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邀請後,我和自己說,終於是一個建築展覽。
如果有看過我的一些訪問,其實我是讀建築設計畢業。那年畢業後在國際和本地則師樓工作了三年,2014年辭去工作時和自己說,反正建築從來都與我無關,未來應該不會再接觸到吧。記得在英國修讀建築的第一堂,老師說建築就是如何定義空間。之後的十年建築設計教育和工作,我由如何定義空間到學會了地績比率,「平衡」地產商和買家的利益。離職時的工作還記得是一條長廊多伙極小型樓盤,空間極小但要有優良景觀,因為這樣才最賣錢。這幾年做著各式各樣關於「畫」的創作,有時我會想我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那段關於建築的過去發芽後長成了什麼。偶然會有一些相關建築項目合作,例如和brandon蒲窩的貓屋,和生豪Jason的棚仔紀錄,和forest breakazine關於住屋的那期。雖不完全以建築角度去創作,但總會聞見一些浸釀的果香,確實影響著我看事情的角度和想法。這次由港大建築系的個人展覽正好述說我的一部分,如果以現在的角色身分去想建築,又會是什麼。
“𝗛𝗲𝗮𝗹𝗶𝗻𝗴 𝗔𝗿𝗰𝗵𝗶𝘁𝗲𝗰𝘁𝘂𝗿𝗲” 𝗘𝘅𝗵𝗶𝗯𝗶𝘁𝗶𝗼𝗻
如果建築是關於空間定義,定義的過程和行動對定義者有什麼連結和影響。三個星期的展期,我在pmq的一間房間以筆和自己深層討論,訴說對城市環境的想像,構建同時留下一片空白作喘息。歡迎大家逢星期四六來談天參與創作。
日期: 2 August – 23 August 2021
時間: 10:00am - 8:00pm @S507, 5/F, Block A
地點: PMQ, 35 Aberdeen Street
是次展覽將延續含蓄的藝術創作,呼籲人們關注城市環境與心理健康的聯繫。含蓄在2012年自香港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後在2014年開展插畫家和視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的第四本繪本《累倒就躺著不要動》已於7月中旬出版。他曾多次與香港大學的伙伴合作,包括有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和精神醫學系;現為「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駐島藝術家。此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辦,透過結合考察研究及多感官藝術形式,道說南丫島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
參觀者可以在這三個星期的展期内與藝術家現場互動,及見證展覽的建構過程。每週四和六定為工作室開放日,歡迎公眾透過HKU Architecture@Eventbrite報名參與。
The exhibition will draw on Ricky Luk's (humchuk) art practice that has called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Ricky received his Master in Architectu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12 and has taken up a career as an illustrator and visual artist since 2014. His fourth book 累倒就躺著不要動 just released in mid-July 2021. Ricky's creative works also includ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HKU on a project called 𝘍𝘰𝘤𝘶𝘴𝘪𝘯𝘨 𝘰𝘯 𝘚𝘌𝘕, an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KU for the development of 𝘏𝘒 𝘍𝘭𝘰𝘸 𝘛𝘰𝘰𝘭, a mental health recognition tool. Currently, Ricky is researching the outlying island community as an artist-in-residence in the “Lamma Mia” public art project organised by the Art Promotion Office, LCS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ree weeks, visitors will see the building of the exhibition in progress with live in-situ visits with the artist. Open exhibition studio visits will be every Thursday and Saturday. For more details and registration, please visit HKU Architecture Gallery@eventbrit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HKU
PMQ 元創方
公共藝術 定義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 最新文章 | 🎉🎉
在你心中如何定義 #公共藝術 呢?
撰稿人 #陳蕉 在本篇文章中提到「公共空間的保留,也在於發生於公共空間之中的人我關係、一種看待別人、觀照世界的方式的護持。」這次所談的Adam Chodzko(1965–),他於2010年的《鬼魂系列》(Ghost Series)如何連結死人島(Deadman’s Island)這地區人我的關係,甚至超越時間的限制,連結今日與歷史。
精彩文章,不要錯過~
公共藝術 定義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忙?盲?茫!---蔡政府執政五年教文體育政策總檢討記者會
壹、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貳、時 間:民國110年5月12日(週三)上午9時30分—10時30分
參、地 點:國政基金會 101會議室(臺北市杭州南路1段16號)
肆、主 持 人:高永光(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
伍、與會來賓:
學者專家(依姓名筆畫順序)
李永萍(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振貴(實踐大學名譽教授)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黃志雄(中華奧會執行委員)
陸、討論題綱:
一、教育政策
(一) 十二年國教108課綱上路近兩年,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素養、多元入學方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數位資訊課程、雙語教育、性平教育等議題。
(二) 私立高中或大專校院經營陷入困境,面臨轉型或退場的情況,亟需政府依法協助與輔導,然政府不思完備《私立學校法》,反而疊床架屋,另於106年及109年分別訂定《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及《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等兩草案,五年來讓私校相關的教職員工、學生及家長戒慎恐懼。
二、文化政策
(一) 蔡政府2020年連任後,將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列為優先審議法案並三讀通過。此案爭議極多,諸如藝術品拍賣採分離課稅,可能造成打壓本土藝術,並為富人減稅開方便之門;又如規定藝術補助可另委託法人團體辦理,放寬公共藝術定義等,更可能方便政治干預藝術,破壞藝文生態。
(二) 李永得就任文化部長後,積極推動所謂「國際影音平台」,實為大外宣。此業務過去政府推動過,結果吃力不討好,為何要重蹈覆轍?
(三) 蔡政府擬將故宮從二級降為三級,臺灣文學館及臺灣歷史博物館從四級升為三級,這到底是專業考量還是政治考量?
三、體育政策
(一) 蔡英文大選及上任後提出的體育政策:例如:體育經費倍增;體育行政優化,成立行政院體育發展政策小組;制定體育團體法,健全體育團體組織功能與環境;主動辦理國際主流運動邀請賽等,迄今的落實情形?
(二) 備受質疑的體育施政項目:例如:運動產業紓困振興方案效果不如預期;國家隊培訓待遇面臨不少問題;體育經費編列失當等,是否影響國家體育事務的推動?
四、其他教育、文化或體育政策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