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真皮吸收率半年追蹤!!40年矽膠鈣化鼻重修經驗分享>>
C女士為矽膠假體隆鼻四十年以上患者,在近20年因為矽膠假體不斷鈣化,鈣化點突出鼻樑兩側造成疼痛,因外觀與擔心鼻樑兩側鈣化點穿出前來就診,門診評估時發現矽膠假體幾乎完全被鈣化包圍,鼻樑兩側也有鈣化凸出物幾乎穿透鼻樑,造成戴眼鏡時壓迫不適感。
鼻重修手術規劃方向為
1. 自體肋軟骨重建鼻中膈延長鼻頭
2. 清除矽膠與莢膜鈣化
3. 異體真皮鼻樑重建
術後半年C小姐恢復良好,鼻樑高度利用異體真皮重建也未有太多吸收。整體鼻樑高度接近當初矽膠假體鼻高度,鼻頭則更為延長。鼻孔不對稱部分得到相對改善,皮膚因為原本鈣化突出引起的刺痛也得到緩解,術後相當滿意。
來複習一下矽膠本身優缺點與大規模鈣化時的解決方式:
硅膠本身優點:矽膠應用在人體已有很長時間,具有異物反應少,雕刻簡單,長時間放至於人體不會有形態變化的優點,矽膠表面形態變化很多,也能讓患者朋友選擇適合自己的假體型態,甚至一些鼻模公司針對特定國家族群研發適合他們的鼻模型態。鼻子皮膚較厚的患者,也能藉由矽膠假體作出較好的支撐讓鼻子型態較為好看。
矽膠本身缺點:假體必定有感染風險,置於過薄的皮膚可能有透光問題。矽膠假體植入人體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莢膜,莢膜纖維化帶來皮膚變形與鈣化,植入鼻尖部可能有穿出皮膚等疑慮。
根據Dr Jung Dong Hak (鄭東學院長)與Bum Ryul Kim 發表在2007年PR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整形外科醫學期刊的論文顯示,矽膠隆鼻手術後15年發生鈣化機率達到100%。鈣化本身,屬於一個材料正常發展緩慢漸進的現象,鈣化不多不影響外觀時,不會為患者帶來外觀上的困擾,長時間累積到外觀影響時,則有需要更換材料改善外觀。
如果矽膠假體產生的莢膜組織過厚且莢膜中鈣化嚴重,手術中會以清除鈣化與移除假體為目標。此時皮膚會有過薄可能,為避免再次假體植入會有透光或是假體感過重情形,可以搭配自體或是異體軟組織(如異體真皮或是自體筋膜)增加皮膚厚度。再次植入材料也儘量以不產生莢膜材料為主(如膨體(Goretex或稱ePTFE)或是自體真皮脂肪片或異體真皮為主。同時建議手術前利用3D電腦斷層定位鈣化點的分佈,手術中利用手術放大鏡詳細確認清除部位,並保持表皮完整,尤其超過20年以上嚴重鈣化患者,鼻樑皮膚可能已經過薄,減少表皮傷害乃當務之急。
如果患者朋友們仍然比較喜歡矽膠假體鼻模的型態但又想減少莢膜生成,在2016年 The Journal of Crainiofacial Surgery有一篇Dr Man Koon Suh 的論文指出,可以利用異體真皮(ADM)覆蓋在矽膠表面,降低莢膜的厚度。這是愛美朋友可以參考的一些建議。
(本文參考出處為)
1. 2020 鄭東學院長:鼻整形
2. Gross and Pathologic Analysis of Long-Term Silicone Implants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for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221 Revision Cases
3. The Journal of Crainiofacial Surgery: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With Silicone Implant-2016_silicone_implant ADM JCFS
#beauty #cosmetic #asthetic #plasticsurgery #cosmeticsurgery #nose #silicone
