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艾兒莎,25歲放棄了22K去新加坡工作,兩個月後徹底失敗自請離職,隔一個月開始憤慨自己的無知無能,什麼事都不會,只會上網玩Facebook,於是我就在臉書開始寫下自己的新加坡故事,幾個月後有媒體瘋轉讓我成為”網紅“,如今卻在七天內可以賺到超過三百萬。
報名連結--->
http://bit.ly/2VzpJQU
到新加坡的半年後,我進入了間仲介公司,公司營收以收取中國年輕人來新加坡工作的仲介費20萬台幣一個人為主,同時,我負責的業務包括帶韓國人、馬來西亞人、台灣人來新加坡工作,我負責的台灣人業績並不好,因為當時我不夠懂管道,所以資方開出的高薪工作我找不到人,低薪的工作沒有台灣人要來 ; 韓國年輕人有政府和學校補助,薪水多低都不會讓年輕人有生活問題,因此數量很多。不論如何,最後我沒有辦法勝任這工作一部分因為自己經驗和能力的不足,另一部分是因為有一大群台灣人瘋狂的只要看到仲介就攻擊,我因此被老闆罵說我是故意這樣跟台灣人詆毀公司的,殊不知當時那間公司,唯一不賺錢的業務,就是媒合台灣人到新加坡工作。後來,他們取消了所有要找台灣人的企業合作機會,也就是說,那個公司,不幫台灣人在新加坡找工作了。
當時的我很想離職,但不敢再輕易走人了,深怕在當地餓死,又還是沒有什麼技能。於是我無聊的時候,還是只能回家寫一些部落格文章。
當時的我會想要繼續寫下去文章,因為開始有好多人回應我,甚至更多人因此而比較不會像我蠢到一直因為資訊沒有找全而走錯路。我終於覺得生活的有點意義。
所以26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書,28歲終於透過投了幾百封履歷表,拿到了當地一間中小企業的職缺,試用期過後派我回台灣負責拓展新市場,工作內容就跟創業一樣,一點都不光鮮亮麗,薪水跟很多厲害的人物來比沒有很驚人,但卻是我自己實在的踏到的這步,也是第一次我年薪終於破百萬,於是公司給我了個好聽點的頭銜讓我好過,叫做CEO。
29歲那年我出版了從厭世小渣變成CEO的終極人生失敗組的各種失敗的故事,裡面沒有成功的道理,反倒是一大堆失敗秘訣,告訴大家,不要去走我這些失敗,某種程度你就比較容易能成功了。同年,我創辦了自己的品牌 娘孃面膜,一邊破紀錄,接到了第100場校園與社團機構的演講,30歲生日那天,我開始接到企業的演講,一小時演講費是我五年前放棄的22K,或許跟我那些朋友在做專業講師級的一小時二十萬來比,我還是小咖,但是同年我自己買了菲律賓的房子做投資,現金定存領出了一大桶金。並在還沒滿31歲時,出版了柯文哲市長有掛名推薦的「窮忙世代翻身準則」目前準備第十刷。
我這輩子,都不是聰明的人,智商不夠高,不夠懂精算的策略,但我永遠知道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不會錯,所以就傻傻的努力著往那個方向衝,我相信只要人生方向對了很多結果也不會離預期的範圍差太大。於是在這一刻,我驕傲的替自己享受斜槓楷模的雛形,不只是講師、又是創業者、是微網紅、也是作家、在這個月又多了一個角色,咖啡廳老闆。
或許是因為我從來都當不成菁英,未來也不可能變成菁英,所以在很多別人欽羨的頭銜之下,我還是能沒有包袱的做真實自己,一邊幫公司賺好幾百萬、同時用微信跟新加坡上市公司視訊時,蹲在我的咖啡廳刷馬桶還有鏟店裡的貓砂盆,幸福到我自動自發的花好幾個小時做餅乾一個個免費送給坐了七個小時只點一杯90元美式咖啡的客人。
在這些絢麗的代名詞之下,我更想炫耀和驕傲的是上個月沒有花任何廣告錢、不和任何人合作,就將我一手創立的面膜品牌的新品在七天之內,只在粉絲團和我個人的IG開賣,營收超過三百萬。而這當中,全是靠著七成以上的回購率。這些回購的人,滿意體驗度超過150%,因此回購時基本上是用搶的。
如果你以為,我這段要炫耀的是產品多好用,三百萬有多驚人,那你小看了我。因為在這同時,我還能像跳華爾滋一樣曼妙輕巧的扛下我爸破產要我償還的兩千多萬負債。
我最強大且最她X想炫耀的斜槓是,做好一個兒女該有的本份。
如果你問說,為什麼我能繼續撐下去努力的壯大下去,我都只會跟當年回你的一樣,走對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向,那些東西,會讓你斜一百個槓都不是問題。因為價值找到了,定位互補的達成,斜槓本質就能浮出檯面,那絕對就是體現自我的價值。
