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早年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每當我生起了些許的煩惱和自己的貪、瞋、癡、慢、疑熾盛得無法轉化的時候,我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讓自己的心先安頓停歇,找時間多閱讀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利益眾生、捨身忘死,為了眾生所發的菩提心的感人故事,更是俯拾皆是。在過去更長久之前,當時的佛名為一切度王佛的劫數中,有兩位出家人,一個叫做精進辯法師、一位叫做德樂正,當時的一切度王佛經常為了度化眾生,開示成佛解脫的妙法。有一次也是佛正在開示佛法,此時正是人、非人、天龍八部以及所有的一切佛弟子、四眾弟子都在會場上很專心地聆聽一切度王佛的開示,精進辯法師當時也是很專注地在聽佛講說,立刻就證得了菩薩的位階。可是在他旁邊的另外一位比丘德樂正,卻沒有辦法專心地聽講,一直想要閉上眼睛,因為實在太睏了!精進辯和德樂正因緣特殊,也非常地照顧德樂正,他在德樂正的位子旁邊告訴他:「你不要再昏沉了,千萬不要再繼續睡下去了,你要知道你這是經過千百億萬年之後,才遭遇到佛的住世,這種機會實在太難遭遇,你要趕快醒過來,千萬不要再繼續昏睡。你要解脫,睡眠實在是最大的一個煩惱。解決這個根本煩惱,就是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衷,當時是如何地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所發的誓願千萬不要忘記,才有辦法獲得解脫。」
這一番話,德樂正雖然聽了有些許的調整,但是我們都知道習氣是千年萬載所帶來的,豈能在一朝一夕之間轉變過來。雖然那段時間有稍微變得精神抖擻一些,可是漸漸地老毛病又生起,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昏沉掉舉,有很多次他也知道,他也嘗試要坐下來好好地思惟佛陀所開示的佛理,甚至於還跑到海邊的石頭上面打坐,用盡一切的方法調整自己的出入息,希望能夠克服自己貪睡的毛病,但是這種拉鋸到最後他還是被昏沉給打敗了。在某一次打坐的過程中,德樂正正在和自己的昏睡習氣做搏鬥的時候,精進辯法師看到了,為了他這種習氣,也用盡了一切方法曾經要勸勉他,但他知道習氣這種事便是一種業力,如果沒有重大的因緣,是無法改變的,他心裡也明白其實德樂正是很想修行證道的,因此已經獲得了菩薩果位的精進辯比丘此時是有神通的,他心中生起了一股慈悲心。他用慈心三昧化現為一隻蜜蜂王,馬上就從身上發出很刺耳的嗡嗡嗡的聲音,速度極快地朝著德樂正的眼睛飛撲過去。這個動作由於是突如其來,而且蜜蜂直接飛往他的眼睛,彷如一根針正不偏不倚地朝著他的眼睛直戳過來,這動作讓德樂正不覺地覺醒過來。接著一段時間以後,他又漸漸地昏沉想睡,那隻蜜蜂王便又會再度現身要螫他的眼睛,他因為驚嚇害怕便不敢昏沉,如此反覆多次之後,漸漸地他的習氣就改變過來。由於德樂正改變了習氣,他的精進和悟境也漸漸地提升,蜜蜂王覺得應該可以幫忙協助德樂正的悟境,他不斷地用各式各樣的示現來讓德樂正明白貪執和無明對於修行上負面的果報,最後終於感化了德樂正比丘,他受了精進辯比丘的慈悲感召,終於突破了他長久以來的昏沉,每天毫不鬆懈地精進修行,最後他也證悟到了不退轉的果位。
節錄|心無所繫,意無所縛,識無所緣https://teacherwang.pse.is/楞嚴經蠡測三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幅摹敦煌研究院編327號窟佛座下方的伎樂菩薩。畫中菩薩手持排蕭,頭身著各色珠冠、瓔珞與彩帶,透過深青色的背景幫襯,更顯裝扮華貴。兩側彩帶彷彿隨著音樂聲舞動,在半空中劃出大大小小的S形,既纏繞又舒展,既對稱又活潑,適與儀態端莊、神情專注的菩薩相互襯托,渲染出畫面的韻律感。 張大千、番僧昂吉 摹敦煌...
