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連假的新竹動物園很熱鬧喔!!下個月準備放大假整修的新竹動物園,一連串的舉辦了不少的活動。
這個周末又有闖關、又有遊行,好多活動讓你跟他們暫別,接著明年迎接全新樣貌的新竹動物園喔!(期待)
新竹動物園的文章分享。http://www.brianview.com/blog/post/44713606
【改頭換面文】#動物開派對 #五月27日28日 #早上10點 #玻工館旁集合
老虎來福、六福、馬來熊嘟嘟、維尼,通通要搬新家惹~~~
81歲的新竹動物園即將改頭換面,不僅要 #讓動物過得更好 更要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未來的動物園,不再追求包羅萬象的動物收藏,而是要讓動物們更能活在類似原本棲地的環境中,讓人們和動物不期而遇。
在這裡,#動物是人類的老師,新竹市世世代代的市民,從小就有機會認識動物、珍惜動物,進而明白 #生命的可貴。
再過一年,來福、六福,嘟嘟、維尼就會有更舒服的環境了,牠們到時候看到新家,應該都會 #眼睛發亮 吧!
【動物開派對】活動資訊:
★地點 #新竹公園入口_玻工館旁
★只要 #身穿動物圖案衣服免費入園
★只要 #三代同堂拍照打卡,有機會獲得限量方巾
★闖關換 #復古門票,明年開園免費入園
★五月28日下午3點 #市長帶你遊園踩街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的網紅Chih-Wei CHU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_光‧合作用_藝術家訪談_莊志維 Interview record (en) 中英文字幕 展覽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5%85%89%E2%80%A7%E5%90%88%E4%...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在 Chih-Wei CHU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_光‧合作用_藝術家訪談_莊志維
Interview record (en) 中英文字幕
展覽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5%85%89%E2%80%A7%E5%90%88%E4%BD%9C%E7%94%A8%EF%BC%8D%E4%BA%9E%E6%B4%B2%E7%95%B6%E4%BB%A3%E8%97%9D%E8%A1%93%E5%90%8C%E5%BF%97%E8%AD%B0%E9%A1%8C%E5%B1%95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Spectrosynthesis - 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
展覽時間│2017/09/09-2017/11/05
策展人│胡朝聖 Sean C. S. Hu
參展藝術家群│王文清 Jimmy Ong、王亮尹 Wang Liang-Yin、王俊傑 Jun-Jieh Wang、王海洋 Wang Haiyang、西亞蝶 Xi Ya Die、侯俊明 Hou Chun-Ming、陳建北 Chen Chien-Pei、席時斌 Hsi Shih-Pin、陶輝 Tao Hui、席德進 Shiy De-Jinn、莊志維 Chuang Chih-Wei、曾吳 Wu Tsang、曾怡馨 Tzeng Yi-Hsin、黃馬鼎 Martin Wong、黃漢明 Ming Wong、曾廣智 Tseng Kwong Chi、楊嘉輝 Samson Young、鄢醒 Yan Xing、溫馨 Wen Hsin、譚浩 Ho Tam、蘇匯宇 Su Hui-Yu、顧福生 Fu-sheng Ku
年度教育贊助│文心建設
參展作品│黑暗中的彩虹 Rainbow In the Darkness
參展藝術家│莊志維 Chuang, Chih-Wei
莊志維,1986年生於臺灣臺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與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雙主修的養成對莊志維各有重要的影響。他說:「創作時新媒體藝術比較是像往內挖掘;但是建築必須向外考量空間關係…」。擅於運用光與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創作的命題從自身對於生命細微體驗的微觀一一向外延伸出與歷史文化的關係。如:2010年因友人離世的巨大傷痛,創作了《靈魂的重量》與《宇宙》。2014年用生命所遇的片段,如一粒粒細沙堆積成個展「浮島」的概念。2014年探討人類環境、科技與疾病關係的《感染系列》。2015年指涉宇宙秩序中之不可抗力,受制於文明與社會秩序的《轉生樹》,與揭示華麗姿態背後共生關係的「陰翳」個展等。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
