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會不會變成防疫破口?」線上記者會
壹、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貳、視訊時間: 110年9月16日(週四)上午9:30
參、主 持 人:高永光(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
肆、與會來賓:
一、立法委員(依姓名筆畫排序)
李德維、林奕華(邀請中)
二、專家學者(依姓名筆畫排序)
張瑞雄(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陳宜民(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
魯俊孟(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伍、問題背景:
大學院校即將於9月中下旬陸續開學,究竟是實體上課或遠距教學,各校不同調,甚至有且戰且走的態勢,相當混亂。
比起中小學,大學似乎更可能成為防疫破口。首先,大學教師並非疫苗施打的優先對象,大學生則是在相關教育團體及各黨立委極力爭取後,才得以優先施打BNT疫苗。教職員沒疫苗可打,一旦開學,若發生感染,疫情恐將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大學宿舍也是群聚感染的高危險區。今年已有爆發案例,其中亦包含境外生。在疫情警戒未完全解除之前,仍不宜掉以輕心。
依據大學法,各大學享有充分自主的權利,但教育部做為主管機關,亦有提供充分資源與輔助的義務。在防疫方面,教育部對大學是否已善盡應有的責任?
陸、討論題綱:
一、教育部規定大學實體授課上限人數為80人,此依據是否合理?若部份課程為實體,部份為線上,是否有執行上的困難?有否可能造成師生困擾?
二、疫苗供貨不足,大學師生多數仍未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該如何因應?
三、為保障大學校園衛生安全,教育部公告的大專校院開學防疫指引,以及各校相關的人力、物力及措施,是否有需要加強之處?
四、該如何避免大學宿舍群聚感染?境外生的防疫措施該如何加強?
五、其他相關問題。
#大學校園
#防疫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介紹 訪問作者:陳心絨 內容簡介: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作者陳心絨女士,與夫婿鄭淵均先生在地經營烘培坊,他們也是北投青菜底呷市集的成員,陳女士曾參與2010年北投區學習型社區推動計畫工作坊擔任講師,他們自2015年就在北投社大開授「美味烘焙...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鄭丞傑教授/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總編輯の永續時尚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臺北大學永續月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永續創新國際學院- 臺北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鄭丞傑教授/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約半個多月前
在大學同學群組看到同學在家中享受2200 元的 #台北晶華酒店 肋眼牛排加龍蝦雙人套餐
感覺CP值超高
看了流口水
隔天連忙也去買了一客
今天居然收到晶華酒店贈送12000元左右的 #Robins餐廳
