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個多月前
在大學同學群組看到同學在家中享受2200 元的 #台北晶華酒店 肋眼牛排加龍蝦雙人套餐
感覺CP值超高
看了流口水
隔天連忙也去買了一客
今天居然收到晶華酒店贈送12000元左右的 #Robins餐廳
40oz 戰斧牛排套餐
Mini Salad Bar
蛋糕
感覺好像中了什麼奬
只因為吃過肋排之後十天左右
我看了一篇報導
敍述晶華酒店潘思亮董事長如何在疫情三級管制下領導員工逆向思考絕處逢生
創造佳績
我伝給了好友 #大田精密 李董事長
表示欽佩潘董事長的思維和執行力
李董正好也是晶華酒店的監察人
我同時附上那客2200元的外賣套餐(原價可能是四千多元)照片
並且偷偷告訴他其實還是他經營的 #高雄波特厨房 牛排比較好吃(三個月沒吃到了 還真是有點想念呢)
沒想到李董一看到照片
馬上通知台北晶華酒店吳總經理
「牛排品質不合乎晶華的水準怎麼可以交給客人」
吳總一看照片也深表同感
因此今天傍晚就收到吳總派人專程送來的豐盛美食
晶華酒店的管理着實值得各行各業學習
發現品管有瑕疵
立即回應馬上改善
至於潘董事長的創意創新
將心比心照顧員工
以及多品牌經營分散風險
則早已是業界的標竿典範了
@晶華潘思亮:我靠「將心比心」這四個字打天下
疫情下,晶華酒店的應變最讓我佩服。去年他們率先推出外送車隊,今年餐點外帶得來速,她們的速度最快、服務最到位,每週二端出的快閃特餐總是有亮點。
「你是如何讓同仁快速動起來、上下同心,有什麼機制?」在商周CEO50的課程上,我問他。
1️⃣ 危機是用來還員工的,情義比機制重要
「與其說是機制,不如說是情義」,他說,「過去公司賺的錢、積的糧,危機的時候就是要拿來吃、用來還(員工)的」
三級警戒,營收一夕間消失九成,他最掛心的是員工,「我可以賣的都賣了」,所以他把「祖產」達美樂賣了💰。因為「最大的資源是人,只要人在,其他東西還是會回來的」。
堅持不裁員的信念,員工看在眼裡,讓大家願意放下本位主義、跨部門合作;過去一年,她們就推出79個專案,是承平時期的8倍。
🤝大家一邊救營收,也一邊學新東西,於是餐飲部阿姨學品酒、洗衣部阿姨學當網紅衝粉絲。
公司裡面舉辦各種課程,高階主管還定期開講,傳承智慧、讓跨部門資訊同步。潘思亮把公司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是她們應變比同業快的關鍵。
「我們靠的不是機制,靠的是信念:將心比心,以身做則。」他說,「我自己也要提案子」。
過去這三十幾天,他重新當起公司的「產品長」,跟著同仁一起過新品提案、行銷細節。
「從設計banner、字的比例、美術設計、話要怎麼說;大家提案來,我就一直改一直改」,他自己也會下載一些APP來修改,這就是他說的以身作則。
💡他向第二代經理人示範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產品長,如何結合策略、品牌、調度資源來完成產品開發、並確保產品能夠拿下市場。這是他培養接班梯隊的重要步驟。
2️⃣ 危機最大好處是,讓我們去做平常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雖然「這次疫情(的衝擊)是過去三十年危機的總和」,但他說,這不但沒影響到他的心情,反而讓他很確信,機會來了!
💡「我知道大家又會被凝聚起來,我知道團隊又可以提升了」,他興奮的說。
「危機是改變的契機。有很多大家想做的改變,過去想做、卻做不到,因為沒有急迫感,可以再等一下,現在危機是一個機會。」。
他舉例,「我一直說數位轉型要學達美樂,說了N年了,一直沒法做到,這一個月立刻做到!立刻做到(強調)!我說五年要做到的東西,完全沒做到,這個月就立刻做到了(再強調)!」💪
談到危機帶來的好處,潘思亮滿臉亮光,「我個人對挑戰特別有興趣,我一挑戰,我精神就全部都來了。」。
3️⃣ 我的Mission是讓身邊的人更成功
我最後問他:是什麼支撐著你奮戰不懈、一直拚下去?
「我的人生Mission,就是讓身邊的人更成功,我要成就我身邊的人、我的家人、我的同仁、我的國家。」他講得真誠而有力。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人生mission?