《黑暗中的彩虹》以陣列形式結合廣場空間,成為一因地制宜的互動裝置作品,以此開啟一場與大眾的互動對話,觀者可以穿行其間,進入被忽視抑或不被看見的間隙中;亦可藉由尖銳物在覆上黑色塗布的作品表面,刻畫、刮繪或留下任何訊息或圖案;到了夜晚,這些被刻畫的「作品」猶如一道道的傷痕,經由內置的多彩LED燈照射下透出美麗的彩虹光線,彷彿敘事了最殘忍的亦是最美麗的影射,以此象徵同志在面臨主流社會體制壓迫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的姿態正視傷痕。因此藝術家所寓意的裝置作品、空間義涵及觀眾參與構成三位一體,其互動的、共構的、動態的,促使了獨特意義的產生,同時在隱含權力定向的公共場域中綻放出有意義的形式,期盼觀者省思LGBTQ所面臨的困境與傷痛,並經由象徵包容與愛的彩虹光照耀,共同朝往平權道路,為具有歷史象徵性的意義創作。
作品網站介紹
http://www.chuangchihwei.com/work-rainbow-in-the-darkness-2017.html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業是建築跟都市設計的陳尚平,到50幾歲時,回顧自己的人生,發覺到生命中有些錯過的事物,其中包含攝影,他說自己再不做,可能很快就老去了,有急迫感在內心作用,乃決定重啟攝影創作。
從2013年開始,陳尚平花去5年的時間,每年大概有200多天都會在台北走動,做街頭攝影。一個人走出去,看自己所身處的這個世界,重新認識世界,與之對話,是陳尚平對街頭攝影的定義。
而街頭攝影也是一門面對不確定性的藝術,從主題、場景到解讀三方面,皆充滿不確定性。於是,拿起相機的他,時時刻刻都在直視無常變動的世界,都是對自身與所處世界的重新定義。他必須接受、適應眼前的環境,與台北街頭磨合,找出偶然與巧合的種種奇妙機遇,按下快門,以局部的視角切切片,埋下影像線索,逼近城市的整體景觀。
陳尚平自言,攝影是一門放框框的藝術,關於如何在無邊無際的此一世界,放下屬於自己的框框,以及如何在框框內產生創造性的觀看,發覺新的意義與意象,進而擺脫框框限定性的觀看。
《那些無人的所在》系列,陳尚平認為有沒有人存在於相片,並非重點,實際上就算照片中沒有人,但仍舊是人為的環境,到處都存在人的痕跡。這組照片,對他來說,是讓人留下的痕跡靜靜地說話。
陳尚平將自己視為在台北街上捕夢的夢遊者,是以誕生《另一個世界》系列,鏡頭下是種種疏離而奇異的台北夢境與超現實場景。《地底奇遇記》是在台北捷運所見所思,試圖展演車廂乘客間的特別氣氛與輕微騷動。
對西門町抱持強烈的興趣,生性好靜的陳尚平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個性的巧妙平衡。有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他會定期去西門町晃走拍攝,每次進出都覺得像是洗感官的三溫暖。那是充滿人造夢境、所有人都在集體夢遊的場所。
早期,陳尚平覺得台北是一個混雜的城市,因為建築是治理環境的觀點在看待城市,因此他不自覺地會抗拒台北。但攝影讓他去接受台北的多樣性與混合風,近年來他反倒覺得台北是有趣而奇妙的場域。陳尚平表示,台北人跟台北其實是一體的,台北人總會在一些小地方出格,不會持續性地整理自己,比如穿得光鮮亮麗的上班族,但家中環境是混亂的,如同遊走於秩序與混亂的台北樣貌。是以,他直言,台北是台北人造成的。
小檔案
陳尚平在台灣長大、受教育,後來到美國留學,住了幾年。回台後,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也當了老師。他嗜聽古典音樂,頗收藏了些CD,有時也寫東西,不寫長,也寫不長,他相信好的文字會結晶。他很喜歡拍照,開過二次攝影展,近年更是熱衷街頭攝影,預計2019年4月出版攝影書《我台北放框框》(暫定書名)。
1996年《樹影》黑白攝影個展,台北後院畫廊。2003年開始拍攝台北西門町,成為迄今仍在進行的《混亂天堂》系列。2014年《街巷甜美》攝影個展,台北大稻埕保安捌肆。2014年開始協助觀止堂策劃「攝影小聚」演講,迄今已舉辦十多場。2016、2017與2018年,連續三年進入邁阿密街頭攝影節(MSPF)比賽決選。
相關新聞 https://goo.gl/ptBXKh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從小到大我經常聽到有人告誡我,不管這個人是我的老師,還是我的父母親,或者是一些關心我的長輩。
他們呢,都對我耳提面命、念茲在茲的說,叫做「早餐很重要!」。
「早餐」真的很重要嗎?或許吧,可是呢,我們很多時候喔,對於這種好像從你出生以來就有的記憶,我們從來沒有去檢驗;更不要說有沒有去懷疑過。
然而呢,今天的分享,就從「早餐很重要」這個觀念作為出發;這個似乎無從反駁的認知,到底是否為真呢?
