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武器》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今天是美國傳奇小說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7.21 — 1961.7.2)的忌辰。
海明威憑一己之力,影響了幾乎所有國家的文學。他把自己極簡的寫作風格比作「海上飄浮的冰山」:用文字寫下的東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都在海面以下,這使小說的內蘊更豐富、更耐讀。他筆下的人物們在逆境中硬朗的風度,給無數讀者源源不斷的信念與勇氣。
今天,我們分享一篇海明威的訪談錄,以此紀念。
▲電影《午夜巴黎》中的青年海明威
採訪者:你不在打字機邊上時,是否能做到完全不去想手頭的工作?
海明威:當然可以。但這需要自制力才能做到,而這種自制力是後天得來的,並不是天生的。
採訪者:當你讀到前一天結束的地方時,你會對那部分進行修改嗎?還是說全部完成之後才會?
海明威:我每天都會修改寫完的部分。全部完成之後,肯定要再過一遍。在別人把稿子打出來後,我還能多一次機會對著乾乾淨淨的打印稿修正改寫。最後是看校樣。能有這麼多不同的機會,我很感恩。
採訪者:你會做多大程度的改動?
海明威:這要看情況。《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我重寫了三十九遍才終於滿意。
採訪者:是否存在某些技術問題?是什麼難住了你?
海明威:把詞用對。
採訪者:是不是重讀能讓你的「文思」更加「泉湧」?
海明威:重讀讓你不得不繼續寫下去,因為你知道你還沒有到達最好的地方。文思總會有的。
採訪者:那麼你是否還是會在某些時候毫無靈感?
海明威:那必然。但只要是停在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的地方,總能繼續寫下去。只要能落筆,就沒問題。文思自然會來的。
採訪者:桑頓·懷爾德提起過某些助憶手段,能讓作家精神抖擻地整天工作。他說你有一次告訴過他,你削了二十支鉛筆。
海明威:我壓根就沒同時擁有過二十支鉛筆。用掉七支二號鉛筆就意味著這一天成果相當不錯了。
採訪者:在你心目中,哪些地方對你的寫作有幫助?兩世界旅館肯定算一個,你在那兒完成了那麼多著作。還是說周遭環境對你的作品幾乎沒什麼影響?
海明威:哈瓦那的兩世界旅館的確是個非常好的寫作地。莊園也很不錯,或者說曾經很不錯。但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寫得很好。我是說,在不同的處境下,我都能視情況盡可能做到最好。電話和訪客是最影響寫作的。
採訪者:想寫得好的話,情緒穩定是否必要?你曾經跟我提過一次,你只有在戀愛中才能寫得好。你能再詳細地解釋一下這個論點嗎?
海明威:好一個問題。不過你問出來了,給你滿分。在任何沒有他人干涉或是打擾的時候,人都能好好寫作。或者說只要夠狠心,就一定能做到。但戀愛中的人肯定寫得最好。如果答不答對你來說都一樣的話,這個問題我就不多說了。
▲海明威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利
採訪者:那經濟保障呢?會不利於寫出好的作品嗎?
海明威:如果錢來得很早,而你愛寫作又愛享受生活,就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來拒絕這些誘惑。一旦寫作成了你最大的惡習,同時也帶來最多的愉悅,那就只有死亡才能阻止它了。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保障幫助會很大,因為它免去了你的種種擔憂。擔憂能夠毀滅寫作的能力。健康狀況的糟糕程度和擔憂的多少成正比,而擔憂會攻擊你的潛意識,破壞你的儲備。
採訪者:你能回憶起決定要成為作家的具體時刻嗎?
海明威:不能,我一直都想成為一名作家。
採訪者:菲利普·楊在他評論你的書中提出,1918年你所遭受的嚴重迫擊炮傷帶來的創傷性休克,對你的作家生涯影響極大。我記得你在馬德里的時候簡單談及過他的論著,並不以為然,還說你認為藝術家的才能並非後天獲取的,而是依據孟德爾法則先天遺傳的。
海明威:顯然那年在馬德里,我的腦子不太清醒。唯一說對的話可能是我只是非常簡短地評論了楊先生的著作,以及他的文學創傷理論。大概是那年我經歷的兩次腦震蕩和一次顱骨骨折導致我說話不怎麼負責任。我的確記得告訴過你,我相信想象力可能來自遺傳的種族經歷。如果光把這話當作腦震蕩後的趣談,好像沒什麼問題,不過它也不怎麼靠譜。所以在下一次能讓我清醒的創傷到來之前,這話題我們就說到這兒吧。你同意嗎?不過還是要謝謝你沒提及任何我可能牽扯到的親戚名字。聊天的樂趣在於探索,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以及所有不負責任的話,都不應該寫出來。一旦寫出來,你就必須為它負責任。有時可能只是說出來看看自己是否相信而已。關於你問的問題,創傷的影響區別很大。簡單小傷,骨頭都沒斷一根的那種,不值一提。它們有些時候還能帶來信心。嚴重傷到骨頭和神經的那種創傷對作家來說就很不好了,對其他人也一樣。
採訪者:你認為對想要成為作家的人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智力訓練?
