殖民當局不但精準預知1945年的嚴重糧荒,事實上他們於陳儀抵臺之前,就已經確切知道1945年上半年米穀收成的悲慘情況。1945年臺灣稻米的總產量只達到747萬公石,未及1937年的一半。
又由於美軍大肆轟炸,臺灣肥料工廠殘破不堪,肥料生產可說幾乎完全停頓。1945年全臺肥料施用量為0.2萬公噸,僅及日據時期的1938年肥料最高施用量38.9萬公噸的0.5%, 可見肥料的稀缺。戰爭時期,農村之少壯者均被徵調參加侵華戰爭,農村的勞動力極端缺乏,又因農產品被日本殖民當局低價強制收購,等於無代價被搜刮,農民對米穀增產已失去興趣。在缺乏肥料、天災、戰爭缺乏勞力等因素之下,1945年的臺灣糙米產量一落千丈,大為減少,約僅63.8萬公噸 ,僅及前一年1944年產量的59.8%。比全省最低消費量還少22萬噸,出現嚴重米荒。
然而,就在糧食已經非常不足,臺灣需施行米糧嚴格配給的情形下,日人仍強將大量的臺灣米穀(糙米)運往日本。1943年自臺灣運往日本的糙米達25.8萬公噸,1944年運往日本16.6萬公噸。1945年上半年日人又將3萬公噸糙米輸往日本、沖繩與華南。 同(1945)年6、7月時,日人還以臺灣的糧食供應其在東南亞作戰的日軍,雖然到了後來,運糧船一艘艘地被美軍炸沉,連漁船運米也遭炸沉引 。凡此種種,更加重了臺灣地區米糧不足的情形。
當時學者即評估,到了1946年春,如果依正常消費標準,即如果米糧是在市場自由買賣,則臺灣缺糧約超過一半。「臺灣將超過一半的人在市場上是有錢買不到米,無米糧可食!」
1945年,日本殖民當局已完全掌握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糧荒大災難,但就在要將臺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日本人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 ,導致民間大量消費糧食。據9月22日《臺灣新報》報導,從萬華車站到龍山寺間馬路兩旁的店家內,都高高地堆著牛、豬、雞、鴨等肉在販售,市民們完全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 。又由於日人管制鬆綁放任不問,全島耕牛頻頻被偷屠宰。據陳儀抵臺當天10月24日《臺灣新報》的報導,當時全臺耕牛總數的三分之一遭屠宰,故影響未來耕作與糧食生產尤大。
據當時專家估計,日人投降後一、二個月間所大肆浪費的糧食,可維持臺灣半年份的食用量 。就臺灣整體社會而言,米穀專家們則估計,依當時臺灣現存米穀與第二期的收穫量,到了1946年的二、三月,臺灣社會就將進入饑餓狀態。 糧食不足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已可預見類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不遠矣。
屋漏偏逢連夜雨,1945年缺糧,1946年,第一期稻作遭旱災,中部水田因缺水而未能播種者即達萬餘甲,第二期又於9月25日遭逢臺灣十四年來未有的巨大颱風。 故1946全年稻作收獲僅89.4萬公噸,遠遜於日據時代產量,在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米價再度高漲。
二、陳儀積極解決糧荒
糧荒如此嚴峻,陳儀抵臺後,積極努力解決糧荒問題。例如陳儀於1945年10月24日抵臺,僅一星期後的31日,長官公署就公佈〈臺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
11與12月時,花蓮港廳與農林處即宣佈禁止米穀釀酒製粉,臺北市開始實施食米配給。翌(1946)年春,長官公署、臺灣省糧食調劑委員會、臺灣省貿易公司(1946年2月7日改為臺灣省貿易局)、警備總司令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及花蓮、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基隆等縣市皆有諸多解決糧荒問題之命令及方式。在光復後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前,陳儀政府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欲解決糧荒。
當時陳儀採取重新整治農田水利、加強化肥供應、調整土地關係等措施,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力逐漸得到恢復。到1947年,全省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破壞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修復,並進一步加強了河患的防治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灌溉面積有所增加。化肥產量也逐年增加,部分緩解了「肥荒」問題。
在此同時,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 如1945年12月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120號善後總署。」
行總不僅催促分署,也直接去電長官公署詢問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不僅明確表達了沒有餘糧可供出口,更要求中央行總能盡速撥糧食、肥料來到臺灣,以解決臺灣方面缺糧之急。
此外,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 。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
由上述資料可知,「長官公署運輸大量米糧到大陸而導致臺灣米荒」之說,應該僅是「傳聞」,並非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