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有一種悄悄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身旁實習的收穫感,推!
2月份這本書出來的時候我就看見了,本來以為又是一些前亞馬遜高管出來寫的成功故事,決定觀望。但幾週前聽了兩位作者在知名創投 Andreseen Horowitz 的Podcast 上面的訪談,立刻手刀下訂了,幸運的是原文版在台灣也同步銷售。
其實關於亞馬遜的經營哲學,以其他著名的14條領導力原則,在很多地方都有寫,但可能礙於篇幅總是流於表面。如果有讀過相關文章的,應該都會想 “可是那是亞馬遜“, “可是我的公司不像貝佐斯不顧獲利”(其實他是不被短期財務指標綑綁,長期當然還是獲利的),以及 “我們公司又沒有一個像貝佐斯這樣魄力的領導人” 。這樣的想法我也有,而我覺得這本書正是要回答這些問題!每個公司和組織狀況不同,本來就沒有辦法全盤複製。但是他以終為始的思考模式,以及把追根究柢的分析精神發揮到極致,其實是可以轉成符合你的情境的方式來使用。
書本分成兩大區塊,先是亞馬遜的一些特殊思維模式和做法,第二大段一他們的產品或是事業體做例子,來印證這些做法具體的落實。我覺得這一本書很棒的一點,是讓人可以看到這些原則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同時可以看見這些原則在實際開發各樣產品服務時,是如何落實在決策的過程當中。
Podcast 當中聊到兩個亞馬遜很知名的做法,一個是所謂的“開會前6頁的論述”,另一個就是產品開發之前先寫新聞稿和FAQ (簡稱 “PR/FAQ"。前者的做法是他們禁止使用PPT檔,而是在會議之前,主責會議的人先把所有的資料用書面文字檔寫下來,會議開始前20分鐘大家安靜閱讀,然後就直接進到重點討論。後者的做法就是讓提案新產品的人,模擬產品發表時的新聞稿和常問問題,用這樣來思考產品值不值得做。這樣的做法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公司,但以6頁書面說明為例,它的精神就是要讓大家會前充分準備,移除掉簡報時因為口才或是絢麗圖表影響判斷,而且貝佐斯認為應該竭盡心力去減少溝通的需要 (“eliminate communication",我覺得中文如果說成“減少溝通成本”)會更貼切。而先撰寫模擬新聞稿,更是他們所謂 “顧客至上” 的具體做法,不管開發什麼樣的產品,總是從對用戶的體驗和價值創造來考量。
書本後半段取得幾個例子,身為忠實亞馬遜用戶的我深深的有感。不管是什麼產品或是服務,貝佐斯跟主責的人說明,他們站在價值鏈當中的角色一定要明確。以零售貨電商來講,他們主要是中間那一個聚合交易的角色 (aggregator),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讓商品選項多,價錢低,容易尋找。但是當沒有聚合者的角色時怎麼辦呢?還是回到所謂“顧客至上”和“顧客體驗為本”的思維!
例如他們在思考電子書策略時,為什麼會決定自己打造電子閱讀器Kindle呢?其實當時在亞馬遜內部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畢竟他們是個電商不是個硬體廠商。等依照他們的分析,數位化的內容,他們作為中間者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如果他們以擁有最多書,最明白閱讀者心願的角度來思考,他們是否可以創造一個“不讓設備擋在讀者和書中間” (get out of the way of the reader and the book) 的一個閱讀器呢?所以在這個議題上他們不是中間交易者,而是站在內容使用端創造價值。雖然我還是喜歡讀實體書,但是10年前用Kindle閱讀器時,真心可以體會那是喜歡看書的人所設計的體驗,當中還有很多的巧思讓人驚喜!
另外一個例子是他們的串流媒體事業 Prime video ,其實源自一個失敗的嘗試 “Unbox" ,而且其中一位作者就是當時這個失敗項目的主責人。但這個例子很棒的是看見亞馬遜如何忠於它 “為長期利益思考” 的原則,並且在這樣的原則之下,不浪費任何一次的失敗。這一個項目最後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立自己的影視製作團隊 ,站在內容製造的一方來創造價值。
看這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因為資訊量太大,會讀的比較慢。但整體來說,幾個小時在書中跟著亞馬遜幾位老將走過這些歷程,還是非常值得的一趟虛擬實習之旅。期望中文版趕快出來!
