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力新視野 - 日月潭抽蓄發電成典範 光輝歷史 風華再續(06/01/2020 台電月刊690期)
讓我們避免無謂的口水戰、意識形態先入為主,報真導正,回歸客觀、持平、專業的角度來看待能源轉型的各面向議題。
文後還有一系列相關的議題探討、解析,也頗值得大家參考。
台電月刊第690期封面故事專題企劃 - 日月潭抽蓄發電成典範 光輝歷史 風華再續
日月潭擁有全臺唯二的抽蓄水力電廠,在迎向能源轉型的今日,抽蓄機組肩負尖峰急救電力、確保供電穩定的重任,更許諾日月潭的永續經營。
來到日月潭,總讓人放慢腳步,欣賞一年四季、晨昏變幻的美,加上環湖步道與休憩設施完善,每年吸引超過600萬人次造訪,2019年更獲選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
然而,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日月潭不僅具有觀光休憩功能,還是提供發電的大型水庫。日月潭每日水位有將近2公尺的水位落差,這不是潮汐現象,而是台電大觀二廠、明潭發電廠每日進行抽蓄發電造成,順此變化,遊艇停靠區的碼頭設計多採用浮排;日月潭能保持清澈、避免優氧化,原因之一是抽蓄發電使潭水經常在上池(日月潭)及下池(明湖水庫、明潭水庫)間流動所致;當地餐廳供應的鮮美潭魚,則來自台電每年放養魚苗、嘉惠漁民;身為日月潭水庫管理機構,台電還肩負著水庫清淤與集水區邊坡維護工作,讓美景長青。
水力發電原鄉 再續光輝歷史
早在日治時期的1930年代,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台電前身)奠立了日月潭複雜的水力發電系統,興築水社壩與頭社壩形成日月潭人工湖,潭水來自濁水溪上游,在南投縣仁愛鄉武界地區築壩攔水,經15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引水注入日月潭,形成「離槽水庫」(即不建在溪流本流上的水庫,與「在槽水庫」相對),同時利用水位落差引水至兩座發電所(即今大觀一廠與鉅工分廠)進行發電,發完電的水再度回歸濁水溪,流經下游集集攔河堰以供應彰、雲地區的農、工、民生用水。
1970年代「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機」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投入開發抽蓄水力發電,加上1970年代末,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尖峰用電需求急遽增加,政府乃提出抽蓄發電計畫,大觀二廠、明潭發電廠先後於1985年及1995年落成啟用,明潭發電廠完工時是當時亞洲第1大、世界第4大抽蓄電廠。兩廠分別可輸出最高100萬瓩及160萬瓩電量,占今日全臺總裝置容量約6.2%,至今仍是臺灣僅有的兩座抽蓄電廠。
如果以球隊成員來比喻不同類型的電廠在電力系統裡的角色,抽蓄電廠就像一位可靠而敏捷的「備援投手」。發電處李崇賓處長指出,這是因為抽蓄機組有「起動迅速、升降載速度快、線上調度及離峰抽蓄儲能」4項特點,遇到系統負載尖離峰變化過於劇烈,或是發生大型機組跳脫導致系統頻率下降,它都能在短短數分鐘內立刻上場救援。同時,抽蓄水力發電原始設計理念是利用離峰時段剩餘電力抽水,在白天尖峰時刻放水發電,以替代其他較昂貴的發電方式,有降低發電綜合成本之效。
抽蓄發電將水資源循環利用
抽蓄電廠與日月潭風光休戚與共,然而,環湖一圈也難見廬山真面目,得翻過西側的阿里眉山來到南投縣水里鄉,往濁水溪支流的水里溪畔探尋。
來到大觀發電廠廠區,訪客第一眼總被山頂磅礡直下的5支綠色壓力鋼管所吸引,下方連接的土黃色平頂廠房為1934年建成的大觀一廠,明湖水庫則位於一廠北端,順河谷地形而建。
