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根據券商公會統計,累計今(2020)年前十月,整體市場複委託成交金額3.12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1.16%,美股成交金額2.09兆元,占整體複委託市場67.16%,較去年同期成長65.67%。
#美股 #投資 #特斯拉
券商公會統計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都說為了小資族而開放零股盤中交易,但主打的就是瞄準口袋很淺的且涉世未深的年輕族群,但零股交易手續費卻沒有優惠,間接造成持有買賣成本比重增加,實在很難讓人有動機去買耶。
另外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提到台灣股票市場與年輕人距離愈來愈遠,根據券商公會統計,股票投資人平均年齡大概48歲,其實只要是老商品,持有年齡肯定越來越高,畢竟台灣是一個少子化嚴重的國家,就算參與率保持相同,平均年齡自然也是會往上跑的。
"台灣從民國38年到民國86年,每年至少都有30萬名新生兒出生,其中多半是超過38萬名;但從民國93年之後就掉到20萬名左右,甚至多年是低於20萬名。"
券商公會統計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台灣股市投資效益趕不上歐美,引誘許多投資人複委託去歐美投資金融商品,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台灣國內投資不夠理想,資金才湧出國外,如果國內投資商品有明顯利潤,這樣國人往海外跑的意願自然會降低。」
台灣人錢往國外跑,透過證券商複委託成交金額持續擴大,根據券商公會最新統計,2013年台灣國內券商複委託成交金額為1.05兆元,首度突破兆元大關,並創下歷年來新高,平均月成交金額875億元,2014年1月單月更一舉衝高至1,243.62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2013年曾出現過2次超過千億元金額,分別是在1月及5月,各為1056億元及1110億元。
從券商公會統計歷年複委託成交的金額來看,2012年尚未傳出課徵證所稅之前,每月複委託成交金額僅數百億元,但之後從單月400∼600多億元,一路攀升至千億元,證券業表示,國內投資工具少,再加上投資報酬率不佳,及證所稅事件,「助長」資金轉戰境外,另一方面,證券商為了增加業務及獲利,也積極鼓勵客戶買進境外基金或股票。
從統計數據顯示,國內40家券商可受託進行複委託交易,富達證券光是1月複委託成交金額就達到488億元,占了約4成比重,若再加上新加坡瑞銀的117億元,合計就占了近一半比重,國內證券商,前三至前十大券商依序為:元大寶來87.42億元、凱基66.63億元、富邦65.9億元及元富、國泰、群益金鼎、永豐金及日盛等,約在32∼56億元之間。
而台灣人資金轉戰境外主要是在買進境外基金,1月光是境外基金就達到673億元,超過一半比重,達到54%,比2013年1月大增230億元以上,這幾乎是大增的主因;再加上股票投資約400億元,合計達到1072億元、86%的比重。
至於資金流出的地區,還是以境外基金大本營盧森堡,1月資金流到盧森堡達到566億元,占了近46%比重,比2013年1月大增228億元,顯示主要增加的外流資金幾都流往盧森堡,美國也是台灣人資金外流的主要國家,1月達390億元,較2013年1月增加逾40億元。
http://tw.news.yahoo.com/%E9%8C%A2%E5%A4%96%E6%B5%81-1%E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