#nosejob #rhinoplasty #nosejobbeforeandafter #rhinoplastybeforeandafter #rhinoplastyspecialist #siliconimplant #calcification #美容 #整形 #鼻整形 #隆鼻 #鼻修復 #矽膠假體 #醫美 #台北 #東區 #博恩妍診所 #異體真皮隆鼻 #異體真皮貴族手術 #異體真皮粉 #no1nosetaipei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萬的網紅NiceChord (好和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
「台北 光 雕 2020」的推薦目錄:
台北 光 雕 2020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禎宏傳來他去凱旋門拍的照片。
從2020年3月開始防疫,大多時間在東部偏鄉,獨自看書、畫畫、走路,有時三個月左右沒有回都市,也沒有和外界接觸。
很享受山野田間的寧靜,朝夕晨昏、四季晴雨,有看不完的景致,也沒有特別覺得需要出國。最近,陸續看到Christo 和Jeanne-Claude 生前計畫包紮巴黎凱旋門的計畫九月在進行了,每天看一段報導。
談到60年前剛從保加利亞到巴黎,青年的Christo住在凱旋門附近的頂樓佣人房,每天看著凱旋門,他心中剛剛萌芽要包紮這個建築的意念。一個意念可以慢慢形成、修改,在六十年後完成。原始構想的創作者已經逝世,這件作品完成了,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疫情後第一次想出國,想念巴黎這個包容各種創意的偉大城市。1985年在巴黎,經驗Christo包紮新橋(pont-neuf),「新橋」是塞納河上四百年歷史的第一座石造橋樑,是巴黎的中心地標。許多人每天經過的橋,忽然被包裹起來,像是「消失」,卻又是更強大的一種「存在」。創作者改換環境與人的關係,用暫時的「掩蓋」去「彰顯」更多更長久的思惟與情感。
多麼想經驗此刻在包紮的凱旋門前的震撼力量。禎宏知道我的遺憾吧,告訴我他和兩位朋友每個人替我多看十分鐘。所以是秋初夕陽的光照到高處的那十分鐘嗎?我閉著眼睛,享受那十分鐘的開闊,十分鐘的華麗,十分鐘纖維上一絲一絲的銀色的閃爍的光。
凱旋門是拿破崙的紀念物,巴黎有關拿破崙的紀念碑、陵墓、雕像無所不在。拿破崙在法蘭西的歷史留下許多爭議,「白色恐佈」這個詞彙也與他關係密切。很難想像,巴黎如果移除所有拿破崙的相關建物,會是什麼結果?
Christo用的方式,不是「移除」,而是「包紮」。藝術的轉型也許幫助一個城市真正走向包容與偉大。我的朋友鄭淑敏擔任文建會主委時,有機會和她談過邀請Christo來台北做包紮裝置藝術,當時想到的是日治時代的總督府,或者,中正紀念堂。
夢想沒有實現,也許是因為夢想太不現實。那是上個世紀九零年代沒有實現的夢。閉起眼睛,彷彿又感受著禎宏贈送的十分鐘,和另外兩位朋友贈送的二十分鐘。珍惜這三個十分鐘裡一個城市的自由、開闊、包容與創意。
謝謝🙏禎宏
台北 光 雕 2020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四32週年【7000港警高壓禁集會,港府以最高判處5年徒刑阻止集結;台灣線上紀念會集體默哀64秒;美國、德國、英國等地出現悼念活動】
今(4)日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2週年,香港警方以防止COVID-19疫情擴散為由,拒絕了「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以下簡稱支聯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年度燭光悼念會的申請,並且派出7,000名警力在香港島各地戒備,防止民眾聚集。此外,港警在今天上午,以「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的罪名逮捕了支聯會的副主席鄒幸彤。在港警多方面高壓的阻攔下,香港今年紀念六四的活動大幅減少。
晚間8點30分,有數百位民眾前往銅鑼灣附近,舉起自備的燭光、或以手機的手電筒表示悼念,但因為有民眾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現場戒備的員警舉起警告違反港版《國安法》的紫旗,驅趕聚集民眾離開現場。在香港各地,總共有9個教堂照香港教區在疫情下的規範、限制參加人數舉辦彌撒活動,但其中屯門贖世主堂舉辦六四悼念彌撒,遭到警方以違反限聚令為由,要求民眾離開。