其實喔,大部分的研究調查都顯示,那些關於「早餐是否重要」的研究,多數都是採取「觀察研究」;而不是用「隨機對照實驗」,這種比較嚴謹的研究方法。
而研究人員跟著實驗的對象,觀察他們都做些什麼事;但是沒有跟「對照組」進行比較。這也就表示喔,他們的研究發現某些相關性。
比如說,吃早餐的人可能很健康,但是卻未必呈現出必然的因果關係。也有可能是,本來就很健康的人,吃早餐的機率比較高啊!
如果順著這個思維,當有學者要採用更嚴謹的科學方法,要調查出「吃早餐的好處」就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比如說,有些研究用相對嚴謹的方法,到最後的結論就是這麼說的;「吃」或「不吃」早餐的建議,和人們普遍抱持的看法是不同的。
關於「吃早餐」這件事情,對於減重並沒有明顯的作用。而另外也有研究說,對於早餐這個信念,已經超越了科學證據的效力。
講的更白話一點,就像是有一位英國的營養學家和統計學家,他所說的:「很遺憾的,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答案很簡單,叫做『我不知道』。」
我根本不知道,吃早餐到底是否有關鍵的影響?我根本不知道,吃早餐是否真的有如我們過去認知的一樣,它是很重要的?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那你想吃早餐就吃吧,如果不想吃就別吃。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是成年人呢?因為對於還在生長發育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的確「早餐」對於他們,是有關鍵的影響的。
可是對於已經過了發育期的成年人來說,其實真的沒有具體的科學證據,證明「早餐」對於成年人的幫助。
然而,討論完了「早餐是否重要」之後,其實還有一餐,它非常的重要;但是經常被我們忽略。
根據估計喔,有62%的美國辦公室的工作者,在工作一整天的地方,狼吞虎嚥的吃著自己的午餐;而且這個場景,通常讓人感覺到很沮喪。
比如說吧,你一手拿著智慧手機,而另外一手,拿著其實不太好吃的三明治;然後從自己的辦公小隔間裡,飄散出絕望的氣息。
甚至於,在國外有個名詞,專門說明這樣的現象,叫做「可悲的辦公桌午餐」,the sad desk lunch。
所以從這裡可以感覺到,對於多數在職場上,努力的成年人來說;我們的「午餐」經常是被我們忽略的。
可是午餐的重要性,卻跟早餐不一樣,它有很多科學的研究證明,它真的很重要。舉個例子喔,有一個在2016年的研究,他觀察了11個組織當中,超過800個工作者。
而這裡面大部分是資訊、科技、教育和媒體業。而其中有些人,固定在午餐的時間好好的休息,並且遠離自己的辦公桌;有些人,則沒有這樣做。
那些不在辦公桌上吃午餐的人,他們比較能夠全力應付職場的壓力;除了午餐過後的時段,就連之後的一整年,他們的精力都會比較充沛、比較不容易精疲力竭。
而研究人員就進一步表示,「午餐休息」提供重要的恢復環境,可以提升職場的健康和福祉。尤其是哦,我們在認知或情緒方面,有高度要求的工作者。
甚至於,那些需要高度合作的工作族群來說。比如說消防隊員,一起好好的吃午餐,離開工作場域的吃午餐,還能夠提升團隊的表現。
所以呢,午餐的重要性,對於成年人來說,除了熱量的補充、營養的補充之外;它其實有兩個關鍵的意義,第一個叫做「自主」,第二個叫做「脫離」。
「自主」是什麼意思呢?你想想看,當你在午餐時刻,可以選擇好好的,在那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離開辦公的場域,好好的休息,或者是選擇自己要吃什麼東西。