佛弟子 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只要遇到人,大家不免憂心忡忡的擔心著疫情,也有很多人因為睡不好壓力大而頻詢問有甚麼煲湯可以改善,當然喝煲湯有一定的助益,但根本還是需要來自心靈的力量;資訊爆炸的時代,請大家不要隨著紊亂的訊息起舞,每天固定的時間在官方頻道了解動向跟警惕自己,別人我們管不了,把自己管好就好。
當你太注意疫情的發展時無意中反而了助長了病毒的肆虐;因為注意力在那裡能量就在那裡,也等同賦予病毒的能量反而強化了它。外在越混亂你的內心要越平靜;內心受到外界的干擾越多,反而越混亂,情緒會越低落。心平氣和、氣定神寧以養身;反之則傷身。面對疫情除了身體健康的保健之外,心靈的穩定更重要,因為心靈的力量足以影響根本,時常的觀內讓自己穩定很重要的,吃飽睡好清除負能量,靜心的等待一切都將會過去。
晨早起來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一則故事,我想在此借來分享給大家,不要去介意故事裡的宗教派系是否為你所遵從的信仰,但請專注感受於故事所帶給你的體悟,給自己跟身邊的人事物高頻的祝福,一切都在起心動念之間!
在印度的一個村莊,許多人都拿出錢買蠟燭去供佛。當然,越有錢的,蠟燭也就越高、越粗。其中一個賤民寡婦,知道有這個機緣,她也用她乞討來的幾毛錢,買了一根細細短短的蠟燭想拿到佛前面供養。無奈佛的跟前已經擺滿了成千上萬的粗大蠟燭了,於是,她只好小心翼翼的把她的那根蠟燭點上,放在遠遠陰暗的角落,希望佛能夠看見她這小小微不足道的心願。
當眾人離去之後,突然刮起一陣風(劫難?),所有人的蠟燭都被吹滅了,唯獨寡婦的小小燭火沒有滅絕,在一片漆暗中,她的燭火變成唯一的光明,映出佛的微笑光彩。
物質界的多寡、豐盛與否,並不重要,心誠則靈,這是我們對這個故事的解讀。但是,這故事裡還有更深的意涵,一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懂得。
佛弟子中,有人喜歡到貧民區的窄小巷弄裡化緣,因為這樣可以讓這些貧苦的人有更多的佛緣,讓他們累積更多的無量功德;也有人喜歡到富人家的門口化緣,其一是不忍讓窮苦的人還貢獻出他們僅有的食糧,其二是讓這些富人也能夠化解累積財富時所犯下的罪孽。這聽來都有道理,但是這兩種佛弟子,都受到佛的責難,因為分別心太重。
在供養、在祝福的過程中,不應有、而且不會有分別的。一切,只在那起心動念之間,純淨的起心動念,都是高頻率的力量。
在近代的說法,與你相關的,摸過的,你做出來的飯菜,都帶有你的氣息,頻率。你是憂傷的,你的飯菜也帶著憂傷;你是恐懼的、愧疚的,你的飯菜也就充滿了罪咎害怕的頻率,這樣的飯菜可以供佛嗎?可以用來祝福一切嗎?