海明威:這麼說吧,他應該出去上吊自殺,因為他會發現想寫得好比登天還難。然後上吊的繩子會被不留情面地砍斷,他的後半生都會受自己所迫,努力寫到他所能做到的最好。至少他還能從上吊的故事著手。
採訪者:那你對那些進入學術界的人有什麼看法?你認為這麼多擔任教職的作家是否都以他們的文學生涯做出了妥協?
海明威:這取決於你對妥協的定義吧。是被拋棄的女性這個語境嗎?還是政治家的讓步?或者說是你和你的雜貨商或裁縫達成一致,你會多付點錢,但會晚幾天付?既能寫作又能教書的作家就應該兩樣都能做到。我做不到,我知道,我也佩服那些能做到的人。不過我認為,學術生活可能會終結外部的經歷,從而限制人對世界瞭解的增長。但瞭解越多,作家責任越大,寫作難度就越高。試圖寫出什麼有恆久價值的東西是一項全職工作,實際寫作每天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作家可以與井類比。有多少種井,就有多少種作家。重要的是井里要有好水,最好能規律地抽出定量的水,而不是把井抽乾,然後等它再被注滿。我知道我跑題了,但這個問題本身不怎麼有趣。採訪者 你會建議年輕作家從事新聞工作嗎?你在《堪城星報》接受的訓練多大程度上對你有幫助?
海明威:在《星報》,你必須學會寫簡單陳述句。這對任何人都會有幫助。新聞工作不會加害於年輕作家,只要他能及時脫身,就會對他有好處。這是最老套的陳詞濫調了,我為此道歉。但你如果一直問同一個人老套無聊的問題的話,你只能得到老套無聊的回答。
▲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
採訪者:你曾在《跨大西洋評論》中寫道,做新聞唯一的理由是因為收入高。你說:「當你把有價值的東西寫出來時,就是摧毀了它,你至少想為之多收點錢。」你認為寫作是某種自我毀滅嗎?
海明威:我根本不記得寫過這種東西。但它聽起來愚蠢又簡單粗暴,像是我為了避免冥思苦想而說出來的機靈話。我當然不認為寫作是一種自我毀滅,雖然做新聞在達到某種程度後,可能對於嚴肅的創作者來說是一種日常的自我毀滅。
採訪者:你認為與其他作家一起進行智力激蕩對作家來說有價值嗎?
海明威:當然有。
採訪者:1920年前後在巴黎,你和其他作家還有藝術家一起有「團體感」嗎?
海明威:沒有。沒有什麼團體感。我們尊重彼此。我尊重很多畫家,一些和我同齡,一些年紀大一點——格里斯、畢加索、布拉克、莫奈(當時他還在世)——還有幾位作家:喬伊斯、埃茲拉,還有斯泰因寫得好的那些……
採訪者:寫作時,你會不會受到當時在閱讀的東西的影響?
海明威:喬伊斯開始寫作《尤利西斯》之後就沒有了。他的影響不算直接。但在我們熟知的詞成為某種阻礙、必須為一個單詞較勁的那段時間里,他的作品產生的影響改變了一切,讓我們能夠擺脫這些桎梏。
採訪者:你能從作家身上學到關於寫作的東西嗎?你昨天告訴我,譬如喬伊斯就沒法談論寫作。
海明威:和你的同行在一起時,你們往往會談論其他作家的作品。作家水平越高,就越少談論自己寫的東西。喬伊斯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作家,他只會對傻子解釋自己在做什麼。他所尊敬的其他作家應當通過閱讀他的作品來瞭解他在做什麼。
採訪者:你近年來似乎有意避免與其他作家接觸。為什麼?