40oz 戰斧牛排套餐
Mini Salad Bar
蛋糕
感覺好像中了什麼奬
只因為吃過肋排之後十天左右
我看了一篇報導
敍述晶華酒店潘思亮董事長如何在疫情三級管制下領導員工逆向思考絕處逢生
創造佳績
我伝給了好友 #大田精密 李董事長
表示欽佩潘董事長的思維和執行力
李董正好也是晶華酒店的監察人
我同時附上那客2200元的外賣套餐(原價可能是四千多元)照片
並且偷偷告訴他其實還是他經營的 #高雄波特厨房 牛排比較好吃(三個月沒吃到了 還真是有點想念呢)
沒想到李董一看到照片
馬上通知台北晶華酒店吳總經理
「牛排品質不合乎晶華的水準怎麼可以交給客人」
吳總一看照片也深表同感
因此今天傍晚就收到吳總派人專程送來的豐盛美食
晶華酒店的管理着實值得各行各業學習
發現品管有瑕疵
立即回應馬上改善
至於潘董事長的創意創新
將心比心照顧員工
以及多品牌經營分散風險
則早已是業界的標竿典範了
@晶華潘思亮:我靠「將心比心」這四個字打天下
疫情下,晶華酒店的應變最讓我佩服。去年他們率先推出外送車隊,今年餐點外帶得來速,她們的速度最快、服務最到位,每週二端出的快閃特餐總是有亮點。
「你是如何讓同仁快速動起來、上下同心,有什麼機制?」在商周CEO50的課程上,我問他。
1️⃣ 危機是用來還員工的,情義比機制重要
「與其說是機制,不如說是情義」,他說,「過去公司賺的錢、積的糧,危機的時候就是要拿來吃、用來還(員工)的」
三級警戒,營收一夕間消失九成,他最掛心的是員工,「我可以賣的都賣了」,所以他把「祖產」達美樂賣了💰。因為「最大的資源是人,只要人在,其他東西還是會回來的」。
堅持不裁員的信念,員工看在眼裡,讓大家願意放下本位主義、跨部門合作;過去一年,她們就推出79個專案,是承平時期的8倍。
🤝大家一邊救營收,也一邊學新東西,於是餐飲部阿姨學品酒、洗衣部阿姨學當網紅衝粉絲。
公司裡面舉辦各種課程,高階主管還定期開講,傳承智慧、讓跨部門資訊同步。潘思亮把公司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是她們應變比同業快的關鍵。
「我們靠的不是機制,靠的是信念:將心比心,以身做則。」他說,「我自己也要提案子」。
過去這三十幾天,他重新當起公司的「產品長」,跟著同仁一起過新品提案、行銷細節。
「從設計banner、字的比例、美術設計、話要怎麼說;大家提案來,我就一直改一直改」,他自己也會下載一些APP來修改,這就是他說的以身作則。
💡他向第二代經理人示範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產品長,如何結合策略、品牌、調度資源來完成產品開發、並確保產品能夠拿下市場。這是他培養接班梯隊的重要步驟。
2️⃣ 危機最大好處是,讓我們去做平常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雖然「這次疫情(的衝擊)是過去三十年危機的總和」,但他說,這不但沒影響到他的心情,反而讓他很確信,機會來了!
💡「我知道大家又會被凝聚起來,我知道團隊又可以提升了」,他興奮的說。
「危機是改變的契機。有很多大家想做的改變,過去想做、卻做不到,因為沒有急迫感,可以再等一下,現在危機是一個機會。」。
他舉例,「我一直說數位轉型要學達美樂,說了N年了,一直沒法做到,這一個月立刻做到!立刻做到(強調)!我說五年要做到的東西,完全沒做到,這個月就立刻做到了(再強調)!」💪
談到危機帶來的好處,潘思亮滿臉亮光,「我個人對挑戰特別有興趣,我一挑戰,我精神就全部都來了。」。
3️⃣ 我的Mission是讓身邊的人更成功
我最後問他:是什麼支撐著你奮戰不懈、一直拚下去?
「我的人生Mission,就是讓身邊的人更成功,我要成就我身邊的人、我的家人、我的同仁、我的國家。」他講得真誠而有力。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人生mission?