【 當然可以】
被捧在掌心小心翼翼地放在佛前的燭光,在富人的手中的蠟燭,自然是有著豐盛而圓滿的頻率;而在賤民寡婦的手裡細小的燭火,當然也沾染了她的無奈與淒苦。哪一個的祝願力量更大?我想,那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決不是佛在悲憫窮苦的人之時也有分辨判斷的情懷,那不重要,重點是那個起心動念,那個供養的願力才是真正高頻能量的所在。
更何況,不管供的是甚麼,那些物質界的種種所攜帶的氣息,是無法撼動祝福的高頻率能量的。
從路邊賣玉蘭花的老婦人手上接過來的花束,有沒有與她之間的量子糾纏?那花朵裡的訊息有沒有因為孩子不孝而讓她受日曬雨淋、為三餐辛苦的悲傷?當然有;可以拿來供佛嗎?當然可以。
一幅手抄的經文,有沒有因為是某位得道的高僧住持的手書而法力高強?有沒有因為只是路邊落魄潦倒的街頭藝術家的作品而背負窮困的咒怨?當然不會;可以拿來在佛前供養嗎?當然可以。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有和我們在這世間浮沉的都是未來佛,我們對現在的社會、家人、群眾,不論親近還是陌生,都是對佛的供養,不管我們現在是清淨自在,還是仍在學習的道路上位無明障礙苦惱、恐懼害怕,只要發心祈願,都是高頻率的願力。
所以,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現在過得如何,讓我們一起為周遭所有的一切祝福
防疫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oXT4yFDk67F8H5JY6
#防疫 #疫情 #心靈 #轉念 #健康 #分享 #正能量
今天你幸福了嗎~
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
歡迎加媽咪的@line 悄悄說喔~
https://lin.ee/zUUGuXz
佛弟子 故事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只要遇到人,大家不免憂心忡忡的擔心著疫情,也有很多人因為睡不好壓力大而頻詢問有甚麼煲湯可以改善,當然喝煲湯有一定的助益,但根本還是需要來自心靈的力量;資訊爆炸的時代,請大家不要隨著紊亂的訊息起舞,每天固定的時間在官方頻道了解動向跟警惕自己,別人我們管不了,把自己管好就好。
當你太注意疫情的發展時無意中反而了助長了病毒的肆虐;因為注意力在那裡能量就在那裡,也等同賦予病毒的能量反而強化了它。外在越混亂你的內心要越平靜;內心受到外界的干擾越多,反而越混亂,情緒會越低落。心平氣和、氣定神寧以養身;反之則傷身。面對疫情除了身體健康的保健之外,心靈的穩定更重要,因為心靈的力量足以影響根本,時常的觀內讓自己穩定很重要的,吃飽睡好清除負能量,靜心的等待一切都將會過去。
晨早起來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一則故事,我想在此借來分享給大家,不要去介意故事裡的宗教派系是否為你所遵從的信仰,但請專注感受於故事所帶給你的體悟,給自己跟身邊的人事物高頻的祝福,一切都在起心動念之間!
在印度的一個村莊,許多人都拿出錢買蠟燭去供佛。當然,越有錢的,蠟燭也就越高、越粗。其中一個賤民寡婦,知道有這個機緣,她也用她乞討來的幾毛錢,買了一根細細短短的蠟燭想拿到佛前面供養。無奈佛的跟前已經擺滿了成千上萬的粗大蠟燭了,於是,她只好小心翼翼的把她的那根蠟燭點上,放在遠遠陰暗的角落,希望佛能夠看見她這小小微不足道的心願。
當眾人離去之後,突然刮起一陣風(劫難?),所有人的蠟燭都被吹滅了,唯獨寡婦的小小燭火沒有滅絕,在一片漆暗中,她的燭火變成唯一的光明,映出佛的微笑光彩。
物質界的多寡、豐盛與否,並不重要,心誠則靈,這是我們對這個故事的解讀。但是,這故事裡還有更深的意涵,一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懂得。
佛弟子中,有人喜歡到貧民區的窄小巷弄裡化緣,因為這樣可以讓這些貧苦的人有更多的佛緣,讓他們累積更多的無量功德;也有人喜歡到富人家的門口化緣,其一是不忍讓窮苦的人還貢獻出他們僅有的食糧,其二是讓這些富人也能夠化解累積財富時所犯下的罪孽。這聽來都有道理,但是這兩種佛弟子,都受到佛的責難,因為分別心太重。
在供養、在祝福的過程中,不應有、而且不會有分別的。一切,只在那起心動念之間,純淨的起心動念,都是高頻率的力量。
在近代的說法,與你相關的,摸過的,你做出來的飯菜,都帶有你的氣息,頻率。你是憂傷的,你的飯菜也帶著憂傷;你是恐懼的、愧疚的,你的飯菜也就充滿了罪咎害怕的頻率,這樣的飯菜可以供佛嗎?可以用來祝福一切嗎?
