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重要--#兒童意外其實不一定是意外!#很多時候是可以預防的!
又有兒童事故傷害發生!
最近新聞報導兒童意外事故接連發生,台南一名5歲男童在家看到外頭下雨,想要幫忙關窗戶,因為身高不夠高,爬上書桌卻不小心踩到一本書跌倒,竟然就撞破了紗窗,從8樓的家裡墜落地面。基隆一名2歲男童,在過馬路時突然衝了出去,被來車撞上。一對父母帶小孩去逛百貨公司,5歲小女兒跑到專櫃下面,結果觸電送醫急救。
在台灣類似的兒童事故傷害層出不窮,運氣好的沒有什麼後遺症,但很遺憾的有不少造成悲劇……
台灣兒童事故傷害有多嚴重?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1〜14歲兒童的死亡原因中,事故傷害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名。交通事故死亡最多,其次為意外溺水、意外墜落等事故傷害。兒童事故傷害發生常因輕忽周遭環境的安全,而導致受傷或無可挽救的遺憾。
意外真的是意料之外嗎?
意外不能預防嗎?答案當然不是!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資料,國內兒童傷害事故發生地點大多在家庭環境。其實如果家長能重視兒童事故傷害,及早加以防範,大多數的意外並不至於會發生!
除了以上所提的交通事故、意外溺水、意外墜落等最常發生的兒童事故傷害外,其他如燒燙傷、跌倒、誤食異物及藥物、中毒、坐學步車、玩窗簾繩及脖子綁線造成窒息等事故傷害都應加強防範。大部分的兒童事故傷害都可以事前加以預防,只要家長多費心,相信類似的悲劇便不會重演,小孩便可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
重要──#台灣兒科醫學會聲明
1. 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脖子上不要繋帶任何東西,包括平安符、項鍊、紅缐、飾物、帶繩的帽子等物品,以免勒住脖子造成窒息。
2. 不要讓嬰幼兒使用學步車,因事故頻傳,如容易跌倒、到處碰撞、被夾到、拉扯餐桌布造成燙傷等,或自行爬出而翻覆受傷。
3. 不能讓嬰幼兒獨處,要保持在視缐範圍內。若真的要短暫離開,一定要把嬰幼兒床欄拉起,避免翻身墜落。
4. 居住地方的窗戶、陽台、樓梯、欄杆、樓梯口應有防止墜落的裝置。家中浴室地板應有止滑設施。
5. 嬰幼兒應遠離熱源及電源,如廚房、各種爐具、插頭、熱水壺等,以避免燒燙傷事故。家中插座應裝有插座保護蓋,避免幼童持異物刺入插座而導致觸電。
6. 沒有成人在旁戒護時,幼童應遠離水深或蓄水的地方,如水桶、浴缸、水池、渠道、游泳池等,很淺的水深便有可能造成溺水事故。
7. 避免嬰幼兒有自行接觸小物件、藥物和清潔用品的機會,特別是3歲以下小孩,包括銅板、藥丸、藥水、鈕扣電池、磁鐵、戒指、耳環、棋子、強酸或強鹼清潔劑等,避免造成誤呑異物或藥物的事故。
8. 幼童乘坐汽車時,應使用汽車安全座椅。不要騎機車載幼童,更不應將幼童抱在胸前或揹在後方,避免造成交通事故。
#BabyQueen昨天參加的研討會
#希望給爸媽重要的教養知識,#一起守護寶貝安全長大!
#歡迎多多分享出去!!!
♥照片是台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 秘書長, 常務理事等醫師,以及關心孩子權益的立委共同出席呼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買了揹巾之後呢?也要懂得安全地使用! 揹巾安全使用守則,流傳著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ticks, 「看得到又親得到」、5CM) 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大概都是圍繞著:呼吸、脊椎支撐等概念 其中大家比較公認的是,揹巾安全五字訣 “TICKS:緊、看、頭、胸、背”。 其源自英國揹巾聯盟協會所制定 緊:完...
兒童意外其實不一定是意外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買了揹巾之後呢?也要懂得安全地使用!
揹巾安全使用守則,流傳著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ticks, 「看得到又親得到」、5CM) 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大概都是圍繞著:呼吸、脊椎支撐等概念
其中大家比較公認的是,揹巾安全五字訣 “TICKS:緊、看、頭、胸、背”。 其源自英國揹巾聯盟協會所制定
緊:完全貼緊
看:隨時看到
頭:低頭親到
胸:下巴離胸
背:背部支撐
重點是:不能蓋著臉、口、鼻,父母能夠隨時隨地檢視寶寶的呼吸狀況,所以才有 ticks的口訣。
對於兒科醫師來說,尤其是奶爸Dr.是兒童胸腔科的,「注意呼吸」這一點,遠比CM:髖關節或是脊椎支撐,來的更為重要。因為在醫學急救中有所謂的ABC, A就是airway呼吸道,永遠都是把「呼吸道的暢通」放在第一位。
曾經在國外發生了一些嬰兒死亡的意外,就是因為bag sling 揹巾設計不良以及沒有發現呼吸狀況異常。
這就是奶爸不斷不厭其煩地跳針的原因
現在網路上有「C背M腳」的說法,很多人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所以特別挑出來講解一下:
「C型背」是指小嬰兒頭部支撐力道不足時,脊椎呈現自然的C型,而頭部最好要貼近父母的胸前,作為保護。但並不是所有的年齡,都適合用C型背這個方式,大一點的孩子脊椎和頭頸部,就會跟成人的「S型」類似。所以,這是不一定要符合的,要看孩子狀況。
「 M型腳」是指到髖關節的發展。最理想的腿部姿勢是大腿打開,像是騎馬、青蛙一樣展開的。推測可以減少髖關節脫臼或是發育不良的發生機會。
但這些只是建議,不是鐵的定律。有許多品牌的腰凳或是揹巾,都不一定能完全符合CM, 但仍能獲得國際髖關節發育不良協會的認證。能夠符合cm當然很好,但是也不能說不符合cm就不好。最重要的仍是「呼吸」⋯⋯叫我姐姐
腰凳可以用嗎?
我個人認為:只要是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它是可以的,並無特別禁忌。我查了很多文獻資料,並沒有特別針別腰凳的使用有什麼特別批評。頂多以往某些國外的網站會以"non-ergonomic 不夠人體工學"的刻板印象來形容,但是近年來的腰凳人體工學設計多有所改善。
詳細文章:
嬰兒揹巾選擇指南及使用要點 |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https://drkentsui.com/2017/02/24/%e5%ac%b0%e5%85%92%e6%8f%b9%e5%b7%be%e9%81%b8%e6%93%87%e6%8c%87%e5%8d%97%e5%8f%8a%e4%bd%bf%e7%94%a8%e8%a6%81%e9%bb%9e/
參考資料:
https://www.cpsc.gov/Recalls/2010/infantino-recalls-to-replace-slingrider-baby-slings-three-infant-deaths-reported
http://babyslingsafety.co.uk/
Babywearingadvice - Basics of baby's anatomy
http://www.babywearingadvice.co.uk/anatomy.htm
http://hipdysplasia.org/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prevention/baby-carriers-seats-and-other-equipment/
http://hipdysplasia.org/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prevention/baby-carriers-seats-and-other-equipment/hip-healthy-products/

兒童意外其實不一定是意外 在 保險松鼠快易懂- 如果小孩產險意外險遇到新十全兒童舊版無法買 的推薦與評價
Lillian She 我覺得保費貴的不切實際。 4 महीने रिपोर्ट करें. Joness Yen,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