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古早時代的台灣人遇到地震怎麼辦? ft. 陳怡宏研究員
台灣是板塊推擠而形成的島嶼,也因為地底驚人的能量,形成了台灣特殊的地質環境,但同時這強大的能量也使得居住在島上的人們三不五時就要經歷地震的威脅,古早以前的台灣人遇到地震會怎麼辦?台灣的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地震的傳說與記載呢?我們常說的地牛翻身這個詞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不是228公園那個、也不是植物園旁邊那個)的研究組研究員陳怡宏老師,因為策展的關係,深入地研究了台灣的地震史,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分享。
*趙小菁、陳怡宏,《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17。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點開連結直接聽
https://pse.is/3m3qb2
-------
由謝金魚主持、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不論你在哪裡,我們都在這裡為你朗讀。
Sound On:
https://pse.is/3n3nc9
Spotify:
https://pse.is/3jre63
KKBOX:
https://pse.is/3lxb47
apple:
https://pse.is/3m5nm2
Google:
https://pse.is/3lvsaj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和921說再見 #Yahoo奇摩新聞 《再見,921》時間繼續,與Yahoo奇摩新聞團隊一起將傷痛療癒。 👉回到那天,她想對媽媽說:不要下樓 → http://bit.ly/2lERdrD 👉1999/9/21 最溫暖的聲音 → http://bit.ly/2kuxFWW 👉每家必備!「緊急避難...
台灣地震帶板塊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排除未來一至二週還有規模4到5的餘震😱
(https://bit.ly/3yDGONT)
🉐關心台灣大小事📰 https://www.ftvnews.com.tw/
台灣地震帶板塊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P61搭配服用地圖:阿留申群島
真的是畫了這張圖,才深刻感受到這條弧線有多麽優美!
這張圖可以讓我們看到,阿留申群島的地質其實和台灣有幾分相似——同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也同樣是一個海洋板塊沒入一個大陸板塊、擠壓加上火山作用形成的島鏈,一邊是較淺的大陸棚(白令陸棚),另一邊則是較深的海槽與海盆。幾乎可以說是把台灣順時針轉90度,就會出現和阿留申群島東部類似的地質剖面!而到了島上,看到安山岩組成的高聳火山,馬上會讓人想到台灣的九份金瓜石一帶。
除了地形,氣候上來說阿留申和台灣也有個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年雨量都高達2,000mm以上!這個數字,在大部分地區相對乾燥的美國來說是誇張的多,也讓阿留申名列全美國降雨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而在地理分區上,阿留申群島內部被分為六大群島,其中除了最西邊的科爾多曼群島屬於俄羅斯之外,其他都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境內。雖然整個島弧長接近2,000公里,這些島的面積全部加起來,也只有台灣的一半大左右,再加上惡劣的氣候以及生產力不高的土地,這裡的居住人口並不多——俄羅斯殖民開始之前大概就只有40,000人,分散在這數十座島嶼上;隨著資源逐漸枯竭、殖民者帶來的傳染病,以及美國統治之後大量人口外移(包括戰爭期間強制遷離),目前人口只剩約8,000人,其中超過一半住在主要城鎮Unalaska(荷蘭港)。
雖然整體來說不是適宜人居之地,阿留申群島的重要戰略位置,使得它在過去幾十年一直被當成北美的前線——從二次大戰期間反攻日本,到冷戰期間對抗蘇聯皆是如此。按照目前的國際情勢來看,阿留申的重要性可能很快又要上升了吧?
更多關於阿留申的故事,以及讓主廚覺得「挖到寶」一般的旅行經歷,快去聽ep.61唷~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山本五十六 #日軍佔領 #阿留申戰役 #海軍航空基地 #冷戰軍備競賽 #核子武器 #羽扇豆 #阿留申盾蕨 #白頭海鵰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台灣地震帶板塊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和921說再見 #Yahoo奇摩新聞
《再見,921》時間繼續,與Yahoo奇摩新聞團隊一起將傷痛療癒。
👉回到那天,她想對媽媽說:不要下樓 → http://bit.ly/2lERdrD
👉1999/9/21 最溫暖的聲音 → http://bit.ly/2kuxFWW
👉每家必備!「緊急避難包」完整清單 → http://bit.ly/2k5oCeW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勘誤】
02:21 :此照片並非 921 大地震時的大樓倒塌照,而是 2018 年初花蓮大地震時倒塌的雲門翠堤大樓。
各節重點:
01:22 九二一大地震那天
02:37 為什麼九二一大地震災情會這麼嚴重?
03:54 921地震後,政府做了哪些調整?
05:07 類似的災情曾再度發生
07:01 在下一次地震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保護自己?
