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在你家 #線上放映與對談
臺灣這塊土地,四面環海,有寶島的美名✨
然而這座島,維繫著各樣生命,
在這裡,我們彼此牽動著生活。
《第一鮪》和《入世》,將帶領我們,
再次發掘不一樣的臺灣……
・
▪️《第一鮪》導演:#孫介珩
導演將鏡頭帶上遠洋漁船,講述遠洋漁業的艱辛,也刻畫了移工們處境
🔸2020 高雄電影節台灣短片競賽入圍
🔸2020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第22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入圍
預告片|https://reurl.cc/gW51pL
・
▪️《入世》導演: #吳郁芬
講述一位外籍看護莎莉一肩扛起雇主阿公後事的重責大任
🔸入圍第55屆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具潛力新人獎
🔸2020 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
・預告片|https://reurl.cc/9r8aan
活動時間:8/21(六) 13:00~15:00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9R4dR
報名截止:8/20(五) 23:59
*報名完成後,將於活動三天前發送活動連結
#新住民計畫 #第一鮪 #入世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
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都還沒好好分享給大家,
這個月初我低調的當了媽媽了,
雖然外面的世界最近充滿了不安,
不過看見一個小生命的茁壯,
就感到一切仍充滿了希望。
也謝謝這些年支持我的你們,
雖然現在仍在適應新手媽媽的挑戰當然也有喜悅,
未來我還是會繼續加油,
努力創造出更多豐富樣貌的角色。💪💪
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午忙完就看到《貓與蒼蠅》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能從這麼多部短片中入圍已經超開心,又收到朋友傳來的鼓勵貼文,哇!!嗯,還有進步空間,能被提及已是鼓勵,感謝評審們和亞梅姐,我會繼續努力加油💪
#恭喜導演和劇組團隊們❤️
#也恭喜所有入圍的友人們❤️
#貓與蒼蠅
#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品由叩問自身延展至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確立主軸,於「2018年牛俊強個展」時臻至大成。作品類型以錄像為主,並包括實驗影像、攝影與複合媒材裝置等,在闡述「存在的本質」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嘗試更開闊的創作與突破。
小檔案:
牛俊強,畢業於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目前工作創作於台北,任職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國內外美術館與影展發表作品。影像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 35 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短片競賽、FAFF錄像藝術節、英國Osmosis 錄像藝術節、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藝術節、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影展、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 日本東京Interdisciplinary 藝術節、韓國光州ACC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 Show、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藝術節和影展展出。
作品亦在柏林、伊斯坦堡、特拉維夫、俄羅斯、墨西哥、首爾、北京、深圳等國際重要城市發表。曾獲頒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佳實驗電影,第42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及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神的影子》獲提名「2021倫敦IFF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紀錄片導演。
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梗你報新聞】2020-JULY WEEK 2
2020 台北電影獎 頒獎典禮順利落幕《返校》《下半場》為本屆焦點!
▶ 收聽完整 PODCAST內容(長版)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cmw4dqbpbe909182l62gfg2
第22屆台北電影獎在7月11日晚間順利舉行,台灣防疫有成,領先全球成為全世界目前少數舉行的大型國際影展盛會,值得驕傲;而典禮前《下半場》以入圍14項的紀錄,為本屆入圍數最多的電影,最終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以及傑出技術獎(動作設計)三項;而《返校》則風光入圍了11項,最終抱回了包括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美術設計、最佳視覺效果、以及最佳聲音設計等六項大獎,是本屆獲獎數最多的電影作品。
本屆整體頒獎的「傳承」意味濃厚,包括許多資深電影人上台擔任頒獎人,說了不少勉勵未來新秀;主辦單位更設有「非常新人」名單,包括《陪你很久很久》蔡瑞雪、《下半場》朱軒洋、《返校》曾敬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陳昊森、主持與演出皆獲好評的李霈瑜、《紅衣小女孩2》和《女鬼橋》詹宛儒、《無聲》劉子銓和陳妍霏,《哈囉少女》王渝屏,等九位明星,也特別在典禮中被提及。
隨著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結束,台北電影節也隨之落幕;有不少在影展和典禮上被提及的國片也即將上映,期待2020年下半年有更多精彩國片。
【百萬首獎】 《返校》
【最佳劇情長片】 《返校》
【最佳動畫片】 《大冒險鐵路》
【最佳短片】 《幽魂之境》
【最佳紀錄片】 《阿紫》
【最佳導演獎】 《下半場》張榮吉
【最佳男主角獎】 《親愛的房客》莫子儀
【最佳女主角獎】 《返校》王淨
【最佳男配角獎】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李英銓
【最佳女配角獎】 《江湖無難事》姚以緹
【最佳新演員獎】 《主管再見》李曆融
【最佳攝影獎】 《下半場》陳大璞
【最佳編劇獎】 《江湖無難事》馮勃棣、蔡顗禾、高炳權
【最佳剪輯獎】 《阿紫》吳郁瑩
【最佳造型設計獎】 《江湖無難事》施筱柔
【最佳美術設計獎】 《返校》王誌成
【最佳視覺效果獎】 《返校》郭憲聰、再現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最佳聲音設計獎】 《返校》曹源峰、簡豐書、湯湘竹
【最佳配樂獎】 《灼人秘密》林強
【傑出技術獎】 《下半場》動作設計:洪昰顥、賈凡
大家對於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呢?