哪怕是這麼小的決定權,其實在我們的心理意義上,都會帶給我們很大的力量。因為對於「效率提升」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在內在信念裡,相信自己是有自主權。
而且實行了這個自主權,哪怕只是「出門吃午餐」;它都會有效的讓這個人,產生更多的掌控感,並且做事會更有效率。
而「吃午餐」的第二個意義,就是「脫離」。所謂的「脫離」是什麼呢?
這裡面就包含了「生理」的意義,跟「心裡」的意義;其實在我們先前的「一天聽一點」裡,也有跟大家分享。
當我們要給自己好好的休息、換檔跟充電,那麼暫時性的完全隔離工作場域,其實是必要的。否則我們的潛意識,會一直處在一種無法完全放鬆的狀態。
那這個時候,你可能也就只能狼吞虎嚥,而且在自己小小的辦公空間裡,去吃那所謂「可悲的午餐」。
而且進一步來看,這樣的「脫離」,就像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所提到的,它就是一個幫助你「換檔」的契機。
或許就在那短暫的脫離,完全放下你的手機跟電腦螢幕,在好好吃飯、休息跟散步的過程當中;那些能夠解決你困擾已久的問題,背後重要的靈感,就會在這「脫離」的時空裡跳出來。
我想這樣的經驗,可能你就有過。然而再過去,可能你都要期待運氣的到來;但是呢,你每天都需要吃的午餐,其實是一個可以好好運用的契機;創造一個空間,讓靈感能夠來找到你。
所以你聽到這裡,你說是「早餐」重要,還是「午餐」重要呢?
尤其是當你面對自己的生活,那些大家習以為常的信念,是不是我們願意,預留一些空間、一些可能性,讓我們可以去質疑、去挑戰?
質疑跟挑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推翻;而是為了找出更適合我們的生活模式。祝福你,在接下來的工作跟生活裡,都能夠好好的享受你重要的午餐。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時間駕訓班】,這是一門線上課程。
由我為你帶來,怎麼樣避免自己生命當中的拖延,跟提升自己的效率。我會帶著你,回到我們心智運作的根本,去找出「效率」真正的關鍵。
關於【時間駕訓班】的相關課程連結跟說明,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待能夠在線上,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在 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通識課程之建構與願景 的相關結果
除了上述之外,. 大學教育應是以培育學生建立崇高人格、成聖. 成賢、安邦定國、安定社會的教育場域。而通. 識教育在這樣的脈絡性(contextuality). 之中,內心的啟發與 ... ... <看更多>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在 【校務整合型】打造輔仁虛擬神聖場域,生命教育結合科技融入 ... 的相關結果
為輔大師生建構了一個「生之聲~永續與感動」的虛擬神聖場域,讓校內師生透過光雕投影,靜聽心靈悸動,重燃生命熱情,體驗自我超越。在今年3月~4月間共有12個人哲班級 ... ... <看更多>
創造生命教育的場域 在 生命教育特色學校-靜宜大學 的相關結果
生命 實踐•服務利他的服務學習,本校服務學習機構已擴及大台中地區約130個機構,為師生創造身體力行、服務利他實踐的場域,近年更從社會企業和服務設計人才培育的觀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