雖然台灣疫情警戒升三級,無法舉辦超過10人的戶外活動,多個台灣的公民團體今晚仍以線上集會方式,號召民眾上網悼念六四。公民團體也在自由廣場上發起管控人數的小型獻花儀式,讓無法在港舉辦的六四悼念聚會,能在台灣延續。儘管颱風襲來,仍有民眾打扮成V怪客拉起「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民族自強,香港獨立」的橫幅,站立在自由廣場上,風雨無阻地紀念六四。
■跨世代港人的六四記憶
參加維園的燭光晚會,是不少跨世代港人每一年在六四這一天的重要儀式。
「以前去參加的時候,大家一起唱紀念歌曲,很感動,」2020年在台灣創立,致力於幫助在台港人的民間組織台灣香港協會創辦人、45歲的桑普回憶道。2020年4月在台北重啟銅鑼灣書店的店長、65歲的林榮基也是連續參與了十多年:「每一年晚上我在書店關門後,都會到維園走走,看到很多年輕人會聚在一起討論時事。」而2019年流亡到台灣、年齡30出頭的港人Railey說:「有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去參加,有時候我朋友也會跟我一起去。」
三位分別於2019年跟2020年來到台灣的香港人,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憶起過往參加維園燭光晚會時的狀況,對比今年港府與港警嚴令禁止舉辦六四紀念會的現況,感到不勝唏噓。
1989年,從4月底一直到6月3日晚間和6月4日清晨,中國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出現持續長達7週的民主運動,直到中共在6月4日當天出動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對天安門廣場上訴求民主改革的學生和民眾進行血腥鎮壓。從1990年開始,香港每年有數萬人聚集在香港島的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燭光晚會,悼念死難者並記憶六四事件,在香港的晚會,一直是世界各城市裡規模最大的活動。
過往,主辦單位「支聯會」會在現場播放天安門事件的紀錄片,也播放天安門母親們錄製的音檔,並邀請來自港台的藝人帶著群眾唱歌。2014年與2019年這兩年,參加集會人數甚至高達18萬人。
■1990年到2019年,維園紀念六四燭光在持續29年後,被港府禁止
但在2020年,香港警方首次以防疫為由,不同意舉辦燭光晚會,但仍有上萬民眾自發地身穿黑衣拿著燭光到場悼念。今(2021)年,香港警方同樣以防疫為理由,嚴令禁止民眾到維園參加晚會。保安局長李家超公開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參加未經批准的集結,違反者最高可判處5年徒刑。
雖然港府嚴令要求港人不得前往維園、或是在任何地方舉辦多人集會,但仍有少數民眾在各地舉辦悼念活動。
中文大學的校園間在3日晚間出現「人民不會忘記」的黑色橫幅;4日下午2點,香港大學的學生會成員按照每年的傳統,洗刷了刻著遭到血腥鎮壓死難者面孔的雕塑作品「國殤之柱」,此作品的底座以紅字刻著「六四屠殺」的字樣,因此被視為是紀念六四的象徵;社會民主連線的成員則是在3點30分,於銅鑼灣設置攤位,擺放電子蠟燭,並拉起「香港人加油」跟「平反六四」的橫幅。
■港府手段盡出,《國安法》下悼念日益艱難
香港警方為了防止民眾前往維園集會,在下午2點30分左右,以封鎖線包圍維園的中央草原與足球場,不讓任何民眾進入,並且在靠近維園的銅鑼灣站與天后站部署警力、在維園附近截查民眾。下午5點左右,一位國中三年級、身穿黑衣的學生在維園附近遭到警方盤查,被搜出背包中帶有數排白色蠟燭,警方對他口頭警告後放行。
桑普說,從上週港警一連串的動作來看,港府早已決心要將抗爭的火苗撲滅於萌芽的階段,防止任何民眾集結的可能。