大觀二廠從日月潭西側水社附近取水,水從兩條各2,380公尺及2,350公尺的引水隧道,一路穿過中潭公路下方,再由壓力鋼管輸送至發電機組;明潭發電廠亦有兩條引水隧道,不同是在過河段有明管跨越頭社溪,在明湖水庫下游的水里溪築壩成明潭水庫。
抽蓄發電的原理是,水輪機帶動發電機順轉方向即發電,當離峰用電時段,再利用系統剩餘電力,將發電機反轉作為馬達帶動水輪機,把下池儲存的水順原水路,抽送回上池蓄存待用,如此循環利用,完全不浪費水資源。
來訪這天,大觀發電廠黃陵育副廠長帶領我們走至明湖水庫壩頂,愈靠近山壁的4道尾水閘門,愈能聽見從地底深處傳來的隆隆聲響。「這是大觀二廠正在發電,尾水排放的聲音。整座地下廠房就藏在山腹內,距離下池水面還有70至80公尺深!」黃陵育解釋,這是抽蓄機組的必要深度,「因抽水運轉啟動前,為了減輕動輪的阻力,必須先將原本充滿水輪機的水,利用空氣壓力向下壓。」
深入發電心臟 一窺抽蓄機組奧秘
要進入地下廠房,得從隧道深入。抽蓄電廠的裝置容量大,因此設備也比其他大型水力電廠來得龐大與複雜,而明潭發電廠地下廠房的量體,是所有地下廠房中最大的,其頂拱距地表約300公尺,內部空間縱向高度46公尺、長158.4公尺、寬22.4公尺,看不見的連續壁厚達2至3公尺。
大觀發電廠土木組張立平經理30多年前曾參與抽蓄工程營造,他回憶,「地下廠房開鑿時得另挖橫坑,將土石不斷清運,也要處理岩壁滲水問題。」當時有人形容開挖範圍之大:「將台電大樓結構物橫放進去,綽綽有餘」。
明潭發電廠運轉組林永聯經理與供應組廖宜英經理帶我們穿梭在迷宮般的地下電廠,最頂層稱為地下1樓,為裝機台,6部發電機排成一列,上蓋燈亮表示運轉中,因大修時需要操作起重機進行拆解與組裝,空間設計得空曠、挑高;廖宜英指著屋頂上兩部移動式起重機:「大修時最重的物件是發電機轉子,約重375噸,但一部起重機最大吊重是250噸,因此必須兩部聯合操作才吊得起來。」
走至地下2至5樓,可見水輪機隆隆運轉,各層佈滿穿來引去的各種管路、水閥裝置、調相設備、監測儀表等,侷促空間卻是值班人員每日梭巡的工作場所。曾任值班主任、經歷過傳統人工操作的林永聯說,電廠值班採「4班3輪」制,即連續3天輪值大夜班、白天班、小夜班,第4天休息,如今雖改由值班主任於控制室遠端遙控操作,現場還是需要兩名值班人員定時巡視,遇到操作系統發生異常(例如漏水、漏油),要有停電檢修與故障排除能力。
維修保養有道 隨時上場應戰
為精簡人力,1999年起,明潭發電廠廠長兼任大觀廠長,各廠下設兩位副廠長;大觀發電廠又分一廠及二廠,明潭發電廠另管轄鉅工分廠、水里機組、北山機組、濁水機組,所有機組皆可由明潭發電廠遙控操作。
明潭發電廠許宗源廠長指出,抽蓄機組的起停運轉時間及發電量大小,受電力調度處中央調度中心指揮調度。「抽蓄電廠的特性是,因調度頻繁,設備耗損較大,維護、保養與檢修也相對頻繁。」他解釋,設備維修的頻率,與運轉時間及操作次數有關。以開關場的斷路器為例:抽蓄機組斷路器一天動作4、5次,操作2,000次必須檢修,操作1萬次就得更新。「抽蓄電廠6、7年就達到操作1萬次,其他水力電廠用幾十年還達不到。」
設備維護分為定期檢查及大修兩種。抽蓄機組每8至9年需進行大修,費時4個月,大修的主要項目由電力修護處負責,「光是拆卸就要花20幾天,回裝更難,需要30幾天,中間60天做檢修。」大觀發電廠曾東釗副廠長指出,為了控制工期,大修時會將不同工項一併來做,例如同時進行調速機、勵磁系統、發電機線圈的更新,零件都須事先準備,有些零件還要現場精修。
抽蓄機組大修期間等於缺少一名「備援投手」,對電力調度茲事體大,因此,電力調度處會密切掌握與協調大修時程,「2018年備轉容量在6%以下時,抽蓄機組大修就曾臨時喊停,因為此時電力系統特別需要抽蓄機組補足電力。大修開工後,若有需要延期,也要立刻向調度處說明,以做好因應。」許宗源說。
抽蓄機組必須勤維護,才能保持最佳狀態,隨時上場打仗。2015年蘇迪勒颱風襲臺,深夜裡和平、協和、麥寮發電廠接連全停電(和平、麥寮為民營電廠),導致系統頻率急降,就是靠正在抽水模式的抽蓄電廠緊急跳脫因應,才化解限電危機。又如,2019年8月,麥寮電廠因故障導致3部機組同時跳機,也是靠抽蓄機組自動卸載來穩定頻率,避免限電。