「我大可以很輕鬆的過活,我不缺錢,我(那時)幹嘛去借這麼多錢,還要跟一個比我強十倍的大老鬥爭?我根本沒有需要這樣子。」🤔
但三十年前,當他看到陳由豪讓企業出現危機,本來好好的公司變得分崩離析、員工很慘,加上這是他父親創辦的公司,
「不能這樣讓它垮下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我幫助別人,比較快樂。」於是他決定出手買回所有股權,自己來經營晶華。
「我不是那種開跑車、開遊艇的時候,我不是自己爽的時候會快樂(的人)。我發現,別人快樂,讓我更快樂;別人成功,讓我更快樂,因為幫助別人成功是更永續,而不是一時的。」☀️
這一年來的疫情危機,「真正證明了,我的mission是有意義的。」他說,不長久的東西,他都沒興趣。
其實潘思亮很容易就可以當一個輕鬆的公司哥兒的🤔
他的父親是拆船業鉅子潘孝銳,潘思亮十五歲被送出國,念的是柏克萊經濟系、哥倫比亞MBA,畢業後到投資銀行工作,投資美、日、港房地產,是個財務高手。
照理說,他應該像華爾街銀行家一樣唯利是圖,但過去三十年,從每次危機的抉擇來看,他都把人放在利益之前。
訪談中,他重複的提及「將心比心」這四個字。他甚至說,自己就是靠這四個字打天下,「文化比策略重要」。💕
這個商學院畢業的財務高手,一點都不華爾街。
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經營者,一個把學習當成最大樂趣、並將其灌注為組織DNA的企業家。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總編輯の永續時尚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爸爸 の視角(88KiDesign)設計師王彥熙,是我在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研究所開立永續時尚課程的研究生,他曾經擔任『黃淑琦』品牌設計師一職,從事服裝設計18年。
暱稱為小孩(Kid)的彥熙,兩年前生了一場大病後,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去年成立了個人服裝工作室,除了持續客製設計擅長的禮服系列外,身兼兩個女孩的父親角色,讓他從爸爸的視角出發,提出使用女孩兒時的舊衣改造為可以持續穿著的親子服裝,累積記憶與情感的同時,也達到零廢棄。
此次展覽系列「給女兒的一封信—訂製生命中的記憶」從「爸爸看女兒」的視角出發,將過去的回憶重新作為設計元素, 重製成多元化的親子服飾,88KiDesign希望透過舊衣改造,找尋新的生產及消費模式,取代過去的大量製造。
彥熙思考著,在有限的時間裡,什麼才是我們該珍惜的?又能為珍惜的人事物做些什麼?因此,他用雙手將腦海的畫面製作成看得到、摸得到的服裝。這是彥熙身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可以做到的,那麼你呢?
*5月15日(六)至6月14日(一)因應全國疫情警戒升至3級,展場暫時關閉。是否延展,將依據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後,再另行公告。關展期間,以線上展覽形式貼文讓大家欣賞這些永續品牌的作品。
2021消失的衣櫃|非常永續和他們的故事零廢棄時尚聯展
日期 : 2021年5月14日(五)至6月13日(日) (周一、二公休)
時間 : 11:00-18:30
地點 : 木平台展覽空間/丹麥倉庫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128巷31號1樓(捷運綠線台電大樓站5號出口步行3分鐘)
策展單位 | picupi 挑品
贊助指導 | 文化部
協同策展 | 丹麥倉庫、SO繡 X 手作刺繡、88KiDesign、12:21、WEIYU HUNG
#2021消失的衣櫃
#非常永續和他們的故事零廢棄時尚聯展
連結文章為實體展刊之紙本內容線上閱讀版本,將依序提供連結。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介紹
訪問作者:陳心絨
內容簡介: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作者陳心絨女士,與夫婿鄭淵均先生在地經營烘培坊,他們也是北投青菜底呷市集的成員,陳女士曾參與2010年北投區學習型社區推動計畫工作坊擔任講師,他們自2015年就在北投社大開授「美味烘焙世界」課程,今年四月更在北投社大公民週開授了第一場「發酵女巫的魔法課」精采講座。陳女士自始對於支持在地農業的實踐,與食農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