或是有哪些新聞想要討論的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Jericho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台北電影節 #北影 #返校 #下半場 #tiff
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居住於法國巴黎的黃邦銓,以《回程列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備受矚目,屢獲大獎,尤其是後者奪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並入圍本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回程列車》係從一秒一格的底片放映開始,黃邦銓佐以法語旁白,講述「他」與「我」的雙線故事,並使底片加速,趨近於一秒24格,最終為一秒24格、望海的動態錄影。「我」的敘事,是黃邦銓帶250捲底片、總共4公斤,從巴黎搭火車,一路跨越歐洲、西伯利亞、亞洲,直抵中國廈門,途中所見所想。而「他」的支線則是細部放大一張黃邦銓爺爺站在軌道旁的舊照片,並交代了爺爺從中國逃離至臺灣的回憶。
《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則是在充滿速度感的火車上,於臺灣南部,拍攝路邊的住家,總共200多戶,黃邦銓洗出照片,隔年前往其中的35戶人家訪問,而後挑出5戶做成影片。最後影片收尾於蟬叫聲轟然、迷人如星空降臨的3D場景,慢慢由負片轉成正片,而後復原為現實中的山間小屋,一如回憶的定格。有趣的是,《回程列車》也有從黑白靜態影像,轉回彩色動態影像的概念。兩部影片的結構同樣從白天到晚上,又回到日出。喜歡跟著太陽拍攝的黃邦銓經由觀眾的提醒發現,這暗合於西洋美術、藝術史的變動,亦即對光的追尋。
黃邦銓直言,訪談完全沒有進行任何排演,影片也是按著時序剪接。黃邦銓坦蕩蕩地敘述,《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就是田調,而田調的過程本身就是作品,無須造假或偽裝。
自認備受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影響的黃邦銓強調,最真實的,最美,也最有力量。他認為希望觀眾入戲是荒謬的。是以,他的兩部作品都採取畫外音的形式,以自身說明的方法,讓電影行進。他想要竭盡所能地誠實,尊重電影藝術。
在訪談過程到側拍階段,黃邦銓也都溫和的、但堅持住不做作的態度,包含言談,皆有自覺地對抗制式。他亦無意圖放大攝影與電影的神聖使命。對黃邦銓來說,這些都只是他剛好做得來、也覺得有趣的事。
小檔案
黃邦銓,1988年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台中科技大學、法國巴黎索邦第三大學電影系畢業,曾參與里爾「Le Fresnoy國家當代藝術工作室」創作培訓計畫,並受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Béla Terr)指導。
其作品以回憶、旅行和傳統底片三種元素構成。《回程列車》與《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兩部作品連續兩年獲得法國克萊蒙費實驗競賽首獎,並於盧卡諾、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及MoMA紀錄片雙洲等國際影展放映。
2017年《回程列車》入選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新作《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入選201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紀錄片雙週影展,榮獲第21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以及最佳短片,並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