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顆自主設計的 IC,可能做了白工喔,#科科
說到半導體產業,總讓人回想起那段精彩又輝煌的歷史。
不過啊,第一顆由台灣團隊自主設計的商用 IC 其實沒成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_
話說從前從前,出現了一份重要的委託,希望我國的團隊做出「高空定時器」,好取代傳統的空飄氣球控制器。
於是我們派出來曾至美國 RCA 實習的團隊,來接受這個大挑戰!
由於是史上頭一遭,需要從無到有的生出來,製作團隊從工具的使用情境開始一步步思考:該怎麼操作它?設計時又該具備什麼哪些要素呢?
在多方考量、反覆 debug 下,設計圖總算完成。
_
緊接著讓我們來到測試階段:第一次測試順利成功!
第二次成......等等第二次居然故障了......
所以問題出在哪兒呢?把 IC 版拿到顯微鏡下一看,發現竟然少了個方塊!
原來,當初為了省面積,把兩面 IC 版都做得滿滿滿,結果在鏡面反射時不小心掉了一塊啦!
不過沒關係,找到了問題就解決它,依然可以順利出廠!
它還取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CIC0001」,象徵臺灣還能再設計出 9999+顆 IC。
_
怎知!事情突然一個峰迴路轉──東西做好了但沒法驗收啊QQ
原來,需求方希望能在高空驗貨,才能確保 IC 能在空中使用。
這表示 IC 不僅要承受 -70℃的溫度,電池還得很夠力,才能一路跟著飛高高。後來,即便團隊嘗試在零下 37℃ 的水箱進行測試,也沒有真正完成目標。
_
雖然這一次的合作不算成功,不過俗話說得好「失敗為成功之母」。
第一顆自主設計 IC 的過程對於電子中心來說非常關鍵,因為它讓團隊完整學到了 IC 設計和製造細節。
此外,團隊也從中發現 RCA 公司的技術移轉合約中缺少了「光罩」這個重要環節,後來又另派人前往美國學習了相關技術。
走過了這一回,我們終於能說相關的技術與知識是自己的了。
_
參考資料:吳淑敏《胡定華創新行傳》、謝錦銘《CIC-0001定時器積體電路及其應用》、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_
用科學預見半導體的未來!PanSci 泛科學現正強力徵件!邀請半導體領域專家、研究者、學生來與臺灣最大的科學社群分享你最懂的半導體科學主題~不管是評論、科普、還是圖文影音,都歡迎與我們聯繫:contact@pansci.asia
_
延伸閱讀:
第一顆積體電路問世 │ 科學史上的今天:09/12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7469
積體電路不再漏電的明天?潛力股 MESO 讓電腦手機更小更快!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6154
————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https://donate.pansci.asia/
國中課本學不夠?更多有趣的科普文章、超認真線上測驗都在《科學生線上學習平台》:https://student.panmedia.asia/#/inde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