本書第一部分「發酵魔法入門」開宗明義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食材發酵的過程與原理,第二部分「發酵蔬果應用料理」則是實際製作各類蔬果發酵的步驟指引,文筆清晰順暢,相信捧讀之餘,讀者必興起而行之念,試試身手。第三部分「餐桌記憶篇」更是廣邀北投農友、社大老師、志工等好朋友分享屬於自己的餐桌記憶,彙集堆疊不同世代家中日常飲食的生活故事,共譜北投人的鄉土風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於2000年由創會董事長洪德仁醫師邀集北投熱愛鄉土人士成立,以保存、推展文化、落實生態保育為宗旨。基金會於2003年起經營北投社區大學,營造在地學習平台。今年適逢基金會成立廿週年,本人自第一屆董事會即參與議事,並擔任第六屆(2015-2018年)及第七屆(2018-2021年)董事長,從基金會的運作中,體悟到推動計畫案從動心起念到付諸實踐,過程如同發酵期程,需要時間醞釀,讓計畫的緣起初心如同酵母效應引發共識,終底於成。
食材的發酵魔法在酵母的作用下驚喜上演,同樣地,人生的修為精進也需要正向意念為起始,進而登高自卑始於足下,讓時間來收成精彩豐盛的人生。值此基金會弱冠之年,期盼我們以社區永續發展酵母志工自許,為「立足北投、榮耀台北、關懷台灣,培養具有世界觀的現代公民」的願景共同努力。
作者粉絲頁: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
出版社粉絲頁: 北投社區大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敬寶拍攝《尋常人家》的契機,有幾個起源,其一是有不少國際攝影家會針對家庭生活進行計畫式拍攝,但臺灣比較少見;其二是他在日本橫濱駐村時,生起進入日本家居環境進行拍攝的念頭;其三是天母有居住空間要拆除重建,他受邀參與創作計畫,陳敬寶藉此展開《尋常人家》系列,企圖透過家屋內在狀態,呈現當下此時臺灣人生活的樣貌。
而中國著名的畫作《韓熙載夜宴圖》,則是陳敬寶執行《尋常人家》的核心精神。此橫幅長卷中,詳細記載韓熙載在夜間宴會的整個流程,從他迎客始,與友客人間暢敘相歡,直至送客。陳敬寶以為,若干年後《尋常人家》也能如《韓熙載夜宴圖》般,讓人目睹21世紀初臺灣人如何布置、擺設居住環境,以及人在家裡頭都在做何種活動。
從《檳榔西施》系列開始,陳敬寶已啟用兩屏照的視覺形式,主要是他的方形中片幅相機無法更換鏡頭,且他也想竭力在畫面中維持檳榔攤環境狹窄擁擠的真實樣態,因此模擬電影鏡頭的橫搖,採用兩張照片並置的手法,完成作品。
至《尋常人家》,被攝對象的住屋,可見有趣的物件與家居擺設,陳敬寶往往難以取捨,於是從兩屏並置,擴展到三連屏、四連屏,以求呈現更多臺灣人生活的場景。拍攝此一系列,陳敬寶總是希望能夠進入沒有整理過的住家,有一回就真的遇見全部都是書的家屋,非常驚喜。另一次則是一名學攝影、喜歡做瑜珈和下廚的女孩,其駐防裡,在起居室與廚房中間有道白牆,恰巧能夠重組為一張三連屏作品,完整體現女孩的日常風光。
陳敬寶以為,日常是百無聊賴、日復一日,是人生最平常、平庸,經常無意識度過的時刻。而追求藝術或者是從事藝術創作,其實可謂是反日常生活。創作者不免希望在稀鬆平常無聊的日常頭捕捉、創造到某些事件或時刻,以之展演特異的瞬間。陳敬寶的《尋常人家》,則意圖藉由物品、事件與時刻的差異、追尋,反問平凡的日常――究竟在生命中佔據如此大時間比例的日常生活,存在何等意涵。
小檔案
1969年出生於馬祖,現為新北市鄧公國小藝術與人文(美勞)科任教師,並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攝影課程。為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BFA),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曾榮獲紐約時代廣場藝廊「和平計畫」第一名(紙上作品類)、臺北市攝影節新人獎、第三屆永續臺灣報導獎(攝影報導類第二名)及日本東川獎。曾在日本東京工藝大學、紐約尼可巴克藝廊、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1839當代藝廊等地展覽。
一影像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陳敬寶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你的點子賺不了錢:創業人╳行銷人╳研發人╳企劃人╳管理人都必修的11堂創意變現課」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王鳳奎 (Feng-Kwei Wang) 教授
內容簡介:
你的提案常被打槍?
新商品老是不被客戶買單?
才剛創業就覺得快要失業?
或者,每每聽到別人對你說這句話:
「這個想法很不錯,但是……」
沒有但是,不用解釋,再好的點子不能賺錢,就是餿主意!