全文與相關照片和報導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working-backwards-以終為始的亞馬遜哲學/
#workingbackwards #Amazon #Amazonian #Colinbryar #BillCar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Rya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理心 #產品經理 #社群行銷 無論是經營團隊、設計產品或是行銷訊息 最強大的策略都是 - 同理心 這指不是一味地迎合 而是穿進對方的鞋子裡 試著理解一切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與故事 以真實的關心為出發點 找到讓雙方效用一同增加的路徑 社群行銷培訓 http://ryanwu.tv/bp...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創意創新行銷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破除迷思- 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樊登可复制的领导力2:如何处理员工关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300萬付費會員推崇,樊- book 的評價
- 關於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Mobile01: 首頁 的評價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病態的會計師事務所生態
文長,慎入。
請分享給正在唸會計系的親戚朋友,
提早知道真相,總比未來後悔的好。
#靠北會計師3017
#靠北會計師2965 陞遷與薪資
#靠北會計師2990 合夥人架構
文/新坤金
文化不是製造出來的,文化是群體的慣性。(你可以放在四大的任何環節上去看)
如果四大全部都是擁有會計專業的人,不一定能符合好的企業文化,但老闆通常會想我們很缺人先找進來再說,那四大的企業文化就已經變質了。
今天來談四大營收組成
一般來說會分成審計公費&非審計公費,我認為這樣分不大好說明困境,我們以政府規定的報表跟非政府規定的服務來分。
一樣都是四大,但各國的四大本質著實不同,尤其台灣跟其他國家的差距又更大,可以說有名無實。
歐美四大營收組成大概是審計稅務(單指報表)60%、顧問(含稅務部的咨詢)40%,其中以黑色標誌那家的顧問收入最多。
對岸的比例也差不多如此。
台灣就有點差異了,台灣四大的營收組成大約有70~80%都來自於審計稅務(報表)、顧問服務大概只有20%上下,當中有些所的差異又更大。
我知道有些所號稱他們非審計服務的營收占比很大,但顧問服務這種東西在台灣是很浮動的,簡單來說就是不穩定,下面會再談。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台灣四大以審計為本,但卻又在這一塊削價競爭不斷cost down,等於是自己砍掉自己的雙腳,而在顧問這一塊又發展不太起來,導致不斷沈淪。
你可能會說,70~80%跟60%差距好像沒有很大,光看%數可能不夠深入,我們接著來談實際數字。
大家猜猜微軟一年付多少錢給美國四大,或是順便猜猜恩....堅若磐石以卵擊石一年付多少錢給台灣四大。
微軟:4千6百萬 美金
以卵:.....8百8百萬 台幣(給基隆所,跟查賬的組別有87分像)
人家都是世界級的不能比,以卵擊石還名揚國際哩哪裡不是世界級,不要看輕自己。
舉一個不夠我在列舉幾個:
AT&T給美國2千8百萬 美金
中國網通給大陸2千5百萬 人民幣
台灣小哥小給台灣....8百4十萬 台幣(本來給信義所後來給民生所)
人家內需強大不能比,合夥人啊愛台灣四大的人啊,你這麼急著被打臉嗎?休息一下吧,下下一段好不好。
好啦,講好一點的,鴻X有2千多萬台幣、中華X信4千多萬台幣、台G電大概是台灣最高公費8千2百多萬台幣(張爺爺萬歲)。但這些公司的費用都包含在海外的業務,看看對岸富X康多大、看看中華X信在美國西岸的公司多大、看看台G電是世界有名半導體公司,何況台灣有幾個這種企業,我還沒提台灣四大有50,40,30,20萬台幣公費的(跟中小所搶來的),有一堆一百出頭或是一百以內台幣的,真要分,分成300萬台幣公費以內跟以上的家數啊,7:3,差不多,可能還低估了以內的。
以上覺得太複雜或是覺得不夠客觀還是你又要跟我說舉的例子都是世界強國當然不能比,那我一樣簡單化,聽好了->
台灣審計公費世界排名:第二,倒數的,目前只贏過菲律賓,但差距很小,而且菲律賓在這幾年已經快要跟台灣平起平坐了,看看東南亞的發展,超越台灣只是遲早的事情。事實上去年菲律賓最大公費已經超越台灣了。
我再說一次:台灣的審計公費世界排名倒數第二!目前只贏過菲律賓!
倒數第二!!!!!菲律賓!!!!!!(倒數是一直以來,沒跟你當年亞州四小龍時應該沒那麼糟吧。)
你沒看錯,那個在台灣很多人看不起的外勞輸出國-東南亞全部國家除了菲律賓連公費都贏你,要是我跟杜特蒂報告這件事情,他老兄可能會下令提高菲國審計公費讓台灣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人家東南亞各國現在把日文跟英文一樣列入求學必學語言之一了,還有習字簿專門練習寫日文跟漢字,日本也鼓勵國內企業多去東南亞開設公司,還要在當地開設日本大學。
世界倒數第二的公費,卻成為台灣四大賴以為生的財源,就像中東國家以石油為生,當有一天大家都開電動車時他們絕對死得很慘,何況人家還能掌控石油的產量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四大合夥人不但沒膽跟別人談價格還在互砍價格。你有看過阿拉伯領導者跪在歐巴馬面前或是打電話跟川普撒嬌要便宜賣石油嗎?有看過台灣四大合夥人跪在老闆面前或撒嬌要求簽證的嗎?還真的有,唉。
說到這有人會問說,那我畢業後去台灣四大所謂的大陸業務組去上海做審計好嗎?這,又是一個迷思,又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沒錯,在大陸你要是在德X普X畢X工作(名字跟台灣一樣的我就不提了),幾乎大家都會覺得哇你好厲害啊、你肯定很棒的是吧,在上海打的時司機會說:會計師啊,德X啊那不得了了想必您賺不少錢吧、普X也很不錯的只比德X小一點、畢X又更小了但也是不錯的,要是我孩子那麼有出息肯定我高興死了。
但是,你如果錄取台灣四大被派到大陸去,你覺得你做的案子會是什麼?阿里巴巴海信中國移動華為微信滴滴?大陸有2個億的人口他給你做?論耐操,輸、論語文能力(中英日你都輸不好意思繁體沒用),也輸、論學校,還是輸.....
事實上不是比這個,而是大陸自己的業務幹嘛給你做,他傻了不成。
台灣什麼最多,台商最多,恩對,你就是做台商。
台商什麼最多,製造業代工的最多,沒錯,你就是做代工居多。
代工什麼科目最多能學到什麼,別說了,你去問或你以後就知道。
那以後跳槽可以找什麼工作,別說了吧,你還真想要去啊!我都不忍心說下去了!
