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祝福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並感謝所有老師辛苦的付出和貢獻。
相信看到教導的學生日益懂事、平安成長,所有為人師表的心情都會感到無比欣慰。
在此向大家介紹,馬祖特別的成年禮──做出幼。馬祖話稱「tsoˇtshuk iuˇ,ㄗㄛˇ ㄘㄨㄎ ㄧㄨˇ」,又叫作過關(kuo uang,ㄍㄨㄛ ㄨㄤ)。
這是在孩子年滿16歲時舉行的古禮,藉由「過關儀式」象徵祛除孩子在生命中可能會遇到的關煞,來祈求孩子在身體與心境上能順利轉換、平安長大,並答謝婦幼保護神──臨水夫人的庇佑。同時,也讓學子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及師長教誨,成為一位能為自己言行負起責任的成年人。
如今,在馬祖牛角村的「做出幼」,已成為地方上重要的三大秋季慶典之一。另外二個分別是 #鐵板燒塔節 和 #媽祖昇天祭(10/14-16)。
今年「做出幼」的日子就在這個星期日。從早上的送喜活動開始,由喜娘和地方鄉親逐一走訪牛角村,拜訪今年有喜的人家和長壽的長者;下午便是做出幼的儀式;傍晚還有美食特色園遊會,晚上也有表演活動。
歡迎台灣的朋友可以前來馬祖,體驗地方的特色活動,參與馬祖的秋節盛事!
📰 馬祖秋慶第2波 牛角做出幼10月3日登場(馬祖日報,09.28)
https://reurl.cc/2oZK9v
🔎 國家文化記憶庫 Taiwan Cultural Memory Bank
馬祖人成年禮——牛角做出幼 https://reurl.cc/V55rzR
圖片來源: 文化馬祖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從人之初、轉大人、結婚、拜壽,以至喪殯禮俗文化的最佳指南 以全新視角探索生命旅程中林林總總的過關儀式,讓現代新手父母們了解自己的寶貝兒出生前後的出生禮,什麼是「探花欉」、「栽花換斗」、「換肚」、「安胎...
台灣成年禮儀式 在 李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祖秋慶來囉!邀請大家在海島相見 🎉
在馬祖的秋節有三大祭典活動,分別是 #鐵板燒塔節(9/25)、 #牛角做出幼(10/3), #媽祖昇天祭(10/14-16)。
明天率先登場的就是鐵板燒塔節。
燒塔節是由福州傳來馬祖的中秋禮俗。據傳是從元朝末年留下來的傳統,當時為了驅除蒙古人,約定在中秋時以燒塔為信來起義。如今演變成一個象徵把過去不吉祥的事物燒去,帶有除舊佈新的傳統習俗。
馬祖早年因為物資缺乏,棺材板、茅廁板之類的器具不能當柴火燒。當這些東西廢棄不用時,就選在中秋燒塔時燒毀,表示惜福、尊敬,並有除舊送厄之意。
如今轉化成有「#除穢卡」,讓民眾可寫下欲去除之的不順遂事物,並投入除穢桶來燃燒,並祈願未來一年能平安順利。明天下午1時起,在舊仁愛市場服務台跟金板境天后宮都有提供喔。
明天除了有燒塔儀式之外,還有擺塔高手挑戰賽、扭白丸體驗,以及我去年也有參與的創意踩街競演,傍晚後更有馬祖特色的美食園遊會,與燒塔音樂晚會-青春搖滾派對。
今年更特別的是,配合國際藝術節推出了馬祖環境劇場《 #海島來相見》,邀約台灣優秀表演藝術家,和馬祖在地的藝文團隊,將從9月25日至11月21日接續在南竿、北竿、東莒進行音樂舞蹈的演出。
馬祖的秋天,依然很熱鬧。在疫情趨緩的此刻,歡迎台灣的朋友,可以來到馬祖,體驗地方特色活動,參與專屬馬祖的秋節盛事!