【 當然可以】
被捧在掌心小心翼翼地放在佛前的燭光,在富人的手中的蠟燭,自然是有著豐盛而圓滿的頻率;而在賤民寡婦的手裡細小的燭火,當然也沾染了她的無奈與淒苦。哪一個的祝願力量更大?我想,那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決不是佛在悲憫窮苦的人之時也有分辨判斷的情懷,那不重要,重點是那個起心動念,那個供養的願力才是真正高頻能量的所在。
更何況,不管供的是甚麼,那些物質界的種種所攜帶的氣息,是無法撼動祝福的高頻率能量的。
從路邊賣玉蘭花的老婦人手上接過來的花束,有沒有與她之間的量子糾纏?那花朵裡的訊息有沒有因為孩子不孝而讓她受日曬雨淋、為三餐辛苦的悲傷?當然有;可以拿來供佛嗎?當然可以。
一幅手抄的經文,有沒有因為是某位得道的高僧住持的手書而法力高強?有沒有因為只是路邊落魄潦倒的街頭藝術家的作品而背負窮困的咒怨?當然不會;可以拿來在佛前供養嗎?當然可以。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有和我們在這世間浮沉的都是未來佛,我們對現在的社會、家人、群眾,不論親近還是陌生,都是對佛的供養,不管我們現在是清淨自在,還是仍在學習的道路上位無明障礙苦惱、恐懼害怕,只要發心祈願,都是高頻率的願力。
所以,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現在過得如何,讓我們一起為周遭所有的一切祝福
防疫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oXT4yFDk67F8H5JY6
#防疫 #疫情 #心靈 #轉念 #健康 #分享 #正能量
今天你幸福了嗎~
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
歡迎加媽咪的@line 悄悄說喔~
https://lin.ee/zUUGuXz
佛弟子 故事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幅摹敦煌研究院編327號窟佛座下方的伎樂菩薩。畫中菩薩手持排蕭,頭身著各色珠冠、瓔珞與彩帶,透過深青色的背景幫襯,更顯裝扮華貴。兩側彩帶彷彿隨著音樂聲舞動,在半空中劃出大大小小的S形,既纏繞又舒展,既對稱又活潑,適與儀態端莊、神情專注的菩薩相互襯托,渲染出畫面的韻律感。
張大千、番僧昂吉 摹敦煌安西榆林窟第二十八窟唐菩薩立像
本幅摹自敦煌研究院編榆林28號窟。在原作中,菩薩與一位可能是阿難尊者的年青僧人搭配成組,共同作為佛龕內部佛塑像的脇侍。菩薩身朝龕內主尊,舉雙手合什敬禮。祂又面向左側,彷彿正看著龕外膜拜的人,巧妙發揮聯繫佛龕內外的作用。大千又更進一步發揮巧思,臨摹時略去僧人,遂成一獨立而精美的竹林觀音像
張大千、張心德 摹敦煌西千佛洞第十一窟釋迦說法圖
所謂因緣故事,是指眾生受佛教化的各種事跡。敦煌石窟的「須摩提女請佛因緣」,僅見於敦煌研究院編257號窟。大千於1943年摹其後半段,由左至右,表現佛弟子大顯神通,各乘神獸飛來,最後與金剛力士一同簇擁釋迦佛現身說法。雖未完成,已能準確掌握原作的造型和風采。他又嘗試復原各種紅、赭色系,搭配青、綠、白等色,再現原作鮮明、生動的氣氛。

佛弟子 故事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禪心】盂蘭盆節,佛歡喜日,供養三寶,報父母恩!
https://a88.pics.ee/A7XJR
https://goo.gl/8aG5Pt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摩訶目犍連超度他母親的一個紀念日。
他母親在生時,不信三寶,殺了許多魚鱉蝦蟹,又慳吝不肯施捨,因為這些罪過,而墮餓鬼地獄。
目犍連尊者趕快送飯給他母親吃,她左手遮著飯,右手將飯放進口中;但飯一入口就馬上變為火炭,不能吞食。尊者往求於佛,佛告訴他應設齋供養十方自恣僧(自恣是在僧團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對眾懺悔的儀式)。
因為他們德行大,有威神力能使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和六親眷屬得出三途。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盂蘭盆的意思“盂蘭”是梵語,意思是“解倒懸”。這就好像我們人倒掛起來一樣,是很辛苦的,所以現在給他解開。
給誰解開呢?給我們過去的父母、祖先解開這個倒懸。我們誰也不知道,過去的父母、祖先是有功,或者是有過?有功的,固然是或者生到極樂世界,或者生到天上去,或者又生到人間做總統、做皇帝,這都不一定的。
那麼要是有過呢?