08:31 我們的觀點
10:27 提問
10:42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影像畫面引用來源 】
00:43:BBC News
01:50:Twitter / @TheGlobalNewss
01:53:地球圖輯隊 / 照片源於路透社
02:06:BuzzOrange / 螢幕截圖照片 翻攝自南韓國民日報
02:22: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Chad Hsu
02:25:中央大學集集地震專頁--野外調查--土壤液化 / 李俊延攝
02:40:維基百科
03:28:民視新聞
03:51:地球圖輯隊 / 照片源於路透社
04:20:美美網
04:38:行政院全球資訊網-重要政策
04:51:內政部營建署 / 安家固園計畫簡報資料截圖
05:11:風傳媒 / 李文宗攝
05:39:鏡週刊 Mirror Media / 賴智揚攝
05:45:Yahoo奇摩新聞 / 照片源於好房資料中心
06:10:公視-有話好說
06:44:高雄好過日臉書
07:08: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07:51:Rti 中央廣播電臺 / 照片源於中央社
10:14:TVBS新聞網 / 達志影像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圖輯回顧】17年前驚天動地的921地震 感謝全球協助重建:http://bit.ly/2kttB9s
→ 【老照片說故事】那一夜的天崩地裂: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http://bit.ly/2kTMdPV
→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http://bit.ly/2krTeYf
→ 車籠埔斷層:http://bit.ly/2kRLUoU
→ 你知道嗎?台灣百年來人口增加2007萬人:http://bit.ly/2kSunwS
→ 鄭錦桐/測不出老建築的脆弱 是沒能力還是姑息?:http://bit.ly/2kp8rJz
→ 921地震:http://bit.ly/2lYPIVx
→ 淺談台灣歷史上的大地震:http://bit.ly/2kTKN82
→ 地震再現週期分析:簡介臺灣的古地震研究案例:http://bit.ly/2kRM5R6
→ 921大地震:台灣學習到和沒學到的教訓:https://bbc.in/2kp8EMR
→ 921後的房子真的安全? 2003年才是關鍵時間:http://bit.ly/2mq57i5
→ 營建改革牛步 台南重演九二一悲劇:http://bit.ly/2lWemWY
→ 921後房子較耐震?2003是關鍵:http://bit.ly/2kttN8G
→ 地震百問-58.台灣一般建築物耐震標準的分區情形如何?:http://bit.ly/2lV6Ifx
→ 花蓮強震4棟樓傾倒 17死282傷:http://bit.ly/2lYkVs5
→ 花蓮地震究責!建商、技師遭起訴 漂亮旅店負責人無罪:http://bit.ly/2kRaaHC
→ 板塊運動 | 我們的島:http://bit.ly/2mhOPHJ
→ 你是強震的高風險族群嗎?:http://bit.ly/2kIEgxd
→ 演習還是告別式?與現實脫節的防災演練:http://bit.ly/2lYQhi7
→ 震變20年——翻轉台灣的921:https://bit.ly/2kqZQpL
→ 【921災難醫學篇】20年前救災「有熱情、沒組織」,20年後「有專業、沒法源」:https://bit.ly/2lWWLyb
→ 【921地震20週年】重建進行式7,300天,大破大立的未竟與傳承之路:https://bit.ly/2lWWPhp
→ 【921防災篇】斷裂的防災網:世界級地震研究帶頭,建築規範、應用產業慢半拍:https://bit.ly/2kmjTFE
→ 不同情境下避難原則:https://bit.ly/2kqFUTQ
→ 防震宣導:https://bit.ly/2m3DxXq"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台灣地震帶板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日本大地震,也讓台灣提高警覺。有學者提醒,台灣至少有四十條活斷層,都可能發生危機,但是防災規範趕上世界腳步,但防災能力卻明顯比不上日本、必須要趕快加強。
921車籠埔斷層浮出地表,約50公里的長度,可以想見這場地震造成的受損範圍有多大。根據地質調查所的統計,目前在台灣的活斷層、大大小小至少四十條。這還不包括可能在外海的「海底盲斷層」,一旦大規模地震發生,活斷層的存在更可能加劇板塊錯動。
這對地震頻繁的台灣來說,其實早已有心理準備,學者說,台灣在建築物耐震度和相關規範都能趕上世界腳步,但防災能力卻不如日本,包括建築物的監工品質和防災演練,都要進一步加強。
學者認為,台灣經歷921大地震,防災觀念更成熟,但是不是能落實全民防災訓練,或能不能做到預先減災的能力,可能還有進步空間,例如地震防災訓練應該全民參與,而不只是特定的單位或地區;還有政府也該事先預測災難、評估災損,訂立政策執行,減少災害發生後損失的程度和範圍。"

台灣地震帶板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日本發生大海嘯,台灣也被列入警戒名單,氣象局下午緊急發佈海嘯警報
北部和東部海岸地區都必須嚴防戒備,而包括台東、花蓮、宜蘭、基隆、還有新北市九個沿海的地方今天下午都宣布停班停課。
所幸海嘯沒有襲台,氣象局也在六點四十分解除了海嘯警報。
就在下午五點多,一波波海浪打到基隆岸邊,因為日本發生強震,發生大海嘯,台灣也受到影響,被列入海嘯警戒範圍,東海岸和北海岸首當其衝,不過直到過了警報時間,台灣沿海並沒出現明顯浪高。
雖然海巡人員緊急疏散沿岸漁港的釣客和遊客,卻還是有民眾前往觀浪,相當危險,台灣受海嘯威脅,地方政府不敢大意,包括花蓮、台東、宜蘭、基隆,以及新北市九個沿海地區,在下午陸續緊急宣佈停班停課,所幸最後海嘯並沒有侵台,釀成災情,而近半年來,從紐西蘭、到日本,連續發生好幾起大地震,專家分析,應該都是受到太平洋板塊碰撞影響。
雖然從1970年到2010年,國內發生規模五以上的地震,就超過一千次,大多有正常的能量釋放,但這次太平洋板塊區域,連續震不停,台灣也處於該地震帶內,專家提醒,地震發生難以預測,台灣民眾還是要提高警覺。"

台灣地震帶板塊 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位於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中,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受到兩個板塊的相互擠壓,斷層多,地震也非常頻繁。 台灣地震帶主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