看不懂這些,還想要有精彩的多重身份、多重人生、多重收入,那只會讓人生變成多頭燒的兼職狂人這樣沒有意義的事,最終你還是用時間和精力在變現,或許沒有不好,只是長遠不了。
想知道我怎麼達到這些事,然後卻每天非常精彩又驕傲的活著、成就這些身份,4月2日請來商周兩百人的最大場地,聽我分享,背後的一套真實邏輯,甚至我花了將近半年思考出來最符合這個世代的我們用的“斜槓公式”。我可以保證,這世界上,還沒有人這樣歸納出來過。
報名連結--->
http://bit.ly/2VzpJQU
4月2日19:00-21:00
誒報名有13本商周可以送,你就算不想鳥我,送十三本商周到底也夠划算了吧啊啊啊啊啊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70的網紅ZhaoQun兆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網友問我關於在新加坡工作的事 但是在新加坡沒有一個標準能看 所以我用新加坡還有台灣的勞基法來比一比 看看每個人最關心的薪水、年假、等有什麼不一樣 最後還有去新加坡工作前的一些Q&A 希望能幫到你們 #勞工法 #勞基法 #比一比 #新加坡 #福利 #薪水 #年假 #去新加坡工作好嗎 #去新加坡工...
台灣人 去新加坡工作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是艾兒莎,25歲放棄了22K去新加坡工作,兩個月後徹底失敗自請離職,隔一個月開始憤慨自己的無知無能,什麼事都不會,只會上網玩Facebook,於是我就在臉書開始寫下自己的新加坡故事,幾個月後有媒體瘋轉讓我成為”網紅“,如今卻在七天內可以賺到超過三百萬。
報名連結-\-\->
http://bit.ly/2VzpJQU
到新加坡的半年後,我進入了間仲介公司,公司營收以收取中國年輕人來新加坡工作的仲介費20萬台幣一個人為主,同時,我負責的業務包括帶韓國人、馬來西亞人、台灣人來新加坡工作,我負責的台灣人業績並不好,因為當時我不夠懂管道,所以資方開出的高薪工作我找不到人,低薪的工作沒有台灣人要來 ; 韓國年輕人有政府和學校補助,薪水多低都不會讓年輕人有生活問題,因此數量很多。不論如何,最後我沒有辦法勝任這工作一部分因為自己經驗和能力的不足,另一部分是因為有一大群台灣人瘋狂的只要看到仲介就攻擊,我因此被老闆罵說我是故意這樣跟台灣人詆毀公司的,殊不知當時那間公司,唯一不賺錢的業務,就是媒合台灣人到新加坡工作。後來,他們取消了所有要找台灣人的企業合作機會,也就是說,那個公司,不幫台灣人在新加坡找工作了。
當時的我很想離職,但不敢再輕易走人了,深怕在當地餓死,又還是沒有什麼技能。於是我無聊的時候,還是只能回家寫一些部落格文章。
當時的我會想要繼續寫下去文章,因為開始有好多人回應我,甚至更多人因此而比較不會像我蠢到一直因為資訊沒有找全而走錯路。我終於覺得生活的有點意義。
所以26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書,28歲終於透過投了幾百封履歷表,拿到了當地一間中小企業的職缺,試用期過後派我回台灣負責拓展新市場,工作內容就跟創業一樣,一點都不光鮮亮麗,薪水跟很多厲害的人物來比沒有很驚人,但卻是我自己實在的踏到的這步,也是第一次我年薪終於破百萬,於是公司給我了個好聽點的頭銜讓我好過,叫做CEO。
29歲那年我出版了從厭世小渣變成CEO的終極人生失敗組的各種失敗的故事,裡面沒有成功的道理,反倒是一大堆失敗秘訣,告訴大家,不要去走我這些失敗,某種程度你就比較容易能成功了。同年,我創辦了自己的品牌 娘孃面膜,一邊破紀錄,接到了第100場校園與社團機構的演講,30歲生日那天,我開始接到企業的演講,一小時演講費是我五年前放棄的22K,或許跟我那些朋友在做專業講師級的一小時二十萬來比,我還是小咖,但是同年我自己買了菲律賓的房子做投資,現金定存領出了一大桶金。並在還沒滿31歲時,出版了柯文哲市長有掛名推薦的「窮忙世代翻身準則」目前準備第十刷。
