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艾明如在新書《華人問題——淘金熱與國際政治》中追蹤了美國加州、澳洲和南非華人移民的苦難歷史,有力論證了華人社區是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變革的推動者。
加州淘金熱華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 #張乾琦 #瑪格南圖片社
【張乾琦 | 唐人街 城中之家】
在美華僑的歷史是悠久且動蕩的,1785年到達巴爾的摩的中國船員開闢了先河。到了19世紀中期,為了逃離國內混亂的經濟,淘金者們來到了加州,但他們並未受到熱烈歡迎;19世紀70到80年代,全美爆發了153起反移民暴動,迫使少數族群不得不在中心城市自我隔離,很快形成了"
唐人街”。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在美華人的數量達到380萬。 2016年,約160200人移民美國,唐人街就是大多數人了解美國的第一站,雖然這裡常被浪漫地描繪成充滿異域風情的“小中國”,中餐館隨處有,紅燈籠高高掛,但它們在移民社區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第二和第三代美籍華裔留存了中華文化遺產。�
2018年,在以《家》( HOME )為主題的攝影展上,張乾琦的系列作品展現了“異鄉之家”。他以過去二十年拍攝的紐約唐人街華人移民生活為基礎,反思自己作為美籍台灣人的傳統,審視移民所體驗到的聯結與孤立。這一系列作品描繪了主流視角外的唐人街,讚美了移民的聰明才智與適應能力。
《家》( HOME )訪談 https://youtu.be/P2HIlL3T56Y
“紐約唐人街,希望之都” 張乾琦
“移民,是為了逃離苦難。變化的人口格局反映了世界正處於危機:戰爭、自然災害、壓迫、飢荒和貧困。但在潘多拉災難盒底有一道彩虹。移民選擇定居在陌生的異鄉,正是因為心中仍存希望。而我也知道,自己也是如此。”
“雖然語言不同,你仍能感受到他們的憧憬。” 張乾琦
“中國人可能是全世界最有抱負的一群人,對他們來說,紐約唐人街就是希望之都,他們可以在這里為家人創造全新的生活和財富。這裡最吸引人的特質便是普遍性,人們都需要將希望握在手中,也願意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而犧牲眼前的幸福。但為了經濟繁榮付出的社會成本,真的值得嗎?或許這些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都能在第二和第三代美籍華人身上找到答案。當你注視他們的眼睛,傾聽他們的聲音,或許語言不通,但你仍能感受到他們的期許。”
資料來源| MagnumPhotos玛格南图片社
•攝影師與紀錄片導演的訪談,請訂閱🔥
一影像YT👉https://reurl.cc/e9Lb1x
一影像官網👉https://www.1imageart.com/
加州淘金熱華人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排華法案】公視+線上看👉👉https://reurl.cc/A1EEEY (觀看期限至3/6)
「為什麼不能區分高下呢?為什麼要讓那墮落的劣等族群成員……在我國日漸壯大,且散居四處,任由他們生出愈來愈多劣等子孫?」
🇺🇸1881 年,反華態度著稱的加州參議員約翰.米勒(John F. Miller)提出一部法案,要讓華人未來20年都不能移民美國。在米勒看來,美國是白人國家,而且只容得下白人。1882 年五月六日,亞瑟總統簽署了《排華法案》。
反華勢力在成功地阻擋絕大多數的華人移民之後,開始推動要趕走所有的在美華人。這就是被稱為「驅逐運動」(the Driving Out)的恐怖時代,當時美國西部好幾個華人社群遭到暴力攻擊,激烈的程度 #直逼種族屠殺。
#被遺忘的排華法案
#美國華人移民的血淚史
從加州淘金熱,到修築跨州鐵路,華人移民們在美國落葉歸根,他們在工廠、餐館和洗衣店打工,各地紛紛出現中國城。
但社會的反華情緒卻日益高漲,白人勞工擔心他們會搶走工作機會,辱罵他們,是工賊與企業壟斷的爪牙...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環境,華人移民們仍竭盡所能地,在夾縫求生、透過法律訴訟,對抗種族歧視。
有「種族大熔爐」之稱美國,為何排華呢?
美國的移民歷史中,華人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移民 #排華 #種族歧視 #華僑 #歷史 #美國夢
#公民不服從 #不同化 #落葉歸根 #佩奇法案
#哈特塞勒法案 #移民國家 #華人永遠是異己?
#沒有天使的天使島 #隔離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4:30;重播周一凌晨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