香港警方在5月27日,先是拒絕了支聯會5月30日「毋忘六四」遊行的申請;6月2日下午,支聯會設立的「六四紀念館」受到食物環境衛生署的人員調查後,港府以紀念館沒有申請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為由,暫時關閉紀念館。
而在今天上午8點左右,港警以違反《公安條例》第17A(1)(d)條,「涉嫌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的罪名,逮捕了近期接受《路透社》等國外媒體採訪時,表示會以個人身分到維園點燭光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天港府也在香港島各地部署了7,000名警力,防止民眾聚集。
2020年自發到維園悼念六四的前香港眾志祕書長黃之鋒,與前區議會議員岑敖暉、袁嘉蔚及梁凱晴等人,也在5月7日遭控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被判處4個月到10個月不等的刑期。
桑普認為,港府用盡辦法禁止港人紀念六四,試圖讓從1990年開始一直到2019年、維持了29年的傳統消失。「香港不能辦但台灣可以辦,這讓台灣的地位愈來愈重要,」林榮基說。
■疫情嚴峻下,台灣公民團體仍串連各國人士線上演講,並集體悼念默哀64秒
台灣從5月中旬開始,因疫情擴散,全國警戒提升到第三級,過往民間組織會在自由廣場上舉辦的集會,今年縮小成為限制人數的獻花儀式。以「華人民主書院」為首的多個民間團體,今晚舉辦了「人權照亮民主,同行抵抗極權」的線上悼念晚會,並且邀請多位民意代表、立法院長游錫堃與NGO團體參加。日本、美國、英國、澳洲、德國、加拿大等國也有舉辦悼念活動。
從下午4點開始,在台北的自由廣場上以遮雨棚搭建的小型紀念場內,少數民眾陸續冒著彩雲颱風帶來的大雨到場獻花致意。線上直播的悼念活動則是在傍晚7點開始,陸續有來自流亡美國的中國維權人士、獲得英國政治庇護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等人到線上致詞。晚間8點9分的時候,線上直播參加者同時默哀64秒鐘。
「許多曾經在香港舉辦六四晚會的夥伴被捕入獄了,」華人民主書院倡議主任郭歷軒說,舉辦這個悼念會除了是對六四天安門的事件致敬之外,也是延續香港夥伴們他們無法在香港繼續的工作。
曾經參加過香港維園悼念會、也參加過台灣自由廣場六四活動的桑普觀察,台灣人紀念六四的規模一直都不大,人數頂多幾百到上千人,對於紀念六四並沒有太大的熱情。相反地,香港人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以後,對於六四中共血腥鎮壓民眾有了很大的共感。
■何桂藍獄中手記:「六四已從一份記憶,轉而成為對照」
目前仍在監獄裡受羈押的何桂藍,也在六四前夕,託友人把她的想法公開於個人Facebook上:「經歷過2019 ,對香港人而言,六四已從一份記憶,轉而成為對照。政權消除記憶之勢固然強橫,然而在思考如何將記憶承傳下去的同時,也必須要回答:當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切膚之痛(雖程度有別),六四記憶與香港本地的反抗之間,超越身分認同的紛爭以後,有著怎樣的連結?」
在2019年因為參加反送中運動流亡來台的Railey認為,在1989年發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共用軍隊、坦克鎮壓群眾,2019年在香港反送中運動裡,港府是用警察跟黑幫來鎮壓。「歷史是會重演的,只是演員不一樣而已,」Railey希望,台灣人可以從這些歷史中了解到中共的真面目。
香港因為港警的高壓封鎖,讓民眾無法集會悼念。台灣則是因為疫情嚴峻與颱風來襲,讓大部分的活動都轉為線上舉辦。
林榮基、桑普與Railey三位來到台灣的港人也分別以不同的方式紀念六四。Railey在家中,打開電腦,觀看台灣民間團體舉辦的「人權照亮民主,同行抵抗極權」線上活動直播。桑普跟林榮基在下午不同的時間,前往自由廣場的遮雨棚獻花、向六四的死難者致意。「這次覺得特別有意義,香港現在禁止,這邊還可以參加,很珍貴,」林榮基說。(文/楊智強;攝影/劉貳龍、楊子磊、陳曉威)
#收聽Podcast