「我大可以很輕鬆的過活,我不缺錢,我(那時)幹嘛去借這麼多錢,還要跟一個比我強十倍的大老鬥爭?我根本沒有需要這樣子。」🤔
但三十年前,當他看到陳由豪讓企業出現危機,本來好好的公司變得分崩離析、員工很慘,加上這是他父親創辦的公司,
「不能這樣讓它垮下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我幫助別人,比較快樂。」於是他決定出手買回所有股權,自己來經營晶華。
「我不是那種開跑車、開遊艇的時候,我不是自己爽的時候會快樂(的人)。我發現,別人快樂,讓我更快樂;別人成功,讓我更快樂,因為幫助別人成功是更永續,而不是一時的。」☀️
這一年來的疫情危機,「真正證明了,我的mission是有意義的。」他說,不長久的東西,他都沒興趣。
其實潘思亮很容易就可以當一個輕鬆的公司哥兒的🤔
他的父親是拆船業鉅子潘孝銳,潘思亮十五歲被送出國,念的是柏克萊經濟系、哥倫比亞MBA,畢業後到投資銀行工作,投資美、日、港房地產,是個財務高手。
照理說,他應該像華爾街銀行家一樣唯利是圖,但過去三十年,從每次危機的抉擇來看,他都把人放在利益之前。
訪談中,他重複的提及「將心比心」這四個字。他甚至說,自己就是靠這四個字打天下,「文化比策略重要」。💕
這個商學院畢業的財務高手,一點都不華爾街。
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經營者,一個把學習當成最大樂趣、並將其灌注為組織DNA的企業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KFE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化身社會企業家」 生意漸上軌道,阿TIM 沒有忘記回饋社會,更化身社會企業家!早前創立「給力社企」(Gimme Five),「Gimme Five」、「給力」(大陸潮語),都係鼓勵說話,阿Tim希望以此鼓舞香港,發放正能量。而「慈善籌款」往往都令人諗起「賣旗」、「步行籌款」等等,但寰觀世界,早前「...
企業家精神舉例 在 AxMon手繪工作室 x 彩繪壁畫 x 原創插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運用關係論來談工作或做生意的人
會破壞原本創作的核心原則與專業度
不僅如此,也會瞬間毀滅你我的關係
人人都需要生活,也有各種成本考量
當然,不是全然以金錢來衡量/概論
而是一種心態!包含的是尊重/態度
而那些自私自利者真的請自重⋯
近來也剛好發生2件類似的案例/讓人有感
學習到許多事情/取捨/ 堅信更多
🎁 很棒的天使訊息是 🎁
在我身邊有很多很多神隊友與天使們貴人
謝謝你們一直在我身邊陪伴/我也會持續創作
堅持自己的理念/原則/初衷走下去!
近來這一個月的工作量真的多得可怕 ⋯
舊相識都已經變得很有默契/ 新客人都很nice
他們會懂觀察/會體會/有感受/有覺察
他們更不會用關係來交換或是砍價!
他們相當有禮貌客氣/懂人情世故
他們分別都是很棒的領導人/企業家/創業家
老師/學生 / 真的各種職業身份的客人都有⋯
部分共同特質是,看中作品其中得內涵
精神/喜歡某種堅持/信念/故事的真實性/
還有作品的溫度!無私地分享 / 透過時間相處
也能感受得到他們的真。
#累積才有今日勇於闖夢的阿猛
#關於人情球
睡覺前看到靠山繪製的內容!
真的讓我湧出某些片段回憶/也是近來的事
多多少少有影響到情緒是真的⋯
少部分人很喜歡用親戚關係或是朋友關係
來打人情球的!甚至來考驗你的反應
他們沒有直白的說!拐彎抹角的說者更厭惡
舉例「 我會幫你宣傳 」「我是幫你耶」
「 我沒有預算 」「我沒有錢」「等我存錢」
「我們互惠然後沒有講清楚」「我給你平台」
這些刻意說出來的事情/讓人不勝唏噓
你的環境背景真的這麼糟糕⋯你確定?
你真的沒有那個錢,那為何要做這件事!
然後再來哭窮?結果我看到你還是吃大魚大肉還有明明自己才是需求者反而變成他人才是?
我知道世界上的人百百種
我們無力改變什麼/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並且拒絕這樣的無理/但是身為曾經的朋友
或是很親近的人⋯能否覺察一下?有良知點?
是不是可以學習好好尊重每個職業?