「真英雄是沒有故事可以講的,」電力調度處吳進忠處長曾如此讚揚抽蓄機組貢獻:「因為真英雄第一時間出手就把問題給解了。這就是抽蓄機組的儲能價值。」
再生能源蓬勃發展 抽蓄電廠新使命
因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目標2025年將有2,570萬瓩的太陽光電與風力併接於台電電網,然而,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及瞬間出力變化劇烈的特性,對於電力系統調度的挑戰大,使得抽蓄機組的調頻服務更受倚重。
許宗源指出,過去2年來抽蓄電廠已經配合再生能源執行調度,今(2020)年太陽能併網大幅躍進,預估到今年8、9月時,太陽能加上風力的「瞬間」發電量將超過400萬瓩,「往後調度只會更加複雜,發、抽次數變得更頻繁,且不一定何時發、何時抽。」許宗源說。
他舉例,以前是白天尖峰時段發電,如今豔陽高照的中午,不可能透過火力電廠降載,只能靠抽蓄機組以太陽能的電來抽水,平衡系統負載,「最近就創下中午3部機同時抽水的紀錄。」
抽蓄機組設備操作次數增加,代表設備維修更頻繁,人力成本也相應提高。曾東釗點出,「不能讓變化追著跑,抽蓄電廠要先做好準備,積極應戰,發揮存在的最大價值。」電廠因應之道包括,年輕同仁都會派去其他廠支援大修,增加交流與磨練機會;建立大修作業指導書,現在還加上縮時攝影,讓核心技術不斷層。「同仁也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值班是日班忙、夜班也操。」曾東釗說。
擁抱綠電 與自然共生
面對再生能源併網對系統調度的挑戰,除了兩座抽蓄電廠持續配合調度,電源開發處也正著手進行「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可行性研究」,是利用德基水庫做上池,下游的谷關壩做下池,目前分成「抽蓄式」與「抽水式」兩案,還在綜合考量評估中,將適時提出可行方案。
同時,台電也與民間企業合作研發大型儲能系統,甫於今(2020)年5月中旬啟用的金門塔山發電廠夏興分廠之儲能系統,是重要里程碑;推動中的智慧電網,對於再生能源預測與電網調度亦是必要基礎建設;燃氣複循環機組未來也將加入調頻服務的行列。
承接著百年光輝歷史,日月潭抽蓄發電持續締造傳奇,並許諾日月潭的永續經營,不僅是系統最忠實可靠的備援投手,也是現代電廠的綠色典範。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3969
♡
「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請問] 加壓馬達問題- 看板ask 的評價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加壓馬達約3-5分鐘會啟動一次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加壓馬達間隔性抽動問題-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加壓馬達間歇運轉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水電DIY技術研習社| 請問馬達抽不上水 - Facebook 的評價
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業物聯網IIoT #工業4.0 #智慧工廠 #智慧製造 #人工智慧AI #馬達 #電流特徵分析
【電流特徵+建立模型+巡檢定位,多方會診設備健康狀態】