【六四特輯|我在天安門廣場上待了40天:一個台灣攝影記者的見證】https://bit.ly/3vPl1RW
#延伸閱讀
【槍口兩端的六四記憶──當解放軍與受難者在台灣相遇】https://bit.ly/3dvRh3i
【林慕蓮:中共對六四施展「遺忘術」,30年後人們挑戰的不是黨、是真相】https://bit.ly/3gp0VHJ
【被消失的3,584個關鍵字:六四這一天,牆內的人想說什麼?】https://bit.ly/3cr8CJi
【《未燒書》的時代餘燼:當我們站在六四清場前的天安門廣場】https://bit.ly/3gdxok9
#報導者 #香港 #台灣 #六四事件 #天安門事件 #悼念 #燭光晚會 #JuneFourth #Tiananmen
台北 光 雕 2020 在 NiceChord (好和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facebook.com/artrichquartet
小提琴 II:張庭碩
中提琴:曾怡嘉 - https://facebook.com/violistIChiaTseng/
大提琴:李建樺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rRCHN36oWXcMRfJjeiHCw
鋼琴:官大為 - https://wiwi.video
---
尼克萊.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2020),是一位烏克蘭鋼琴家、作曲家。卡普斯汀的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傳統古典鋼琴藝術與現代的流行、搖滾、即興爵士音樂,可以說是獨樹一格,而因為卡普斯汀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鋼琴家(而且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所以他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為鋼琴所作、或至少編制中是包含鋼琴的。
出生在蘇聯共產黨統治時代下的卡普斯汀,要接觸到西方的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那些東西被視為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是被共產黨禁止的,所有關於爵士音樂的資訊,都是以非常低調的方式被傳播和分享。
一直到 1953 年,蘇聯前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逝世,蘇聯政治上對爵士音樂的排斥,才稍稍的緩和了一些,也是在這一年,16歲的卡普斯汀在朋友家中第一次聽到了爵士音樂,並決定開始學習這個藝術。
不過雖然在政治上爵士音樂慢慢被接受,卡普斯汀就讀的音樂院裡面的教授可沒有這麼開放,於是卡普斯汀在學生時期一直都是過著「白天大方彈古典、晚上偷偷練爵士」的音樂生活。
雖然卡普斯汀很喜歡爵士音樂,但他並不想要成為爵士鋼琴家。比起靈光乍現的即興演奏,他還是更喜歡像傳統作曲家那樣子,慢慢花時間精雕細琢寫出每一首曲子。所以他幫自己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出路,那就是利用古典音樂的曲式跟作曲方法,結合爵士音樂的和聲跟織度,寫作「有如爵士音樂即興風格,但是不需即興演奏的音樂」。
卡普斯汀音樂的獨特魅力,就是既能讓(通常不擅即興演奏的)古典音樂家待在他們的舒適圈,但又同時能夠享受爵士音樂特有的複雜和聲及節奏能量,因此說卡普斯汀是當今能讓古典音樂家們接觸爵士風格的最重要橋樑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很遺憾地,在 2020 年 7 月,卡普斯汀在莫斯科因病過世了,享年 82 歲。卡普斯汀一生一共留下了 161 部作品,今晚演出的《鋼琴五重奏》,是他在 1998 年完成的作品第 89 號,希望你會喜歡這首將傳統鋼琴五重奏結合爵士搖滾(jazz rock)風格的作品!