現在起學會「NSDB」思維——
“Needs + Solution + Differentiation + Benefits”
發掘顧客需求→找出解決方案→建立產品差異→產生最大效益
用打動人心的好創意,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高價值創造!
價值關鍵1:確定需求(Needs)
好的點子,需要和顧客產生共鳴,命中他們心裡的渴望——
了解客戶「要什麼」,比你能「做什麼」還重要!
記住!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花錢購買他們「不想要買」、「不需要買」的東西,所以即使你的創意再棒、產品功能規格多高、服務多無微不至,如果無法和顧客的慾望相契合,那麼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本書教你如何找出顧客的需求(甚至他們自己也沒發現的潛意識裡的需求),幫你從「開發產品/服務→賣給想像中的客群」變成「從客戶的慾望中找到商機→開發真正有市場的產品/服務」,如此一來才能產生共鳴,滿足顧客消費的渴望!
價值關鍵2:解決方案(Solution)
好的點子,就是提供解決方式,並闡述它的優勢願景——
靠說故事賦予產品活過來的能量,成功說服顧客!
「我發想的產品很棒,市場上也真的有這類需求,但怎麼就是沒人買單呢?難道它還不夠好嗎?」等等,這或許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你「說故事」的能力不夠好。一個好的產品/服務,就如同一具沉睡的軀殼,它必須被賦予靈魂後才能喚醒——這個靈魂叫作「願景」。懂得說故事的人,可以將新產品/服務的優勢以簡單、有力、且彼此契合的陳述,來為他的創意注入生命力,使顧客信服、認同、甚至深深著迷,成為產品的死忠粉絲!
價值關鍵3:建立差異(Differentiation)
好的點子,需要和人與眾不同,成為無可取代的唯一——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找到產品優勢才能成為傳奇!
想像你現在研發出一種無線、可以遠端通話的機器,拿到街上去推銷販賣,則必定不會有人對你抱著崇敬的眼光,更別說買單了——因為「手機」這種產品老早就被發明了!要知道,所有的「好點子」之所以好,來自於它獨樹一格的特質,所以當Steve Jobs站在台上,不可思議地拿出一支可以上網、觸控、且近乎擁有一台電腦所有功能的手機時,才會技驚四座。而你呢?你找得到自己無可取代的優勢嗎?快好好發揮它,讓自己也成為傳奇吧!
價值關鍵4:產生最大效益(Benefits)
好的點子,讓買家和賣家都得到滿足,是雙贏的結果——
發掘買賣雙方的共同有利點,維持永續顧客關係!
只能帶來一次巨大效益的創新不算真正成功,切記一件事情,有意義的創新,是找到你與顧客間皆能獲得最大利益的平衡點,所以身為賣方的你,得到應有報酬的同時,也必須兼顧買家感受,使其覺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如此一來便會累積品牌忠誠度、信賴感,提升下次購買的機會,如此不斷正向循環,才能使你的創新創意產生最大的效益!
作者簡介:王鳳奎
現職:
2012-迄今 中國文化大學特聘教授
2017-迄今 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會院士
主要學歷:
1998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學系統科技所博士(Ph.D.)
1993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行銷管理碩士(MBA)
1989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電腦科學碩士(M.S.)
2010 美國College of Executive Coaching教練證書
主要經歷:
2013-2016 行政院人才與人力會報諮詢委員
2014,2016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
2013-2015 中國上海金融學院創新創業課程(英文)客座教授
2011-2014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長
2011-2012 媚登峰健康管理事業集團集團總經理
2004-2011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執行長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永續創新國際學院- 臺北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在輔系系統中看到的選項,請問這個是什麼課程啊?....... ... <看更多>
台北大學永續課程 在 臺北大學永續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大學永續月, Sanxia District. 232 likes. 提升師生對地球永續發展議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和行動力,臺北大學自109學年度起統整校內外資源,推動永續教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