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南傳佛教與督造佛牌材料
#南傳佛教
#佛牌的起因與歷史
#心態與觀念
#修福報
一、什麼是泰國佛牌 ?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寺廟為了募款就有佛寺或高僧製造護身符,通常的功效是保平安除煞擋災,後期為了信眾的需求,逐漸發展許多外形與功效不同的聖物,這些我們稱他們為泰國佛牌。其實泰國佛牌,不單指一種形式或物件,他有長有短有大有小材質各異,造型與地方傳說及當地流行有狠大關聯和差異。一般來說,偏泰北地區的造型受柬埔寨影響較大,其人物造型多為厚唇,肥短身材,粗眉大眼,明顯泰北原居民長相,而泰國中部,因為多華裔人士定居,其人物造型線條柔美,偏漢化,也較多中國地區流行的神明。
二、泰國佛牌的歷史和傳承
泰國佛牌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一千三百年前的泰北地區,當時的僧人用建設廟宇挖出的泥土壓制細小的佛像,用來裝橫佛堂,這就是泰國佛牌最早的雛形。而千年前的泰國,除了佛教外,也有很多不同信仰及文化,當時原住民崇拜天神及鬼怪,也因此有很多的巫師咒師,因為有些惡巫師會施法害人,這時就需要高僧及魯士,或是好的巫師(阿贊),來解決被下降或處理後續問題。也因為有許多法術可以產生神奇的力量,(這些力量包含被刀砍或被箭射到時不會受傷),所以具備這些神奇法術的高僧或修行者,往往受到當時的人們的尊崇。為了希望這些力量能夠庇護自己,當時的人們常會請這些修行者或高僧,在自己身上紋上這些神奇的咒文,或是製作成符管使用,這一些護身符也是現在泰國佛牌的起源之一。在泰皇拉瑪一世時,泰國的佛教受到皇室的禮遇,開始發展。當時的人生病時,若問醫無效或是無錢治病時,就會請高僧幫忙醫治或處理。商人至各地買賣時,怕路途上可能遇到很多危險,也會拜託高僧,幫忙製作避險,擋降,及招財的聖物,希望能保佑他們一路平安,生意興隆。而當兵的人,更會拜託高僧,製作可以擋刀擋險的聖物,希望能平安返回家園。而寺廟高僧要興建大佛堂或是推廣佛法及整建廟宇時,也會製作佛牌聖物用以募款,這都是現今泰國佛牌的歷史傳承與源起興盛的過程。
三、泰國佛牌有何功效?
泰國歷經千年發展,從早期為軍人擋災避險,為平民擋煞祈福的基本需求,到後來因時代演變具備了更多的功效。例如人緣、和合,去除小人,祈求健康及出入平安,招正偏財,擋煞避險甚至匪夷所思的大難不死……種種事迹, 到最後分類越細,功效越多,其功效幾乎可以滿足俗世所有的需求,也因為如此,這幾十年來,不僅是泰國或東南亞,包含港澳台,均有大量的信眾與收藏者。而近年來,因為中國市場的興起,讓收藏佛牌的風潮越發廣大,也使泰國佛牌市場更加的熱絡。但也因如此,出現了許多商業化的佛牌,至於何為商業化佛牌,往前也有提到。
四、泰國佛牌的材料有哪些
泰國佛牌里的材料,一般來說,在廟宇里,有廟土,高僧誕生地的吉祥聖土(泰國人相信這些土具有神奇的能量)僧人吃剩的米飯(代表年年有餘)供佛的花(代表人緣不斷)廟裡古老的佛像碎片(泰國人相信古老的佛像,積蓄著許多強大的願力)古老的鐘(代表名聲響亮)整修廟的屋瓦及樑柱(代表有依靠)僧人的缽(代表衣食無缺)高僧的衣物,頭髮(泰國人相信高僧隨身物品均有強大的能量)高僧火化的骨灰及舍利(在佛教里這些是具有神聖能量的聖物),特殊原因取得的骨灰(前提是這些特殊原因取得的材料需符合佛法,高僧需將這些骨灰的能量經過加持,由陰轉成陽性能量,此種修為,長遠的泰國佛教歷史也