多少人去了後悔啊,趕緊在當地找到工作逃離都來不及了,可是也不好找啊,因為你就是在台灣四大不是大陸。
台灣四大在對岸都要跟大陸四大租用辦公室,你有骨氣不跟他租你就有種用台灣四大的中文名字去跟人家搶生意,你覺得會怎麼樣,會在大陸節節敗退後又摸摸鼻子跑去黃埔區跟大陸四大租用辦公室,用大陸四大的名字在外看能否分到一杯羹,連在當地招募新人都不敢用台灣四大的名字而是用大陸四大的名字,一種你沒細問我就沒犯法的心態,不然你覺得用台灣四大的名字會有優秀大陸學生要來嗎?
台灣人就是心存僥倖,什麼都要省,能賺錢的機會就不放過。
說個政治面的東西,還記得太陽花學運嗎?台灣的未來到底是掌握在現在年輕人手裡還是毀在年輕人手裡,還不能夠蓋棺定論。但是,服貿沒過衝擊最大就是會計業(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尤其金屬鋼鐵業)。不說太複雜的,簡單來討論,花旗在美國給美國信義所簽證、在台灣給台灣信義所簽證;日本Sony在日本給日本基隆所簽證、在台灣給台灣基隆所簽證。
重點來了,鴻X在台灣給台灣基隆所簽證、在大陸叫(富XX)還是給台灣基隆所簽證,看出來了嗎,我們佔了大陸便宜,還持續好一段時間,台商攏系歹丸人的啦!奇怪,美商日商大陸企業在台灣都你們台灣的,憑什麼台商在大陸還是你們台灣的。你當大陸白癡嗎,大陸可以不要你台商,公費平均1百2百的可以幹嘛塞牙縫他都嫌少,台灣不能沒有台商啊。大陸現在是還有無限的商機(阿里巴巴....等一堆可以賺),哪天他想要要回原本就該屬於他的,你四大不倒也是被接管。我只是舉一個被服貿影響的環節,還有很多個環節以及一些還沒發酵的。信義所就因為這樣退出大陸市場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哀...。
台灣人最怕吃虧了,如果發生在台灣會變成怎麼樣?支那滾、滾回你祖國乾、不要臉沒文化的東西、簡體字是世界最醜的文字我愛台灣.....什麼都可以罵,人家反駁還要再噴一句玻璃心。
誒那有一家跟大陸四大一樣名字的不是很有利嗎?我就去那一家。既然你提到了那就來上次沒說的八卦吧,不是我刻意要提,是一定有很多人看完以上會有疑問,我懂我懂。
這個所的領頭羊還真的很以中英文都一樣的公司名稱為榮,到處跟人家炫耀,我上次有提到,當你只剩標識可以說出口,那你陽壽大概差不多了。事實上也是,這家事務所早就已經被總部以業務調整為由讓大陸接管了,只是很多人並不知情,這就跟領頭羊的作風有關,出事了神隱或逃避。
這頭羊大概從兩千年初就當領頭的到最近(才換!),日本東X財報作假還記得嗎,日本事務所的所長開記者會90度鞠躬道歉持續N秒後宣布請辭「出現這樣的情況,斯咪媽線!!!」,台灣分所呢?沒事沒事不怕不怕,日本的不關台灣的事啊。好吧,那你記得去年的光X科吧,忘了?那樂X呢,不知道?興興航空和葡萄后知道吧(好啦倒閉跟東西過期作假不關事務所的事,只是這家風水有夠差,最矮不說,還有斷層跟大門偏沖煞前後洞開無靠,根本風水大忌,哪有人辦公室有斷層的啦哩麻幫幫忙),全部都是這家事務所的,我還清楚記得只要發生事情台灣合夥人都會說什麼,不用這麼大張旗鼓報喜不報憂啊記者會也免了,「財務報表編製的責任在於公司,會計師的責任乃出具意見報告書」還補充說明「即使會計師照一般公認的審計準則查核,若公司的管理團隊帶頭舞弊、未將損失入帳,會計師恐怕也無能為力」,乾這樣講也是沒錯,但你也撇得太乾淨了吧,還連帶影響台灣人對會計師的看法,那我請會計師到底沖沙小誰能告訴我,人家日本東X是全公司上下都在舞弊,日本事務所更可憐,還直接腰斬了20個億日元,台灣這樣回太扯了吧,換個角度想其實不會,就回到上一篇文,想想你拼了幾十年,你信義區房子頭期款繳了、孩子學校找好了、答應情婦或小白臉要匯錢了,臉皮厚了20來年了、屍體都踩了上百具了,忍一下吧,還是要賺錢啊~
於是乎,大位繼續做,營收不好被接管?繼續繼續我天母買棟豪宅先~大小舞弊倒閉連環爆?不要緊不要緊我有外遇對象要養~這樣不怕連累到下一代?還好還好我小孩都不在本所。
南無阿彌陀佛,以上就當是夢境吧各位施主,詳情請善用google+人脈,什麼都不要再問我了。
講到日本也說一下,他們審計員的薪水也是不怎麼樣(但比台灣好),因為在日本的文化裡審計員並沒有很高尚,雖然如此他們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不少日本四大的人會說中英日文,大陸更不用說了,在大陸四大招募對象很偏愛大學主修外文的,他們認為審計這種東西大學教不來,進來學就好,所以也是有不少人會多國語言。但頂尖大學的北大清華浙江上交等是不會進四大當審計員的(此處下一篇會探討有關會計人生規劃)。
補充薪資部分
薪水來說(審計部稅務部),歐美起薪4~6萬、兩年後7~8萬、經理10~13萬、協理平均有20萬、初級合夥人35萬左右、高級合夥人50萬是低估,以上都是年薪+美金。台灣合夥人會說但人家不報加班費喔我們贏,贏你X,人家並沒有很嚴重的加班文化,超級盃當天不能上班(星期一) 準、MJ,Kobe退休不能上班 準、我小孩要顧我要在家上班 準、我晚上有聚餐不能上班 準、哈利波特新的一集出了要買無法上班 準。
大陸起薪大概比台灣多一點點,但人家加薪幅度非常可怕,兩年後月薪大概也有7萬台幣,經協理薪水大概跟台灣新任合夥人差不多甚至高一些。
大陸四大所在大樓的地下室都停法拉利蠻牛瑪莎拉提這些,台灣是Lexus賓士還有Toyota。
顧問部那就差多了,歐美起薪大概10萬美金/年,有MBA學位又更高大概13萬美金,對岸有150萬台幣/年,台灣管你有啥學位就是local pay啦,起薪只可以嗆自己公司的審計稅務部而已,加薪跟公務員一樣啦!