海明威:這問題更複雜些。你寫作越深入,自己就越孤獨。你的許多好朋友和老朋友都去世了,其他人搬了家。你極少見到他們,但會通信,和他們保持聯繫,就好像過去一起泡咖啡館時那樣。你們給彼此寫滑稽的、充滿滑稽的壞話的、不負責任的信,這幾乎和面對面聊天一樣令人愉快。但你也更孤獨,因為你必須通過這種方式創作,創作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如果浪費的話就感覺是在造孽,無法救贖。
採訪者:你怎麼看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你的同輩人——對你作品的影響?格特魯德·斯泰因對它們有沒有貢獻?埃茲拉·龐德呢?或者說馬克斯韋爾·珀金斯?
海明威:抱歉,但我的確不擅長這樣的屍檢。有懂文學的和不懂文學的驗屍官專門來處理這些事。有關她對我的影響,斯泰因小姐用了很長的篇幅來寫,其中有相當多不準確的地方。她從一本叫《太陽照常升起》的書中學習了怎麼寫對話之後,覺得這是非做不可的。我挺喜歡她的,覺得她學會怎麼寫對話真是件好事。對我來說,從所有能夠學到的人身上學習東西,無論他們是在世還是已經去世,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我不知道這會如此強烈地影響到格特魯德。她在其他方面寫得都不錯。埃茲拉對於他所真正瞭解的東西悟性非常高。這種對話不會讓你覺得無聊嗎?這類私下的文學八卦,就像洗著三十五年前的臟衣服一樣讓我覺得惡心。如果有人試圖把所有實話都說出來,情形就不一樣了。這種對話就會有點價值了。在這裡,更簡單也更恰當的辦法是對格特魯德表達感謝,我從她那裡學到了許多有關詞語間抽象關係的知識——看我多喜愛她;我重申我對埃茲拉作為偉大的詩人和忠誠的朋友的認同;然後我非常在意馬克斯韋爾·珀金斯,直到今天我還是不能接受他已經去世的事實。他從未讓我改過任何我寫的文字,除了剔除一些當時還沒法發表的詞。那些詞留了白,任何認識那些詞的人都會知道是什麼。對我來說,他不是一位編輯。他是一位聰慧的朋友,也是非常好的同伴。我喜歡他戴帽子的方式,還有他嘴唇動彈的怪樣子。
▲歐內斯特·海明威
採訪者:你認為你的文學先輩——你從他們身上學到最多的那些人——有哪些?
海明威:馬克·吐溫、福樓拜、司湯達、巴赫、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安德魯·馬維爾、約翰·鄧恩、莫泊桑、好人吉卜林、梭羅、馬里亞特船長、莎士比亞、莫扎特、克韋多、但丁、維吉爾、丁托列托、希羅尼穆斯·博斯、勃魯蓋爾、帕蒂尼爾、戈雅、喬托、塞尚、凡·高、高更、聖胡安·德·拉·克魯茲、貢戈拉——要把所有人列完得花一天。然後這聽起來就會像是我在炫耀自己並不擁有的博學多識,而不是努力試圖記起所有影響過我的生活和作品的人。這不是一個老套無聊的問題。這問題很好,但很嚴肅,需要檢驗自己的良心。我說到了畫家,或者說是剛提到了其中幾位,因為我從畫家身上學到如何寫作的方法和我從作家身上學到的一樣多。你問我這是怎麼做到的?那又要解釋一整天。我認為一個作家還可以向作曲家學習,學習和聲和復調的效果很明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登場於古希臘神話的英雄。 也是荷馬的長篇敘事詩《奧德賽》的主角。 在《伊里亞德》中則是以特洛伊戰爭的一員登場。 在特洛伊戰爭中,他以阿凱亞軍首屈一指的智將身分活躍著。 在阿基里斯死後,則以木馬奇策來攻陷特洛伊。 戰爭結束後,為了回到自己所愛的女性佩涅羅珀的身邊而渡海,期間雖然遭遇兇猛的獨眼 巨人種庫...
佩涅羅珀fgo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奧斯卡慣性歧視小男童?】
在《漫漫回家路》(Lion ,2016)中演出最為搶眼的八歲童星桑尼.帕瓦(Sunny Pawar)獲得不少觀眾好評,認為他的真摯演出足以入圍奧斯卡,堪稱一大遺珠。
.
回想去年其實也有過類似的討論,《不存在的房間》(Room ,2015)中的九歲童星雅各.特倫布雷(Jacob Tremblay)也被評為有衝奧實力,最終卻未能闖進入圍名單。
.