就或者墮地獄,或者轉餓鬼,或者變成畜生,這也都不一定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摩訶目犍連超度他母親的一個紀念日。他母親在生時,不信三寶,殺了許多魚鱉蝦蟹,又慳吝不肯施捨,因為這些罪過,而墮餓鬼地獄。
目犍連尊者趕快送飯給他母親吃,她左手遮著飯,右手將飯放進口中;但飯一入口就馬上變為火炭,不能吞食。尊者往求於佛,佛告訴他應設齋供養十方自恣僧(自恣是在僧團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對眾懺悔的儀式)。
因為他們德行大,有威神力能使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和六親眷屬得出三途。
任何人,若覺得自己脾氣很大,無明火太重,由這就知道你的過去父母、祖先沒有離苦得樂,所以他整天幫著你發脾氣,叫你造罪業,好快一點和他在一起。那麼你有這種感覺,就應該在這一天,做功德,來超度他們。超度他們,皆離憂苦,罪障消除。
我們在這一天要能供養三寶,這功德是勝過平日好幾百萬倍!七月十五供僧的意義《贊僧功德經》雲:諸法因緣生,安住希求意念中,為彼悉作何祈願,即得如是之成果。經云: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三寶。
齋僧的功德
1.儀表端正,容顏暐麗,人人見之歡見。
2.氣力蓋世,精神滿足,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3.生天人間,壽命久長,康健無惱,命終之時,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纏。
4.事事安樂,不逢災逆,心想事成,無有困厄。
5.音聲清雅,容動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說清淨妙法,通達無礙,聞者無不信受而行。
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目連救母佛典《盂蘭盆經》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神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他用神通眼觀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
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用自己的神力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請求佛陀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陀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僧眾的力量,救出你的母親。”
目連依尊師的指點,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陀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願所生父母,或今存在,或已終亡,隨其所居,遂彼生處。唯願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光明照公,願力攝持,三障消除,五根成立,發菩提願,修淨土因。
存者得滿極齡,終歸寶剎;亡者即捐諸趣,便托蓮胎。
伏願我等孝順之心,深入至道之法,當來諸佛會中,同作應身眷屬。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lrc 歌詞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佛弟子 故事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禪心】怎樣才能知道去世的親人去了六道中的哪一道?
https://a88.pics.ee/A39TE
https://goo.gl/zmmpfC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怎樣才能知道去世的親人去了六道中的哪一道?
至親的離去,是世間最悲痛,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失去親人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巨大痛苦,無論我們怎麼控制,怎麼壓制,怎麼否認,它都不會消失。很多人因此而一蹶不振,不知該如何面對失去至親的生活。
佛陀告訴我們生死不過是幻象,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我們就會在自己身上、在家裡,在任何一個角落“看”到至親的存在。禪師說:“停下來,深入地觀察,你將會一次次地認出你所愛之人不同形式的化身。
”同時,佛教認為,如果沒有出離輪迴,那麼死亡便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所以,很多佛弟子往往會很急切的想知道,逝去的親人到底去了哪一道?
法師解答:親人去世了,作為子女的當然希望佛菩薩能夠加被親人離苦得樂,在另一頭過的舒心安穩。但法師認為,同是作為親人,我們不要將重點、過多的精力放在親人到底去了哪一道。
首先一共就只有六道,不管去了哪,肯定就在六道當中,至於在哪道當中,我們不得而知。這與親人生前做的業有關,如果親人生前行善積德,那自然也會放心安心許多;如果說造業太多,與其著眼去了哪一道,不如希望親人能夠從不好的那一道中轉變到好的一道,這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發的心和該做的事。
當然,子女能有這種想法,都是出於一片孝心,不希望他們過的太苦。
但是比起煩惱一些不切實際的事,不如說多誦誦經,例如地藏經,或者念阿彌陀佛,等等……只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將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自己的親人和一切眾生,希望諸佛菩薩不違本願,能夠接應他離苦得樂、往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的孝心,也是能夠真正的幫助到自己親人的方法。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佛弟子 故事 在 【因果故事】 佛陀有一個弟子叫蜜勝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 的推薦與評價
【因果故事】 佛陀有一個弟子叫蜜勝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一天帶著弟子,要到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去應供,這家看樣子是很遠。佛陀從僧團出發,帶諸弟子, ... ... <看更多>
佛弟子 故事 在 Re: [問卦] 佛教徒真的要這麼不食人間煙火嗎?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