講到這,你還會覺得去年民生所要跟大陸合併是降格嗎?是誰降格啊,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拜託,多少人多少國家還覺得大陸是瘋了嗎要併台灣?台灣?Who?倒數第二的那個台灣?我強烈懷疑大陸人是不是少看一個0才答應要合併,不然你以為他要併你幹嘛 文化素養嗎?在上海文化素養不比台灣差,我們就別意氣用事了。
接著來說說台灣四大的顧問部,有興趣就看看,沒興趣可以等下一篇了。
先說說世界頂尖管理顧問公司,俗稱MBB,這三家公司起薪大概10萬美金以上,顧問費用(你可以看成公費)起標是30萬....美金,人家是Golbal Pay,只有在倫敦或是稅率高一點的地方薪水會更高,嚴格說起來應該是Area Pay,因為他們是一個區域去看營收不像四大各國的營收各國自己的事。比方說,在MBB的世界裡,亞洲今年賺多少就亞洲去分,所以他們有種分工的概念,譬如說哪國的簡報做的最好(印度)他們就會把簡報寄給那個國家辦公室的人做,並不會說噢你請我做要分我多少錢或時數這麼斤斤計較,所以他們能一直維持在世界的影響力及競爭力。在台灣目前只有前兩家有設立辦公室,每年會固定招收幾名大學畢業生,通常是台政清交的(連履歷系統都這樣設定,你只有台政清交跟'其他'可以選擇),其餘則是留學歸國的優秀人才。(去年最大那家破例招收了有史以來一位不是台政清交的學生)(人家只招收台政清交的我不就沒戲唱了,說實話是除非你再出國讀名校,但也因為其他學校的都不知道根本不會投履歷,而且人家一年只招幾個人,台政清交已經足矣沒必要浪費時間跟成本去看別的學校的,以往更慘只收台大啦),除了新鮮人他們也很愛招收在某個領域的專家(不會是會計就是了),例如醫生、工程師、商業律師、石油研究員、NASA分析師。薪水高競爭就很激烈,每兩三年要往上升,升不上去的就掰掰,但掰掰的方式也是做得很猛(揪肝心),他們通常會幫你找到公司(推薦你去客戶那上班)再讓你走,這樣做可以延續以後跟客戶的關係,他認為以後你到了這家客戶變成CEO或主管就會繼續跟我合作,譬如Google的現任執行長就是從M出來的。歐美國家的人很吃這一套,政府跟管理顧問公司的關係也是很好,歐巴馬不當總統也是可以去MBB當合夥人,光國家基礎建設這一塊就能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不像台灣四大,你要走會留一下說以後會更好,硬要走叫你滾,還威脅會計圈很小休嘟誒丟,短視近利啊意外嗎。
那管理顧問都在做什麼呢?講得明白一點是商場上的策略(如同戰場上的戰術),今天Apple要拿下世界的手機龍頭要如何佈局可能就會想到管顧公司。簡單來說,審計是應付政府出具報告書,不管怎麼樣你期限到了報告一定生得出來,管理顧問是幫公司達到一定的成果,時間到了不一定能解決或有結果,壓力跟價值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有關管理顧問的知識就請各位自行去研究,市面上有很多書籍,網路上很多不需要花錢買書其實,認真花點時間研究並多認識這領域的人比較實在)
管理顧問這一塊是世界未來的趨勢,現在世界講求迅速且大的革新而不是以往的慢慢改變,管顧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審計飽和以及衰退的情況下,顧問對四大來說就像一塊新大陸,但主要還是跟台灣的環境有關,導致四大的顧問部也是.....恩。
台灣製造業起家代工領頭,當時製造業代工這環利率非常高,基本上根本不用請顧問,真的是隨便開一家都賺,現在就是相反。當年剛起飛時,台灣顧問業並不發達,美國沒來台灣設分公司不說,以短視近利的台灣人來說,審計才是當時的賺頭,因此也沒發展顧問這一塊,而產業結構的關係,台灣老闆也不大會花錢請顧問來解決問題或是開闢新的領土。
發展至今日,寶蓋宏有個電當初也沒請顧問去幫忙打江山,即使上了斷頭台要被斬首了還是不想花那個錢,寧願走回代工。
郭董今天要打江山他也不想花那個錢請顧問,他寧願自己成立一個顧問部,因為他當年幾乎就是憑一己之力拼來的,代工真的是這樣。
所以台灣四大的顧問大多會去做系統導入、內控建制、診斷與流程規劃、大數據分析(號稱)、反洗錢.....等等並不會創造多大的價值的服務(只比同公司的審計大一點但也不足以為榮,跟真正的顧問比連X都不如)。
而台灣的顧問戰場其實不在四大以為的製造業,而是電信業。譬如說今天中華X電要推出月繳XXX專案,這種都是可以很快看到成果,又是短時間能創造大量現金流的環節,那這個就會請管理顧問去算去分析,這個就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但也都是請頂尖顧問公司MBB去算。
那請四大顧問算這個不是比較便宜,恩四大不會算,他們只會......審計部Excel會變強,那顧問部大概就是除了Excel變強一點之外PPT複製貼上變得更迅速做得更精美.....不好意思實話啊....