是奧斯卡獎對小孩子特別苛刻嗎?或也不然,就在四年前,《南方野獸樂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2012)的女主角葵雯贊妮.華莉絲(Quvenzhané Wallis)才以九歲之齡角逐影后頭銜。
.
如果攤開往屆入圍名單,其實便可快速發現趣點所在。奧斯卡不是不給小孩機會,而是對「小男孩」特別苛刻。
.
若以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定義,兒童為未滿18歲之人,以下為歷屆提名奧斯卡獎主、配角項目的男、女兒童彙整(歲數為頒獎典禮時年紀,標星號表示獲獎):
.
.
【男童】(依入圍年份排序)
(1)最佳男主角:傑基.庫珀(Jackie Cooper)
《淘哥兒》(Skippy ,1931)──9歲
(2)最佳男配角:布蘭登.狄.王懷德(Brandon De Wilde)
《原野奇俠》(Shane ,1953)──11歲
(3)最佳男配角:薩爾.米涅奧(Sal Mineo)
《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 ,1955)──17歲
(4)最佳男配角:傑克.威德(Jack Wild)
《孤雛淚》(Oliver! ,1968)──16歲
(5)最佳男配角:賈斯汀.亨利(Justin Henry)
《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 ,1979)──8歲
(6)最佳男配角:海利.喬.奧斯蒙(Haley Joel Osment)
《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1999)──11歲
.
上述六位入圍奧斯卡的男童無一獲獎,最近一次有男童提名奧斯卡,已經是18年前的海利.喬.奧斯蒙,而奧斯蒙都已經長成大叔了。唯一一位提名男主角項目的男童,則是上古時期的傑基.庫珀,遠在86年前。
.
.
【女童】
(1)最佳女配角:博尼塔.格蘭維爾(Bonita Granville)
《三人行》(These Three ,1936)──14歲
(2)最佳女配角:派蒂.麥考馬克(Patty McCormack)
《壞種》(The Bad Seed ,1956)──11歲
(3)最佳女配角:瑪麗.巴德哈姆(Mary Badham)
《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10歲
★(3)最佳女配角:佩蒂.杜克(Patty Duke)
《熱淚心聲》(The Miracle Worker ,1962)──16歲
★(5)最佳女配角:塔圖姆.奧尼爾(Tatum O'Neal)
《紙月亮》(Paper Moon ,1974)──10歲
(6)最佳女配角: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14歲
(7)最佳女配角:奎因.卡明斯(Quinn Cummings)
《再見女郎》(The Goodbye Girl ,1977)──10歲
★(8)最佳女配角:安娜.派昆(Anna Paquin)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 ,1993)──11歲
(9)最佳女主角:凱莎.卡索-休斯(Keisha Castle-Hughes)
《鯨騎士》(Whale Rider ,2002)──13歲
(10)最佳女配角:艾碧.貝絲琳(Abigail Breslin)
《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 ,2006)──10歲
(11)最佳女配角: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
《贖罪》(Atonement ,2007)──13歲
(12)最佳女配角:海莉.史坦菲德(Hailee Steinfeld)
《真實的勇氣》(True Grit ,2010)──14歲
(13)最佳女主角:葵雯贊妮.華莉絲(Quvenzhané Wallis)
《南方野獸樂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2012)──9歲
.
若就女童來看,共有13位曾提名主、配項目,是男童的兩倍之多。三位女童星獲獎,男童則無。進入21世紀後,女童星獲得五次提名,男童一樣掛零。
.
若說奧斯卡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這下還多了一項男童歧視。不過無獨有偶的是,無論是男是女,奧斯卡同樣在主角項目會提高不少標準,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女童迄今也只有凱莎.卡索-休斯和葵雯贊妮.華莉絲兩位。
.
兒童演員的表演究竟是演技的展現,還是演員其本能的反應,在適切的選角下被擺在正確的位置而已,向來都是存在爭議的話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幾乎少有在童年時期獲得「演技」肯定的演員在成年之後能獲得同等或更為出色的成就,茱蒂.佛斯特是少數例外。
.
額外補充,奧斯卡獎史上最年幼的得主,並非塔圖姆.奧尼爾,而是六歲稚齡的全民寵兒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鄧波兒在1934年榮獲奧斯卡獎少年榮譽獎,時至當年,她已經出演了14部電影!
.
.