📰馬祖秋慶 鐵板燒塔節明仁愛村登場 熱鬧不間斷(馬祖日報,09.24)
https://reurl.cc/Gbb9nD
🔎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鐵板燒塔節(https://reurl.cc/vgglvN)
🔎 國家文化記憶庫 Taiwan Cultural Memory Bank
馬祖人成年禮——牛角做出幼(https://reurl.cc/V55rzR)
🔎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媽祖昇天祭(https://reurl.cc/kLLRMb)
圖卡來源:文化馬祖
台灣成年禮儀式 在 咪子塔羅占卜×魔法藥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師,如果教皇這張牌可以象徵儀式,那也包括了不好的儀式嗎?」
『嗯?不好的儀式是指甚麼?』
#圖片出處是casimir老師的塔羅浮生作品
#咪子塔羅占卜 #塔羅牌 #占卜預約 #占卜課程 #魔法課程
那天幫學生上塔羅牌課,講到天主教的象徵—— #教皇(#TheHerophant)。我不是信徒,僅略知天主教的教義與教條跟基督新教比起來,相對嚴格保守。例如一般常引起爭議的同性戀、墮胎等議題,天主教幾乎都站在反對立場。這也是為什麼2020年方濟各教宗表示「同性戀者是神的兒女,有權擁有一個家庭」的時候,引起各界嘩然。
-
既然如此,「教皇」牌做為「傳統」的象徵,是再合理不過的了。而人類歷史上很大一環的傳統活動,就是 #儀式——通常說到這兩個字,大家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其實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了儀式,舉凡畢業典禮、結婚典禮,有些國家像是日本甚至還有成年禮……等等。
-
「例如喪禮。」學生說。
『咦?你覺得喪禮是不好的嗎?』
「應該是不好的吧,因為死人了耶。」
『可是在魔法的學習上,面對死亡是入門的基本功喔。』我說。
//
在我學習薩滿的時候,老師第一堂課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吸。
-
「你們都以為呼吸很普通對不對?」老師說。「可是啊很多我遇過的臨終個案,知道自己要走了而非常恐慌。我就教他們這套呼吸法——我跟你們說,那個人啊,臉上表情真的會慢慢地變得非常祥和。我們都說人要好死,那麼讓人走得安穩,就是好死的一種。」
-
我不知道外國人是不是比較不忌諱談論死亡,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教育的關係,導致多數的台灣人常將死亡與不祥畫上等號。可是在我從事現在的這份職業後,學到的是 #生與死是神祕學的第一課 這樣的概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魔法領域的工作,死亡課題往往如影隨形。
-
這裡所說的死亡課題,並不是真的和誰死掉有關,而是 #我們可以好好運用這股汰舊換新的力量 #放掉那些拖累自己的 #並與過去告別。例如我自己幾乎每隔一天就會做 #死亡之箭 的儀式——把衛生紙捲成羽箭的模樣,將我想釋放的,例如我的懶惰、自傲、悲傷、對某人的思念……等等,通通吹入羽箭中,然後請神聖的火幫我燒毀!