真要說優點,大概就是你跟外國朋友說我在四大(說公司英文名稱)做Consulting他會覺得你是神,因為在國外Consulting是頂尖人才的聚集處,很多公司的CEO都是Consulting背景出生的。在美國黑色標誌那家四大大概跟MBB是差不多等級的,有時候為了搶人才起薪還會開得比MBB高。台灣人眼中在四大做顧問也是會被審計部稅務部的人投以羨慕的眼光啦,打扮得光鮮亮麗的、看起來很閒、薪水比我們高,但其實顧問部裡頭有願景的人多數都覺得自己很廢,很想趕快找更好的工作或申請國外名校以後好轉入MBB或是其他國家好的企業。
以上說的是管理顧問,四大顧問部又有財務顧問,這部門專門做併購、基礎建設服務、IFRS轉換導入研究這種,起薪也是比審計部高一點,加薪依然悲劇,但走起路來也是比較有風,跟管理顧問部一樣,外表很秋內在有沒有不知道。
而且顧問部的老闆很自豪自己是顧問而不是審計,三番兩頭講審計部笑話看不起審計部,常常將他們跟審計部不同blablabla掛在嘴裡,但聽到MBB又安靜的跟蛆一樣(不自量力的大概會嗆說MBB跟我們服務一模一樣只是我們收費比較低,笑話)。他們也很自豪自己是未來的趨勢,但在審計部為本為天下的台灣四大中,開會根本沒有他們說話的份,你營收就只佔了全部的20%你坑屁,事實上顧問部的老闆們也是掛副總而不是合夥人,但打腫臉充胖子要有始有種,對內我自稱為合夥人就好。(顧問部一般來說也會請一個審計部的高級合夥人去領頭,但也是掛個名字,真的去拉業務都是自稱合夥人的副總去)。
諷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顧問公司創辦人是芝加哥大學會計系畢業的。
總和來說台灣四大顧問部大概就是比上很不足比下有餘這樣。
但要進台灣四大顧問部也不是很容易(不代表優秀,都讀過大學了成年了邏輯要好一點),現在年輕人尤其是商學院的履歷都往顧問丟,導致僧多粥少,很像前幾年四大審計部一樣,大家都想擠進來老闆不怕沒人用眼光就會變得很高。
所以裡頭也不乏台灣人眼中的高學歷代表台政清交以及一些失敗的海歸派(成功的去Global Pay的公司了誰跟你Local Pay)不然就是沒搞清楚四大各國的差別被誘拐進來的或是沒想清楚自己飛蛾撲火。
有問題的可以在各個文章下面提問,比如說學歷有沒有用啊這類的,我會在文章中順便回應,反正我下一篇會講,可以參考看看,奇怪的問題或涉及隱私的就免了。
下一篇我們來談會計系以及會計人生的發展吧,下次見。
Submitted: February 19, 2017 1:46:33 AM CST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創意創新行銷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雷軍直言不諱,說凡客這種盲目擴張是上個時代的做法,未來的企業會像小米一樣,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用產品來塑造品牌。
關於 凡客 曾估值 30 億美金的萬人公司,現在只有 180 人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凡客還活著。
凡客這家公司曾經多麼瘋狂?最高估值達到過30億美金!那時一天就會有500人入職。
那是2010年,凡客擁有超過1.3萬名員工,曾擁有30多條產品線,產品涉及服裝、家電、數碼、百貨等全領域,當年賣出了3000多萬件服裝,營收突破20億元,同比增長300%。
韓寒為凡客代言人
到了2011年初,凡客野心暴漲,1月份制定的目標營業額是60億,到3月份“修正”為100億。
奔著如此遠大的目標發展了一年,到了2011年末凡客庫存達到14.45億元,總虧損近6億元,當年的凡客僅完成了30多億的銷售,是目標的三分之一。
又頑強反抗了兩年後,凡客的結果是背負了高達十幾億元的債務和近20億元的庫存,世事就是那麼神奇。
2014年凡客團隊剩下不到300人。
2015年陳年寫下了懺悔書。
2016年凡客團隊僅僅還有180人左右,其中策劃團隊僅3人。
2016年4月7日,沉寂了兩年的陳年發微博說:凡客十幾億元的債務和近20億元的庫存問題都已解決。
至此,陳年才成為一位真正的凡客。
這家創立9年、融資輪數高達7輪、仍未上市但喘息至今的公司,最值得中國的創業者去研究。而陳年這位CEO從人家邁向天堂,再淪落到地獄,如今又回到了人間。經歷如此傳奇的人,究竟有什麼話要對中國的創業者要說?
我們今天溫習的是2015年陳年的這封懺悔書:
2011年,凡客最熱鬧時,公司裡有一萬三千多人,光總裁級的領導就有三四十位,凡客卻步步陷入危機。現在,凡客只剩下不到300人,做襯衫的核心團隊只有7個人,但業務運轉得很順暢。我不免想,以前那麼多人平時都在幹嗎?