只有寥寥數位高僧可做到)高僧修行時經過的地方收集的聖物,如人煙罕跡的森林裡神奇的花朵與植物(有些深山植物本身俱有迷情作用而有些植物非修行者無法見到或取得)精靈寄生的神木(泰國人相信這類神木本身俱備強大的靈力)被雷擊毀的樹木(泰國人相信這類木材本身俱有強大的能量及陽氣)山洞裡特殊的礦石(泰國人相信有些礦石,有護法神靈看守,非具德高僧無法取得而此類礦石往往有強大的特殊能量,具有避險擋煞招財的力量)以動物來說,山裡自然死亡的猛獸皮,牙或骨,例如虎牙,山豬牙(泰國人相信虎牙山豬牙本身及有助威勢擋煞避險精力旺盛的效果)虎皮,象牙,象皮,象骨(泰國人認為大像是神聖的動物本身的器官就有強大的靈力)特殊品種的猛蛇皮,白牛的皮及角(白牛被印度教及佛教視為神聖的象徵)山羊角….(還有許多特殊少見動物的牙皮或骨,但前提是須是自然死亡而非人所獵殺)泰國佛牌材料里的種類非常之多,但正規佛牌里的材料,有一個取得重點,那就是必須符合佛法,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至於許多陰牌的材料。
五、泰國佛牌與國內廟宇的護身符的區別
很多人會問泰國佛牌跟國內寺廟護身符有何區別?其實差別狠大,一般國內佛教的護身符,通常是擇吉日開光,然後經由僧人或法師念頌經文,加持便出寺。道教護身符甚至只過一下香爐後便開始佩戴,其開光時間短,用料普通,經常只是香灰。所以加持效果與效能通常只是一般。而泰國佛牌聖物,其材料通常是由高僧或佛寺經多年的收集而成,其中包括許多難得一見的特殊聖物或材料。而開光時,經常連續加持數日甚至數年,有些並舉辦多次大型法會加持後才出寺,材料與加持均更為嚴謹。當然加持不以時間長短為唯一考量,但倘若在相同條件下,開光時間的長短與規模,絕對會影響聖物的效果與效期。
六、佩戴佛牌後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有沒有一種聖物,佩戴或是使用之後就絕對可以轉運呢?(不論是財運,工作運…………..) 的法物呢? 若是有,趕快跟我說,多少錢我都買! 世間沒有絕對的聖物, 如同佛祖雲,神通不敵業力,若有這種絕對成功的法物,不但是賣家留著自用,恐怕就連師父都自己留著用了,怎可能流通出來?不論你是請到了多好的聖物,這都只是助力! 能否成功或如願都還是要自己努力!如同台灣的一首歌,歌詞說的: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有了聖物的助力,加上自身的努力,才有成功的機會。別以為只要佩戴聖物, 就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了,從此可以百毒不侵,槍打不死,刀砍無傷,好運上身,財運自來,美女自動投懷送抱………………坐在家裡機會就上門,老闆直接來請你上班,財神爺催著送錢給你,一切一切的好運追著你來……….若有了這種觀念或想法,即便你擁有了亞贊多大師親制的崇迪,有了龍普添的第一期坤平,有了龍波爹大師的古曼,有了瓦滄海2497龍普托法像,有了龍普艮大師親制2460的財佛,有了龍波留2516一期的財龜……等一堆佛牌迷心中的夢幻聖物,到頭來不過是好夢一場,結局還是一場空。有時間編織一場美麗的白日夢,倒不如好好把握聖物所帶給你的機會,更加認真努力,追求你所想要的人生,這樣,也才是師傅督造聖物,真正的目的
關於如何修福報:
由福報的本質可知,做對別人有利益的善事,包括布施、供佛、行善等,可得第一類與第二類的福報,也就是可在自己與他人的內心種下善的種子。尤其供養諸佛菩薩與護法,所得第一類的福報更大。