(圖為《漫漫回家路》劇照,貧民窟出身的天才小童星桑尼.帕瓦。)
佩涅羅珀fgo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登場於古希臘神話的英雄。
也是荷馬的長篇敘事詩《奧德賽》的主角。
在《伊里亞德》中則是以特洛伊戰爭的一員登場。
在特洛伊戰爭中,他以阿凱亞軍首屈一指的智將身分活躍著。
在阿基里斯死後,則以木馬奇策來攻陷特洛伊。
戰爭結束後,為了回到自己所愛的女性佩涅羅珀的身邊而渡海,期間雖然遭遇兇猛的獨眼
巨人種庫克洛普斯、海神波賽頓的詛咒、魔女喀爾刻以及海妖卡呂普索的誘惑、魔鳥賽壬
的歌聲、海魔斯庫拉棲息的海域、赫利奧斯神的憤怒等諸多苦難,並付出了許多代價,但
他最終仍然跨越了這一切。
「為了向前邁進而踏出的這一步,究竟有多麼的沉重。
——我也是略有所知的。」
筋力 C 魔力 B+
耐力 A+ 幸運 EX
敏捷 D 寶具 B
身高/體重:179cm/63kg
出典:特洛伊戰爭、《伊里亞德》、《奧德賽》
地域:歐洲
屬性:中立・善 性別:男性
很受歡迎。總而言之就是很受女性歡迎。
他是個擁有不屈不撓意志的人物。
身為特洛伊戰爭的英雄,也同時是希臘神話中最厲害的其中一位冒險家。
正因為他是經歷許多冒險,跨越眾多苦難的男人,所以他會言出必行。被引用為奧德賽(
冒險之旅)一詞的語源的他可不是虛有其表而已。
即使誇下海口,他也會確實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實行。
說要攻陷特洛伊,他就會攻陷。
說要從感情糾紛中脫身,他就能做到。
說要將怪物或是魔獸打倒,他就會打倒。
而當他說要回到佩涅羅珀的身邊時——他總有一天,也一定能辦到。
○眾神的寵愛:B+
體現了來自奧林帕斯眾神之寵愛的技能。
能帶來各式各樣的效果。
其中,又以女神雅典娜的愛最為深厚。因此,奧德修斯能夠破例的使用眾神的防禦兵裝,
寶具埃癸斯。
在本作中基本上不會作為技能使用。
○專心一志(愛):A
精神的絕對性。也是他不屈不撓的意志泉源。
他那奉獻給愛妻佩涅羅珀的心,絕對不會有所動搖。
寧芙的一員卡呂普索、艾尤島的魔女喀爾刻、夢幻的公主娜烏西卡……奧德修斯在旅途中
曾受到許多女性追求。就連女神雅典娜的庇佑,在某些方面而言也可說是「有異性緣」的
表現吧。
奧德修斯雖然擁有符合他美男子外表的經歷……
但他本人卻是非常專情的。
只是,他為了回到自己所愛的佩涅羅珀的身邊而展開旅程後,不知為何,時常會遇見各式
各樣的女性們。
(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
「神體結界」
等級:A 種別:結界寶具
範圍:- 最大捕捉:1人
Aegis。
由奧林帕斯眾神之手所鍛造出的防禦兵裝。
據說其外貌是鎧甲或是盾牌。
本來被認為是藉眾神之手所施加的概念防禦,是極為強力的結界類寶具,但奧德修斯因深
得女神雅典娜的寵愛之故,而得以破例的將此寶具以物理的「鎧甲」形式穿戴於身。
這也就是,擁有概念防禦,由神鋼製成的無敵鎧甲。
為常時發動型的寶具。
在本作中則是以技能表現。
「終焉的大木馬」
等級:B++ 種別:對國寶具
範圍:2~80 最大捕捉:400人
Troia Hippos。
在特洛伊戰爭末期,奧德修斯想出一計,讓一座巨大木馬被搬入特洛伊城內。在木馬之中
潛伏著許多希臘士兵(阿凱亞士兵)——
結果便是特洛伊引敵入關,在內外夾攻下而被攻陷。阿凱亞軍終於獲得勝利。
根據記載,奧德修斯本人也躲藏於木馬之中,並與士兵們一同作戰。
做為寶具的「木馬」之實態,是能令人聯想到女神雅典娜所賜的埃癸斯之祝福,由神鋼的
裝甲所包覆的大型座騎。藉著真名解放而被召喚出的木馬,能變化為有如巨人一般的殲滅
型態,其破壞力則能令人聯想到特洛伊戰爭的嚴峻。
#FGO #奧德修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