我這輩子,都不是聰明的人,智商不夠高,不夠懂精算的策略,但我永遠知道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不會錯,所以就傻傻的努力著往那個方向衝,我相信只要人生方向對了很多結果也不會離預期的範圍差太大。於是在這一刻,我驕傲的替自己享受斜槓楷模的雛形,不只是講師、又是創業者、是微網紅、也是作家、在這個月又多了一個角色,咖啡廳老闆。
或許是因為我從來都當不成菁英,未來也不可能變成菁英,所以在很多別人欽羨的頭銜之下,我還是能沒有包袱的做真實自己,一邊幫公司賺好幾百萬、同時用微信跟新加坡上市公司視訊時,蹲在我的咖啡廳刷馬桶還有鏟店裡的貓砂盆,幸福到我自動自發的花好幾個小時做餅乾一個個免費送給坐了七個小時只點一杯90元美式咖啡的客人。
在這些絢麗的代名詞之下,我更想炫耀和驕傲的是上個月沒有花任何廣告錢、不和任何人合作,就將我一手創立的面膜品牌的新品在七天之內,只在粉絲團和我個人的IG開賣,營收超過三百萬。而這當中,全是靠著七成以上的回購率。這些回購的人,滿意體驗度超過150%,因此回購時基本上是用搶的。
如果你以為,我這段要炫耀的是產品多好用,三百萬有多驚人,那你小看了我。因為在這同時,我還能像跳華爾滋一樣曼妙輕巧的扛下我爸破產要我償還的兩千多萬負債。
我最強大且最她X想炫耀的斜槓是,做好一個兒女該有的本份。
如果你問說,為什麼我能繼續撐下去努力的壯大下去,我都只會跟當年回你的一樣,走對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向,那些東西,會讓你斜一百個槓都不是問題。因為價值找到了,定位互補的達成,斜槓本質就能浮出檯面,那絕對就是體現自我的價值。
看不懂這些,還想要有精彩的多重身份、多重人生、多重收入,那只會讓人生變成多頭燒的兼職狂人這樣沒有意義的事,最終你還是用時間和精力在變現,或許沒有不好,只是長遠不了。
想知道我怎麼達到這些事,然後卻每天非常精彩又驕傲的活著、成就這些身份,4月2日請來商周兩百人的最大場地,聽我分享,背後的一套真實邏輯,甚至我花了將近半年思考出來最符合這個世代的我們用的“斜槓公式”。我可以保證,這世界上,還沒有人這樣歸納出來過。
報名連結-\-\->
http://bit.ly/2VzpJQU
4月2日19:00-21:00
誒報名有13本商周可以送,你就算不想鳥我,送十三本商周到底也夠划算了吧啊啊啊啊啊啊!!!
台灣人 去新加坡工作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馬來西亞年輕人給我的啟示
到新加坡後,我才第一次對新加坡這個國家有大概的認識,也大概理解到馬來西亞年輕人的普遍處境。他們的痛點,其實跟台灣年輕人滿像的,一樣都是在自己的國家無法找到活口薪資,他們所身處的家鄉中,更沒有什麼高發展性的工作機會,因此,成群的他們也就放下一切的遠赴星國尋找夢想。
他們天性樂觀性情又好,我剛到新加坡時,最快交到的朋友、打入的圈子,也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所以,在我跟幾個從檳城、新山、東馬過來星國工作的朋友認識時,聽到他們的故事,我才發現了那個時空交錯的有趣點。
大概跟我同年齡的幾個朋友,他們雖然手中都滑著iphone和 ig,玩著臉書和各種交友軟體,一樣偶爾唸一下政府、唸一下雇主、嚷嚷著新加坡物價高存錢難,卻一直把計畫要回家的日期,往後推。直接跟我本身的案例與多數從台灣來到新加坡工作的年輕人做比較,明明我們在這國家也是”外勞“,也一樣生逢臉書與互聯網通訊猖獗的時代,但卻因為馬來西亞的政治與地理環境,跟台灣還是很不一樣,讓我們兩國家的年輕人,身長背景產生很大的差距。
這些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在家鄉,並不是過著太優渥的生活,我認識那些跟我一樣年紀的他們,每個月在新加坡領到薪水,必定會寄一些錢回家給家人,給爸媽、甚至給家中其他更小的弟妹,供他們上學 ; 有些人也決定繼續留在新加坡成家生子,所以生活很節省的為自己在這國度的未來鋪路。一樣年紀的我跟他們相比,他們有種非常毅然決然的態度,去面對自己在異鄉打拼這件事。也不管各種難題與痛苦來襲,都還是相對樂觀的計畫著怎麼運用所賺的新幣。
在新加坡的短短六年間,雖然我才認識不到50個馬來西亞朋友(至少有深識到了解他們家庭背景與環境的),但我對他們的正面樂觀性格與生活態度非常敬重。這50幾位朋友中,其中有一半的年紀都還比我小,但寄回老家的新幣薪資,卻沒有一個比我少過。