而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念經、起善念等行為,可得第二類的福報,也就是可在自心種善種子。
另外有一方法亦可用,那就是由「空」中(或近似以清凈心)起善念亦可快速增加善種子,對福報的增進亦大有助益。
文章擷取網路
修辦道程大精進歌詞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13
在出發前往成都『熱波音樂節』的機場途中,這一則新聞標題抓住我的注意:『Spotify 將直接向藝人購買版權』 (http://tech.qq.com/a/20180609/003352.htm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624000254-260203 );當然,新聞標題總是要走驚世駭俗的路線,但,仔細閱讀其中的內容,搭配上一週提到過的 Apple Music 即將成立自己的音樂出版部 (https://technews.tw/2018/06/01/apple-music-launches-global-publishing-division/ ),其實,對於舊有型態的唱片公司『解構、去中心化』的『趨勢』,已經是昨天就已經發生了的舊聞了。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這些大資本主義帝國的金融世界大戰中,你的『創作物』因緣際會地成為了帝國者們的戰略物資,而你尚且不知道。
在這個型態的世界大戰中,所有的平台系統都將竭盡所能的去觸及每一個可能的新生創作者;但,你必須瞭解,平台其實幾乎根本不在意你的創作內容,它們所需求的是『創作集合的總量』,思考的是整個『母數』夠不夠大,夠不夠大到它們可以去向下一輪募資對象描繪那跡近天方夜譚的幻象。
換一個角度想:你的『創作物』將有可能比舊世代唱片公司體系的作業模式,擁有更高的『主動權』,但也因此,你將不會有唱片公司過去對於『藝人化』的集中式資源操作,一切都將會是在消費者的自由意志之下、毫無憑藉地隨機發展,更大的可能是,你只具備了構成『母數』的一個分子的數字意義。
除非!你的創作真的出類拔萃。
才剛剛出爐的第29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獎』得主盧廣仲先生,他在獲頒獎項時的致詞,很可以為所謂的『出類拔萃』做一種客觀的定義:『 寫歌的路上最浪漫的狀態是,剛好我喜歡的你也喜歡,很開心這麼浪漫的事情發生在《魚仔》身上』(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6230175-1.aspx )、(https://www.kkbox.com/tw/tc/column/showbiz-0-6105-1.html )。
做為一位詞、曲作者,如果你對於生活的深刻觀察,在幾經焠鍊之後,心有靈犀地寫出了自己、但也共鳴了受眾,那當然是一件極不容易的個人心路歷程;但也千萬別忽略了,盧廣仲先生在獲頒其他得獎獎項時,是如何感謝他的製作人鍾成虎先生,以及所有參與音樂製作的工作夥伴,因為,這樣一個好的作品,它的確需要更多傑出工作者的共同參與、貢獻,才能在受眾的耳目、評審的心中,得到一致的肯定。