現在回想起來,公司越熱鬧,燒錢混日子的人越多。凡客曾經為了達到年銷售額100億的目標,倒推需要擴張多少品類、多少SKU(庫存量單位),需要有多少人去承擔這樣的業務量。按照一個人管七個人的原則,公司就要有幾十位副總、兩三百位總監。
那時,我自己也陶醉在這種熱鬧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怎麼管理這一萬多人,卻不知道公司真正要管理的應該是價值。
在凡客最鼎盛的時候,我開始隱隱感覺到不對,但不知道錯在哪裡。第一次真正點醒我、讓我徹底反思凡客模式的,是我多年的好兄弟雷軍。我跟雷軍都生於1969年,他比我小8個月。在過去的17年裡,我們不斷在一起共事,交流很多。因為同齡人的關係,我們在人生和心靈上的感悟也有許多同步。
我和雷軍的第一次見面在1998年,我和他都是29歲,我剛剛創辦《書評週刊》,他剛做到金山軟體的總經理。兩年後,雷軍邀請我一起創辦卓越網;卓越網賣給亞馬遜後,雷軍又給我創辦的我有網和凡客投資和建議。
雷軍和陳年一同創辦卓越網
2007年對我和雷軍都很重要。這一年雷軍離開金山,我開始準備凡客的啟動。雷軍對金山感情很深,離開了打拼了多年的事業,給他帶來的痛苦不言而喻,許多原因外界的評論也不見得真實。這種痛苦讓雷軍得以絕地重生、重新出發,但此後出發得這麼漂亮,是旁人沒有想到的。
2007年到2010年雷軍醞釀小米的過程,在事業上和心靈上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提升。雷軍因此想透了許多事情,比如如何成就一個產品的品牌,還有堅持專注、極致、口碑的思想。在雷軍徹悟的時間裡,我卻迷失在凡客劇烈的增長和浮躁的擴張中。那時雷軍背著滿滿一書包幾十部手機,興奮地跟我聊這些手機的差別,我對此不以為然。而當凡客崩潰時,我與他深入地討論凡客的未來,還有自己親身經歷沉痛的過程,我才體會到他的變化是多麼深刻。
2013年6月,我跟雷軍在凡客喝了一次酒,聊得很不愉快,根本就談不攏。雷軍直言不諱,說凡客這種盲目擴張是上個時代的做法,未來的企業會像小米一樣,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用產品來塑造品牌。他的話對我刺激很大,我認為從用戶的增長去預估業務的增長,以此佈置SKU的思路也是成立的。我心裡想,你做小米發達了,也不必來擠對我吧。
這次談話不歡而散,我真正對雷軍心服口服是在兩個月後。2013年8月29日,我為了賭氣,找他來凡客參觀。我清空了半層樓,把凡客所有的樣品掛出來。當我跟雷軍在幾百個衣架間走過時,我感到狼狽,因為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真實的產品。我挫敗地發現,沒有一件是拿得出手的。雷軍說,他感覺不是站在一個品牌店,而是百貨市場。
風險的種子,早在2010年底就已埋下
這件事讓我徹底認栽,之後,雷軍和我有過七八次、每次七八個小時的長談。雷軍說:“不夠專注、不夠極致是凡客遇到問題的原因。”他給我的凡客開出了“去毛利率、去組織架構、去KPI”的三個改造方向。雷軍問我,你能不能先專注地只做好一件最基本的產品?我想,襯衫最基礎,也能體現出技術含量,而襯衫中最基礎的是白襯衫。
開始我沒覺得做好一件白襯衫是難事,凡客已經做過1400萬件襯衫。但一旦你開始聚焦和認真審視,難題就來了。
2007年時,產品討論我還參與。2009年下半年後,大家說“陳年你不懂服裝,就別提意見了”。我確實不懂,於是我招了許多傳統服裝產業的人把關,自己放手不管了。
當我要認真做一件白襯衫時,我去問這些專業人員,要用什麼面料、什麼版型、怎樣製作,沒人能說出門道。設計師說,白襯衫有什麼好做的,為什麼不設計更多的花色圖案?——現在,他們已經都基本離開凡客了。
過去一整年,我四分之三的時間都不在北京。為了做好一件白襯衫,我開始密集安排出差,去見供應商,去找工廠。而當我見到供應商時,我才瞭解到以往我犯的錯誤有多大,他們告訴我,過去他們到北京拜訪過我,但我太“拽”,忙著看PPT,沒空見他們。他們只能跟凡客基層的員工打交道,為了拿到訂單,還要招待他們洗澡唱歌。
這些事聽得我毛骨悚然。可想而知,之前凡客已經擠滿了多少湊熱鬧的人。如何讓這些人儘快離場?我出了一個狠招,不再維持凡客的虛假繁榮,把總部從位於西二環的雍貴中心高檔寫字樓搬到了遙遠的南五環亦莊去,誰適應不了隨時走人。
大多數人迅速感到了搬家的落差和心理衝擊。搬家前,凡客有5000多人,搬家後,我以為減到一千多人就不錯了,沒想到最後減到了300多人。當凡客走上專注和極致路線後,我才發現需要的人可以如此少。這個過程像剝洋蔥一樣,越剝越難受,越剝越殘酷,越剝才發現之前我們搞了多少湊熱鬧的事和湊熱鬧的人。
曾經凡客光是襯衫部門就有200多人,現在負責襯衫的團隊只有7個人,他們主要的工作是設計、版型、面料、跟單,而襯衫的產品經理實際上是我。我們先確定了新疆優質長絨棉作為面料,接下來,我們陷入了痛苦的對白襯衫的設計難題,不管怎麼做,哪怕是抄,都複製不出大牌白襯衫的氣質。
2014年春節前後,團隊的人集體絕望了,我一度想放棄。有人建議我到越南南定拜訪一下日本襯衫大師吉國武,在見到他之前,碰巧是我們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因為此前失望太多,這次旅行我沒抱太大希望。因為我的鬱悶,飛機上所有人都不願說話。在河內的賓館,我讓團隊的人先去南定見吉國武,覺得靠譜我再過去。當時我已經做好馬上飛回北京的準備了。
團隊帶著這樣沮喪的心情到了南定,一路上還戲劇般地經歷了拋錨、迷路等顛沛流離。接著,這種失落的心情在第二天突然豁然開朗。吉國武是一位真正的高手。他在日本做了三十多年的襯衫,服務的公司已經有120年的歷史。他告訴了我們許多設計細節的奧妙。比如在領子下加個半襯,讓領口挺括;在袖口掐出6個褶皺,以貼合手臂;如何設計襯衫不同的嵌條以符合歐版和美版襯衫或修身或寬鬆的風格。
日本師傅在工藝製作上的精益求精讓我們無比欽佩和折服。比如我們曾研究為什麼衣服泡在水裡會產生浮毛,所有人一籌莫展。日本師傅讓我們先研究一下衣服在染色時的機器轉速,如果轉速過快,就會產生毛羽;轉速過慢,光澤度不夠。師傅跟我們一檔檔回檔,直到確定最佳效果。