不管是藝術/創作/包含餐飲/農作/烘培/音樂等職業/你以為的成本,真的只有表面看到的那樣而已嗎?往往時間跟情感的費用才是真正難以計價的!
真的不要運用關係,
用膚淺的方式,來換取他人
辛苦用心的付出! 沒有預算,那就省下來
不要為難那些真正用心人
用時間/精神/感情付出的人,察覺後
恐怕很難,甚至不會再願意為你付出時間精力
服務你/妳!即便你後來要付費了又如何?
如果說得這麼輕而易舉簡單
我的建議最省錢的可以自己來!
最棒的一兼多得! 祝福。旺旺來
分析過自己曾經答應做的蠢事
有些時候,那些沒有勇敢表達
不是因為不愛自己,而是不敢拒絕的人情壓力
而對方所說出來的一些話,勾住你。用關係
勒索你,察覺你的弱點,喜歡往很痛的地方踩
很好!我謝謝你!
漸漸透過痛學習在乎自己的感受,
#學會尊重自己 更能讓作品變得更有能量。
付出留給值得的人/真正珍重的人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最能揮灑自在的空間唷
#工作與情感關係需要界線
圖來自畫友 / 靠山
企業家精神舉例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為何中國名義GDP 落後於PPP GDP?
文章日期:2021年4月16日
【明報專訊】早前跟一些內地大基金經理吃飯聊天,有人認為大市見底必有信號,例如宣布阿里(9988)被重罰約200億人民幣。這一天終於來了,罰額小一點,182億人民幣,但大市是否真的見底?天曉得,市場是聰明的,當然不用等到風波過後,市場已率先反彈。但這並非我最關心的事,我較擔心的是國家發展的方向,和對中美博弈的影響。
肯定的是這場中國大科技(Big Tech)監控風波,距離完結仍很遠。阿里系的調查都未完結,182億人民幣的罰款,應只針對反壟斷部分,另外應還有稅務調查,針對螞蟻業務的調查亦仍在進行,除此,可能更重要的調查是有關客戶數據的使用甚至擁有權。
不止如此,34家所謂互聯網平台企業(亦包括阿里),被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及稅務總局聯合召見。覆蓋面是有史以來最闊和最深入的,將嚴打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燒錢搶佔社區團購市場等行為,限一個月內全面自我檢討整改。
中國網絡監管 有效有價值具前瞻
我絕對相信這些調整和加強監管都是有道理的,亦有助未來中國互聯網商業生態圈變得更健康,更公平,給予中小企更多生存空間,甚至更有創意。一如過去,建立了互聯網防火牆,初時不少人,包括我,都認為監控外國資訊過嚴,影響個人言論自由。但目睹西方(和香港)忽視社交傳媒監管,網絡充斥假新聞,激發過激民粹,導致嚴重暴亂。散播有關疫情的假科學,代價更高,單美國已損失近60萬條人命。換作為中國,如沒有監管網上言論,照比例,中國的疫情死亡人數可能接近300萬!何其恐怖的場景,所以證明中國的網絡監管是有效,有價值和具前瞻性的。
整體中國官員能力非常高,政策的制訂已比西方科學化,但始終包含大量不確定性,所以也是一門藝術,重點在於平衡各考慮因素,亦必須有一定彈性和隨時修正的能力。但當然切忌讓勝利冲昏頭腦,政策矯枉過正,今次處理疫情,中國當然遠勝美國,但並不代表美國每個政策都是錯的,更不代表美國即使政策上,已無中國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拜登上台後,雷厲治疫,中國接種疫苗速度反見落後,但喜見已在加速。
有關互聯網監管,我認為有4點需要非常小心:
1. 我並不天真,一如美國,中國內部也有利益鬥爭,形式不同,透明度較低(但未必是壞事)。從在螞蟻上市前3天被突然叫停,已看到事態嚴重,背後情况頗為混亂,將需要頗長時間來作出新的安排。重點在於不可影響大局,必須確保中國整體利益。
2. 從前有位在北京、被2015年A股股災風波所牽連的朋友,經調查後最終無事,替他高興。但後來再見面時,他已變得意興闌珊,不想討論太多事情,只說了一句,在中國,如被調查,沒有人是無辜的。我不覺得這只是一句晦氣說話,亦不是對制度的指控,他只是說出一點事實。此事實有歷史原因,當然有壞處,但亦可能有些少好處。
中國實在發展得太快,經濟發展遠遠走在法律、稅制和監管制度前面(請記着E.O. Wilson的名言),所以不單止早期倚靠土地和煤礦等古老行業發迹的「土豪」,都必有「原罪」,現在已看出來,即使靠互聯網發達的科技人才,都面對全新、誰也不知應怎樣做的各種監管問題。在原來實體世界,哪有大數據殺熟,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導致嚴重壟斷,以及複雜稅務等等問題?中國多聰明人,更多非常愛錢的生意人,有很多充滿創意如支付寶,拼多多和抖音,比美國更先進的商業模式突破,但亦帶來更新和更複雜的監管問題,是非常自然的事。
網企自查後勢變得保守 影響估值