這是為什麼從一、兩個月前起,我對於下一個世代的音樂戰爭,會那麼執著地建議『創作者應該思考的是團體戰』,以及這幾週總是以『環境、人脈』為名,不斷分析著現在的產業發展趨勢的潛在原因:平台業者如果想勝出這場戰爭,它就必須拿到你的作品授權;而在這麼母數龐大的授權環境下,如果你想勝出,你就是得拿出夠好的作品!而在這個數位、快速變化的時代,你已經來不及自己一個人搞定所有的事情,因此,你應該把平台最需要的『授權』轉換為『版權分潤』的概念,來集合你的合作夥伴,做出最好的成績。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13 『環境』與『人脈』_08
但如果你本來就不擅長與人交際,一心只在精進自己的創作能力,因此,在需要尋求音樂夥伴,或找到更有效的助力這些面向上感到力不從心的話,其實,整個客觀環境也有著許多你可以注意的資源與新興作業模式,很值得你去注意一下。
以音樂類型的競賽為例 --- 雖說音樂其實沒什麼理由可以被『競評』的;但,國家級的文化部還是設立了『金曲獎』、『金音獎』,我想,從最壞的角度來說,透過這些『沒什麼絕對標準依據』的管道、卻也許能提升你的作品能見度,其實不失為切入市場的一種可行方案。而在民間,也有許多大型的工商企業,用各種方式在獎勵音樂或其他藝術的產出,或許在位階上無法與國家級獎項相提並論,但在其他更多的面向上,它們提供了國家級獎項所無法達成的協助。例如:
【壹】新光三越不插電音樂大賽~
這個以『 Unplugged 』音樂形式為核心價值的獎項到今年已經舉辦到第六屆;而整個獎項最特別的地方是:由初賽報名的組別經由評審團審議所甄選出來進入複賽、經過兩天現場實際展演表現,成績優異可進入決賽的十組參賽者,在完成複賽與進行決賽的將近四十天中,每一組都會由評審直接參與音樂的鍛鍊與修正,給予一切必要的訓練,來讓參賽者有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專業協助,以期在決賽時可以有更上一層的音樂表現。
這個賽制的設計,我因為實際參與過2016年第四屆的整個活動,因此直接與三組我原本不會有機會認識的年輕創作人、團隊,進行了加起來共三十個小時的音樂集訓;我雖然不敢說一定能為這些年輕人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建樹,但我們集訓的地點是在強力錄音室 --- 能讓這些音樂工作者在很年輕的階段,有機會知道一個設計優良的錄音室『聲音』是長成什麼樣子,我覺得對於未來他們在聲音的判準上,應該至少會有若干幫助吧?而近年頗有聲勢的『椅子樂團』(https://www.redbull.com/tw-zh/hardriff-chairs-show-interview ),也曾經在2015年第三屆的賽程中拿下了冠軍 (https://www.facebook.com/pg/chairchairmusic/about/?ref=page_internal )。比較可以建議的地方是:主辦方只針對冠軍組別會進行一個業界標準的單曲製作與發行,但主要目的是在企業內部的活動使用、而非商業行銷推廣;當然,主辦方未必對於切入商業音樂市場會有什麼興趣,但反過來說,整個音樂競評的過程,反而更像一個小型而密集的『音樂營』活動,這對於年輕一輩的創作新血來說,等於是企業主幫你付了學費,來向業界的指導老師學習音樂技藝,而企業主其實不會從中直接獲取任何音樂行銷面向帶來的收益。
雖然在本文發佈之前,2018年度的報名日期已經截止;但我衷心期望這個民間單位會繼續將這個活動一屆一屆辦下去,因為,能有實力提供資源、並且願意像在『做傻事』的系統,在臺灣實在不多見,而也許你就正好會需要這樣的支援來協助你再往前走一步!