這些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最後都是中國製造根本的浮躁。以前我們對產品提出質疑,合作夥伴給我拿出各種質檢報告,說製造符合國家標準、歐標、日標,但符合標準和用戶體驗是兩回事。這些事讓我意識到,我曾經生產出的服裝都是垃圾。
我剛開始做凡客時,那時我大言不慚地說,未來在中國成功的國際品牌只有奢侈品,消費品市場都會被中國品牌佔據,優衣庫一定會在中國一敗塗地。7年後,優衣庫和Gap已經在中國長驅直入。這就是對中國製造最大的懲罰。
做白襯衫的這一年時間裡,我許多次想放棄,周圍幾乎所有人也都曾動搖過。但作為領導者,我先放棄就完蛋了。很幸運的是,跑步幫我堅持了下去。我現在每天要跑10公里以上,跑步釋放的多巴胺對我的情緒幫助極大,一旦開始跑起來,你就會發現,要麼繼續跑下去,要麼人生完蛋;要麼坐在那兒長籲短歎,要麼堅持下去變得健康無比。
而雷軍則在精神上給了我決定性的支持,在我前途一團迷霧時,他仗義地在股東面前力挺我,在危機時再次投資凡客。一天晚上他在電話裡說,陳年我做夢都覺得你能做好。兩個人四十多歲了,深更半夜跟談戀愛似的。凡客的人也說,我們倆的感情他們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
雷軍說,做好產品要有堅定的信念。好產品會在口碑積累下慢慢成長,然後在未來的某一天迎來一個爆發。雷軍曾經問我,你說諾基亞手機他們的老闆會用嗎?凡客最鼎盛的時候,我穿的是Prada和Zegna。現在,我和雷軍都穿著凡客的T恤衫和牛仔褲度過了整個夏天,想想覺得不可思議。
凡客暫時沒有進一步的融資計畫,有人也問我什麼時候會再製造像“凡客體”那 樣的熱點。我說,行銷品牌我很擅長,但我不想再刻意製造什麼事件了,接下來是凡客積累口碑的過程。
我希望在未來,換季時你要買件襯衫或者超輕羽絨服,能想起凡客,這就夠了。優衣庫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不想再去湊熱鬧,我湊過,也見過很多湊熱鬧的公司,最後它們都煙消雲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客誠品曾經是中國的明星創業公司,高達30億美金的估值讓所有的創業者垂涎三尺,但是它的發展模式和過程很值得創業者學習和借鑒。
眼下中國日益高漲的創業、創新熱潮,確實可以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並且幫中國經濟度過難關。但是中國人湊熱鬧的習氣依然創業圈也大量存在,這個圈子一片浮華,並且被吹起了很多泡沫。
毫不客氣的說,中國的很多創業者都是湊熱鬧的,他們看什麼賺錢就做什麼,哪裡火就去哪裡。但是隨著傳統互聯網浪潮的銷聲匿跡,很多“湊熱鬧”的公司倒下了,前段時間估值最高的O2O上門洗車企業也倒下了,但是前來湊熱鬧的人仍然一波接一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同理心 #產品經理 #社群行銷
無論是經營團隊、設計產品或是行銷訊息
最強大的策略都是 - 同理心
這指不是一味地迎合
而是穿進對方的鞋子裡
試著理解一切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與故事
以真實的關心為出發點
找到讓雙方效用一同增加的路徑
社群行銷培訓
http://ryanwu.tv/bp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破除迷思- book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而領導力的應用並不侷限在職場或團隊,由於它是一種思維和工具,也可以應用在人生 ... 在《可複製的領導力》這本書中,可以發現到樊登較為推崇西方的邏輯教育方式, ... ... <看更多>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多圖無音樂好讀網誌版https://wanrung.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html ---- 成為領袖之前,成功就是讓自己成長。成為領袖之後,成功是讓別人成… ... <看更多>
可複製的領導力ppt 在 [心得] 可複製的領導力-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多圖無音樂好讀網誌版
https://wanrung.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html
----
成為領袖之前,成功就是讓自己成長。成為領袖之後,成功是讓別人成長。美國商業
領袖傑克-韋爾奇
好些陣子以前,我的職場生活陷入低潮。
那時候,每天早起工作都會讓我感到無比痛苦。說是新環境適應不良好像也不是,說是被
職權霸凌也不對,更不是常見的同事惡性競爭的狀況。
與之相反,新單位的A組長比我遇過的任何一位職場前輩更佳親切地教導我新環境的工作
步驟與規則,我當然也萬分認真學習,甚至比我其他待過的單位還積極。可是,過沒幾個
月,我發現我對自己的職場能力出現極深的懷疑(甚至覺得自己是廢物?),遇事焦慮惶恐
,無法理性獨立做出工作的決定,只能更依賴A組長。
後來,陰錯陽差的職務調動,我又恢復成單線向另一位B主管報告,負責的工作與原先A組
長完全脫勾,加上B主管領導風格是「抓大放小」,只給予原則不領導細節,我才開始有
了較大工作自主權,能自行決定專案工作規劃及推動方式,慢慢地,我才透過一件又一件
工作上被肯定的經歷,慢慢重建工作上的自尊。
這件事情在我的心底一直是個難解的謎,明明A組長與B主管都是「好人」(不搶功、不卸
責、不罵人),可是在他們差異極大的領導下,我卻經歷了天堂與地獄的職場三溫暖。領
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好人真的有可能辦壞事?多年後閱讀樊登老師著《可複製的
領導力》完整回答了我的疑問。
你認為什麼是領導力?