其中還就有個馬來西亞朋友,在有點小錢的時候,就出錢帶著家人和老父母,從馬來西亞出發,來台灣旅遊度假,犒賞自己。她興奮的像是要去歐洲一樣,天天問我跟 曼文是塊寶 南投好玩還是宜蘭好,要我們幫忙決定行程。
馬來西亞年輕人著實的教會我,人生努力到最後真正的武器只有愛,靠著無盡的愛能給出的的力量,可以讓自己也讓身邊重要的人安穩和踏實。
他們普遍在老家中的家庭環境沒有比我們好,所以在一些台灣年輕人,還在大肆的嚷嚷著要不要當台勞、還是要不要去這樣辛苦的國家受苦時,別人咬著牙,正在直接的努力著,只因為他們沒得選擇,而不是像某些台灣人,連到了新加坡,還在當媽寶。
三年前,我在新加坡當過一小段時間的仲介,那是我對一群為數不少的台灣媽寶有過真正接觸的時期。記得當時遇過最多的,就是與大專院校的學校企業實習,每次都會在成群的台灣學生過來幾批後,發現好幾個(至少我在六個月內,就親眼目睹四個人),�到新加坡工作後,因為無法適應這裡的環境與工作壓力,真的就打給我或是老師,嚷嚷著要找媽媽,曾經有一個媽媽,還打來跟我們說,請我們幫兒子找更輕鬆的工作,或是要我們反去把薪水拿給雇主,要他對兒子好一點。曾經還有一個案例,是那個男生跟雇主吵架,就想要隔天立刻回台灣,但在新加坡辭掉工作,並不是像在台灣一樣,說走就走,還有很多工作准證取消的程序要跑,當我們這樣跟他講的時候,他氣的一直罵,還說要我們直接打電話給他的媽媽,我們照做了,但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媽媽在電話中,跟我們講,他真的希望兒子能成長,他願意每個月給我們薪水、也給兒子很多的薪水,只要兒子繼續待在新加坡。
當然,每個人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每個個體、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要學習,我也沒有覺得自己比媽寶好到哪裡去,所以也不想真的對哪些案例作出批評。我自己,在剛來新加坡時,因為太多挫敗與痛苦,又覺得雖然這樣忍過去很厲害,帶又常常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每次在跟其他星國朋友聊天時,我也會不經意地丟出幾句「反正我回台灣,真的沒工作的話天天吃媽媽煮地、住家裡,也餓不死。新加坡憑什麼這樣對我哼!」、「反正我可以隨時回台灣,誰怕誰」這樣愚蠢又沒有責任感的話。
現在,長大了,看懂事情與自己必經的歷程了。
也在這樣的兩大群年輕人的普遍情況比較下,我確實感受到,馬來西亞年輕人因為跟我們的生長環境比較不同,在對待自己的責任時,是成熟且懂事的,是比我們還要穩定的,多數的他們在新加坡工作,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但我這幾個馬來西亞朋友,卻鮮少真的就這樣放棄,或打道回府。
這一段,除了總結我在新加坡的歷程中,所看到那些堅持下來的馬來西亞年輕人,也希望能對他們表述,我對他們的敬重。我會說,任何去新加坡工作的年輕小朋友,都很應該去認識他們、跟他們結識,去親眼看看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這些事。而這些見識與視野積累,我認為比爭論那幾千塊台幣的薪資的累積還有意義。
-----------------------------------------
本篇節錄自艾兒莎的新書
「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https://goo.gl/9XrSje
新馬朋友可以直接私訊我訂購呦!
台灣人 去新加坡工作 在 ZhaoQun兆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網友問我關於在新加坡工作的事
但是在新加坡沒有一個標準能看
所以我用新加坡還有台灣的勞基法來比一比
看看每個人最關心的薪水、年假、等有什麼不一樣
最後還有去新加坡工作前的一些Q&A
希望能幫到你們
#勞工法 #勞基法 #比一比 #新加坡
#福利 #薪水 #年假 #去新加坡工作好嗎
#去新加坡工作要知道的事 #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