台北 光 雕 2020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久違的GRWM來了!我覺得我變得比較會分享化妝品的感受還有邊化妝邊閒聊了XDDDD這支應該是我目前最滿意的GRWM,如果想看更即時的美妝生活分享可以去我的IG找我喔喔喔喔
★我的IG → @matamata.chan.92
https://www.instagram.com/matamata.chan.92/?hl=zh-tw
【我用的產品們】
毛孔隱形:媚比琳Baby毛孔隱形柔焦凝露
妝前:Pony Effect 水透光妝前乳 & 水透光妝前乳升級版
遮瑕:Bling Glow四色遮瑕盤 / Cilo無痕光感遮瑕蜜
底妝:Three 柔光極致晶透粉凝霜
粉餅:1028空氣定格粉餅 自然色
定裝噴霧:植村秀 無極限持久定妝噴霧
眉毛:LAKA 雕塑野生透明眉膠
眼影:KATE凱婷 大眼小顏三色眼影盒 RD-1明亮紅
唇膏:I'M MEME 我愛柔霧磚土系唇膏 05漿果馬芬土 04白桃吐司土
美妝蛋:點胭脂 Dian Yan Zhi 台灣山櫻美妝蛋 大幅大斜切
刷具:LAKA 眼影刷
………………………
北醫熱舞第18屆畢業舞展《Spotlight》
📍2021.04.06
大學四年,迷茫打轉,不曾放棄
實習國考,熱情始終,不曾熄滅
脫下白袍,我們即將,重回舞台
-北醫熱舞18th 製作
📍地點-北醫杏春樓
📍購票資訊:100$/張,請私訊IG購買呦 (@tmupdc18th_spotlight)
https://www.instagram.com/tmupdc18th_spotlight/?hl=zh-tw
………………………
★Podcast第二季已經開播了!
趕緊去各大平台收聽喔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就可以找到我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q8aVO0
▌KKBOX https://reurl.cc/WLzxkO
▌Spotify https://reurl.cc/R1RqjD
▌Firstory https://reurl.cc/k09O7K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0Okvpo
▌Podcast Casts https://reurl.cc/j5VW11
*KKBOX&Spotify可以把節目分享貼文到IG限動,喜歡的話別忘了分享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Double實習日記全系列 : https://reurl.cc/7oY3M5
▌社群教室全系列 : https://reurl.cc/6lXDLr
▌穿搭大補帖 : https://reurl.cc/XkxlEe
▌每月愛用品分享 : https://reurl.cc/GrgbAG
▌馬它老師的美妝教室 : https://reurl.cc/R1Rbyg
▌大學生vlog日常 : https://reurl.cc/0OkxZx
★2019回顧影片
20歲是「必須」迷惘的年紀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Sb9TWZS4
★2020回顧影片
21歲,明白「放棄」有時也是種好選擇 |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5QVB3vIqA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Haocheng.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開架彩妝#辣妹妝容#全開架彩妝

台北 光 雕 2020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百年傳承系列
#RetroBrandTaipei
去年,2020是台北設市百年,在這百年歷史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在這城市的每一個人。在這城市看得到百年來先人的經驗、文化與智慧,也擁有現代的科技、新創與活力,這些軌跡一代傳承一代,是由每一位台北市民,共同雕塑出今日光榮城市的風景。
我想介紹幾家臺北百年老店。首先,這第一個店家和台北這座城市一樣,融合過去的智慧、工法及味道,但也用現代的設計風格與手法重新詮釋,那就是位於大稻埕的「李亭香餅店」。
李亭香餅店,已經傳承到第5代,卻仍不停的傳承經驗並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在這家店身上,可以清楚明瞭只要擁有傳承過去的熱情以及勇於挑戰的勇氣,我們仍然能夠利用創意及風格讓品牌「華麗轉身」,成功轉型,我覺得這是最了不起的「台北精神」!
很驕傲台北有這些願意承傳這些傳統香味的年輕人,做出真正的「臺派」糕點,讓真正的「台灣味」飄向國際。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讓台灣驕傲的「真.臺派」!
#百年台北百年老店
#見證台北的活歷史
#設市百年

台北 光 雕 2020 在 台北旅遊網- 「鼓動北門」以北門建築光雕為中心點,聯合周圍 ... 的推薦與評價
「鼓動北門」以北門建築光雕為中心點,聯合周圍古蹟群協力打造環建築光雕劇場。2020北門光雕由藝術家陳怡潔擔任藝術總監,邀請華人DJ教母DJ...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