設備機台的維護有三個層次:事發修復、預防保養和預知保養。以構造簡單、成本低廉、應用廣泛的感應馬達為例,正確的預知保養並排除設備的初期故障,可節省 5~20% 能耗。理論上,馬達接近全載時效率最高,但實務上基於可靠度起見,寧可讓多台馬達以 50% 效率同時平行運轉,意謂有半數能源將被浪費!假如處於「半載運轉、但振動未達極限值」,效率會更低;且只量測振動無法評估設備運轉效能,須借助預知保養、依設備即時狀態進行維護。
此外,平行運轉會導致機組「掛點」的時間點相近,越早預知狀態、計算效率,以便及時修護或置換,越有助於備料、估算排程並避免額外損失,偏偏早期振動訊號的微幅上升難以察覺,唯有預知維護才能減少無預警停機。預知保養的檢測技術眾多、莫衷一是,各家互有長短、相輔相成。其中,「振動特徵分析」常用於檢知機械運作,目前業界大多參考 ISO 10816,對於不同的設備功率及基座安裝型式,訂有對應的振動速度方均根值上限及安全等級。
此法可以概括的得知機台的整體狀態,但無法進一步確認故障的成因,且無法預測突發式的故障。另一個方法是觀測振動頻譜,更能辨識問題環節;也有人會在機台安裝多個加速度計 (Accelerometer) 量測,然後從廠務端拉線至中控台、收集數據,但缺點是:硬體需求大、通訊成本高、須慎選量測點位置並排除環境嘈雜的干擾因素。振動頻譜分析在操作上常遇到的困境是:量測多少會干擾製程或現場工作,需要作業人員的配合,但現場人員對於頻譜分析未必有經驗。
這些消極方式僅能檢測會隨時間惡化的故障情形,無法應對突然跳機或已進入故障/失效末期、須立即處置者,且異常訊號易受干擾、數據分析需要專業奧援。於是,業界試圖從量測「電訊號」、冀透過「電壓/電流特徵分析」和以此為基礎的物理模型診斷設備,可直接從中央控制端擷取資料、省下設備端部署成本。高溫、高壓、粉塵皆容易引發感測器、致動器零部件或設備機構故障,可能是漸進、突然、間歇性發生,假如觀測時間不夠長,很難從設備端擷取訊號解析。
因此,建議以「電流特徵分析」對轉動設備進行長時間的連續監控,一旦檢知設備的異常情形,再輔以現場設備的「振動量測」或「頻譜分析」進行確認。電訊號十分敏感,且可估算能耗並回推電流負載率,監測供電品質。不過,訊號式終究只能檢驗設備機械異常,無法具體顯示異常狀況與能耗間的關係,用以維持設備運轉效率;若欲獲悉更明確的訊息或是早期預警,須輔以模型式診斷。電壓、電流可與振動檢測並行不悖,前者用以做連續性監測、發現異常後,再用手持式設備定位確認,遠較在各機台安裝許多加速度計更為實際。
延伸閱讀:
《「預知保養」防患未然,複合式檢測相得益彰》
http://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18/1211/40617.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聆特科技
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了解跑者心臟的變頻能力:心率變異度】
變頻的冷氣之所以比較省電也比較不容易壞的原因是它會隨著溫度自動調整馬達的運轉功率,而不會像傳統冷氣只能全力運轉與完全停機,所以效能不彰,所以需要適應環境來即時調整功率的變頻家電才會因應而生,而人的心臟也有類似的「變頻」功能。
心率的快慢主要是由心臟裡的竇房結節律細胞所控制,但它的放電頻率是固定的,我們規律的心跳就是因為有它。當我們面對外界壓力或提高運動強度時,身體需要更多的氧氣,血液要加速輸送,此時心率就不得不加快才行。因此我們勢必需要心率的調控能力,負責這項重任的就是「自律神經系統」。所謂「自律」就是會自主完成調控身體各項機能的律則。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負責提高心率、副交感神經負責抑制心率,它們就像心臟頻率的兩個旋鈕。這兩顆旋鈕並非一開一關,而是相互拮抗作用。例如交感神經扭,會在需要面臨緊急狀況時(例如戰鬥或逃跑)旋緊,此時心率會加快、肌肉緊繃、血壓上升、消化作用減慢,如此你才可以把多餘的能量騰出來進行應變。