問題在於監管法律不夠清晰,令到企業有點無所適從,希望今次行動有助令到監管制度變得更合理和明朗。剛跟某頂級策略師傾談,他指出給予這些企業一個月時間自我檢討,監管文化上仍跟西方非常不同,沒有清楚法律界限,所以這些企業必將變得非常保守,遠離紅線,或將導致減少投資,甚至減少創新,投資者給予的估值亦可能受到影響。
不夠清晰的法律和監管的另一弊端,是嚇到最有能力的企業家過早退休引退,實在是一種非常可惜和嚴重的浪費。他們大都聰明絕頂,勤奮兼有野心,白手興家,值得景仰。當然也有運氣成分,國家和時代給予的機會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絕不代表這些人才是可隨時輕易被代替的。對,中國當然充滿能幹、可以當CEO的人,但專業管理人和企業家,在創意上,冒險精神上,仍是有很大分別的。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亦有不同需要。舉例,Tesla即使到了今天,如Musk被迫離開,對公司(和股價)的影響,必定仍然很大。有人指出,蘋果在Cook的領導下,股價表現不是仍然優秀嗎?但Jobs去世時,蘋果已是一家30多年,非常成熟的公司,跟現在中國互聯網的情况很不一樣。另外,當然不是每位接班人都有Cook的能力。
行政指引的唯一好處是,理論上可以比硬綳綳的法律更靈活,更有彈性,如有修正方向的需要,速度可以較快。但願如此。
3. 美國經常採取雙標(愛國必備元素之一),一邊批評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但自己的經濟政策就拚命往左轉,現正執行最極端的MMT貨幣和UBI財政政策,再加模仿中國,企圖以大規模基建刺激經濟。偶然美國也會提到Big Tech的壟斷問題,但監管起來,非常小心,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龍頭企業對美國霸權的重要性。
美國也經常批評中國採取工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補貼支持個別行業,和蓄意挑選贏家(picking winners)。但現今美國就是這樣做,基建計劃中就正包括500億美元,指定用來資助半導體業的重建。數天前,拜登召見了一批美國、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公司高層,還親自拿起一塊晶圓片拍照,就是為了鼓勵,引誘甚至半迫使這些企業增加在美國本土投資。
我應算最早指出半導體對中美競爭中的重要性,近年中國亦明白了,所以拚命投資,希望盡快追到。但我亦已一早警告,如過分緊張,以舉國政策發展,反而欲速則不達,或成為如美蘇冷戰年代的「star wars」競賽,成為跌進修昔底德陷阱的誘因。據說中國已有28nm技術的完全自主權,已非常不錯,未來必能追到國際水平,但實在需要一段長時間,不宜過度焦急和沉迷。
整體上,製造業絕對是中國的強項,已不止是製造大國,已逐漸成為製造強國。半導體、飛機、高端汽車和精密機器等,當然仍有進步空間,亦必會成功。但本來高科技就是國際合作的成果,有些技術來自外國絕對正常。中國應繼續支持自由貿易,家家有求對維持國際和平尤其重要。相對來說,服務業,尤其經常被低估重要性的金融與傳媒,才是中國真正的短板。
4. 互聯網業務的網絡效應極強,製造贏家通吃現象,所以平台企業很值錢,但亦當然因此產生壟斷的風險。競爭有點像航海探險年代,搶先發現和殖民新大陸,成敗是個一次性機會。以金融為例,其實中國在這方面亦有很多創新,表表者正是支付寶,在國內非常成功,但最大挑戰是如何把中國金融業和傳媒成功國際化。跟汽車行業道理一樣,傳統內燃機技術和品牌,中國落後一百年,但電動車是一條全新且較公平的起跑線,中國能追上來的機會就大很多。
Fintech同樣是一個嶄新行業,數年前中國在數碼支付有明顯優勢,更曾雄心勃勃,有走出國際,甚至攻入美國的計劃。如成功,對提升人民幣地位和國際化都有幫助。但隨着美國挑起貿易戰,國際業務拓展計劃當然受損,同時其實數年前,阿里已被各種問題困擾,馬雲已萌去意,無心戀戰,國際業務已停頓下來,佔比不到1%。對比Paypal,國際業務佔比約50%,收入增長速度約30%,遠比支付寶的約6%快。
希望螞蟻能盡快完成重組 重新出發
本來螞蟻上市或可成為一次翻身的契機,如成功集資350億美元,市值輕易高達3000億甚至5000億美元,未必一定會做,但肯定有足夠彈藥重新展開全球發展計劃。螞蟻的借貸業務可能真的有系統性風險問題,需要監管,希望能盡快完成重組,重新出發。
我明白中國只想超越自己,但世人尤其美國,仍非常在意此經濟競賽。若以PPP計算,早在2017年,中國已超越美國,但以名義GDP計算,則至今仍有超過30%距離。大部分專家都認為中國將在8至10年內追到美國名義GDP,已很快,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何名義GDP的追趕速度比PPP慢?