2018年第六屆新光三越不插電音樂大賽的相關活動網址: https://streetvoice.com/opportunities/806/
【貳】MYFONE 行動創作獎~
這個由手機行動業者所主辦的企業形象創意獎項,今年已經是第十二屆了;而獎項的內容,除了原創音樂方面,還包含了訊息文學、微電影、原創貼圖等等,比較實質的面向是:獎項所提拱的獎金,應該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高額。
但,會讓我想要介紹這個獎項的原因,並不是它提供的高額獎金。在我過去曾經參與過三次的評審過程中,每一年我都可以聽到海量的原創歌曲;這其中,當然不乏製作精良、完成度很高的參賽作品,而在賽程的最後,這些高質量的作品往往也都能取得相當好的名次。不過,讓我真正在意的是:這裡面,真的有許多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詞、曲原創作品,卻常常因為沒有足夠的音樂資源,或者在編曲上顯得貧乏,或者在器樂演奏上缺乏經驗,或者在演唱上未能『隱惡揚善』,總之,來自許多『後端』的音樂製作資源支援,所以在評審的第一聆聽經驗上就被打了折扣,而幾乎很難再與其他製作精良的作品一較高下。
而主辦的行動業者基金會也注意到這樣的遺珠之憾,所以在今年的賽事上,主辦方特別選擇了一個獨特的合作夥伴 --- 『音樂霸』,希望藉由這個新興的音樂平台,來協助所有音樂資源不足的熱情原創作者,得到更好的資源整合,完成獨力所不容易達成的目標。
『音樂霸』(https://www.musicbravo.com.tw/ ) 這個所謂的『音樂資源共創』平台,簡單的解釋就是:集合了華人文化區所有學有專精的音樂工作者,每一位都以『版權分潤』的概念來提供自身的音樂才能,藉由『專案合作』的方式,共同協力完成音樂作品。
以『行創獎』的模式來說,如果你真的寫了一個好得不得了的歌詞,但始終無法找到一位你滿意的旋律合作對象,你可以藉由『音樂霸』的專案合作方式,向有登記參與音樂霸的人才庫中進行合作邀請;而如果因此真的順利完成了旋律的寫作,你同樣可以用這個專案向人才庫中的編曲、樂手、錄音室、錄音師發出合作邀請,來讓你的作品有機會呈現更專業而精良的面貌;而如果你是整個音樂製作環節的其他端點:譬如你就是一位吉他手,但你平常不太擅長詞、曲創作,但又很想去挑戰『行創獎』的高額獎金,你一樣可以在這個平台中發起專案,來達成你希望的作品。
這種『共創』模式會牽涉到三個重大的變因:
1. 【音樂霸的『人才庫』夠不夠力!】
我會建議你可以點進音樂霸的官網連結,看一看我所謂的『華人文化區所有學有專精的音樂工作者』到底都有誰;就我自己的認知是:你所能看到的工作者,你都可以直接連結到本人。
2. 【『版權分潤』的機制夠不夠可靠?】
這個平台的所有數字拆分,都來自於『區塊鏈』的技術,這應該會是接下來的世代中,最透明公開而無法自行篡改的方式;也就是說,一旦所有參與者議定了合作的分成比例,而如果你的團隊真的在類似『行創獎』中獲得獎金,或甚至未來成為市場銷售的商品,所有的金額都會自動、公正而公開地進入到每一位參與者的戶頭。
3.【這些音樂人為什麼要跟我合作?】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音樂工作者當然有絕對的自由,來決定要不要參與你的作品專案;而你能夠吸引他們的唯一因素,就是 --- 把你的作品寫到最好!
這樣不是很好嗎?你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寫出你能寫得最好的部份,因而說服了其他的音樂人才,他們也拿出了最好的本事,因此整個參賽作品的水平提高了,主辦的企業主得到更好的形象營造,而音樂人呈現更扎實的表現 --- 這不就是我們都希望的正向循環嗎?
我因為並沒有參與2018年這一屆的『行創獎』評審,因此,在推廣這個行動業者的獎項、以及他們所跨領域合作的策略,應該還算不會失之公允;但真正重要的是,我真的深深相信這會是一個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關鍵只在於:你願不願意參與。
2018年地12屆 MYFONE 行創獎的相關資訊連結 (這個活動的報名截止日期還有一段時間喔~) :https://www.myfone.org.tw/MMCR/mcr/index.aspx ,https://www.myfone.org.tw/mmcr/MCR/ringtone_measures.aspx
整個『環境』正在迅速地形變,而『人脈』建構的方式也一定會有新的方式!我期待看到的,不是僅止於對於產業沒落的喟嘆,而是,我們都願意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的企圖心!
