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疫情,也關心科技產業的能源供應
疫情發展到進入三級警戒的第四週,進入住院病患及重症的高峰,這幾天也會聽到死亡病例變多。我參觀工業區移動快篩站的設計改進,也關心科技產業的能源供應。
繼續在周日回應臉友的幾個問題:
Q1:台積電6個廠房蓋好,我們是否需要輪流停電?
#不是缺電,是缺綠電
五月的兩次停電,是台灣長期以來大電廠、大電網,沒有分散風險,一根胖手指或是歲修排程失準的管理問題,並不是電廠不夠而造成停電。
我一再強調,電力需求和供應都要並重,但許多朋友大多關心發電來源,如果從科技業的電力供應來看,並不是缺電,是缺綠電。
全球缺晶片的問題,牽涉到全世界產業經濟的復甦,台灣卡到關鍵的供應鏈位置,竹科二期寶山擴廠,5月通過環評,台積電承諾2050年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RE100),就是全部用綠電。聯電在6月1日加入,台達電更承諾提早2030年就要達標。我們要認真的面對來自國際大廠和全球消費者的綠能要求。
Q2:核電廠陸續要除役,2025移除核電的缺口,已經準備好怎麼補了嗎?不要跟我說無法當基載的綠能喔!
大多數人和我都認為,#再生能源和核能發展沒有互斥,但有少數人卻認為要先核電再綠電,對再生能源的全球趨勢和技術有所懷疑。
國內核電廠不是立刻全部關掉,是40年的運轉執照到期逐一關閉,綠電愈多愈快,過渡性的天然氣和骯髒的燃煤就能早點退場。核一2019年除役以來,天然氣比較吃重,而太陽能在日間尖峰已超過一座核電廠,現在問題是民進黨寄望的大型離岸風電進度落後。
基載是傳統大電廠大電網的管理概念,綠能穩定性和大規模併網的技術問題,台電和工研院都很努力正在解決。我前面也有一系列文章,討論智慧電網、智慧電表、儲電、調度、精準電力供需預估。
可全天穩定發電的地熱,民進黨政府的投入太少,比爾蓋茲在花蓮紅葉村的地熱投資最快明年就可商轉。
(圖:太陽能削峰)
Q3:要思考未來供電的規劃,要以天然氣發電為主,發電成本應該要反映電價。
台灣電價無論是工業用電、住宅用電的電價都太便宜,無法反映供電成本,應該適度調整,除了以價制量,也能催生節電產業。
天然氣價格大約比燃煤每度貴0.8元,民眾都不要空汙、要減少排碳,負擔合理電價,就能減輕健康的代價。
我認為,應該討論碳稅和碳費來調整電價,增加的電費,同步減少所得稅,而不是進到台電的帳戶。
Search
再生能源和核能發展沒有互斥 在 觀策站- 綠能跟核能到底是互斥還是互補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核能 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 表示:「擁核人士並不會因為使用核能就排斥綠能,而是支持核能和綠能相輔相成地發展,這才是以低碳能源解決氣候變遷危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