某些生產元素,不能容易做貿易,例如工人和土地等,所以短期內不跟隨所謂「law of one price」。但其他原材料,如鋼鐵、石油、麵粉以及DRAM等,假如關稅低,接近自由貿易,全球價錢會接近。從前《經濟學人》就每年做一次「Big Mac 指數」的PPP滙率計算,因為Big Mac內的大部分材料,全球價格都相對接近。
近年中國工資急速上升,房屋土地價格升幅更厲害,但市場滙率仍低於PPP滙率超過40%。滙率過低的原因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是滙率操控,特朗普曾一度作出此指控,但最近拜登已解除此無理標籤,事實上人行經常需要買入人民幣支持滙率。
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國際投資和消費者,對人民幣的需求仍不足夠。人民幣雖已被納入IMF的SDR一籃子貨幣,A股亦已被納入MSCI和其他指數,深滬港通的成立亦有幫助。事實上,以人民幣作全球貿易和儲備的比例仍非常低,2%不到,跟中國經濟規模不匹配,亦因此引起更多跟西方摩擦。
人幣國際化 不能只靠伊朗俄國合約
中國金融發發展仍未如理想,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不夠,其實不能只靠中國跟伊朗和俄國的一些能源合約,更需要大量人民和民企走出國際的推動。金融業的重要性更絕不亞於製造業,包括半導體,亦當然是美國雄霸全球的重要手段之一。背後當然有強大軍事力量,但不需亦不可經常亮劍,其餘時間,控制權就倚賴金融和傳媒,絕非有些人想像中那麼虛浮和不重要。
(中環資產擁有阿里、Tesla、蘋果、拼多多和PayPal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8514833932&issue=20210416
企業家精神舉例 在 HKFE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化身社會企業家」
生意漸上軌道,阿TIM 沒有忘記回饋社會,更化身社會企業家!早前創立「給力社企」(Gimme Five),「Gimme Five」、「給力」(大陸潮語),都係鼓勵說話,阿Tim希望以此鼓舞香港,發放正能量。而「慈善籌款」往往都令人諗起「賣旗」、「步行籌款」等等,但寰觀世界,早前「冰桶挑戰」曾火熱一時,傳播成效同善款都非常好,正好示範慈善活動都可以搞搞新意思!阿TIM 希望用自己創意同人脈以「給力」商業模式為慈善組織、非政府組織策劃創新籌款活動,同時由公司贊助服務費,達致三贏。他舉例曾經有位思覺失調康復者,中四時有幻聽及幻覺,每晚皆夢見「鬼」,經常思疑有人加害自己。可惜藥石不靈,醫生建議嘗試「藝術治療法」:將幻像畫下,然後扭成一團,就可以「驅鬼」,身心安寧。而因為佢係過來人,於是阿Tim就請佢幫手籌備活動,希望佢可以重新投入生活,兼令大眾了解更多精神康復者。
pt 1 of 4: https://youtu.be/N7ycKn8sN3s?list=PLXCaM4OKoNRUK_N7uRJIN3qGFB4sSn6pj
pt 2 of 4: https://youtu.be/lG6KnHg4esc?list=PLXCaM4OKoNRUK_N7uRJIN3qGFB4sSn6pj
pt 4 of 4: https://youtu.be/lavt0_QmFbA?list=PLXCaM4OKoNRUK_N7uRJIN3qGFB4sSn6pj
網站; http://hk-feel.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feel

企業家精神舉例 在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摘要 的推薦與評價
“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例如,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 ... ... <看更多>