你認為自己需要學領導力嗎?
你認為領導力是坐在教室裡聽課、網路上看影片或讀完這本書就能學會的嗎?
你認為領導力是否能透過學習加以掌握?
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領導,領導家人、領導同事甚至經營公司,這門學門到哪裡都用的
上軟學問跟硬實力。但,現實是不論學校或職場也顯少有系統的教導(從小到大我自都是
透過旁觀學習法),甚至認為領導是「天分」,講求悟性卻難以學習,更別說是複製,甚
至系統性傳授。
然而,本書作者樊登根據多年從外商職員、企業講師,乃至轉變為人父與創業者身份一路
的知識積累及實務總結,提出一套完整的領導理念,幫助商務人士掌握更多實用的領導技
巧,建立高效的團隊。
他主張將領導力視為工具包,包括9個操作面向(定義領導力、釐清角色定位,建立領導者
意識、建立回饋機制、目標管理、人際溝通、即時回饋、時間管理),從觀念澄清到操作
要領,按書中提示的步驟刻意練習,便能讓平凡人也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回到文章開頭,那段我所經歷職場三溫暖之旅,按作者在書中脈絡,簡單梳理我從中學到
的事:
領導的定義就是「透過別人完成任務」
這句話裡面有二個點,一是"完成任務",二是"透過別人";換言之,一個人只要符合這兩
點,他的角色便是一位領導者。作者認為這2點裡,「透過別人」是更難做到的。很多人
不會「透過別人」,其實是不放心「透過別人」,所以常常自己做到累死又被嫌到死,還
有些人是過分看重「透過別人」,例如升官後官僚氣上身,對下屬開始頤指氣使。換言之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首要克制自己對事情的「不放心」,選擇「不說」,給員工更多的
表現機會,盡量放權,獨立作業。
別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NG領導者諸葛孔明。
將軍應該站在指揮部,而不是衝上前線,這個道理領導者也都明白,但為何辦不到呢?關
鍵原因在於領導者不允許事情出差錯,不放權的好處能保證事情必然會如自己所想順利達
成,但卻會讓下屬沒機會練習、承擔,甚至是打擊初萌芽的工作熱情。
當個進擊的海賊王,管理願景而不過度管理細節:
以船長思維理解領導者的任務,由原先的小船船員的「駕駛」進階到掌握大船方向、速度
及安全。想要充分調動員工解決具體問題的積極性,就該讓員工搭建屬於自己的工作系統
。然而,工作上的自尊從何而來呢?(員工)自尊就是從一次次被肯定的經歷中積累而來。
身為一個好的領導者,該做的便是小心呵護後繼者好不容易萌芽的自尊心。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充滿愛卻又不當領導的故事。
我有陣子很愛看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這個節目主要是藉著紀錄明星爸爸在沒有媽媽
的狀況,連續數日獨自帶著小小孩時,面對一連串的狀況並嘗試解決,而一步步變身超人
的真人實境秀。某一集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明星爸爸帶著足歲但仍然不太會說話的女兒到醫院就診,淚眼汪汪焦急地詢問醫生:女兒
是不是有語言發展障礙?醫師看完這雙父母與孩子互動影片後,緩緩詢問他們平常在女兒
提出要求時是如何回應她的。
明星爸爸:「我們平常都十分用心注意女兒的反應,像剛剛她想喝水或想要玩具時,我就
會馬上拿給她。」
醫師:「那她是不是很少需要說完一整句話,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呢?」
明星爸爸突然像理解了什麼低頭不語。
醫師拍拍他的肩頭說:『妹妹的語言能力並沒有問題,爸媽妳們可以放心。只是,站在醫
生的立場我得提醒你們,爸媽如果不給孩子練習好好說話,她就會覺得自己不需要說話;
因為反正她只要透過單字或手勢就會得自己想要的,那不說話也沒關係。「你們凡事都替
她做好」才是妹妹至今還不太會說話的主因。』
雖然我尚未為人母,但醫師語重心長的這段話不正是親子間愛之反而害之的「不當領導」
最佳註解嗎?《超人特攻隊2》衣夫人曾說:「如果做得好,為人父母就是英雄的行為(Do
ne properly, parenting is a superhero act.)」。
看來人生無處不領導,學之,慎之。祝好。
------
備註:本書作者將領導與管理視為相同概念論述,為避免混淆本心得已將管理者統一改為
領導者;與坊間理解「管理者(願景落實)」不同於「領導者(願景制定)」概念有差異,特
此說明。
----
歡迎大家來粉專找我玩耍,每周固定更新書評:-)
https://m.facebook.com/AmigoWR/?modal=admin_todo_tour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6.82.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5861487.A.380.html
※ 編輯: a0350917 (175.96.82.131 臺灣), 08/15/2019 17:38: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