就算在安靜狀態下,心率的跳動週期也會因為兩顆旋鈕的鬆緊程度不同而有相當程度的變化,醫學界將這種心率週期變異的程度稱為「心率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
假設沒有這兩顆旋鈕,心率只是由竇房結來控制的話,人的平圴心率在100bpm,但因為副交感神經作用,使人在安靜狀態下可以把心率調降到70、60、甚至50bpm以下,長年訓練的長跑選手心率會比較低,即是因為他們的副交感神經比較強勢。由此我們也知道交感神經開始掌控主導權,是在心率高於100bpm以後。
HRV愈高,代表你身心方面的調節能力較好,國外的心理學家則把它作為人類「意志力」的量化指標,HRV的值愈大,意志力愈堅強。其中一項有趣的實驗是:心理學家找了一群小朋友,先測量HRV,讓它們禁食一段時間,當他們都飢腸轆轆的時候,把他們帶進一間充滿蛋糕和糖果的房間,科學家們警告他們「這段時間不能動裡頭的食物,這些食物是要給其他客人吃的。等下就會給你們吃午餐了喔!」隨著時間過去,小朋友大都餓得受不了,陸續開始吃起來,實驗結果發現HRV愈高的小朋友,(意志力愈堅強)愈能忍耐不去吃那些食物,HRV最高的幾位小朋友甚至能忍住飢火中燒,看著其他人在面前大塊朵頤。在《輕鬆駕馭意志力》中還有其他許多有趣的意志力實驗。意志力愈強也代表愈有耐心,抗壓能力也愈好。
這種變異度類似冷氣機的「變頻」功能,可以快速讓室內的溫度回復到你設定的溫度。變頻效果愈好,調節能力也愈強。比如說冷氣房裡忽然進來了一百位剛打完球的學生,好的變頻冷氣可以在偵測到變化後立即加速運轉,避免在大家都感覺很熱之後才來補救。一個具有較高心率變異度的跑者也可以在強度改變時快速作出反應。例如間歇訓練時,身體忽然從靜止狀態加快到I配速,此時心率要能即時反應來幫助運輸氧氣、二氧化碳與乳酸等副產物。不只是身體,HRV高的人在越野跑時比較能快速辨別方向與踩點。這種身心的敏銳度,都可以從HRV這個數值看出來。
對跑者來說,看誰的HRV愈高代表身體的有氧能力愈好;若只與自己相比的話,太低則是指身體尚未恢復,愈高代表體能狀況愈好,身心都處於隨時應付各種挑戰的最佳狀態。
==
以我自身為例,圖中的表格是我在訓練前與收操後一小時所量測的HRV紀錄表,從這張表可以很明顯看出,訓練後的HRV大都比訓練前低:
我們把HRV的變化製成此表,可以看出第1、2、4、8、10、12號訓練前後的HRV都變化很大,實際也可看出那幾次訓練的壓力後壓力很大。
◉1號課表是第六級R強度訓練,所以練完後HRV一次下降了32,同樣的課表到了第二次(5號課表),下降的比例就減少了,明顯是適應的表現。
◉4號課表是一兩個月以來未部的第三級T配速(乳酸閾值強度)訓練,跑完六趟間歇後,HRV也下降了30以上。
◉8號課表執行前,原本前陣子都是練第一級E強度的長跑,所以這一次跑完第二級M強度1小時後,再加上短衝了六趟,HRV也掉了30以上。
◉10、12號課表分別是兩次長跑,HRV的變化也很明顯。
◉我們從9號課表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像,第一級E強度跑完,HRV反而上升了5,可見當天恢復跑的目的有效達成。
從這些數據也讓我了解到,以後我的HRV要回復到90以上,再進行質量訓練會比較妥當,它讓運動員可以很客觀地避免掉過度訓練的情形。
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加壓馬達約3-5分鐘會啟動一次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如是加壓馬達故障而非漏水所引起的『馬達間歇性運轉』,馬達運轉時水表的[針]會轉動嗎? 0. 引言; 留言. ... <看更多>
加 壓 馬達間歇運轉 在 [請問] 加壓馬達問題- 看板ask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