同志們正在集結,該是我們開始行動了!
------------------------------------------------------------------
後記.
2018年6月23日,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在台北,第29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我的好兄弟謝銘祐先生與我最信賴的音樂夥伴:『佛跳牆』的成員們以及『黑粉紅絃樂四人組』(這真的是我剛剛才起的命名~),聯袂客語音樂代表人物的林生祥先生與生祥樂隊,共同完成了一段『台客』的『氣口』表演節目。
這個節目好看極了!而我也非常榮幸,能協力完成銘祐那一 Part 的音樂編曲與製作;這其中一定要感謝在幕後提供最專業支持的『三川娛樂』老闆、銘祐的合夥人黃浩倫先生,以及錄音、混音工程師許財翁先生!
台客的『氣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tnXWygyXQ
而在當晚『氣口』演出的一個小時後,我與『佛跳牆』的主唱戴佩妮,以及另外一班我們長期合作的樂手們,在四川成都的『熱波音樂節』,暢快而熱汗淋漓地演完另外一場音樂節目,在那個巨大而開放的舞台,我覺得音樂、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今天所選用的黑白照片,是阿妮在前一晚的 Sound Check 過程中,從她在舞台後方 stand by 的視角所拍攝、編輯的;那些傑出的音樂家分別是:鼓手 – 李守信先生,貝斯手 – 邱培榮先生,鍵盤手 – 蔡政勳先生,以及吉他新秀 – 翁光煒先生。
我深信『音樂是人的表現』,而今時今日,我更願意相信:『音樂,是人合作的表現』!就讓我們繼續暢快而熱汗淋漓地開展下一個階段的音樂人生吧!
修辦道程大精進歌詞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10
1982年,當羅大佑先生以一襲黑衣、桀驁不馴的姿態,發行了『之乎者也』專輯來挑戰臺灣民主開放前的詞曲審查制度時,後來的『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先生正首次以『製作人』的身份,用一種『大雜燴實驗』的心情(語出:http://tw.mojim.com/tw100493x5.htm ),為民歌手鄭怡製作了獲得極大市場成功的專輯『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1984年,李宗盛先生加入滾石唱片,執行了我個人覺得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張、同時也最具有識別意義與商業成功價值的概念專輯:張艾嘉的『忙與盲』;而正當我們覺得李宗盛先生就是一位極具市場眼光、熟嫻操作主流女性觀點的製作人時,在1986年,他卻以一種難以置信的樸素樣貌,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
那是一張比近年興起的『文青風』還要更具有文青定義的自省式專輯,不同於羅大佑先生的『向外看』的硬式批判風格,李宗盛先生更擅長『往內挖』的軟性說『心裡話』的方式;在音樂性上也有別於羅先生鏗鏘有力的抗議,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陳述,卻能讓時間永遠停留在他說故事的當下,餘韻盤旋。
說起來,這兩位對臺灣流行音樂極具影響力的音樂人,就像是『北風與太陽』的那種對比。
而我特別想提到『生命中的精靈』專輯中的第一、第二首作品,來做為這一次的主題: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華語篇]
曲目1-10 李宗盛-開場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eHugI7fw&list=PLxqjquijcuTNt5A_M0WabGrm2aFR56oAK
曲目1-11 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PwfsRGLqk
近年來,李宗盛先生甚至開發了自己的手工木吉他品牌『Lee Guitar 李吉他』!但如果從他在第一張專輯就編寫彈奏了這樣曲風的音樂,其實相關的發展脈絡也就有跡可尋了。我想再表述的是:
1. 在『開場白』的前奏以及主要的伴奏,很不可思議的,幾乎都是只彈了和絃內音,卻能建構起一個『可以唱得出來』的伴奏主題旋律;而在『生命中的精靈』,其實也只是加了少量的『搥音』以及精簡的經過音,同樣也可以建立起『記得住、唱得出來』的旋律線。後來我在流行音樂產業所受到的訓練,其中很大的一個課題,就是要編寫出一個『有辨識度、能記憶』的前奏,但要像這兩首作品,只用非常單純的音符元素就能辦到這個命題,我真覺得…好像只能解釋為天份的問題了。
2. 關於文字…我非常確定這真的是天份的問題了!但我的推測是:李宗盛先生對於一位創作者最需要的『觀察力』,已經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了;他觀察自己、觀察別人,揣度著每個人對於生活種種事物的內在心理反應,連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舉止與心底感受的路徑,然後用一種『同理心』、『別人』看得懂的文字,不浮誇不渲染地直白陳述出來。我真的覺得年輕的詞曲創作者,以及事實上我在北藝大的製作課程對同學們的要求,都是應該靜下心來研究一下李宗盛先生使用文字的方法,來增進歌詞寫作的場景深淺、人物心理、情緒的起伏濃淡種種的掌握能力。
你需要『觀察』,來蒐集寫作的素材,你需要『沈澱』,來醞釀、純粹你對於素材的情感;你需要『鍛鍊』,來打磨寫作的筆力。
然後大量的『習作』,才能看看是否能精進出些許的『創作』。
3. 關於演唱與詮釋,我們都能清晰辨認出李宗盛先生獨特的『唸唱』式的風格,但如果你真的大量研究了李宗盛先生所製作過的歌手,會發現沒有任何一位歌手使用到這樣的表現方式;但有趣的是,後來許多的創作型歌手在製作其他音樂人的作品時,都會把自己的樣貌投射在歌手身上,有意無意地讓歌手唱得像是製作人的影子。
把這個說法反過來想,許多的創作者會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創作,往自己喜歡的『偶像』靠近,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有自己偶像的神韻。
但那是行不通的。
李宗盛先生在製作自己的時候,他做出的是『李宗盛』,他在製作XXX時,他做出的是『表演得更入裡的XXX』,而不會是第二個『李宗盛』。
因為市場不會需要第二個唱得像李宗盛的產品。
市場不會需要第二個Steve Vai,或任何一位『第二個』的吉他英雄,不論是木的或電的。
因為『風格』是自己的,你得要去觀察、沈澱與鍛鍊,你得要知道自己是誰。
很多年前,我有幸參與過屏風表演班一個戲劇作品,擔任音效執行的工作,因此能有機會親炙李國修老師導戲的工作過程。對於表演者角色的詮釋,李老師有一句極為簡單但極為深刻的教導:『你做為角色,站在舞台上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想著【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那,戲就連貫了、活了。』
我現在為什麼用這個音?它的前一個音是誰?我怎麼去下面一個音?
我怎麼唱這個句子?我先前為什麼、怎麼唱了?我之後怎麼往下唱?
因為一切都是詮釋,李宗盛先生唸唱所詮釋的自己,Steve Vai用音程、搖桿所詮釋的自己,李國修老師用戲劇詮釋的自己。
你所詮釋的你自己,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是不是成得了『風格』。
以上。
『開場白』、『生命中的精靈』,聽起來像是兩首簡單不複雜的作品,但其實具體而微地將李宗盛先生的音樂內在呈現了出來:
1. 他其實在自己的第一張專輯作品中,就已經嚐試把民謠與Fusion音樂元素做了結合,如果你看到、聽過李先生最近期的現場演唱會音樂版本,你會發現這三十餘年來,他就是把第一張專輯就包涵過的音樂語彙,找到了更可以信賴的音樂夥伴,用更爐火純青的方式陳述給他的聽眾。
2. 他自己彈吉他、自己做吉他,他說他看到的人生,也讓別人唱他看到的人生,然後,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有創作的深度呢?
而一切卻表現得如此簡單。
我只是在想,我們的指板、音樂冒險旅程,是不是也能這樣,簡單而又深刻呢?
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