-
這樣說或許有點老王賣瓜的嫌疑,但反正這個儀式來自薩滿前人們的智慧,不是我獨創的,所以應該不算自誇吧……。至少以我自己做了大半年的心得是:它真的很有用!非常有用!而且要不了多少錢!誠心推薦給大家一起試試看😘
-
而現代巫術常講的 #放逐(#Banish),我想應該也跟遠古薩滿流傳至今那處理死亡的命題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放逐小人,也可以放逐我不想要的,例如那些令人失衡的,所以我一點都不覺得死亡是不好的事。
-
或許只是,我們的教育缺乏了對死亡的關懷吧。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我期待自己能用畢生所學,在那一天來到的時候親手送走那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們。
∎
⭐️ 歡迎追蹤我的 #IG | mikoblossomtarot
⭐️ 0928偉特塔羅初階班招生中 | https://bit.ly/3k9eMER
⭐️ #魔法賣場 蝦皮販售中 | https://bit.ly/3k93q1x
台灣成年禮儀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介紹
訪問作者:李秀娥
內容簡介:
從人之初、轉大人、結婚、拜壽,以至喪殯禮俗文化的最佳指南
以全新視角探索生命旅程中林林總總的過關儀式,讓現代新手父母們了解自己的寶貝兒出生前後的出生禮,什麼是「探花欉」、「栽花換斗」、「換肚」、「安胎」、「送流蝦」;什麼又是「三朝、報酒」、「滿月」、「作四月日」、「作周歲」、「拜床母」……還囊括成年禮、婚禮、壽禮、喪殯禮等生命禮俗。
‧隨著時代趨勢,現代台灣逐漸進入少子化的社會,孩子更是父母的明珠珍寶,小孩的出生前後的養育觀念和生命禮儀更加受重視,本書深入介紹台灣傳統民俗中的生命禮儀,其中的「出生禮」可讓現代新手父母了解傳統儀式的來龍去脈,讓每個小生命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傳統文化的祝福。
‧從成年到婚嫁,人生青年時期的重要關卡,本書詳加介紹傳統的「成年禮」與「婚禮」,讓所有新青年與新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與結合儀式的意義。
‧面對人的年老與盡頭,「喪禮」與「殯禮」的提供讀者認識與了解儀式背後的傳統生命觀。
作者簡介:李秀娥
臺灣省雲林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文化研究者,從事臺灣漢人曲藝文化、民間信仰文化、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研究多年。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民俗節慶》、《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2015)、《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2019)等專書。
作者粉絲頁: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成年禮儀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傳統工藝項目,以「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廟會祭典」、「寺廟裝飾」、「信仰習俗」等五大面向分類,進行完整詳盡的圖文介紹,呈現彌足珍貴的民俗工藝絕活與文化資產。
◎130種台灣傳統民俗工藝項目,完整詳盡介紹
輯錄台灣民俗工藝有關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木造、版印、竹藝、花藝、飲食料理等介紹,堪稱台灣民俗工藝圖鑑大全。
◎豐富多元的台灣民俗工藝大觀,涵蓋五大面向
[生命禮俗工藝]——生育與成年禮俗、結婚與做壽禮俗、喪葬禮俗、墓葬禮俗;[歲時節慶工藝]——春令節慶、夏令節慶(端午)、秋令節慶、冬令節慶;[廟會祭典工藝]——神祇鑾駕、迎神排場、迎神陣頭、建醮法會、祭典祀宴;[寺廟裝飾工藝]——屋頂裝飾、牆面裝飾、屋架裝飾、外檐裝修與台基裝飾;[信仰習俗工藝]——祭祀器具、祭祀紙錢、民宅辟邪、護身辟邪、聚落辟邪
◎精湛展現工藝技法的細部流程,迅速理解工法
採圖解方式解說各民俗工藝,遇重要的傳統技藝與職人,即以step by step的流程安排一目了然的步驟過程,留存傳統技藝與職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紀錄。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簡介:李秀娥(1962~)
◆出生於雲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信仰研究者。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博揚文化)、《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遠足文化)、《圖解台灣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圖解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晨星出版)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成年禮儀式 在 鄭宏輝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七夕成年禮👦👧你有聽過嗎?
#做十六94在新竹竹蓮寺⛩
你以為七夕只能過情人節嗎?❌
其實還有我們竹蓮寺的做十六,也是北台灣唯一的七夕成年禮🎎
成年禮儀式,是由16歲的少年少女們「輭轎腳」並答謝七娘媽,代表小朋友們正式「登大人」囉!快跟著宏輝一起來看看唄!👀
#新竹人我驕傲💪
#新竹市立法委員參選人鄭宏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